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宗友、朱宛中编著的《美丽的蓝色水球》是“海洋人文科普丛书”之一。地球是我们的家园,海洋是生命的摇篮。你对家园和摇篮投入了多少关注?你可知道它们从哪儿来,往何处去?它们与人类有着怎样的渊源,人类与它们有着怎样的情怀?你是否领略过太平洋的万岛风情,大西洋的丰饶便捷,印度洋的美丽伤感,北冰洋的迷茫冰雪?如果这一切你还没有关注,没有领略,不妨翻开《美丽的蓝色水球》,它会为你构筑一个新的天地。还会把你带进我国周边四海,去感受大海也曾有过的类似人间的离合沧桑。一书在手,就如同一张新船票,让你登上豪华邮轮,巡游四海,去体验月落乌啼的千年风霜,寻找当初涛声依旧的夜晚,重复海洋昨天的故事。 作者简介: 雷宗友,上海海洋石油局高级工程师,业余科普作家。曾任上海海洋联合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上海市长宁区第十届、十一届人大代表。出版科普图书五十余部,发表科普文章两百余篇;在中央电视台、上海人民广播电台、上海市及周边地区开展科普讲座两百余次。多部科普作品获奖。其中《海洋牧场》《海洋的秘密》《海空传奇丛书》分获全国和上海市优秀图书奖。《富饶的海洋》一文入选小学五年级《语文》课本。被上海市科普作家协会授予“上海市优秀科普作家”称号,被中国科普作家协会授予“成绩突出的科普作家”称号。朱宛中,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东海水产研究所高级工程师、科研处原副处长。长期从事海洋水产科研工作及科研管理工作,上海市离退休高级专家协会农林生物专业委员会水产组副组长。业余从事科普写作,参与编写《中国的内海及邻海》《中国海环境手册》《简明水产辞典》《英汉水产辞典》等著作。 目录: 地球和海洋从哪里来盘古共工开天地的传说地球冷却,洋盆横空出世洪水泛滥,洋盆迎进海水热胀学说代替冷缩学说硝烟弥漫,海洋降临地球彗木相撞,重现当年情景太空之吻提供有力证据碧海蓝天,人类可爱的家园千姿百态的海底地貌海底究竟是什么模样高科技绘制海底地形大洋中脊——海底的脊梁形影相随的海沟和岛弧海底舞池——平顶山平坦富饶的大陆架陡峻多峡谷的大陆坡如同扇形的大陆基宽广深邃的大洋盆五颜六色的海底洋盆是怎样诞生的地图里有了新发现揭开洋盆起源之谜是大陆漂移生出洋盆吗古地磁学提供证据新的发现带来挑战海底扩张分娩洋盆神秘的磁异常条带六大板块你拉我扯洋盆诞生惊险猎奇美丽的蓝色水球地球像个硕大的梨子洋、海、海湾、海峡的区分三大洋、四大洋还是五大洋万岛世界的太平洋资源丰富的大西洋美丽伤感的印度洋冰天雪地的北冰洋中国海的古往今来中国海的基本面貌漫长曲折又多姿的海岸海底地形地貌丰富多彩岛屿众多,形态婀娜多姿渤海边东临碣石观沧海黄海上一衣带水话古今东海中涛声依旧忆长江南海是海上丝路友谊之海中国海的冷暖风云雨雾海洋咽喉话海峡海峡是海洋的咽喉期盼海峡变通途台湾海峡大桥梦马六甲海峡风云英吉利海峡直布罗陀海峡中国古代的航海贡献中国人早期的航海活动我国唐代海上丝绸之路郑和奉命率船前去远航航海技术先进无与伦比进行跨国贸易,挥洒友谊精准的航海图流传百世七下西洋传播中华文明国外早期的航海探险辛巴德航海历险再现2500年前腓尼基人绕过好望角希腊人到达天涯海角勇敢探索的维京人地理大发现的故事一本书掀起去中国的热潮达·伽马开辟了新的航路哥伦布发现新大陆麦哲伦也向往去东方发财对冰洋的不懈探索缓慢地征服冰洋英勇献身的人们第一次进逼北极点谁最先开辟冰洋航路谁第一个到达北极点寻找未知的南方大陆向南极极点进军近代海洋学的开端首次环球科学考察“挑战者”号功勋卓著红色地毯深海之谜颠倒温度计常用不衰海水组成性质恒定深海首次发现生命盘古共工开天地的传说亲爱的读者,当你站在高处,极目眺望那向着无尽的远方伸展开去的大海时,你是否会有这样一些疑问:这美丽富饶的大海是什么时候诞生、又是怎样诞生的呢?自从人类在地球上出现的时候起,这些疑问恐怕就已萦绕在人们的脑海中了。那时候,人类还没有文化知识,更没有科学知识,自然无法回答这个问题,他们只能通过想象和神话去寻求答案。盘古开天辟地的故事,就是我们的祖先关于日月星辰、大地海洋等事物来龙去脉的最早遐想和猜测。故事说,在很久很久以前,宇宙还是漆黑一团,像个大鸡蛋。在这个又黑又大的“鸡蛋”里,孕育着一个叫盘古的巨人。他美滋滋地在里面睡觉,一觉就睡了一万八千年。当他醒来,睁开双眼朝四周望去时,竟是漆黑一团,什么也看不见。他愤怒极了,挥动起粗壮有力的臂膀,向着无边无际的混沌世界猛地劈将过去。这一劈不打紧,那五十万年凝聚不动的“大鸡蛋”骤然进发出一声巨响,张裂开来,现出一片光明景象。盘古好奇地瞧着四周的一切,只见那些轻清的东西,缓缓向上升腾,渐渐扩散开来,变成美丽的蓝天;那重浊的东西,一齐向下沉降,渐渐地聚集在一起,变为坚实的大地。他兴奋极了,顿时感到无比的舒适与快慰。但仔细一想,又怕这美好的景象不会长久,天地会重新合拢,浑浊的黑暗会再次降临。于是,他手撑青天,脚踏大地,并使自己的身体竭力向上增长。他一直长了一万八千年,天和地也就离得远远的,盘古也就成了一个顶天立地的英雄。盘古开天辟地,耗尽了全部的精力,终因劳累过度而死去了。就在他弥留之际,四周的景象突然又起了巨大的变化:他呼出的气,变成了春风和云雾;他的声音,变成了雷霆;他的左眼变成了太阳,右眼变成了月亮,头发和胡须变成了天上的星星;他的四肢和身体其他部分变成了东南西北四极和高耸人云的五岳;周身流动的血液,变成了奔腾咆哮的江河湖海;遍布全身的筋脉,变成了纵横的道路;肌肉变成了田地;牙齿、骨骼和骨髓变成了无尽的宝藏;汗毛变成了草木,汗水变成了雨露。一个清新美好、丰富多彩的世界诞生了。盘古满意地环视了周围的一切,静静地安息了。他死后的精灵,变成了万物之灵的人类,不断以他们的聪明和智慧,把世界改造得越来越美好。这个美好的神话,生动而朴实地表现了我们的祖先对世界也包括海洋诞生的遐想。但是,人类是在不断前进的,神话的内涵也在不断丰富。渐渐地,一个更加具体的关于海洋形成的神话,又开始在民间流传开来,这就是共工与祝融争霸的故事。水神共工与火神祝融为了争做天下的霸主,大动干戈。共工率领部下乘着木筏,向盘踞在陆地上的祝融发起进攻。祝融深知共工只习水性,在陆地上无用武之地,便佯作败退,诱使共工深入大陆。共工不知是计,误以为对方不堪一击,便率众登陆,穷追猛赶。祝融缓缓地向后败退。就在共工行将追上之时,他猛地回过头来,口吐浓烟烈火,把追赶者团团围住。共工察觉中计,意欲撤回水上,但因深入陆地太远,为时已晚,部下十之八九被烧成灰烬。共工竭尽全力,勉强冲出火圈,狼狈逃脱。高傲成性、不可一世的共工遭到如此惨败,羞恨至极,无地自容。盛怒之下,猛地朝不周山撞去,竟把支撑天穹的四根擎天柱之一撞倒。天穹立即倾圮,强烈的震动接踵而来。大地被震裂开了,从此,天倾西北,地陷东南。洪水从地心涌出,注入洼地。天长日久,浩瀚的大海便在我国东南方出现了。百川归大海,从此,我国大陆上的河流,绝大多数就顺着地势,由西向东注入大海。南唐后主李煜在《相见欢》中的名句“自是人生长恨水长东”,说的就是他的“人生长恨”有如“水长东”一样无穷无尽、无休无止。他虽然说的是个人的悔恨之情,却也道出了自然界的一个真实现象,在中国大地,大部分的河流总是向东流去的,流向东边的大海。然而,神话毕竟不是现实,它没有科学依据,只不过是人类美好的想象。随着社会的进步,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神话自然逐渐消失,代之而起的是各种各样的科学假说。地球冷却,洋盆横空出世在众多关于地球和海洋形成的科学假说中,有一种学说认为地球是从它的母亲——太阳的怀抱里脱胎而出的。当地球刚从太阳脱胎出来开始“独立生活”的时候,还是一团熔融状态的岩浆火球,一面不停地自转,一面又绕着太阳公转。后来,由于热量的散失,它逐渐冷却下来。它的表面冷却得快,首先形成一层硬壳。它的内部也要冷却和收缩,结果,在地壳下面便出现空隙。这种状态当然不能长久,在重力作用下,地壳便大规模下陷。它们互相挤压,形成褶皱,出现许多裂缝。岩浆从裂缝中涌出,引起火山和地震。随火山从深处喷涌而出的熔岩,在地壳上缓缓流动,铺满了地壳,也把地壳原有的许多裂缝填满。渐渐地,这些喷出的熔岩也冷却了,地壳也因此变厚起来。地壳的变厚,有力地阻止了地球深处熔岩的喷出,火山活动大为减少。于是,地球表面的轮廓就基本固定下来,那些高耸的部分成为陆地,那些低陷的部分就成为海洋。该学说的基本思想是地球从热变冷,所以叫做冷缩学说。这种冷缩学说不再是纯粹的想象和神话,而是有着相当程度的科学见解,因而得到许多人的拥护,在19世纪下半叶至20世纪初期,地质学界一直将它奉为圭臬。后来,人们又对它不断补充和修正,说服力就更强了。人们认为,年轻地球的外壳具有高度的可塑性,在潮汐的扰动下,有些地方凹陷进去,有些地方鼓胀起来,就像刚结冰的水面被大胆的人踩过的足迹一样。后来,随着地球的不断冷却,地壳渐渐变厚,地球自转的速度也减慢下来,地球自转一圈(即一天)的时间变得越来越长。当潮汐振动的周期与岩浆振动的自然周期相等时,便产生了共振。振动越来越强烈,终于,一部分岩浆被甩了出去,成为地球的“女儿”、太阳的“孙女”——月亮。月亮起初用自己的光芒照耀大地,后来它变冷了,不再发光,只有靠着反射太阳的光辉,才给人们以月夜的明亮。月亮被甩出去以后,地壳留下了一个大窟窿,这就是我们今天见到的太平洋。有许多事实支持这种学说。比如,太平洋底部的基底岩石几乎没有花岗岩,而其他大洋的底部,在玄武岩上面却覆盖了一层较轻的花岗岩。人们不禁要问,太平洋底部为什么没有花岗岩?如果太平洋的确是月亮被甩出后留下的大窟窿,那么,问题就不难找到答案:太平洋底部的花岗岩随同月亮一起被甩出去了。20世纪五六十年代,苏联发射火箭到月亮周围进行观测,查明那里没有明显的磁场,这就证明了这种推测是可信的。因为地球磁场主要是地球内核的铁质成分产生的,月亮没有磁场则说明它没有这种含铁质的内核,所以,认为月亮是从地球表层分离出去的说法是有说服力的。月亮诞生时,地球经历的震动是极其强烈的。强烈的震动必然会使尚未完全凝固的地壳的其余部分张裂开来,出现巨大的裂缝,于是,大西洋和印度洋也就形成了。P1-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