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品介绍

绿色西藏


作者:吴冬明     整理日期:2016-09-28 10:19:11

“绿色”是什么意思?首先是讲述当代西藏的一个角度。解说西藏可有多个角度,因为西藏很复杂。本书选择了文化角度,倒不是宗教文化的角度,虽然涉及到了藏传佛教文化,更不是科学文化角度,虽然科技应用的影响一再被讨论;而是一种崭新的绿色文化角度。其次是贯穿全书的逻辑线索,串联着绿色的事物、绿色的行动、绿色的理念和绿色的梦想;犹如一根律动的琴弦,上面跳动着西藏特有的音符。 
本书简介:
  这是一部关于西藏生态环境的纪实性作品。绿色是当代社会中流行甚广的文化名词,有“安全”“纯净”“和谐”等主要含义;绿色西藏概括了目前西藏环境的基本特征,反映了当代西藏的发展方式和发展状态。作者在简述当代人生存环境质量状况和我国近年来消费形势基础上,梳理了西藏实施中的生态保护和环境建设的重点工程,指出了西藏环境的安全现状,讲述了环保中涌现出的凡人故事。经济发展同自然资源、客观环境、科技成果的关系一再被讨论,穿插着现代生态学的相关原理、清洁生产、垃圾处理技术等知识。
  作者简介:
  吴冬明,文学学士、哲学硕士,当过教师,现为西藏人民出版社少儿编辑中心副主任。发表了数篇研究风险社会理论的学术论文,与人合作编译了大型主题画册《西藏今昔》(汉英版)。
  目录:
  第一部绿色文化时代来临了
  近10年来,全球生态环境持续恶化
  世界生态环境保护运动的发生与发展
  我国生态环境和人居环境质量怎样
  我国生态保护和环境治理的进展状况
  近年来,我国频发食品药品安全事件
  我国标本兼治处置食品药品安全事件
  透视食品药品安全事件后的复杂背景
  绿色是安全、纯净与和谐的文化标志
  第二部生态环境保护和人居环境建设
  西藏独特的自然环境和生物群落
  构筑西藏高原国家生态安全屏障战略
  生态保护和环境建设工程的实施概况
  借力退牧还草政策,保养高原草原生态
  羌塘深处走牦牛,草原牵手护羚羊第一部绿色文化时代来临了
  近10年来,全球生态环境持续恶化
  世界生态环境保护运动的发生与发展
  我国生态环境和人居环境质量怎样
  我国生态保护和环境治理的进展状况
  近年来,我国频发食品药品安全事件
  我国标本兼治处置食品药品安全事件
  透视食品药品安全事件后的复杂背景
  绿色是安全、纯净与和谐的文化标志
  第二部生态环境保护和人居环境建设
  西藏独特的自然环境和生物群落
  构筑西藏高原国家生态安全屏障战略
  生态保护和环境建设工程的实施概况
  借力退牧还草政策,保养高原草原生态
  羌塘深处走牦牛,草原牵手护羚羊
  自然保护区、湿地资源等保护现状
  青藏铁路、青藏电路等工程中生态保护
  保护水生态环境,保障居民饮水安全
  水生态环境和大气质量状况统计结果
  实施安居工程,建设农牧区人居环境
  第三部食品药品质量安全的把关
  什么是粮食安全和食品药品安全
  什么是无公害食品、绿色食品和有机食品
  农产品安全生产——保障食品药品的第一关
  市场监管:保障食品药品质量的第二关
  第四部清洁生产和特色产业
  绿色能源、清洁生产和特色产业
  能源产业:供给清洁能源,保护生态
  藏药产业:藏药材和藏药方共同成就
  旅游产业:仰仗天下无双的旅游资源
  壮美神奇的自然景观
  别具一格的文化景观
  寓民俗于自然生态环境中的乡村旅游
  绿色建筑业:采用新材料、运用新技术
  民族工业:依托特色资源、开发特产
  优质矿产业:在政府监管下谨慎发展
  第五部绿色首府幸福拉萨
  拉萨市在全国率先发起“禁白”运动
  拉萨生活垃圾的处理方式和处理现状
  创建国家卫生城市,用心给拉萨美容
  街面环境卫生管理萨拉市多方发力
  环卫工人,您辛苦啦!
  实施生态立市战略,创建国家园林城市
  清明时节,宗角禄康公园春色满园
  拉鲁湿地,全国唯一的城市天然湿地
  绿化市郊,构筑拱卫首府的生态屏障
  拉萨水、气、声环境的质量安全现状
  齐抓共管,拉萨市场亮着绿色信号灯
  全国市民的幸福指数,数拉萨最高?
  后记前言“绿色”是什么意思?首先是笔者讲述当代西藏的一个角度。解说西藏可有多个角度,因为西藏很复杂。本书选择了文化角度,倒不是宗教文化的角度,虽然涉及到了藏传佛教文化,更不是科学文化角度,虽然科技应用的影响一再被讨论;而是一种崭新的绿色文化角度。其次是贯穿全书的逻辑线索,串联着绿色的事物、绿色的行动、绿色的理念和绿色的梦想;犹如一根律动的琴弦,上面跳动着西藏特有的音符。
  作为本书的核心概念,“绿色”的主要含义有哪些?
  “绿色”是从当代社会中脱颖而出的文化概念,从现实生活中汲取了丰富含义。绿色不再局限于绿色物体的颜色,而被社会公众赋予了多个义项。在环境和食品受到了污染与毒“绿色”是什么意思?首先是笔者讲述当代西藏的一个角度。解说西藏可有多个角度,因为西藏很复杂。本书选择了文化角度,倒不是宗教文化的角度,虽然涉及到了藏传佛教文化,更不是科学文化角度,虽然科技应用的影响一再被讨论;而是一种崭新的绿色文化角度。其次是贯穿全书的逻辑线索,串联着绿色的事物、绿色的行动、绿色的理念和绿色的梦想;犹如一根律动的琴弦,上面跳动着西藏特有的音符。
  作为本书的核心概念,“绿色”的主要含义有哪些?
  “绿色”是从当代社会中脱颖而出的文化概念,从现实生活中汲取了丰富含义。绿色不再局限于绿色物体的颜色,而被社会公众赋予了多个义项。在环境和食品受到了污染与毒害,人类生存发展的物质条件受到空前威胁,公众就不约而同地选用“绿色”这个语词,表达对环境和食品的安全、和谐、纯净等天然品质的期待,提出了“绿色环境”、“绿色食品”、“绿色通道”、“绿色校园”等语词。其中的“绿色”含有“安全”、“纯净”、“和谐”等基本含义。绿色还有“节能”、“减排”、“降碳”之意,比如“绿色办公”、“绿色出行”、“绿色消费”等语词。绿色的含义越多,则表明公众对它抱有的期望值就越高,也意味着背面的现实问题就越多。绿色的含义和用法,以社会生活为依据,是公众的一种约定俗成。
  绿色西藏,概括了当代西藏物质环境和食品药品的基本特征。西藏占据青藏高原主体,是地球上一块冰雪高地,地理学称之为“地球第三极”,世人仰视之为“天上西藏”,这里水源、土壤和大气一般不会受到周边地区污染源的污染。藏族文化中生态保护观念非常之强,尽管生息繁衍的自然条件十分艰苦,但是西藏脆弱的生态系统还是得到了完整保持。近代工业化以来,西藏一直置身其外,工业文明负作用对西藏生态环境影响甚微。新中国成立至今,西藏自治区重视生态保护和环境建设,实行“环境与发展综合决策”制度,收紧工矿企业的环境准入关,坚持不让高污染的重工业企业落地,严禁区外“十五小”、“新五小”和落后生产工艺转入区内。自治区成立了环境工程评估中心,负责大中型基础设施建设工程中环评和环保验收工作,把“环保第一审批权”落实到位,从源头上控制生态破坏与环境污染行为。同时,在城镇持续开展了“创卫”、“创园”、“创模”等城市环境治理工作,加强城镇污染物处理能力建设;在农牧区持续推进农村环境卫生综合整治工程,把它作为新农村安居工程的配套项目,逐年加大实施范围和力度,组织生态地区、生态乡(镇)、生态村的创建活动,促进了农牧区村容村貌不断改观。碧水蓝天、空气洁净,不仅是西藏的象征,而且在当代西藏是一个事实。
  西藏基本保持着原生状态的生态环境,这成为了西藏发展特色农业、生产优质农产品的核心资源。西藏高原大部分农业区的光照时间长、昼夜温差大、植物生长期长,低温而少受涝灾干扰,农作物光合作用充分、呼吸较弱,有利于农作物的有机物质的积累,植物种子品质好,病虫害损坏较小。富裕的光照资源,补偿了由于高海拔所引起的气温低的不足,使西藏许多农作物的分布上限成为世界上同类作物分布的最高限,青稞、春小麦分别在海拔4750米和4400米的高度种植成功。西藏尤其是拉萨经常夜间下雨,气温降低,减少了农作物呼吸作用所消耗的养分,而雨后昼晴,雨水为农作物生长提供了水分,阳光灿烂有利于作物的光合作用。特殊的地理环境和气候条件,使西藏的药材、野菜、食用菌等林下资源,无论是数量还是品种、质量,都称得上冠绝海内。药用植物就有1000余种,油脂、油料植物100余种,芳香油、香料植物180余种,可代食品、饲料淀粉、野生林果植物300余种,绿化观赏花卉植物2000余种,松茸等可食用菌415种,灵芝等药用菌238种,丝膜菌、虫草等已知有抗癌作用的真菌168种。西藏的青稞和禽畜产品,以及食用菌、虫草、乳品等,基本保持着天然品质,营养和口感俱佳。
  当然,在全球变化背景上,西藏不可能成为一座孤岛;在经济全球化形势下,西藏也不可能成为世外桃源。事实上,受全球气候变暖影响,西藏的土地沙化、雪线上升在某些生态敏感地区已经显现;伴随着旅游业的蓬勃发展、城市化快速推进,西藏“城镇环境出现了轻、中度的污染”;农药和化肥施用量的逐年增加,一些农业区的生态环境和农产品受到一定影响;区内物资市场对区外市场有很大依赖性,食品药品安全系数在一定程度上受制于区外市场;保持GDP持续增长的发展要求,西藏经济保持着快速乃至跨越式的发展态势,这对于生态脆弱、环境容量有限的区域环境造成了压力。西藏也同内地一样,生态保护和环境建设是一个富有挑战性的现实问题,对食品药品安全生产与市场监管,一刻不能松懈。绿色西藏,既需要备加珍惜又需要积极作为。
  笔者采用纪实写法,在简述了当代人生存环境质量状况和我国近期食品药品消费形势的基础上,梳理了西藏实施中的生态保护和环境建设的重点工程,概括了西藏生态环境和人居环境的质量现状,以及食品药品生产和消费的简况,讲述了西藏生态保护和环境建设中涌现的凡人故事。就经济发展与自然资源、物质环境、科技成果三者之间的关系,以及“绿色”概念的基本含义,阐述了一家之言;简介了现代生态学的相关原理、食品技术等级、垃圾处理新技术、农药怎样损害了人体健康等知识。西藏农业生态环境和农产品品质的特点。西藏高原是除了南极和北极之外,地球上最洁净的环境本底区……大气重金属元素含量接近于全球大气元素浓度的背景值,拉萨大气重金属含量远低于人口聚集区和工业化地区的金属含量。西藏全区主要江河湖泊水质状况保持良好,达到了我国规定的水体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重金属含量处于世界河流-湖泊生态系统的背景水平,没有受到人类活动的污染。西藏土壤中重金属含量继承了其成土母质的特点,1979年到2009年的30年间土壤重金属含量没有发生明显改变。
  同时西藏处于高寒地区,光照充裕、光照时间长,喜阳植物果实品质好。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国际上生态学家对种子质量与环境的关系开始注意。种子质量的生态学认为,每个植物种都有一个进化上稳定的最适宜的种子质量,植物对繁殖具有固定的资源分配比例,在种子质量和数量之间有一个权衡。二者的关系比较复杂,但是研究表明,大种子需要更多的时间来发展,它们在成熟前要花更长时间积累自身的干物质,多年生平均种子质量要高于一年生植物种子的质量,种子质量与植物生长期有关;一般认为,大种子更适应严酷的环境,由于储藏能量多其幼苗具有明显优势,更能适应恶劣的生长环境;种子质量大小与地理纬度、经度和气候都有关系。西藏高原,很多农耕区光照时间长、昼夜温差大、植物生长期长,低温而少受涝灾干扰的农作物生长环境,作物光合作用充分、呼吸微弱,高原环境条件下较少害虫损坏,因此这里的农产品品质良好。西藏农产品天然而富有营养这个特色源于其农业生态环境的特点。
  所以,西藏农产品的高原特色,不只表现为“人无我有”的特产,主要是其天然营养的品质。如果只是特产,质量和营养成分没有个性,这样的特产就没有多少实际意义。
  当前,西藏农业生态环境的风险是,少数农业区被连年使用的化肥、农药,以及有害废弃矿渣、生活垃圾所污染。一旦风险转变成危险或者威胁,那么农业生态环境的优势就有可能贬值,高原特色农产品就有可能降格为普通农产品。西藏农业只能走生态发展之路,扬长避短、发挥优势,凭借原生态的农业生态环境作为资源条件,其如其分选用绿色农科,同时加大农业基础设施建设,造就一支相当规模的农科人员来把关农事活动,也可以因地制宜,分散经营劳动力密集型的天然农业。西藏天然具备发展绿色食品、有机食品的环境条件。但是前提是,从现在开始减量使用以至彻底“解聘”化肥、农药,恢复和保持农业生态环境的原生本色。





上一本:合众科学译丛:不可能的物理 下一本:人体极限

作家文集

下载说明
绿色西藏的作者是吴冬明,全书语言优美,行文流畅,内容丰富生动引人入胜。为表示对作者的支持,建议在阅读电子书的同时,购买纸质书。

更多好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