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雅中华漫谈武术文化》是由作者赵津倾情打造的一部生活休闲小说,从中国武术的定义与特性、少林武术、其他流派等介绍了中华武术文化。 §前 言 现代武术虽然已经转变成为一种体育运动项目,但它绝不等同于一般活动肢体、锻炼筋骨以增进健康的体育运动。它是集体、用、艺三位一体的体育运动,它具有防病治病、防身自卫、擒拿格斗、艺术表演、陶冶性情……多方面的功能,因而它的社会价值也是多方面的。 从现有的考古发现中我们可以看到,在旧石器时代,已出现了尖状石器、石球、石手斧、骨角加工的矛,而到了新石器时代末期,则出现了大量的石斧、石铲、石刀和骨制的鱼叉、箭镞,甚至还有铜钺、铜斧等。这些原始生产工具和武器,后来大部分成了武术器械的前身。 原始社会末期,部落战争的频繁发生,进一步促进了武术的发展。在部落战争中,远则使用弓箭、投掷器,近则使用棍棒、刀斧、长矛,凡是能用于捕斗搏击的任何生产工具都成为战斗的武器。据史籍记载,大禹时期三苗部族多次反叛,征伐多次未能使之降服。后来,禹停止进攻,让士兵持斧和盾进行操练,请三苗部族的人观看这种“千戚舞”以显示武力雄厚,三苗部族从此臣服。这是原始社会一次盛大的武术自卫演练。古代的“武舞”为后来武术套路的形成奠定了基础。武术是中华民族在长期的历史演进过程中不断创造、逐渐形成的一个运动项目。在原始社会,兽多人少,自然环境十分恶劣,在“物竞天择,适者生存”的严酷斗争中,人们自然产生了拳打脚踢、指抓掌击、跳跃翻滚一类的初级攻防手段。后来又逐渐学会了制造和使用石制或木制的工具作为武器,并且产生了一些徒手的和使用器械的搏斗捕杀技能,这便是武术的萌芽。 武术内涵丰富,寓意深,既具备了人类体育运动强身健体的共同特征,又具有东方文明所特有的哲理性、科学性和艺术性,较集中地体现了中国人民在体育领域中的智慧结晶。它从一个侧面反映了东方的民族文化光彩。因此,从广义上认识,武术不仅是一个运动项目,而且是一项民族体育,是中国人民长期积累起来的一宗宝贵文化遗产。 中华传统武术文化是一种以人为对象的人文科学,它集健身祛病,技击攻防和自娱娱人等艺术价值为一体,汇东方文化于一身,具有独特的研究价值。它不仅是一种形体锻炼和精气神的内在运动,更是一种精神陶冶。 中华武术博大精深、内容丰富,有拳术、器械、气功、轻功、硬气功等多种功法。人们常见的多是一些拳术或刀剑之类的套路表演,而那些神秘的传奇功法多是鲜为人知的,对于少林寺的武功来说,由于传统宗法的影响,历代恪守“秘笈不外传”的宗旨,致使许多神功绝技只在寺内武僧中流传,世人对此了解甚少。少林飞龙门十三太保功绝技金刚点穴指,少林七十二艺之基本功,这些功夫更是让人目不暇接。中国功夫,心如古井,止水无波,大巧若拙,无法为法,这是一种境界,武术的最高境界。走近它,给你一种另一种心境,给你另一种认识,让你从此拥有一个健康的体魄! 中国气功是中华民族对肢体动作和人体机理逐步认识过程中形成的以修身养性、延年益寿为中心目的人体运动。它的基本原理是通过肢体动作和意象思维来辅助身心及内脏运动。从而谐调人体的生理机能。其中的奥妙在历经了数千年的发展和延伸,已经成为一种神秘的东方文化。 中国功夫已经伴随中国的改革开放走出了中国,被广泛流传到世界各国,为了促进中国武术在世界范围内的发展,国际奥委会已经把中国武术正式列为2000年悉尼奥运会的参赛项目,必将充分弘扬中国的传统文化,让世界了解中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