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品介绍

政治领袖


作者:龚勋主编     整理日期:2021-12-29 05:04:08


  知人善任的君主汉高帝刘邦
  公元前256年,刘邦出身于沛县一个普通的农户家中。年轻时的刘邦不事生产,很有些无赖的习气,不过他性格豪放豁达,性情仁厚,乐善好施,而且颇有大志。有一次,刘邦看到秦始皇出游时的仪仗十分威武,就感叹道:“大丈夫就应该这样啊!”
  少年时刘邦读了一些书,通过碜加地方考试,当上了沛县泗水地方的亭长。亭长只是个小官,刘邦却由此结交了一些人才,当时沛县的主吏萧何和狱吏曹参便是他的好友。后来,这两个人都成了立国安邦的大功臣。可见,刘邦识人的眼光是非常敏锐的。
  公元前209年,刘邦押送刑徒去骊山服役。途中,一些刑徒陆续逃亡。刘邦对秦朝的暴政很不满,也很同情这些刑徒,因此冒着生命危险释放了他们,并带着剩余愿意追随他的刑徒,隐藏在芒砀山中,准备积蓄力量,待机而起。同年7月,陈胜、吴广在大泽乡起义反秦,这给亡命一方的刘邦带来了巨大的转机。
  同年9月,刘邦在沛县主吏萧何和狱吏曹参等人的拥戴下聚众响应陈胜、吴广的起义,举起反秦大旗,称沛公。刘邦见自己力量薄弱,难以成事,不久后就投奔了当时重要的反秦力量楚军项梁的队伍。公元前206年10月,刘邦受楚王之命率领军队进抵关中的灞上,秦王子婴投降,秦朝灭亡。刘邦进入咸阳后即约法三章,并废除了秦的苛政,因此受到百姓的欢迎。
  项羽击溃秦军主力后,也引兵入关。听说刘邦已平定关中,项羽大怒,立即派兵进驻鸿门,要攻击刘邦。刘邦因兵力不敌,便听从谋士张良的意见,亲自到鸿门谢罪,化解了危机。之后,项羽自封为西楚霸王,封刘邦为汉王,命他统治巴蜀地区及汉中一带。刘邦不甘心屈服于项羽的统治,于是拜韩信为大将,率军东出,经过4年的战争,最终打败了项羽。
  公元前202年,刘邦登基称帝,定国号为汉。在庆功宴上,他总结了自己成功的原因:“在大营里制定计谋,赢得千里之外的胜利,我比不上张良;镇守国家,抚慰百姓,为部队供给钱粮物资,我比不上萧何:带领百万军队,打仗必胜,所攻必取,我比不上韩信。我能知人善任,发挥他们的才干,这就是我能取得天下的原因。”张良出谋划策,萧何主管后勤,韩信负责军事,三人对西汉的建立产生了举足轻重的影响,他们也因此被称为“汉初三杰”。刘邦知人善任,由此可见一斑。
  刘邦在位期间,任贤使能,平定四方,巩固了秦朝以来的国家统一局面,开辟了汉朝的新纪元。
  雄才大略的帝王汉武帝刘彻
  公元前156年,汉景帝刘启登基不久,他的第九个儿子降生了,这个孩子就是后来的汉武帝刘彻。公元前153年,年仅4岁的刘彻被封为胶东王。
  公元前150年,在长公主刘嫖的帮助下。汉景帝立刘彻的母亲王姑为皇后,立刘彻为皇太子。这一年,刘彻刚满7岁。
  刘彻当上太子之后,汉景帝请德高望重的卫绾来做他的老师。卫绾是个多才多艺的学者,尤精通儒学。刘彻勤奋好学,终日聆听老师的教诲,渐渐成长为一个能文能武、有胆有识、思想活跃、胸襟开阔的人,这种儒家式的教育为他主政后倡导儒学治国奠定了基础。
  公元前140年,景帝驾崩,年仅17岁的刘彻登基做了皇帝,即汉武帝。汉武帝继位之初,与太皇太后窦氏不和。因为窦太后信奉的是“无为而治”的黄老思想,她听说汉武帝喜好儒家,颇为不满。在窦太后看来,汉武帝的治国思想是绝对行不通的,因此她不断地运用自己的权势干扰汉武帝执政。窦太后位高势大,汉武帝明智地选择了隐忍不发,静候时机。
  公元前l35年,窦太后病逝,汉武帝终于摆脱了政治束缚。他立即采取雷厉风行的措施,将窦氏的亲信党羽一律罢免,任命田蚧为丞相,韩安国为御史大夫,大刀阔斧地进行了一系列的改革。
  公元前127年,汉武帝采纳主父偃的建议,实行“推恩令”,削弱了地方藩王的势力,加强了中央集权。P4-9





上一本:超能力神奇蜘蛛 下一本:神秘古国

作家文集

下载说明
政治领袖的作者是龚勋主编,全书语言优美,行文流畅,内容丰富生动引人入胜。为表示对作者的支持,建议在阅读电子书的同时,购买纸质书。

更多好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