税收与文化系列民国时期苛捐杂费票据图史
作者:傅兴亚 整理日期:2023-04-26 08:05:17
傅兴亚同志的一本《民国时期苛捐杂费票据图史》内容新颖,图文并茂,更重要的是作者以“税”“费”辨识的思想认识切入,以创新的手法澄清了“税”“费”关系,用实物为税正名,得出所谓民国“万税”应该是“万费”的结论。这不仅填补了民国苛杂研究的空白,还对正视历史,反映历史真实,具有无可替代的作用。书中记载民国时期1200多种苛捐杂费类别,配以700多幅票据实物图片,覆盖当时除台湾、宁夏之外的全国33个行省,从一个侧面反映了民国时期30多年城市、乡村苛捐杂费之重,特别是农民的税费负担已至极限的史实。 《民国时期苛捐杂费票据图史》主要内容:在现实生活中,创造、传播一个术语容易,而改变、更正一个术语却很难。《民国时期苛捐杂费票据图史》中的“杂费”初读时会感到拗口,不顺溜,这是因为它改变了“杂税”的传统提法。几十年人云亦云的习惯根深蒂固。其实,“民国苛捐杂费”的提出,是本着历史的真实,恢复历史的本来面目,有大量的凭据为证。过去称民国“杂税”,实际上民国的税并不杂,税种很清楚。但说民国的税重这很实际,除税率之高、课征之重不说,其名目繁多的“加征”、“借征”、“预征”、“折征”等项,就难以让纳税人承受,再加上成百上千的“杂费”以及政府强征硬派,使民众怨声载道。所以,国民党败台,民国灭亡这是历史的必然。 能这样讲,依据就是历史遗留下来的票据实物文献,它不同于文字资料文献。这要感谢收藏,苛杂收藏亦如考古,杜绝一切伪造、臆造等赝品,当收藏的票据数量可观,成为系列、体系时,便可以说事了。所以,佐证充分是改“杂税”为“杂费”的要义,是恢复税字真相的铁证。
|
闁兼眹鍎插﹢鐗堢▕閿旇法鐟濋柤铏灊缁楀懏娼弬銈囩閻犲洤鍢叉禍鏇熺┍閳╁啫顥囬柟璇茬箰瑜板憡绋夌€n収娼″ù婊冪灱濞n噣鎯嶉敓锟� 闁稿繗娅曢弫鐐哄礂椤戣法鑸归柛娆忕殱閳ь剚绮岄崺鍡涙⒔椤厼濮涘Λ锝嗙憿閳ь剨鎷�,濞戞棑绠戝鍝ヤ焊閸℃瑧鑸堕柟顔哄妼閸ㄥ孩绂嶉锝嗘嫳濞戞棑璐熼埀顒婃嫹 闁兼眹鍎扮粭鍛姜閽樺绔剧紓鍌楁櫅鐎垫﹢寮垫径濠勬闁活喕绶ょ槐婵嬪触鐏炲墽澹夐柟娈垮亞閻栨粓宕楅搹顐f殘闁挎稑鑻ú鏍ㄥ緞瀹ヤ讲鍋撳⿰鍠版帡宕㈢€n亞妲曢柣顔昏閳ь剚绻傚畵鍡涘矗椤栨ǚ鍋撻敓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