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从博物的角度阐释了中国古代“多识于鸟兽草木之名”的教育思想,介绍了普林尼、格斯纳、怀特、卢梭等开创的西式博物学。本书还结合草木这一切入点,通俗示例了公众如何参与博物学,如何使自己的日常生活更充实、更快乐。 中国古代的学问基本上处在博物层面,它虽然没有数理科学深刻,但适应本地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是一笔优秀的遗产,我们可以也应当继承它们。过去科学传播比较重视数理科学,而不大介绍竺可桢、林奈、布丰、法布尔、威尔逊。其实,博物类科学门槛相对很低,与百姓日常生活关系密切,值得优先传播。
作者简介 刘华杰,东北人,1966年生。1984-1988年,北京大学地质学系读本科,专业方向为岩石、矿物及地球化学,理学士;1988-1991年中国人民大学哲学系读硕士,专业方向为系统科学哲学,哲学硕士;1991-1994年,中国人民大学哲学系读博士,专业方向为科学技术哲学,哲学博士。1998-1999年,美国伊利诺大学(UIUC)访问学者。1994-1999年,北京大学科学与社会研究中心任讲师、副教授。2000年到现在,北京大学哲学系副教授、教授,博士生导师。
目录: 《博物人生》目录 引言: 作为文化传统与生活方式的博物学 第1章 博物视角下的人类知识 1.1关注博物学的理由 1.2博物学:是什么?展现了什么? 1.3博物学概念的拓展与重新阐释 1.4博物学编史纲领 1.5博物学的认识论 1.6博物学与人类未来 第2章 西方的博物学家们 2.1老普林尼及其《博物志》 2.2格斯纳与作为人文学术的博物学 2.3英国博物学之父约翰?雷与自然神学 2.4吉尔伯特?怀特与塞耳彭博物志 2.5林奈:给大自然和博物学带来秩序 2.6布丰:自然百科与进化思想 2.7卢梭与《植物学通信》 2.8达尔文“上船”:博物学冲浪 第3章 《诗经》与博物之兴 3.1孔子与《诗经》 3.2《红楼梦》与《通志》 3.3 关关雎鸠与参差荇菜 3.4栝楼果实高高挂 3.5生活中不处不在的植物 3.6赋比兴:不仅仅是文学手法 3.7博物之兴:认知与伦理 3.8寻求诗意生活 第4篇 民国时期博物学一瞥 4.1杜就田编译的《博物学大意》 4.2来自日本的《博物学教授指南》 4.3陈兼善著《中学校之博物学教授法》 4.4上海《博物学杂志》 4.5武昌《博物学会杂志》 4.6北京《博物杂志》 4.7成都《博物杂志》 4.8《北平博物杂志》 第5章 博物学、科学传播与民间组织 5.1博物类科学应当优先传播 5.2民间组织的作用及若干博物学组织简介 5.3培育中国的民间博物学组织 第6章 走进草木世界 6.1燕园里的盒子草 6.2两种豚草侵入永定河 6.3崂山上的野茉莉 6.4植物名的读音 6.5紫葳科植物 6.6周口店猿人吃什么菜? 6.7谁来阻止鸡矢藤? 6.8鸡鸣山见识新植物 参考文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