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品介绍

追溯生命足迹


作者:吴波     整理日期:2014-11-26 00:05:39

如今,生物受到有史以来最为严重的威胁。许多人都在思考着同样一个问题——我们能留给下一代什么?是尽可能丰富的世界,还是一个生物种类日渐贫乏的地球?也有不少人惊恐地自问:不曾孤独来世的人类,难道注定要孤独地离开?改变现实首先要回首过去。现在,就让我们一起翻开《探索生物密码:追溯生命足迹(完全典藏版)》,用手拨开生物进化的历史积尘,回眸物种的进化历程,去了解那些曾经在地球上存在过、最终又走向灭绝的各种生物吧……本书清晰明了,通俗易懂,并且配有精美的插图,我们相信,读者朋友一定会喜欢上这本书,并且在读完之后,会对我们生存的地球有一个更好的理解。
  目录:
  物种的进化与灭绝
  地球的起源
  地质年代的划分
  生命的起源
  化石:物种存在的直接证据
  物种的起源
  物种的形成
  物种的进化
  物种进化简史
  物种灭绝简史
  前寒武纪的物种灭绝
  前寒武纪简介
  前寒武纪的物种
  震旦纪灭绝的物种
  古生代的物种灭绝物种的进化与灭绝
  地球的起源
  地质年代的划分
  生命的起源化石:物种存在的直接证据
  物种的起源
  物种的形成
  物种的进化
  物种进化简史
  物种灭绝简史前寒武纪的物种灭绝
  前寒武纪简介
  前寒武纪的物种
  震旦纪灭绝的物种古生代的物种灭绝
  古生代简介
  古生代的物种进化奥陶纪物种进化与灭绝
  泥盆纪简介
  泥盆纪的物种及进化
  泥盆纪灭绝的物种
  二叠纪简介
  二叠纪灭绝的物种中生代的物种灭绝
  中生代简介三叠纪的物种进化与灭绝
  侏罗纪简介
  侏罗纪的物种进化
  侏罗纪灭绝的物种
  白垩纪简介白垩纪的物种进化与灭绝
  白垩纪灭亡的物种
  恐龙大灭绝的原因猜测新生代的物种灭绝
  新生代简介
  新生代的物种进化
  新生代灭绝的哺乳动物
  新生代灭绝的鸟类物种的进化与灭绝地球是人类的摇篮,但是在38亿年前,茫茫大地还是一片荒芜,没有丝毫生机。后来在汹涌澎湃的海洋中,无机物开始合成有机小分子,闪电轰击和岩浆喷发使得有机小分子合成有机大分子,生物大分子之间的相互作用最终演化出原始生命。随后,原始生命向着不同的方向演化,出现了今天种类繁多的生物物种,使地球充满了活力,形成了如今多姿多彩的生物世界。
  自人类诞生以来,人类从没有间断过对自己居住的这个星球的探索,尤其是在物种进化和生命起源问题上。人们总是在不断地问自己:地球上共出现过多少种生物?这些生物之间存在怎样的进化关系?物种是否发生过灭绝现象?地球的起源地球是怎样起源的?许多人都想揭开这个谜。有人说地球是上帝创造的;有人说地球是宇宙中物质自然发展的必然结果。这两种针锋相对的意见反映了唯心主义和唯物主义两种对立的宇宙观。
  唯心主义认为,地球和整个宇宙都是依神或上帝的意思创造出来的。300多年前,爱尔兰一个大主教公开宣称:“地球是公元前4004年10月23日一个星期天的上午9时整被上帝创造出来的。”在中国古代,人们认为远古的时候还没有天地,宇宙间只有一团气,它迷迷茫茫、混混沌沌,谁也看不清它的底细,在1.8万年前,盘古一板斧劈开了天地,才有了日月星辰和大地。
  上帝创造了地球和盘古开天辟地这两种说法显然站不住脚。那么,地球究竟是如何起源的呢?要了解地球的起源,就必须了解太阳的起源,因为地球和太阳的起源是分不开的。
  历史上第一个试图科学地解释地球和太阳系起源问题的是康德和拉普拉斯两位著名学者。康德是德国哲学家,拉普拉斯则是法国的一位数学家。他们认为太阳系是由一个庞大的旋转着的原始星云形成的。
  原始星云是由气体和固体微粒组成的,它在自身引力作用下不断收缩。星云体中的大部分物质聚集成质量很大的原始太阳。
  与此同时,环绕在原始太阳周围的稀疏物质微粒旋转的加快,便向原始太阳的赤道面集中,密度逐渐增大,在物质微粒间相互碰撞和吸引的作用下渐渐形成团块,大团块再吸引小团块就形成了行星。
  行星周围的物质按同样的过程形成了卫星。这就是康德一拉普拉斯星云说。
  星云说认为地球不是上帝创造的,也不是以某种巧合或偶然中产生的,而是自然界矛盾发展的必然结果。恩格斯曾高度赞扬了康德的“星云说”。他指出“康德关于目前所有的天体都从旋转的星云团产生的学说,是从哥白尼以来天文学取得的最大进步。认为自然界在时问上没有任何历史的观念,第一次被动摇了。”然而,由于历史条件的限制,这个星云说也存在一些问题,但它认为整个太阳系包括太阳本身在内,是由同一个星云主要是通过万有引力作用而逐渐形成的这个根本论点,在今天看来仍然是正确的。
  关于地球和太阳系起源还有许多假说,如碰撞说、潮汐说、大爆炸宇宙说等等。自20世纪50年代以来,这些假说受到越来越多的人质疑,星云说又跃居统治地位。国内外的许多天文学家对地球和太阳系的起源不仅进行了一般理论上的定性分析,还定量地、较详细论述了行星的形成过程,他们都认为地球和太阳系的起源是原始星云演化的结果。
  我国著名天文学家戴文赛认为,在50亿年之前,宇宙中有一个比太阳大几倍的大星云。这个大星云一方面在万有引力作用下逐渐收缩,另外在星云内部出现许多湍涡流。于是大星云逐渐碎裂为许多小星云,其中之一就是太阳系前身,称之为“原始星云”,也叫“太阳星云”。由于原始星云是在湍涡流中形成的,因此它一开始就不停地旋转。
  原始星云在万有引力作用下继续收缩,同时旋转加快,形状变得越来越扁,逐渐在赤道面上形成一个“星云盘”。
  组成星云盘的物质可分为“土物质”、“水物质”、“气物质”。这些物质在万行引力作用下,又不断收缩和聚集,形成许多“星子”。星子又不断吸积、乔并,中心部分形成原始太阳,在原始太阳周围形成了“行星胎”。原始太阳和行星胎进一步演化,而形成太阳和八大行星,进而形成整个太阳系。我们居住的地球,就是八大行星之一。这就是现代星云说。
  除星云说以外,苏联科学家施密特的“陨石说”也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施密特根据银河系的自转和陨石星体的轨道是椭圆的理论,认为太阳系星体轨道是一致的,因此陨星体也应是太阳系成员。
  1944年,施密特提出了“陨石说”的假说:在遥远的古代,太阳系中只存在一个孤独的恒星——原始太阳,在银河系广阔的天际沿自己轨道运行。在大约60亿~70亿年前,当它穿过巨大的黑暗星云时,便和密集的陨石颗粒、尘埃质点相遇,它便开始用引力把大部分物质捕获过来。其中一部分与它结合,而另一些按力学的规律,聚集起来围绕着它运转,及至走出黑暗星云。这时这个旅行者不再是一个孤星了。它在运行中不断吸收宇宙中陨体和尘埃团,由于数不清的尘埃和陨石质点相互碰撞,于是便使尘埃和陨石质点相互焊接起来,大的吸小的,体积逐渐增大,最后形成几个庞大行星。行星在发展中又以同样方式捕获物质,形成卫星。
  这就是施密特的“陨石说”。根据这一学说,地球在天文期大约有两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行星萌芽阶段,即星际物质(尘埃,硕体)围绕太阳相互碰撞,开始形成地球的时期。
  第二个阶段是行星逐渐形成阶段。在这一阶段中,地球形体基本形成,重力作用相当显著,地壳外部空间保持着原始大气。由于放射性蜕变释热,内部温度产生分异,重的物质向地心集中,又因为地球物质不均匀分布,引起地球外部轮廓及结构发生变化,亦即地壳运动形成,伴随灼热融浆溢出,形成岩侵入活动和火山喷发活动。
  从第二阶段起,地球发展由天文期进入到地质时期。地质时期我们将在下一节中再详细介绍。
  现在,我们知道了地球是如何形成的。那么,地球从形成到现在有多少年了呢?从远古时期开始,人类就一直在苦苦思索着这个问题。
  ……





上一本:显微镜下的怪物 下一本:一本书了解世界地理

作家文集

下载说明
追溯生命足迹的作者是吴波,全书语言优美,行文流畅,内容丰富生动引人入胜。为表示对作者的支持,建议在阅读电子书的同时,购买纸质书。

更多好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