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70年11月中旬,我和我的年轻旅伴米哈伊尔·亚历山大洛维奇。佩利佐夫乘坐驿车饱经颠簸之苦终于来到恰克图。我们将从这里开始沿着蒙古以及与之毗连的亚洲内陆旅行。刚到恰克图,便有一种置身于异国他乡的感觉。穿街过市的一串串驼队,颧骨突起。晒得黝黑的蒙古人的脸庞,男人们拖在脑后的长辫子,还有那怪腔怪调。不可理喻的陌生语言————所有这些全都预示着,即将迈出的这一步必将使我们踏上荒原,远离故土,与我们在故乡所珍爱的一切久别。我很难摆脱心中这种凄侧的念头。不过,自青春年少时,我就梦想着…… 本书是一部以地理考察为主线的科学著作,但它涉及到许多学科的知识,具有丰富的内容,可读性和趣味性都很强,这样一部在世界范围内有着广泛影响的著作,无疑会使关注历史、热爱自然、渴望冒险的现代读者获得充分的满足。此外,作者擅长用俄罗斯散文那清新的笔触,将许多原本枯燥无味的科学材料描述得有声有色,他对动植物群落和自然景观的描写更是细致入微、栩栩如生,这样的描写远胜于掉书袋式的学问家呆在书斋里炮制的鸿篇巨作。近几个月来,译者在方格稿纸上循着普尔热瓦尔斯基的足迹,游历了19世纪后期的中国北部和西部边疆。如果说作者一百多年以前的那次旅行是充满艰辛和成就卓著的,那么译者在阅读和翻译本书过程中,同样也体会到漫长的苦旅所带给人的艰辛和喜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