作品介绍

文学的社会性与写作的个性化


作者:文学的社会性与写作的个性化     整理日期:2013-06-02 11:28:51


   文学的社会性与写作的个性化
  
  
  作者:王铁仙
  近年来,文学批评界不少人士纷纷转向“文化研究”,是明显的事实。这一方面是因为他们认为文化研究的理论和方法,能更有效地对社会和文化现实的变化作出反应,尽到知识分子的社会批判责任。另一方面,也是因为他们失望于文学的现状,感到在自己熟悉的文学领域里,看不到多少现实的社会和文化内容,难以在文学批评里寄托自己社会批判的热情。
  文化研究是不是进行现实的社会批评的有效途径,暂且不论;时下相当多的文学作品缺乏社会性内容,使文学批评也无力介入社会公众关切的问题,却确实是很多人共有的感觉。这原因,我以为与多年来存在一种颇为明显的“个人化”写作倾向有关。上世纪九十年代以来,即有一些年轻的富有才情的作家,有意识地将自己狭小圈子里的生活感受和经验以至个人的经历,置于十分突出的地位。他们“用心体验最本能的冲动”,故意忽略实际存在的社会关系及其对个人的制约和影响,作品里满是本能的欲望和男女间的纠葛。有的还竭力抽空人物身上的、现实的社会文化因素,从一些“时尚”的概念(如孤独、恶中有善之类)出发演绎故事,捏造人物,制造出虚假的“个性”,从个人化走向了抽象化。在这些作品里,读者难以感知一般人尤其是底层民众真实的生存境遇、人生感受和对社会具体事物的情感评价,现实的社会文化内容确实是很淡薄的。
  这种个人化的写作倾向,我以为是两极对立的思维习惯造成的。过去我们曾在机械唯物论和庸俗社会学的影响下,认为文学形象直接揭示普遍的政治经济范畴和阶级心理,是现实的直观的反映和政治观念的宣传,而讳言文学的人学的和审美的本质,否定作家独特的精神世界及其自由表现是文学的生命,结果严重阻碍了文学的发展甚至取消了文学本身。这段历史使人们痛切感受到这种文学观念的谬误。但是,两极对立的思维习惯,加上情绪化的逆反心理,使一部分作家,把个性的自由表现这个本来符合创作规律的出发点推向极端,把“个性”简单地理解为单个的“个人”、绝对的精神个体,把个性与社会性对立起来,把个性表现与对社会现实的反映对立起来,好像愈是远离社会现实,愈是排除个性中的公共的社会、文化因素,就愈能显示出独特的个性,就愈是“纯文学”,愈有文学价值。这当然造成了文学社会性的贫乏,而现在对社会批评的重视,使这个问题凸现了出来。
  实际上,真正的个性化写作是不会造成社会内容的贫乏的。因为现实社会中的个人,“并不是单个人所固有的抽象物”,人的个性,除了生物性遗传的因素外,主要是在多种社会关系和社会矛盾中形成的,个性里一定会蕴含现实的社会、文化内容,作为社会成员的作家也不例外。优秀的作家,大多置身多种社会关系和文化关系之中,或较深地卷入过复杂的、尖锐的社会矛盾,而且比常人更敏于感受、体验和“感性”地分析它们,因而他们的个性,融入了更丰富的、深刻的社会文化因素;同时,他们又总是不加涂饰、穿凿,忠实地表达自己的情思。这样,他们的作品就既能表现出真实的独特的个性,又一定会从中折射出复杂的社会关系和文化关系,映照出深层的社会心理,投射出生动的社会面影,甚至显示出一个时代的动向。如果他采取的是现实主义的方法,还会因为相关的具体的环境(事件、细节等)描写,而在某些方面比较直接地展现出社会的实际状况,再现出如英国文化研究代表性人物所说的包括生产组织、家庭结构、制度的结构和社会成员的交流方式在内的“整体的生活方式”。
  “新时期”初期直到八十年代前半期,作家们还没有走向极端之时,曾有不少这样的个性化写作,既表现出作家真实个性,又具有深广的社会意义,以致被推到当时思想解放运动的前沿,深度参与了当时的“文化批评”。九十年代后,我们如果放宽眼界,也可以看到这样的个性化写作,如“现实主义冲击波”和“反腐”题材中的一些作品。就是在当下,同样有不少富有社会、文化内涵的个性化的佳作。如毕飞宇的一些小说,就是相当典型的例证。他进行“执拗的个性探求”,然而同时认为:“文学当然是个人的,”但并非是“私密的”,应当“把‘个人’放到更阔大的背景里去”,而不能“有意地避让”,因为“抽象的人是不存在的”,“人的‘关系’,才是前提、根本”。因此他常常选择自己“有切肤的认识”的“文革”为他的小说的背景,并悉心分析“文革”直到今天的我们社会的“基础心态”、“文化面貌”。在上述种种作品里,我们可以透过作者创造出来的人物的心灵及其环境,看到现时实际存在的社会关系、内在体制、意识形态和基层弱势群体的日常生活和情感、意愿,其中有的还显然触及了一些重大的社会、文化问题。
  决意进行文化研究的人文学者,只要他们充分注意到文学的个性化的写作原则和审美的特征,完全可以把这类个性化写作下的文学作品当作自己的研究对象之一。这种文学的文化研究自然不能代替一般的文化研究,但是他们将会由此发现其它文化形态的文本所没有的深层的社会、文化现实,大有所获。
  --------
  解放日报





上一本:在曹禺墓前 下一本:梁启超的家庭形象

作家文集

下载说明
文学的社会性与写作的个性化的作者是文学的社会性与写作的个性化,全书语言优美,行文流畅,内容丰富生动引人入胜。为表示对作者的支持,建议在阅读电子书的同时,购买纸质书。

更多好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