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推动思想政治工作改进创新,中国思想政治工作研究会于217年开展了会员单位课题研究成果评选活动。《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工作——中国政研会217年度优秀研究成果文集》是中国政研会在此活动基础上,从2余篇报送研究成功中将可公开发表的一类、二类优秀研究成果汇编成册,全方位、多领域地展现各地、各行业思想政治工作的最新成果,为广大基层思想政治工作者学习交流提供有益借鉴。 一等奖 新常态背景下社区思想政治工作的挑战与应对——关于城市社区居民思想政治工作创新转型发展的调研报告思想政治工作是我们党的最大特色、最大优势,是党的全部工作的生命线。经济进入新常态对思想政治工作提出了新要求,面对新形势新任务,思想政治工作只能加强、不能削弱;只能改进提高、不能停滞不前;只能积极作为、不能被动应付。基于经济新常态下基层思想政治工作面临的新挑战,结合超大城市实际,上海市思想政治工作研究会组织开展“城市社区居民思想政治工作创新转型发展"专题调研,并形成调研报告。 一、经济新常态背景下基层思想政治工作的新挑战1.我国经济新常态已呈现出新的趋势性变化和阶段性特征,经济的中高速增长必然带来社会领域的变动与重新整合。经济将在较长时期内处于中高速增长,与之相应的是社会文化领域加速分化,原先经济社会发展中所累积的问题和矛盾也日益呈现出来,社会成员自主性不断增强,权利意识与行为能力也不断增强,加之外来文化多样化的影响和冲击,各种观念相互激荡,各种思潮复杂纷繁。与此同时,基层思想政治工作也存在不少盲区空白,网络出现了断点脱节,影响着思想政治工作针对性和有效性。 2 .经济新常态下的社会建设也呈现出与以往不同的特征。经济发展带来社会成员地位与阶层结构日趋固化,不同利益群体在形成的同时其需求也日益多样化。社会快速流动、利益格局及资源配置方式的深刻调整导致社会多主体间关系复杂化,并带来更加多样化的社会矛盾与冲突。市场经济发展与现代信息技术普遍应用,社会成员的自主性、权利意识与行为能力不断增强,并日益趋向个人价值的自我实现。 3 .原有基层思想政治工作存在的现实问题亟待转变。以往基层思想政治工作往往被要求服从于经济工作,缺乏主体性,实际工作难以突破原有体制和工作惯性,导致思想政治工作滞后于社会期待和群众需求,存在工作泛化,过度依赖行政体系、偏重行政方法所导致的行政化,出现思想政治工作虚化弱化现象等。社区共建共享社会治理新格局的形成,呼唤思想政治工作理念思路、手段载体、方式方法、话语表达和体制机制的创新。 二、上海城市社区居民思想政治工作实践探索近年来,上海着眼超大型城市发展特点和社区居民需求,围绕培育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注重激发基层主体积极性,探索社区居民思想政治工作实践创新。 1.理念创新,寓思想教育于人生发展。定期开展社会不同群体思想状况滚动调查,把握社会成员发展需求,遵循人生发展轨迹,坚持价值引领,培养合格公民。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城市精神,注重将其日常化、生活化、道德化,针对居民自身发展诉求,聚焦社会转型期居民的自我认知、自我价值、责任感、法治意识、国家意识、社会责任意识以及家庭意识等重点,深入发掘社会生活、职业生活、家庭生活中的鲜活价值观,持续开展“道德模范"“身边好人"评选活动,推出一批有责任心、道德感、生活化特征的普通人,让他们可看、可触、可学,用真实的故事、真诚的态度,多做春风化雨的工作、多做崇德向善的工作、多做持之以恒的工作,解答群众在人生路上的问题与困惑。 2 .内容创新,寓价值引领于具象实践。注重抓载体、抓宣传、抓传承,奉贤区用“贤文化" 涵养核心价值观,引导社区群众写家训家风,开辟“经典诵读"“话说奉贤"“贤城说事”等媒体栏目,建好宅基课堂、流动教室、农家会所、睦邻课堂等文化阵地,打造“思贤印"“忆贤壁"“诵贤墙"“行贤桥"“杨贤亭"“讲贤堂" 主题实景,推动“贤文化" 融入思想教育、文明创建、家庭建设和社会治理之中。静安区大宁社区把核心价值观建设落实到第五级平台,引导楼组居民同学知识、同树新风、同筑平安、同创美境、同建和谐,构建楼组事务协商机制,关注各家难事、调解邻里琐事、办好各类实事,推动核心价值观融入居民日常生活。 3 .方式创新,寓凝聚人心于民生实践。始终把解决思想认识问题与解决实际问题结合起来,用解决民生问题来赢得信任、凝聚人心。徐汇区田林街道推出“送政策、送法律、送平安、送环保、送设施、送管理、送微笑、送文化、送文明、送舞台、送关爱、送快乐、送保障、送岗位、送救助、送技能、送保健、送午餐"系列服务, “十八相送" 增强了居民的获得感。推进心理疏导进社区,主动做好引导、疏导和开导的工作,通过加强情感沟通,化解心理“疙瘩" ,送上“心灵鸡汤" ,营造理性平和、积极向上的社会心态。虹口区凉城街道实施“心桥" 工程,搭建居民心理健康教育、心理咨询、心理科普、心理疏导等服务平台,解决居民各类心理障碍,化解邻里纠纷、夫妻矛盾等,为群众送上“心关怀" 以获得“心凝聚”。 4 .手段创新,借助新媒体拓展新空间。上海探索建立基于网络、覆盖广泛、使用方便、互动性强的收集、回应、疏导机制,推动思想政治工作从舌尖脚尖向指尖延伸。积极实施“网络3 6 5"行动,运用新媒体与群众互动交流,敞开心扉、吐露心声、打动心灵。设计构筑社区“微故事"“微电影"“微言录"“微视频"“微访谈"“微展示"“微直播"等微系列平台,加强与居民平等对话、民主讨论、回应诉求,形成网上网下的互通联动。徐汇区搭建手机阅读平台“读书汇”,使社区群众即时在线学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学习科学文化、历史人文知识,深受广大居民喜爱。 虹口区欧阳街道创设社区养老网络平台,提供生活服务、健康保健、精神慰藉、应急救助4 大类5 8 项养老服务。 5 .力量整合,体制内外动员促进社会协同。用好党政资源,扩大平台资源,激活社会资源,通过动员组织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党代表、公务员、居委干部及驻区单位、社会组织、公益组织和志愿者参与,壮大工作力量,共同做好社区思想政治工作。黄浦区南东街道、闵行区马桥镇等整合社区力量,依托“市民讲师团”“村民周周会"宣教平台,形成常态化宣讲机制。积极探索政府主导、社会运作、居民参与的社区文化活动模式,分别与文艺院团、健身机构、辖区内学校和社会组织等签订委托管理、文化教育、资源共享、购买服务等各类协议,社会力量参与组织“戏剧走进社区"“中华民俗代代传"“名家与读者面对面" 等一批公益性、普及型的品牌文化活动,深受社区居民欢迎。 三、城市社区思想政治工作创新转型发展的思考在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国际大都市建设进程中,社区成为城市管理的重心、人民群众生活的主要空间、各类经济社会组织活动的舞台,同时,也是社会矛盾的易发多发地,社区思想政治工作任务繁重、责任重大。牢固树立创新、协调、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打造社区思想政治工作升级版。 1.要用创新思维贯穿社区思想政治工作各方面。随着经济新常态和社会治理创新,社会成员关系与结构发生很大变化,必须创新思想政治工作的理念、内容、路径以及手段方式,做好顶层设计,将工作中心从服务于经济建设逐步转变为服务于社会建设和社会治理,整合资源并将其创造性地运用于不同人群、不同空间乃至不同领域。 2 .要用共享思维整合社区思想政治工作资源。当下思想政治工作领域不断拓展,工作力量也不仅限于专职思想政治工作人员。 要更加注重动员和整合体制内外各方面力量,整合社会资源,善于利用不同群体乐于接受的形式来呈现核心价值观,形成大家一起来做思想政治工作的氛围,形成思想政治工作共建共享格局。 3 .要用协调思维打造社区思想政治工作分众化模块。思想政治工作不仅涉及思想价值层面,同时还包括了从利益分配到公共服务等内容,并且在基层实践中服务拓展往往与思想价值交互影响。在考虑不同年龄、不同社会阶层群众的利益诉求、服务需求以及价值观念多样化的基础上,进一步探索社区思想政治工作体系,增强不同群体工作内容的针对性和方式手段的协调性。 4 .要用开放思维推动社区思想政治工作与时俱进。人们的价值观伴随着经济社会发展,在不同时期呈现出不同特点,具有很强的变动性和不确定性,有效的思想政治工作是原则性与灵活性的有机统一。要在明确思想政治工作根本任务、方针原则、基本要求的前提下,方式上兼容并蓄,用个性化、社会化方式创新工作内容、手段载体、话语表达,推动社区思想政治工作创新发展。 5.要用绿色思维优化社区思想政治工作生态环境。崇德向善、风清气正的良好社会生态是凝心聚力、促进经济社会更好更快发展的重要因素,也是推动干部清正、政府清廉、政治清明以及社会凝聚的必然要求。社区思想政治工作要善于挖掘传播正能量,并把正能量转化为社会正气,把人民群众的精神振奋起来,力量凝聚起来,推动形成朝着奋斗目标团结和谐、意气奋发、步调一致、坚定前行的良好局面。 推荐单位:上海市政研会 作 者:吴瑞虎 孙显良 范嵘 河北省企业转型升级过程中 职工心理和情绪疏导调研报告 一、职工思想状况总体评估 总的来看,河北省多数企业职工心态比较平稳,没有出现普遍性和社会性的心理问题。企业职工对中央和省委关于深化改革、转型升级、去产能的各项举措思想认识比较统一,普遍持支持理解态度。大多数职工对企业目前面临的基本形势比较清楚,对企业自身应对目前困境的优势和劣势有较清晰的认识。但在总体平稳的情况下,相当一部分职工情绪开始出现较大波动,工作压力增大、焦虑情绪增加。 一)总体心态相对平稳 1.多数职工对企业目前面临的严峻经济形势比较清楚,对转型升级和去产能举措持支持理解态度。在对“当前企业面临的形势"的回答中,选择“清楚"和“基本清楚”的占9 0 . 9 %;在对“公司目前的生产经营状况" 的回答中,选择“很好" 和“较好”的占33.6% 。座谈时多数人对改革趋势、转型升级和去产能举措能够理解并支持,认为是对企业发展和职工利益的长期利好,并期待着改革推进速度加快。 2 .基于对企业实力、企业品牌、企业文化的自信,半数以上职工对企业走出困境有信心。在“对企业的发展,您是否能看到光明的一面" 的回答中,5 4 . 1 % 的人选择了“能看到" ;在“您对企业走出困境的信心如何”的回答中,5 5 . 8 %的人选择了“有信心”。 座谈中有的职工表示一家几代人在一个企业工作,大多数职工相信自己的企业能够渡过这次难关。 3 .多数职工精神状态平稳、心态良好、工作劲头不减,能够与企业同舟共济、共渡难关。在对“面对企业困难,您认为自己应当如何" 的回答中,有7 0 . 1 % 的人选择“艰苦奋斗,与企业同甘共苦”。大部分职工希望企业能够通过改革健全完善企业经营管理体制机制,相信通过淘汰落后产能、倒逼企业转型升级,企业能够获得持久发展,表示愿意与企业一起应对困难、渡过难关。 4 .忧患意识和危机感进一步增强,更加主动地关注企业的生产经营状况、注重个人能力提升。在“您当前最关心的问题是什么"的回答中,4 5 . 5 % 的人选择“企业发展前景好坏" ;在关于“您对本企业各项改革举措的进度" 的回答中,5 4 . 8 % 的人选择“非常关心" 。大部分职工的忧患意识和危机感进一步增强,更为主动地关注和了解企业生产经营形势的变化,以及关系企业未来发展的相关信息,希望也期盼改革能够为职工个人发展和实现价值营造更加公平、高效的环境。 二)问题苗头开始显现 1.焦虑情绪:大部分职工有时存在心绪不宁、情绪低落现象。 在回答“针对目前企业的情况,您是否觉得有时会心绪不宁或情绪低落"时,7 2 . 8 % 的人选择“有这种情况" ;在回答“您认为现在的工作压力"时,选择“非常大"和“较大" 的员工占74.7% 。 当前河北省大部分传统产业的企业经营出现了不同程度的下滑,导致职工情绪出现较大波动,担心企业效益持续不景气,忧虑个人能力不能完全适应企业转型发展需求,可能面临转岗甚至下岗。 2 .悲观情绪:有近一半的职工对企业发展信心不足。在“您对企业走出困境的信心如何"的回答中,有43.7% 的人选择了“信心不足"“没有信心"和“不清楚"。在“您对公司管理层的信任"的回答中,20.7% 的人选择了“逐步下降" ,5.5% 的人选择了“没有他们照样转" ,两者相加占26.2% 。部分职工对企业转型升级抱有怀疑、消极和保守的态度,对于改革信心不足,对公司领导层的信任度有下降趋势。 3 .不满情绪:半数以上职工对自己目前的工资收入不满意。 在“和本地区企业工资水平相比,您对目前自己的工资满意吗"的回答中,5 9 % 的人选择“不满意" ;在“您最希望企业帮您解决的问题"的回答中,79% 的人选择了“保持稳定收入" ;在“当前您对企业最不满意的地方" 的回答中,24.4% 的人选择了“收入分配政策不公"。4 8 % 的职工还面临房贷车贷压力,员工对房贷、车贷及家庭生活开始担忧,部分职工担心收入持续维持在低水平,对个人前途开始迷茫;有的职工有怨言、发牢骚,有的甚至想谋求第二职业补贴家用。 4.畏难情绪:部分职工对自身工作环境的改变存在本领恐慌。 部分职工适应环境能力不强,面临新领域、新岗位,显得无所适从,不愿意接受、不敢接受新事物、新挑战,怕学不会、怕干不好、怕出现失误,缺乏勇气和担当,缩手缩脚、畏首畏尾。部分青年职工也存在一些问题,突出表现在“8 5 后"和“9 0 后" 当中,他们大部分是独生子女,从小父母溺爱,未经历挫折和坎坷,社会阅历较浅,抗打击能力差。在转型升级过程中,在较大压力面前,尤其是出现工作失误、受到批评后,表现出不成熟、心理素质较差、抗压能力不强等突出问题,思想波动较大。 5.懈怠情绪:部分职工的工作积极性出现一定程度降低。在“您认为目前自己的精神状态和工作劲头" 的回答中,有25.7% 的人选择“等待观望,信心不足"“情绪低落、缺乏斗志"“应付差事,出工不出力"。座谈时多数困难企业人员谈到,面对企业困境,被动工作、无所适从、等待观望、缺乏斗志、出工不出力现象在企业中开始蔓延。 二、企业引导职工思想的主要做法和存在问题1.积极主动开展思想政治工作,激发职工渡危求进的精神动力。许多企业都建立了职工思想状态定期调研制度,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和工会、团委等部门密切联系职工的优势,采取问卷调查、座谈走访、网上互动等多种形式全面掌握职工真实的思想状况。 在做好调研、监测的基础上,各企业普遍加强了主题教育和形势任务教育,结合“两学一做"“解放思想大讨论",充分利用报、刊、台、网、宣传栏、自媒体交流群等各种宣传阵地,全面深入解读经济形势、国家政策和企业发展面临的机遇与挑战,帮助职工深化认识、消解疑虑、树立信心。加强先进典型的挖掘、培树和宣传,积极发挥先进典型的示范引领作用,用身边的典型引导职工见贤思齐、进取争先。 2 .关注职工成长、关爱职工生活,不断提高职工对企业的归属感和忠诚度。各企业积极为职工成长成才搭建平台,让他们干起来有盼头、有奔头。一方面,做好职工职业生涯规划和技能培训,对青年员工的成长高度重视,为职工发展打开空间;另一方面,加强对一线工人的激励,保一线、保生产。广泛开展各种比武竞赛、创新大赛及丰富多彩的文体活动,活跃生产经营气氛,提振职工士气。加强对困难职工的关心关爱,体现企业家庭般的温暖,增强职工的归属感和企业的凝聚力。 3 .切实做好下岗职工的安置工作,保障困难职工基本权益。 在职工下岗期间发放一定数额的生活费,保障困难职工基本生活。 加强技能培训,在本企业或本系统重新上岗,利用企业现有土地,组织开展种植养殖等副业,增加职工收入。成立专门的人力资源服务公司,为职工再就业提供免费的中介服务。积极盘活破产企业资产,或是在破产企业资产处置上,将收益优先用于职工安置。 努力争取政策支持,用财政资金解决部分欠缴的养老金和医保费,并优先保证到龄人员顺利退休,进入社保体系。对于再就业困难人员,积极争取社会公益性岗位,确保不出现“零就业" 家庭。 4 .努力扭转困难经营形势,让职工看到希望、树立信心。大力压缩外包、外委人员和临时工,将正式职工安排到这些岗位,暂停或关闭严重亏损的业务板块,给职工放假,及时止住“出血点"。高层和中层人员的降薪幅度大大高于普通职工的降薪幅度,简行政人员和辅助性人员充实到生产一线,推进精细化管理,不遗余力地节约开支、降低成本。在转型升级上,许多企业也迈出了实质性步伐,如河钢宣钢推进“普转优”,河北港口大力发展金融和港口物流,华北制药积极推进原料药向制剂药转型,加强自主研发,不断提高高附加值产品的比例。上述措施的实施和成效的显现,让职工看到了希望、树立了信心,是广大职工情绪基本稳定的重要原因。 与此同时,企业对未来发展战略的宣传力度不够,企业思想政治工作方式相对老套,去产能政策迟迟不落地造成职工思想担忧等问题也同时并存。 三、对策建议 一)加强对企业转型升级的顶层设计,打牢职工思想稳定的基础 1.科学制订去产能计划。制订计划要将去产能与调产能结合,调结构与优结构结合,在淘汰落后产能的同时保留优质产能,在调整存量的同时做优增量。要围绕京津冀协同发展中河北“三区一基地" 功能定位,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契机,用足政策,通过控制压减比例、产能置换的政策措施鼓励企业技术创新,培育壮大战略性新兴产业,推动河北向高端制造强省转变。 2 .合理分配去产能任务。在去产能任务的分配中,坚持公平与效益相结合,宏观调控与市场调节相结合,服务大局与服务河北相结合,经济发展与社会稳定结合,对企业前身、发展历程、社会信誉、社会责任等进行全方面评估,精准分派去产能任务。 3 .有序推进去产能进程。去产能任务明确后,要及时下达,计划执行要注意政策的连续性、协调性和阶段性,既要保证任务完成,也要考虑企业的接受能力。 二)发挥社会保障兜底作用,防止个别问题引发社会问题 1.充分做好职工的社会保障工作。各级政府及财政、人力保障、工商、教育部门和工青妇等组织,要切实履行保障职能,从组织失业保障知识技能培训、提供就业创业支持、开辟公益性岗位等多方面入手,为职工转岗就业创业提供全方位公共服务。政府和企业要坚持“去产能不能去职工"“转岗不下岗、转业不失业"的政策底线,做好为职工服务的工作,用好国务院职工安置专项奖补资金,确保转岗安置职工从中得到实惠,切实维护职工权益。 2 .推动分流人员转岗或再就业。建议政府成立专门的国企人才交流中心,为仍然有工作能力的分流职工提供就业中介服务,并聘请劳动仲裁所或法律专业人士为分流职工提供法律援助,保障职工劳动权益,减少劳务纠纷。对于表现优秀、各方面符合条件的职工,在公务员考试、事业单位招考以及其他国企人员录用中应给予一定的政策倾斜。要尽最大努力为员工找到实现自我价值的平台,继续为河北的发展贡献力量。 3 .国企民企统筹兼顾。省属国有企业占去产能总计划的大多数,也是企业退出、人员安置、债务处置的重点。但是,大部分民营企业也是合法经营,公平纳税,而且在带动当地乡镇就业、供热供暖等社会服务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有的民营企业已经成为当地经济发展的支柱,成为当地群众的主要收入来源。建议对国有企业和民营企业在国家资金补贴使用和人员安排中统筹考虑,体现政策的公正性。 三)切实加强企业民主管理工作,尊重职工民主权利、保障职工合法权益 1.在充分民主协商的基础上做好安置工作。建议制定分流工作方案前要主动下到基层与职工交底交心,充分征求职工意见,及早公开发布安置渠道;充分发挥工会、职代会的作用,由职工推举职工代表参与分流工作方案的制定、执行与监督等全过程。 通过定期座谈会、网络平台、微信朋友圈等方式,畅通员工合理表达诉求的渠道。另外,企业为应对困难形势实施降薪前,也应通过职代会等形式征求职工意见,与职工进行协商。 2 .进一步推进企业内部管理体制改革。企业去产能涉及利益的调整,建议企业要树立干群一致、官民平等的民主管理理念,鼓励行政管理人员下到第一线,减少企业管理层级,薪酬待遇向一线职工倾斜。同时要加强企业建章立制工作,为企业平稳过渡提供制度保障。 3 .多方合作开展职工职业培训。技术岗位人员特别是金融、物流、电商等专业人才是企业转型所急需的人才。建议充分利用省内丰富的高校职业教育资源,采取政府补贴一些,企业拿一些,高校减免一些的方式,多方筹集培训资金,加强分流职工的职业技能培训,参加培训的职工应享受国家有关职业教育的补贴。把培训当作福利发给员工,能够让他们感受到企业对自己的培养和重视,有利于提高员工对企业的认同度和忠诚度。 四)大力加强思想政治工作,引导职工积极应对挑战1.加强企业基层党务工作。结合“两学一做”,大力加强基层服务型党组织建设,开展党员志愿者活动,创建贴心支部,充分发挥党支部的战斗堡垒和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通过网格化管理,建立点对点密切联系群众机制,发挥党组织团结群众、凝聚人心的作用。 2 .大力选树一批先进典型。国有企业一般都经历了曲折的发展历程,有着吃苦耐劳的优秀品质和负重前行的责任担当。建议针对企业不同情况,及时选树正面典型,通过先进典型讲述企业发展史、个人成长史,在员工中营造企兴我荣、企衰我辱的舆论环境和创先争优的浓厚氛围,激发员工对企业的归属感和命运共同体意识。 3 .加强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建议通过政府与企业共同购买服务,聘请社会心理咨询服务机构,联合心理咨询志愿者,在企业建立心理咨询室、情绪宣泄室,对职工开展心理咨询和心理辅导工作,加强心理健康教育,理顺情绪,化解矛盾,调整职工的心理落差和心理定位。同时积极开展多种形式的文体活动、知识竞赛等满足员工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要通过改善工作生活环境、提升劳动保护标准等方式提升员工的工作满意度。 五)着力做好重点人员教育引导,及时监测研判预警不稳定因素 1.做好青年职工的教育引导。去产能过程中的思想政治工作要充分考虑年轻职工的思想特点和精神需求,将物质奖励与精神奖励相结合,尤其要注意运用精神奖励满足青年职工的自我价值实现的需要。可通过广泛开展技能比武、岗位练兵等活动为年轻职工的成长搭建平台,大力培养后备人才。同时要注意人员流动造成的岗位频繁换人,给安全生产带来的隐患,一些企业招人难、留人难,势必“萝卜快了不洗泥",此形势下更要全力加强安全管理。 2 .做好技术人员的教育引导。技术人才是企业发展的核心竞争力,也是企业转型中最容易流失的资源。在企业去产能过程中,涉及人员安置的情况,也必须留住人才、留住企业发展后劲。对于技术人才既要通过待遇留人,更要通过感情留人、发展留人。 建议对于关键岗位技术人才,建立一对一联系人制度,时刻掌握他们的思想动态和诉求;通过创新晋升机制,或为其创办工作室,给能干事、会干事的人发展平台;通过荣誉激励、培训考察机会奖励,提升他们对企业的认同感和荣誉感。 3 .做好关闭破产及分离企业办社会两大群体的思想工作。企业关闭破产,除部分留守人员外,大部分职工要转岗、下岗。分离企业办社会,涉及供水、供电、供热、供气、物业、医疗机构、教育机构、离退休管理机构、居委会、消防机构、市政项目、困难企业等1 0 多类,事关职工切身利益和企业稳定,应该高度重视这两个群体的思想动态,做好突发事件预案,适时预警风险。 推荐单位:河北省政研会 作 者:王彦斌 周云澔 国有企业培育践行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实践研究 一、国有企业培育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大意义1.主导意识形态、整合思想观念的必然选择。积极培育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有利于有效整合职工思想文化和价值观念,对于巩固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巩固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具有重要作用和重大意义。 2 .强化国企责任、增强历史担当的内在要求。国有企业在全面深化改革的时期,更要发挥重要作用,培育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理应履责尽职,积极发挥示范和表率作用。 3 .推进国企改革、实现转型升级的强大动力。准确把握国有企业所处历史方位,自觉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企业发展方向,积极推动体制机制创新,激励和引领职工投身企业改革发展各项实践。 4 .统一行为规范、塑造共同取向的迫切需要。国有企业培育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形成共同价值取向的灵魂工程,也是统一行为规范的基础工程,有利于保持国有企业的社会主义特性,也能激发职工的爱国情怀、职业自豪感和责任感,促进企业发展。 5 .传承优秀文化、提升文化自信的重要途径。通过培育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进一步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提升广大职工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 二、国有企业培育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理论认识(一)把握内涵实质 1 .认识深刻内涵。围绕“建设什么样的国家" ,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 ,体现国家层面的价值目标。围绕“建设什么样的社会" ,倡导“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突出社会层面的价值取向。围绕“应做什么样的公民" ,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 ,提出公民层面的价值准则。 2 .明晰逻辑关系。国家层面的价值目标引领着社会的价值取向和个人的价值准则,是价值核心的统领;社会层面的价值取向支撑着国家的价值目标并规范着个人的价值准则,是价值核心的支柱;个人层面的价值准则承载着国家价值目标和社会价值取向,凝聚强大合力,是价值核心的基础。 3 .把握鲜明特征。既体现国家社会的目标,又彰显个人的主体性,体现了国家意志与个人价值的统一;既体现先进文化精髓,又突出面向全民的普遍价值取向,体现了先进性与广泛性的统一;既突出中国特色,又体现了中国特色与人类共性的统一。“三个统一"形成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鲜明特征。 二)明析责任担当 1.从国有企业的属性分析。一是政治属性。国有企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政治基础,在培育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应承担政治责任。二是经济属性。国有企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物质基础,在培育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应承担经济责任。三是社会属性。国有企业与国民经济发展、社会各领域和人民的生活密切相关、深度融合,在培育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应承担社会责任。 2 .从国有企业的担当分析。一是共性责任。国有企业应具有同国家机关、事业单位、军队学校以及其他社会组织等共有的责任和义务。二是特有责任。国有企业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践行中承担主力军作用,重点要承担起强企富民、依法治企、诚信经营以及质量为本、安全环保、倡导公益等责任。三是相关责任。国有企业要承担起与合作关系单位、股东、政府、社会等利益相关方的诚信守约、合作互利的责任,成为公平公正、和谐共赢的桥梁和纽带。 三)探求践行优势 1.政治优势提供了坚实基础。国有企业最大的政治优势就是坚持党的领导;同时,国有企业在组织设置上的最大特点就是党政工团组织是培育践行核心价值观的组织者和推动者。这些优势为培育践行核心价值观提供了有力支撑。 2 .经济行为提供了良好渠道。国有企业的经济特性决定了其经济行为必须遵从依法治企、诚信经营、人本管理、公平竞争等经济规则,凸显“三个倡导" 的理念。 3 .社会责任提供了内在动力。国有企业必须主动承担起强企富民、安全环保、诚实守信、倡导公益等社会责任并付诸实践。 践行社会责任的过程就是践行核心价值观的过程,成为培育践行核心价值观的行动自觉和内生动力。 4 . 文化建设提供了有效载体。国有企业下大气力打造文化软实力,形成了有特色的企业文化体系,为培育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供了一个成型的平台,在企业的精神文化、物质文化和制度文化、行为文化中体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涵和要求。 5 .人才队伍提供了有利条件。国有企业培养了一大批具有坚强党性、掌握丰富知识、具备很强实践能力的优秀人才队伍,在人力资源上具有坚实基础和有利条件。 三、国有企业培育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问题分析课题组对石油、电力、建筑、军工等几大行业的多家国有企业开展了调查和总结分析。 一)干部职工的认知认同现状 1.总体认知度较好但认同度受到现实影响。 2 .对“三个层面"价值观的认同度有差异。 3 .不同群体的认知认同度存在差异。 二)培育践行工作存在的主要问题1.理论阐释不够充分。 2 .宣传教育不够到位。 3 .统筹结合不够紧密。 4 .践行氛围不够浓厚。 三)产生主要问题的原因分析 1.总体规划设计不周影响整体推进。 2 . 引领发展动力不够影响践行自信。 3 .融入生产经营不深影响行动自觉。 4 .机制保障能力不强影响深入推动。 四、国有企业培育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体系构建培育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一项系统工程,国有企业要立足实际,从顶层设计着手,构建“目标、认同、践行、保障"4 大体系,搭建培育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整体框架,逐步形成“持续长效、深入深化、自信自觉、知行合一”的培育践行格局。 一)构建“三级联创”的目标体系1.初级目标。即认同目标— — 达到内化于心。 2 .中级目标。即融入目标— — 达到固化于制。 3 .高级目标。即养成目标— — 达到外化于行。 图1 国有企业培育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体系结构图(二)构建“四轮驱动”的认同体系1.用培育明理。突出教育根植,建立常态化的日常教育模式,建立定期性的专题培训机制,创建大众化的教育活动载体。 2 .用舆论导向。坚持正面正向正能引导,综合运用各种手段,把握正确舆论导向,在企业内部营造积极向上的舆论氛围。 3 .用宣贯造势。利用各种宣传工具,有效整合宣传阵地,建立立体化的传播渠道、全覆盖的宣传网络、持续化的灌输平台,营造良好环境。 4 .用文化铸魂。以“三个倡导"统领企业文化建设,融会贯通,通过企业核心价值体系建设凝聚思想共识。 三)构建“两线并行”的践行体系构建人、企“两线并行" 的践行体系是“三个倡导”落地的基本路径。 1.职工层面— — 主题实践推动。 2 .企业层面— — 融入贯通促动。 四)构建“四位一体”的保障体系构建“对接有路径、实践有引领、利益有驱动、责任有落实"的“四位一体" 固化体系,形成常态长效。 1.建立路径对接体系,把“三个倡导”价值取向与企业相关主体对应对接。 2 .建立实践引领体系,突出先进典型的带头示范、先模人物的表率带动。 3 .建立利益驱动体系,体现以人为本思想。 4 .建立责任落实体系,明确相关责任主体。 五、国有企业培育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实践探索(一)抓“认同",实施“全方位”宣教引导图2 “ 认同” 工作体系图 1.广泛开展学习教育,强化内心。集中表现在:突出针对性抓日常教育;突出开放性抓媒体教育;突出主动性抓自我教育。 2 .正确把握舆论导向,引领方向。坚持正面正向正能,占领主阵地;统领主战场;打好主动仗;引领新风尚。 3.创新价值传播方式,增强实效。强化“互联网+ ",推行“三微一体(微信、微博、微视频)"“四跟四进(跟内容、进高势;跟对象、进内心;跟阵地、进高点;跟体制、进机制)”。 4.建设特色企业文化,凝聚共识。塑造国有企业精神,形成“两弹一星"“大庆铁人"“载人航天"“青藏铁路"“中国高铁"“大唐电信"“核工业"“预警机" 等一批有行业特征、有时代特色的国企精神。丰富企业文化内涵,开展敬业、法治、诚信、责任、感恩等子文化研究。比如:中航工业构建C P M - 3 × 3 价值观践行模式(传播模式形象化、具体化、人格化,践行模式载体融合、主体融合、管理融合,管理模式分集团总部、直属板块、成员单位三层级)。定期发布社会责任报告,参加社会公益活动,开展“国有企业故事" 系列宣讲,提升企业品牌的市场价值和影响力。 二)抓“践行",注重“全过程”融会贯通1.突出“职工" 主线,畅通“职工" 践行路径。一是在干部率先垂范中引领方向。制定领导干部培育践行标准要求,明确了示范责任,纳入干部考核评价体系,作为干部提升晋级、评先选优、兑现薪酬的主要依据。二是在道德行为实践中展示力量。选树先模典型,开展了“践行核心价值观、争做最美央企人”主题实践活动,涌现出了献身航天事业的航天集团张崇峰、世界屋脊新能源开拓者国电集团张晞、南海移动网络卫士中国移动三沙建维团图3 “ 职工践行”工作体系图 队等先进典型。推进“道德讲堂"下基层进班组;践行家庭美德,开展“和谐家庭" 选树活动。三是在志愿服务深化中彰显价值。 普遍开展以“岗位学雷锋、创优作贡献" 为特征的主题实践,大力实施“青工创新创效"工程,崇尚“工匠"精神,打造“金牌"工人。组建志愿服务队、爱心团队和爱自然协会,形成我为人人、人人为我的良好风气。鞍钢集团的“跟着郭明义学雷锋”、中海油的“蔚蓝力量”青年志愿行、中石化的“健康快车”、中航集团的“航天科普夏令营"、中信集团的“点亮爱"关爱农民工子女、中原油田“宋丽萍爱心团队"等1 0 个志愿服务项目被命名为“中央企业志愿服务品牌" ,成为国有企业的鲜明旗帜。四是在文明系列创建中丰富内涵。创建“文明企业",推进“争A 创星"实践。 创建“文明机关",坚持依规办事,转变作风,深入基层。创建“文明班组" ,打造“工人先锋号、青年文明号"“星级达标”班组等。创建“文明职工" ,开展“文明岗位、文明餐桌、文明交通、文明网络" 活动,促进行为习惯养成。创建“文明家庭" ,形成重孝道、睦亲友、知感恩、讲文明的家风家貌。五是在优秀文化传承中滋润心灵。普遍开展爱国家、爱企业、爱家庭等系列教育。 结合政治节日组织爱国爱党活动;结合传统节日组织文体活动;结合传统国学培育职工美德。 2 .突出“企业" 主线,抓实“企业" 践行效果。一是引领企业发展战略。在战略设计层面,主动用核心价值观指引企业发展。 神华集团的“124 5"发展战略思路,中国国电的“一五五"发展战略,南方电网的“两精两优、国际一流" 战略目标等,集中体现了核心价值观要义。 在战略落地层面,深化管理提升工作,树立价值创造理念,增强企业和企业领导者的市场意识、效益意识、竞争意识、创新意识、社会责任意识等,推动企业可持续盈利能力、领导干部治企能力、企业价值创造力的加快提升。 在战略管控方面,优化投资布局,强化投资管控,调结构、转方式、强管理、保增长,做强做优主业,大力推进供给侧结构改革,主要经济技术指标持续改善,存量资产盈利能力显著增强。 二是规范公司治理方式。坚持依法治企、从严治企。规范法人治理结构和董事会建设,巩固和加强企业党的建设,进一步明确“四会" 职责。健全规章制度,突出依规经营企业,积极打造规制良俗。落实“三重一大" 决策制度,畅通决策程序,普遍开展企业内控体系建设,强化监督执纪问责。推进民主管理,坚持依靠方针,健全职代会制度、厂务公开制度等;建立困难帮扶基金,改善职工生产生活条件。 三是贯穿经营管理实践。在企业发展中,突出人本理念,促进企业发展;规范经营行为,突出“守信互惠" 经营理念。在企业管理中,突出规范高效,强化市场规则,突出诚信营销,建立良好信用。在履行社会责任上,坚持“五大发展理念”,注重生态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能力;照章依法依规纳税,严格执行行业规范;积极参加社会公益活动,打造良好品牌形象,提升国有企业的影响力和竞争力。 三)抓“固化",建立“全渗透”保障机制图4 “ 固化” 工作体系图 1 .建立价值对接机制,增强切合力。坚持把国家层面价值目标与企业发展方向相对接,渗透于企业发展战略,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与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坚持把社会层面价值取向与提升企业管理效能相对接,积极践行“依法治企、守法从业” 理念,践行“守法诚信” 经营责任,完善信用体系。坚持把个人层面价值准则与建设“四有” 职工队伍相对接,制定职工行为规范和奖惩条例,用制度约束行为养成;积极畅通人才发展通道,用人才培养实践带动行为养成;建立先进道德模范评选机制,用典型示范促进行为养成。 2 .建立利益共享机制,提升认同力。建立合理利益分配机制;突出“一线岗位、关键岗位、重点岗位" 三倾斜政策,完善职工工资正常提升机制,建立生产生活保障机制,改善职工生产生活环境,维护职工合法权益。建立利益矛盾协调机制,通过职工民主集体协商机制、平等协商集体合同和工资集体协议、信访管理制度等解决职工利益诉求。建立职工成才成长机制,实施职业素质提升工程,加大人才培养力度,开展技术比武和劳动竞赛。基本形成了“利益权益" 与“认知认同"互融互动的保障机制。 3.建立示范带动机制,提高引领力。建立先模人物带动机制,开展“最美央企人" 等评选,推出了郭明义、罗阳、陈超英、李新民等一大批重大典型;各企业纷纷建立“企业楷模"“身边感动故事"“创新创效青工"等评选机制;国资委推行“A ”级企业评价体系,推动全系统管理提升;在各央企选树培育践行核心价值观先进单位和典型案例,在中原油田召开了现场经验交流会;各央企内部组织评选文明单位和企业文化示范基地。建立文化产品促动机制,利用企业内部资源,开办践行核心价值观网站专栏;编撰出版优秀案例和故事图书,创新创作优秀文化产品,如话剧《郭明义》、电影《青春雷锋》等优秀作品,形成“多维联动互促"的引领带动机制。 4 .建立激励约束机制,强化保障力。建立责任机制,企业把培育践行核心价值观作为“一把手"工程,形成主要领导亲自抓、负总责,分管领导具体抓、负主责,党员领导干部带头抓、负全责的齐抓共管大格局。建立推进机制,企业顶层统一要求,出台核心价值观实施意见,并纳入党建责任目标考核体系和思想政治工作整体规划,与生产经营工作同规划、同检查、同考核、同奖惩,建立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的推进机制。建立考核机制,把抽象的价值准则与职工日常行为规范相结合,明确内容、量化标准、严格程序、兑现奖惩。建立纠偏机制,把握好政治方向和舆论导向,建立落实管理办法;建立监督检查跟踪制度,对发现的方向性问题及时纠正,形成了“软硬兼备" 的推进保障机制。 六、国有企业培育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思考建议(一)国有企业培育践行核心价值观的四点思考1.核心价值观是个“理念问题" ,重在认同,入心入脑。 2 .核心价值观是个“导向问题" ,贵在践行,领导示范。 3 .核心价值观是个“养成问题" ,功在强化,制度约束。 4 .核心价值观是个“渐进问题" ,难在坚持,常抓不懈。 二)国有企业培育践行核心价值观的六点建议1.推动主流舆论场与民间舆论场“同唱一首歌”。 2 .统筹大众化宣教与个性化疏导“协同发力”。 3 .从严管理与激发活力结合,激励干部当好“领头雁”。 4 .强化评价考核,做到奖优与惩劣“两手都要硬”。 5 .建立机制推动经验提炼与改进完善“相辅相成”。 6 .国资监管部门协调引导与监督管理“刚柔并济”。 推荐单位: 中央企业党建政研会 作 者:王冬 范希春 王晓华 从“ 心” 开始构筑“ 港湾” 探索基层思想政治工作的“ 心”路径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 “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工作,注重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培育自尊自信、理性平和、积极向上的社会心态。" 这一重要论述,为新形势下思想政治工作提供了从内容到方法的创新途径。 当前,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呈现新格局,经济体制深刻变革,社会结构深刻变动,利益格局深刻调整,思想观念深刻变化,在生活质量不断提高的同时,人们的工作压力、精神焦虑、职业倦怠、人际淡漠等问题也随之而来,2 0 1 6 年的数据显示,我国在册的严重精神障碍患者已达5 1 0 万例,心理亚健康的情况在一定范围内也广泛存在。没有全民健康,就没有全面小康,而心理健康是全民健康的重要方面。关注和服务全民心理健康,需要我们从源头上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工作,以受众需求为导向,反思我们抓思想政治工作的思路对不对,办法妥不妥,效果好不好。浙江省从2 0 1 2 年以企业为先行试点,以“先理心情、再理事情" 为思路,结合心理学的方法创新思想政治工作举措,以员工帮助计划(E A P )为路径,以“心灵港湾工作坊"为实体支撑,系统推进“心灵港湾"建设,努力实践具有浙江特色的基层思想政治工作新样本,在探索中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一、开展“ 心灵港湾”建设的重要性“心灵港湾"顾名思义,就是建设心灵的归宿地,解的是“思想的疙瘩" ,给的是“心灵的钥匙”,其核心是通过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将人们的幸福感转化为现实生产力,精准聚焦人的心理健康、思想归属、舆情舆论,精确引导人们破解心灵密码,寻找幸福基因,激励形成向上、向善、向美的价值追求和行动自觉。 一)“心灵港湾"是落实“构筑全民心理健康服务体系"的有益探索 2 0 1 7 年1 月1 9 日,国家卫计委、中宣部、中央综治办等22个部门联合印发我国首个针对心理健康服务的宏观指导性文件《关于加强心理健康服务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指导意见》),《指导意见》提出,到2 0 2 0 年,各领域各行业普遍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及心理健康促进工作,全民心理健康意识明显提高;到2 0 3 0 年,符合国情的心理健康服务体系基本健全,全民心理健康素养普遍提升。《指导意见》的出台,倒逼各级政府及有关部门必须进一步完善社区、社会组织、社会工作者“三社联动" 机制,通过购买服务等形式引导社会组织、社会工作者、志愿者积极参与心理健康服务,为构建健康、阳光的社会环境服务。“心灵港湾”作为社会组织服务基层的一个重要抓手,有利于构建人人参与、人人建设、人人共享的新生态,让每个人成为自己心理健康第一责任人,通过专职、兼职的心理健康辅导团队和相应专家,传播心理健康知识、倡导健康生活方式,提升全民心理健康素质,培养良好社会心态,营造健康向上的社会心理氛围,引导社会公众主动调适情绪困扰,促进实现全民心理健康的全覆盖。 二) “心灵港湾"是融入“精神更加富有、共享美好生活”的有效路径 伴随着实现中国梦的历程,浙江省委省政府深入实施“八八战略" ,开创了从“两创"“两富" 迈向“两美" 的生动实践,特别是2 0 1 6 年,浙江杭州成功举办G 2 0 峰会,以最高标准、最快速度、最严作风、最好效果向世界展现了“西湖风光、江南韵味、中国气派、世界大同"的理念,向世界展示了中国精神、中国力量,收获了浙江“干在实处、走在前列" 的最美赞誉,弘扬了全省人民“当好东道主"的主人翁精神,树立了“中国方案"“中国道路"的鲜活样本,凝聚了宝贵的G 2 0 精神财富,切实增强了人民群众的安全感、幸福感和自豪感。 从“两富" 到“两美”,省委省政府不仅关注物质上的发展和进步,更加重视人的全面发展。《中共浙江省委关于建设美丽浙江创建美好生活的决定》明确提出,加强公共文化体系建设,不断增强基本公共文化服务的均衡性、普惠性,推进重大文化惠民工程,推进农村文化礼堂等设施建设,广泛开展群众性文化体育活动,不断丰富城乡居民精神生活,培育良好社会心态,促进群众身心健康。“心灵港湾"不仅是管理大众心理,加强身心锻炼,改善心智模式,集成心理疏导、心理咨询、心理释压等心理关怀的调适空间;更是唤醒人们幸福追求,提升人们幸福体验,提高人们幸福指数,进而增强人们对自身生活的自信、对社会主流价值的认同、积极主动参与社会价值创造的有效路径。 三)“心灵港湾"是推进“基层思想政治工作活起来"的有力支撑 物质之外,更重精神,人的精神和心理状态健康已经成为除国内外经济环境和自身条件之外的第三大发展制约因素,也成为具有时代特色的又一全新挑战。特别是自媒体时代的来临,人们的思维方式发生剧烈变化,显示出全方位、多层次的特点,这对思想政治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心灵港湾”立足服务社会公众幸福,助推经济社会发展,既符合中央精神,又契合社会发展需求,是实现基层思想政治工作深化,促进基层思想政治工作活起来、强起来的有力支撑,为思想政治工作注入新活力、新动力。 二、实践“ 心灵港湾”建设的初步成果与经验(一)以机制健全为保障, “心灵港湾”成为思想政治工作新阵地 在推动“心灵港湾"建设实践中,省委宣传部、省政研会强化规划指引力、单位执行力和综合保障力,牢固树立“心灵港湾"建设价值导向,系统推进深化实施。一是强化规划指引力,省委宣传部、省政研会通过下发《关于开展“心灵港湾工作坊”创建工作的通知》,启动“心灵港湾工作坊"建设工作,对示范点场地、设施、工作人员进行明确要求,形成“心理港湾"建设体系雏形。 二是强化单位执行力,建立命名表彰机制,坚持每两年以省委宣传部、省政研会的名义命名表彰“员工心灵港湾工作坊示范点”,迄今为止,已有1 0 6 家单位获得“员工心灵港湾工作坊示范点"称号,为“心灵港湾" 广泛推进提供经验和参考。三是强化综合保障力,逐步建立完善阵地保障、人员保障、经费保障等工作机制,工作经费从2 0 1 2 年的2 0 万元逐年递增到2 0 1 6 年的4 0 万元,工作团队也从自愿参与发展到在省政研会层面具有国家二级、三级心理咨询师资格的3 5 0 人相对固定团队,成为开展该项工作的重要支撑。同时,各企事业单位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如国网浙江省电力公司连续3 年与浙江大学心理系合作开办心理咨询师培训班3 期,培养国家注册心理咨询师2 0 0 多名,建设了4 8 个“阳光心灵工作室" 和5 6 个“阳光心灵宣传角" ,1 0 0 % 覆盖全省6 4 个县。人们对“心灵港湾" 的关注度、接受度明显提升,据2 0 1 6 年的一项调查显示,参加调查人员中7 4 % 认为“心灵港湾”是一个很好途径,7 8 % 有积极参加的意向,8 3 % 认为“心灵港湾"有帮助,5 7 % 乐意接受面对面的咨询。 二)以队伍建设为重点, “心灵港湾”成为国家心理咨询师培育的基地 省政研会把建队伍作为确保工作正常、可持续的重要前提,一方面通过建立由心理专家组成的“人文关怀和心理咨询专家指导组" ,帮助开展心理知识普及讲座、培训班教学组织、下基层咨询指导等,强化各项工作的专业化和科学性。同时,与国家心理咨询师职业资格考试与取证工作相对接,每年的3 月下旬至4月初,用整整1 5 天的时间组织“国家心理咨询师职业资格培训”,并组织参加5 月的全国统考,孵化专家级别人才队伍。截至2016年,举办“心理咨询师国家职业资格认证" 培训和“人文关怀与心理疏导" 培训班8 期,有7 0 0 余人次参加培训,其中3 5 0 人通过全国统考获得国家二级、三级心理咨询师资格证书。如中国石化镇海炼化的翁亚珍,通过省政研会培训,取得了国家三级心理咨询师资格证书,她把学到的心理学知识融入从事了3 0 年思想政治工作中,用心理学知识帮助抑郁症患者走出阴影,重拾生活信心;用亲子教育咨询帮助一对父女找回亲情;用E A P 开展深入细致的人文关怀,增强了思想政治工作实实在在的落地感,成为身边的知心大姐。 三)以精品平台为依托, “心灵港湾”成为有温度的服务品牌 自2 0 1 3 年省委宣传部、省政研会开始评选“心灵港湾工作坊示范点" 以来,在浙江省全省范围内,各类针对企业实际、结合员工心理特点的“心灵港湾工作坊"不断涌现,并探索形成以“专业平台+ 活动平台+ 流动平台" 为特点的平台组建模式。“专业平台"建设以湖州超威集团、温州金州集团、宁波伊司达集团有限公司等企业作为示范,在“心灵港湾工作坊”中设置心理测评区、心理咨询区、心理缓冲区等专门的心理疏导功能区块,并由专人现场提供心理辅导、疏导不良情绪,缓解员工心理压力。“活动平台"建设以国网衢州供电公司、中国移动杭州分公司、正泰集团等企业的“心灵港湾工作坊" 作为示范,融合职工书屋、健身房、母婴关爱室、员工发泄室等建设,成为职工的第二个“家”。 “流动平台" 建设以杭州环境集团“员工心理健康服务站”、温岭市第三中学“心灵氧吧" 心理辅导工作室等作为示范,还有集三者为一体的综合类平台,如浙江省电力公司湖州培训分中心“心灵港湾工作坊" ,由自我测评、心理缓冲、娱乐休闲、体能测试等功能区域组成,其编写的《心灵之匙——供电企业员工心理研究》一书,由中国电力出版社出版,并入选“全国图书馆2 0 1 2 年度好书推选书目" ,成为“心灵港湾”在基层探索的有益实践。 四)坚持以活跃基层为导向, “心灵港湾”成为科学发展的重要推力 在探索实践中,省政研会结合浙江的具体实际,活学活用,创建“从心开始快乐大篷车送关爱下基层" 项目,通过组建心理关爱志愿者服务队,把心理关爱送进企业、送进社区、送进学校,同时指导各企事业单位创新各类心灵宣导活动。如中国电信台州分公司开展“歌颂经典,弘扬道德观" 快乐读书会、“用心关爱每一人,用爱感动每一家" 主题活动,让“心灵港湾”成为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阵地;省送变电工程公司编纂《员工心理健康手册》,用生动活泼的案例向员工们介绍心理学知识和“心灵港湾"服务内容,更好地把握员工的精神状态和思想脉络,传递企业对于员工的身心关怀,提高心理知识在企业中的普及程度,提升员工对自身心理健康的重视程度,弥补以往传统的企业管理工作和思想政治工作对于员工心理状态关注的缺失,真正创造和谐、友爱的企业环境。 三、深化“ 心灵港湾”建设的工作构想与建议在过去的4 年里, “心灵港湾"建设从无到有,并得到了长足的发展,作为初期的探索与实践,有成果与经验,也有问题和不足,从前期调研情况来看,突出表现在几个方面:一是建设理念还有“落地差异" 。重硬件到位,轻功能实效;重传统供给,轻需求实效的状况在一定范围内仍相对广泛存在。二是人才队伍还显“供不应求" 。心理咨询师培养的数量和全省“心灵港湾"的发展需求来说,还是远远不够。同时,队伍的实践实操能力、答疑解惑能力、影响带动能力的培育提升还需加强。三是日常管理“未成体系"。“心灵港湾工作坊示范点"存在“管一阵紧一阵、放一阵松一阵" 的现象,一些单位在“心灵港湾”工作中重建设轻使用,一些示范点的实效性、长效性、创新性不强。 基于以上认识和工作实践,浙江省政研会将进一步从“心"出发,丰富“心"内涵,健全“心"组织,搭建“心"平台,完善“心"制度,用心构筑“港湾" ,探索基层思想政治工作的“心"路径,着力拓展完善“心灵港湾" 功能,努力将“心灵港湾”建成社会民众心理健康的心情理疗室、基层民情收集站和社会舆情晴雨表,传导价值,传递幸福。 一)健全组织,畅通网络 一是领导组。由省委宣传部、省政研会主要领导任组长,统筹规划“心灵港湾" 的工作规划、组织和实施,作为总牵头,全面负责方案制定和具体落实,下设工作组和若干工作小组。二是专家小组,建立“专家工作室",依托培训讲座、一带二、传帮带、领导联系基层等措施,搭建“专家一志愿者一员工”三级工作组织,连接心灵相通的纽带,实现组织的网格化覆盖;三是志愿小组,依托志愿者服务队,在心灵港湾工作坊内建立“志愿者服务队工作站" ,承担走进前线、服务一线的工作角色,形成各负其责、全面覆盖的工作格局。四是宣讲小组,以专家团队、志愿者、基层员工代表作为宣讲团队,定期开展“从心开始快乐大篷车送关爱下基层" 等活动,让思想政治工作融入基层管理,渗透到各个环节。五是保障小组,致力于全民健康,保障小组通过资金的投入、人员的培育、机制的建立等,全面保障“心灵港湾”建设质量,让“心灵港湾"真正成为全民“说了有人听"的幸福乐园。 二)完善标准,一体运作 系统整合建设定位、建设内容,标化“心灵港湾"建设的“服务内涵、服务内容、服务组织、服务机制、服务平台、服务活动"的建设类目;细化“达标、示范、标杆" 的建设要求;具化“心灵港湾" 建设的“要素库、工具库、案例库、师资库、试题库"的建设档案,汇编形成《“心灵港湾" 通用建设标准》,指导社会各类群体心灵港湾从规划、建设、使用、维护到评价全过程的组织分工和实施落地,建成“全方位、全人群、全过程、全覆盖"的“心灵港湾" ,让“心灵港湾" 成为全民“有地方说话”的幸福乐园。 三)搭建平台,拓宽渠道 突出“人人参与、人人建设、人人共享" 的工作目标,广泛“试点打造" ,树立“样板示范" ,推进“心灵港湾" 在校园、农村、社区等现实领域的工作实践,将“心灵港湾"横向拓展到边。 同时,逐步打破空间、时间限制,拓展现有的“心灵港湾工作坊"实体阵地建设的局限性,创新“线上线下两条腿走路"的建设思路,遵循“智慧港湾A P P + 心灵港湾工作坊+ 深度交流工作站”的建设形式,将“心灵港湾" 纵向贯通到底,让“心灵港湾”真正成为全民“随时能说话" 的幸福乐园。 四)活化参与,自主造血 一是开通“心灵港湾"智慧体验行动,全面展现“心灵港湾"日常工作的实时动态、专题活动、主题培训、交流专题等,开辟“幸福大家说"“专家私密说"“幸福我帮你”等公开或私密的互动栏目,增强员工对心理咨询的信任感、依赖感。二是深化“心灵港湾" 资源融合行动,激活心理健康服务的咨询项目管理、专家团队师资管理、动态信息管理和员工资源管理,实现“心灵港湾"工作管理的良性循环和合理配置。三是规范“幸福大篷车"一线交流行动,每年制定“幸福大篷车"活动方案,按季度开展活动,创新活动形式。实现全员参与、线上线下、共同缔造,让“心灵港湾"真正成为全民“说出心里话" 的幸福乐园。 五)创新机制,长效运转 一是强化心理主动预警,按照红橙黄三个级别,运用员工心理健康指数、心理健康分析雷达测试等工具,努力形成分级预警、分类触发的工作机制。二是提升人才培养质量,依托“心灵港湾"的心理咨询专家团队,创新心理咨询团队的“1 + 1 "分组培养机制,建立“专家人才+ 储备人才" 的培训组合,系统开展心理咨询团队的指导、评估和督导。三是建立立体考评机制,创建“心灵港湾"分级考评机制、专家考评机制和全民幸福指数考评机制,让“心灵港湾"真正成为全民“说了有人解、常来说说话"的幸福乐园。 “心灵港湾" 作为人与人之间沟通的纽带与桥梁,是实现全民心理健康的有效阵地。从“心" 开始,构筑“港湾”,探索基层思想政治工作的“心" 路径,努力秉持浙江精神,干在实处,走在前列,勇立潮头,以良好的全民心理和社会心态助力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全方位融入打造全面小康标杆省新征程,努力为“中国的明天"提供更多浙江经验、浙江元素、浙江素材。 推荐单位:浙江省政研会 作 者:浙江省政研会课题组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下证券行业价值观的提炼与践行研究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 “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强盛总是以文化兴盛为支撑的;没有文明的继承和发展,没有文化的弘扬和繁荣,就没有中国梦的实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和核心价值观是决定文化性质和发展方向的最深层次要素,是一个国家的重要稳定器。资本市场是现代金融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对社会的资源配置和经济的高效运行至关重要,平稳、健康发展的证券市场是资本市场发展的关键,是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保障。探索和研究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下我国证券行业价值观的提炼与践无疑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及其对证券行业价值观的引领(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及其践行意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最深层的精神内核,是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基本内容的凝练,具有强大的感召力、凝聚力和引导力。2012年1 1月,党的十八大报告中明确提出了“三个倡导” ,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进行了最新概括,即“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倡导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 5 周年大会上特别强调“要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不断增强全党全国各族人民的精神力量” 。我国是一个有着13亿多人口、56个民族的大国,确立反映全国各族人民共同认同的价值观“最大公约数” ,使全体人民同心同德、团结奋进,关乎国家前途命运,关乎人民幸福安康。实现“两个一百年” 的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必须要有广泛的价值共识和共同的价值追求。积极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就是巩固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对于聚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强大正能量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对证券行业价值观的引领一个良好强大的资本市场,不仅反映了整个国民经济的发展水平和经济制度的完善程度,而且彰显了政治、社会乃至文化方面的成就。我国资本市场的不断发展和完善将推动经济、政治、社会、文化等多方面的发展,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要保障。 资本市场的壮大离不开一个平稳、健康发展的证券市场。在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证券市场的稳定与否直接关系到整个国民经济的运行,关系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我国证券市场的一些典型违法违规事件,深层次原因是行业正确价值观的缺失和道德信仰的动摇。美国华尔街危机引发的全球金融风暴也为我们敲响了警钟,国内外经验都表明,如果证券市场参与者没有正确的价值观,抱着盲目追求利益最大化的理念,不讲诚信,必然导致市场紊乱,进而影响到国民经济的发展甚至社会稳定。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三个倡导”对证券行业进行正确的价值观引领,可以营造出诚信、守法、合规经营的市场氛围,指导证券行业各个层面的有序运行,进而保证我国证券市场健康发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下的证券行业价值观逐渐深入市场参与者的头脑、心灵,进而外化为行动力,可以为推动证券市场的健康发展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 二、我国证券行业价值观及其践行现状(一)我国证券行业发展现状 在过去的2 0多年间,在政府和市场的共同推动下,我国证券市场规模不断壮大,证券经营机构、证券从业人员和投资者不断成熟,法律制度、交易规则、监管体系逐步健全和完善,行业发展取得了多方面成效。同时,由于我国仍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证券市场“新兴加转轨” 的基本特征尚未发生根本性的变化,证券市场在运行机制、法律制度、诚信文化、参与主体和监管体系等方面与成熟市场相比还存在较大差距,尤其是2015年以来的股市异常波动暴露出行业还存在一系列问题,如行业功能定位存在一定偏差,服务实体经济的能力不足;勤勉尽责不够,适当性管理不足,投资者保护不力;合规风控基础不牢,水平有待提高;行业履行社会责任的力度不够等。 二)我国证券行业价值观及其践行调研中国证券业协会人力资源管理专业委员会自2015年股市异常波动以来一直在思考如何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下加强金融行业尤其是证券行业的企业文化建设,以促进行业持续健康发展。经过认真思考和慎重考虑,通过安排查阅公开信息、设计调查问卷等各种形式的调研,并精心组织了国元证券、德邦证券、广发证券、申万宏源证券、开源证券及华西证券6 家公司的相关同志,组成证券业企业文化建设课题组,对青岛海尔、高盛高华证券、申万宏源证券、国元证券、国泰君安证券、宜信财富6 家具有代表性公司进行了企业文化与核心价值观建设专题的走访调研。主要调研结论如下: 证券公司核心价值观的看法总体上较为一致,几乎不存在只有个别公司认可和使用的关键词; “诚信”“专业”“创新”“规范” 是目前最受认可的证券公司核心价值观关键词;证券公司核心价值观的关键词和表述形式各种各样;证券公司核心价值观本质上各有侧重,例如有的强调创新进取,有的强调合规稳健经营,有的则强调效益和客户利益至上。《证券公司企业文化建设情况调查问卷》分析结果表明:几乎所有公司都有明确的企业愿景,能够明确阐述其核心价值观;大部分公司都能从精神、制度、行为、物质等不同层面和方式积极建设企业文化、践行核心价值观;但是一些公司的企业文化建设缺乏制度保障,尚未形成系统性、量化的考评机制;落实和与时俱进是企业文化建设与核心价值观践行中公认的重点和难点。 三)证券行业价值观践行中存在的问题与不足首先,对投资者服务意识不足。我国证券行业的特点之一是散户形式的中小投资者众多,他们中大多数人容易盲目跟风炒作,投资研究分析能力不足,对新的金融产品尤其是衍生金融产品缺乏正确清晰的认识。为了维护金融市场稳定和国家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证券行业价值观的提炼和践行有必要特别强调对投资者的服务意识,营造共生共赢的市场环境。其次,行业特色不明显。证券行业的核心价值在于服务实体经济,为实体经济的有效运行提供资金保障和制度安排;与其他行业相比较,诚信、合规、人才、普惠等证券行业的显著特色有必要在行业价值观中予以明确表述。再次,专业服务能力有待加强。我国证券行业由于种种原因存在创新不足以及产品高度同质化的现象,不能满足客户的多样化需求,欺诈现象时有发生,本质的原因之一在于证券行业文化层面,证券行业内部必须改变目前唯业绩或过度倚重业绩考核的评价体系导向,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下积极培育正面积极的证券行业核心价值观。最后,社会责任担当意识和层次仍需进一步深化。社会责任不仅仅体现在向灾区捐款、希望工程、爱心基金等具体事情上,还可以更进一步融入行业和公司的日常经营管理活动中,形成内心自发的意识和行动;利润最大化绝不应该是我国证券行业金融机构的唯一目标,要始终将企业利益统一到国家利益之下,始终坚定捍卫国家利益,为资本市场健康发展、国家金融稳定和社会经济持续发展贡献力量。 三、证券行业核心价值观的提炼及其内涵(一)证券行业核心价值观提炼的基本原则第一,服务实体经济,发挥融资服务功能。当前,我国正通过大力加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来提高经济体系运行的质量和效率,证券行业应该充分发挥融资服务功能,积极服务实体经济,努力承担时代赋予的重任,为我国经济发展作出贡献。第二,体现行业特色,提高综合竞争力。网络化时代全球竞争已不可避免,我国证券行业要想立足并实现持续发展,唯有更加重视行业特色,努力提高行业竞争力,在行业核心价值观的提炼上理应充分体现并认真践行。第三,增强投资者服务意识,实现行业生态链可持续发展。证券行业属于金融服务行业,增强投资者服务意识、保护好包括中小投资者在内的所有客户的切身利益才能使证券市场稳定地向前发展,也才能实现整个证券行业生态链的可持续发展。 第四,提倡和谐发展,促进行业与员工成长协调共赢。长期以来,由于证券行业的专业性导致其具有较高门槛,也使得证券从业人员的平均收入高于其他行业,行业内部充斥“浮躁” 文化,一夜暴富、赚快钱的思想蔓延,显然不利于行业持续发展,应该大力倡导行业发展与员工个人成长协调共赢的证券行业核心价值观。 二)证券行业核心价值观 证券行业核心价值观是证券行业文化的灵魂,是全体行业从业人员的共同理念基础。在前述调研基础上,按照上述提炼原则,学习和借鉴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包括国家的政治理想、社会的价值取向、个人行为准则三个层面的思想,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下的证券行业核心价值观理应也包括国家、行业和个人三个层面。国家层面为爱国、责任、奉献、服务;行业层面为诚信、合规、人文、普惠;个人层面为专业、勤勉、自律、成长。我们重点解释下行业层面的人文和普惠:人文不仅包括以人为本、任人唯贤的人才发展观,还包括公开公正、和谐舒畅的人文工作环境;普惠则是旨在为社会所有阶层和群体提供有效、全方位的金融服务,这对于提高证券行业自身竞争力、促进全社会的健康和谐发展十分必要。 四、证券行业核心价值观的践行 企业文化理念和核心价值观不可能一成不变,需要与时俱进,持续完善;企业文化建设和价值观践行也不可能一蹴而就,注定是一个长期过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下的证券行业核心价值观的宣贯和践行应该特别强调党在证券经营机构的领导作用,充分重视党建工作,发挥党员的模范带头作用,让每一名证券行业从业人员内化于心、外化于行,实现从思想共识到行为共识的转化。首先,加强党的领导、严格要求各级党员业人员积极践行证券行业核心价值观,大力倡导党员从业人员在行业和各经营机构发挥模范带头作用。其次,建立和完善企业文化建设及核心价值观践行的组织体系,明确相关部门职责,制定并发布具体实施方案,完成企业文化及核心价值观理念的提炼,使员工充分认识、认知乃至认同,并通过各种媒体方式宣传和传播。再次,通过人力资源、财务、合规风控等制度和规范建设,建立健全资源投入和奖惩配套措施。最后,充分落地、持续优化、内化为行、提升软实力,如开展各种教育培训以及丰富多彩的文体活动等。 五、展望 金融是现代经济发展的核心,证券行业则是金融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增强对投资者的服务意识和履行社会责任是证券行业可持续发展的核心要义,服务实体经济、充分发挥融资服务功能是时代赋予证券行业的历史使命。本文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下提炼出了我国证券行业价值观的核心内容:爱国、责任、奉献、服务;诚信、合规、人文、普惠;专业、勤勉、自律、成长。我们希望在证券监管机构和行业自律组织的统一领导部署下,各会员单位充分重视,加强组织领导,制定践行证券行业核心价值观的发展战略,建设相关规章制度,布置落地、持续优化、内化为行、提升软实力,为实现我国经济健康持续发展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作出贡献! 推荐单位: 中国金融政研会 作 者: 中国证券业协会人力资 源管理专业委员会行业文化建设课题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