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弘扬雷锋精神 推进志愿服务——全国学雷锋志愿服务工作推进会材料汇编》是2016年2月召开的全国学雷锋志愿服务工作推进会相关经验材料汇编。图书分为领导讲话、会议发言、宣传报道、1个最美志愿服务群体材料、1个最美志愿者材料、1个最佳志愿服务项目材料、1个最佳志愿服务组织材料、1个最美志愿服务社区材料等内容。本书对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充分发挥志愿服务先进典型的示范激励作用,引导广大群众积极参与志愿服务活动,具有重要意义。 上册 领导讲话 在全国学雷锋志愿服务工作 推进会上的讲话 2016 年2 月26 日) ◇中宣部常务副部长、中央文明办主任 黄坤明新春伊始,在毛泽东同志等老一辈革命家号召向雷锋同志学习53 周年即将到来之际,中宣部、中央文明办召开全国学雷锋志愿服务工作推进会。 这次会议的主要任务是深入贯彻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公布志愿服务“四个100”先进典型,总结工作、交流经验、部署任务,推动学雷锋志愿服务工作深入发展。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书记处书记、中宣部部长、中央文明委副主任刘奇葆同志对这次会议高度重视,专门作出重要批示,强调,面对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胜阶段的新要求,学雷锋志愿服务任重道远,大有作为。 要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以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根本,学习传承雷锋精神,大力弘扬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志愿精神,着力扩大学雷锋志愿服务覆盖面,着力推进学雷锋志愿服务制度化。奇葆同志的重要批示,充分体现了中央对学雷锋志愿服务工作的高度重视,进一步明确了深入推进这项工作的总体要求、努力方向。我们要认真学习领会批示精神,抓好贯彻落实。 刚才,我们隆重向湖北监利“东方之星”救援行动全体志愿者和其他志愿服务先进典型的代表颁发了奖牌。中组部、民政部、团中央的领导同志就深入开展学雷锋志愿服务工作发表了很重要的意见,大家在今后的工作中要很好地贯彻。5 名先进典型代表作了大会发言,介绍了做法,畅谈了体会,从不同侧面展示了志愿者的时代风采,生动展现了志愿服务的社会价值,充分彰显了志愿精神的道德力量,讲得都很好。在此,我代表中宣部、中央文明办,代表“四个100”宣传推选活动主办单位,向推选出的志愿服务先进典型表示热烈祝贺!向长期以来关心、支持和参与学雷锋志愿服务工作的同志们致以崇高敬意! 2015 年10 月以来,中宣部、中组部、中央文明办等13 个部门和单位,联合在全国开展宣传推选志愿服务“四个100”先进典型活动。在各地各有关部门的大力支持和积极参与下,推选出了一批志愿服务先进典型。总的来看,这次宣传推选活动特点突出、亮点纷呈。 一是价值导向鲜明。这些先进典型,或以英雄的壮举,或以平凡的善行,或以正义的力量,或以执着的坚守,不计名利、不求回报,与人为善、助人为乐,在服务他人、奉献社会中,弘扬雷锋精神、践行志愿精神,充分体现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深刻内涵、本质要求。 二是代表性广泛。这次推选的典型,在类型上,既有突出的个人和组织,又有项目和社区的优秀代表;在活动内容上,既有文化便民、支教扶贫,也有赛会服务、应急救援,还有关爱自然、保护环境;在服务对象上,既有帮扶空巢老人、留守儿童和残疾人,也有服务贫困人群、进城务工人员等,涵盖了志愿服务的方方面面。 三是推选程序严格。各地各有关部门本着公平公正公开的原则,经过层层筛选、择优推荐、专家评审、网上公示等环节,程序规范、把关严格,努力保证各类先进典型立得住、信得过、叫得响。 四是社会反响热烈。各地群众普遍反映,这次宣传推选活动是对志愿者进行嘉许奖励的好形式,有利于充分调动发挥广大志愿者的主动性、积极性,激发他们的荣誉感、上进心。新闻媒体高度关注,通过开设专题专栏,展示志愿者风采,普及志愿文化,凝聚志愿服务共识。宣传推选的过程实际上成为学习志愿者、争当志愿者的过程。我们要运用好这次宣传推选活动的成果,发挥好先进典型的示范引领作用,引导更多的人自觉参与到学雷锋志愿服务活动中来。 下面,我就贯彻奇葆同志重要批示精神、进一步做好学雷锋志愿服务工作讲几点意见。 一、充分认识党的十八大以来学雷锋志愿服务工作的良好态势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高度重视志愿服务工作,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都对开展志愿服务活动提出明确要求。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对学雷锋志愿服务作出重要指示,对广大志愿者提出殷切希望。关于志愿服务的重要意义,强调志愿服务对凝聚人心、增强群众主人翁精神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当有人需要帮助时,大家搭把手、出份力,社会将变得更加美好。关于弘扬雷锋精神,强调雷锋精神,人人可学;奉献爱心,处处可为。要以实际行动书写新时代的雷锋故事,让学习雷锋精神在祖国大地蔚然成风。关于志愿服务的方向,强调要努力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弘扬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志愿精神,热情参与、真情奉献、向上向善,倡导社会文明新风,主动承担社会责任,热诚关爱他人,多做扶贫济困、扶弱助残的实事好事,以实际行动促进社会进步。云山同志和奇葆同志也多次就深入开展志愿服务、扩大志愿服务覆盖面、推进志愿服务制度化作出重要指示,提出明确要求。党中央的高度重视和重要部署,为志愿服务事业长远发展指明了正确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 3 年多来,各级党委政府坚决贯彻中央决策部署,大力倡导、有力推进学雷锋志愿服务,各部门各单位共同努力,社会各界积极参与,我国的志愿服务呈现出积极健康向上的发展态势,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成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亮丽风景和响亮品牌。志愿者队伍不断壮大。目前,我国注册青年志愿者8000 多万,注册社区志愿者3200 多万,注册巾帼志愿者970 多万。志愿者年龄结构日趋多元,党员志愿者的先锋模范和示范引领作用更加凸显,社会力量日益活跃。志愿服务活动蓬勃开展。各地各部门坚持以需求为导向,立足关爱他人、关爱社会、关爱自然,以项目化为抓手,精心组织开展丰富多彩的志愿服务活动,志愿服务内容由过去单纯的打扫卫生、扶弱助残向教育、科技、文化、卫生、治安、环保等领域拓展,志愿服务活动由零星分散、突击性活动向有组织、有规模、经常化、常态化活动转变。制度化建设迈出坚实步伐。制定下发《志愿服务信息系统基本规范》,各类地方性志愿服务信息平台普遍建立,全国性志愿服务信息管理系统稳步推进,为推动全国志愿服务数据互联互通打下坚实基础。 经过深入调研、反复征求意见,《志愿服务条例》已准备提请国务院常务会议审议。许多地方制定出台了地方性法规,为志愿服务开展提供了法制保障。 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更加健全。文明委统一领导、文明办牵头协调、有关部门各负其责、全社会共同参与的志愿服务工作机制已经确立,工作运转高效有序,获得了各相关部门和社会各方面的广泛认同。 同时也要清醒看到,学雷锋志愿服务工作与新形势新任务的要求还有一定差距,还存在一些短板和不足,比较突出地表现在:工作开展不平衡,供需对接不通畅,活动组织不规范,有的志愿者“被志愿”,以及登记注册人多、实际服务人少等方面。这些问题都需要我们在今后的工作中认真加以解决。 二、充分认识深化学雷锋志愿服务工作对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要意义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我们党对人民作出的郑重承诺,是今后5 年党和国家工作的目标所在、重心所系。我们的一切工作,都要放在这样的大背景下来认识、来把握。全面小康既是物质上的小康,也是精神上的小康。 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明确提出,要推动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协调发展,实现国民素质和社会文明程度显著提高。学雷锋志愿服务是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是敦风化俗、成风化人,引导社会向上向善的有力抓手。我们一定要进一步强化思想自觉,深刻认识在决胜全面小康历史性阶段,深化学雷锋志愿服务工作,对于我们这个国家、这个民族,都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1. 学雷锋志愿服务是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载体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更加深入人心,向上向善、诚信互助的社会风尚更加浓厚,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奋斗目标的重要内容。推动核心价值观在人们头脑中扎根,成为百姓日用而不觉的行为准则,既要靠宣传教育,更要靠实践养成。雷锋精神延续了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体现了社会主义新社会良好人际关系的本质,反映了人民群众对真善美的向往和追求,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生动体现。学雷锋志愿服务是美好的道德行为和重要的道德实践,能够引导人们在多做好事、常做善事的过程中净化心灵、陶冶情操,有利于培养人们的社会责任意识和奉献精神,有利于引导人们树立正确的价值判断,形成向上向善的道德追求,有利于推动形成助人为乐、团结友善的良好人际关系和社会风尚,对于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落细落小落实、融入人们日常生活有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2. 学雷锋志愿服务是提高国民素质和社会文明程度的有效途径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明确提出,到2020 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之时,国民素质和社会文明程度要显著提高。志愿服务是现代文明的重要标志,它的发展水平反映着一个社会的文明程度。学雷锋志愿服务生动诠释了“个人与社会”“有限与无限”“平凡与伟大”的人生命题,充分体现了提升自我和服务他人的统一、实现个人价值和创造社会价值的统一。学雷锋志愿服务活动的普遍开展,进一步将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志愿精神传递给每一个社会成员,有效激发人民群众由心而生的行动自觉,播撒更多的文明种子,汇聚更强的社会正能量,促进形成我为人人、人人为我的良好社会风尚。 3. 学雷锋志愿服务是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必然要求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取得重要进展,是全面小康的重要目标。志愿服务是社会成员自我组织、自我服务的一种重要形式,能够成为政府服务和市场服务的有益补充,弥补政府和市场的不足与缺位。改进社会治理方式、激发社会组织活力,是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内容。广泛开展学雷锋志愿服务,就是要广泛动员各方面力量参与社会服务,充分发挥人民群众在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中的主体作用,倡导相互关爱、服务社会,实现人人可为、处处可为,人人尽力、人人共享,促进社会治理体系的健全完善,提升社会治理的广度、深度和效率。 4. 学雷锋志愿服务是打赢脱贫攻坚战的有力补充全面小康的“全面”一个重要含义就是覆盖人口要全面,是惠及全体人民的小康。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明确提出,到2020 年让7000 多万农村贫困人口摆脱贫困。实现这一目标,需要举全党全社会之力,拿出过硬办法,动员各方面资源,合力推进脱贫攻坚。要看到,造成贫困的原因是多种多样的,摆脱贫困,不仅要靠物质“输血”,还要靠智力“造血”。开展学雷锋志愿服务,就是要在全社会大力弘扬扶危济困、友爱互助的精神,推动社会资源与精准扶贫有效对接,把贫困群众迫切需要的教育、文化、科技、卫生、法律等各方面服务送到家门口、送到老百姓手里,有效提高贫困群众改变生活、创造财富的能力,让贫困地区群众感受到社会主义大家庭的温暖。 我们一定要立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提出的新目标新要求,来认识和把握学雷锋志愿服务的现实意义和历史意义,进一步增强做好工作的责任感使命感。2016 年是决胜全面小康的开局起步之年,做好学雷锋志愿服务工作,要认真贯彻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立足“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四个全面”战略布局,贯彻落实新发展理念,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以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根本,大力弘扬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志愿精神,增强人们的社会责任意识,着力推进学雷锋志愿服务制度化,着力扩大志愿服务覆盖面,着力完善组织机制、运行机制,坚持经常、融入生活,创新发展、讲求实效,为营造向上向善、诚信互助的良好社会风尚,为提高国民素质和社会文明程度作出积极贡献。 三、深入推进学雷锋志愿服务制度化常态化实现制度化常态化,是学雷锋志愿服务持续健康发展的长远之策、根本之策。2015 年下半年,围绕推进志愿服务制度化开展了专题调研,中宣部、中央文明办对这一问题进行了专门研究,进一步明确了努力方向和工作重点。 1. 突出价值观引领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中国精神的集中体现和时代表达,是学雷锋志愿服务的“根”和“魂”。要增强价值观自信,有自信才会有坚守,有自信才会有自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有正确的理论指引、坚实的实践基础、深厚的文化源泉,我们有充分的理由、足够的底气保持自信。有人说,雷锋精神过时了,志愿服务是舶来品。这种观点是错误的。学雷锋志愿服务不仅有着中国传统美德的丰厚滋养,更彰显着革命文化品格,彰显着当代中国价值、中国精神、中国力量。只有始终秉持这种自信,才能坚定自觉地投身到关爱他人、服务社会的崇高事业之中。要抓好贯穿结合融入,坚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学雷锋志愿服务工作,把核心价值观的要求体现在学雷锋志愿服务的全过程和各方面,让人们在互帮互助中感悟认同社会主流价值,向往和追求崇高的价值目标。要抓好日常经常平常,把开展集中服务活动与日常工作生活相结合,引导人们从身边小事做起、从简单易行的事情做起,聚沙成塔、涓滴成河,在点滴积累中弘扬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2. 实施项目化运作 志愿服务项目化,就是把自发的、零散的志愿服务活动,用项目的形式整合起来、固定下来,明确服务内容、活动方式,稳定志愿人员、盯准服务对象。要坚持以需求为导向设计志愿服务项目,准确了解群众真实所需所盼,确定服务对象和服务内容,把活动效果好的服务项目固化下来、把群众欢迎的服务活动延续下去。要与党委政府工作的重点和社会关注的热点结合起来,不断拓展学雷锋志愿服务领域,扩大覆盖范围,让志愿服务的触角遍及社会的每个角落,让需要服务的群体能够得到及时有效的志愿服务。要抓好项目运作实施,有效整合社会力量,统筹服务资源,充实服务队伍,积极打造品牌项目,吸引更多的人持续参与志愿服务。既要做锦上添花的项目,更要做雪中送炭的项目,越是困难的地方,越需要志愿服务施以援手。 3. 完善组织化规范 目前,我国志愿服务的组织化程度还不够高,参与志愿服务活动的社会组织数量还比较少。为积极引导、扶持和规范志愿服务组织发展,中央文明办正会同民政部研究起草《关于支持和发展志愿服务组织的意见》,对吸引社会力量参与志愿服务、推动志愿服务组织发展壮大作出安排部署。 要建立备案与挂靠相结合的登记管理制度,尽可能多地将志愿服务组织特别是自发的草根组织纳入依法管理范畴。要做好扶持工作,建立健全政府购买服务机制、组织孵化机制、人才培养机制,推动志愿服务组织增强内生动力、提高造血能力。要注意把握政治导向,完善监督管理,加强背景筛查,警惕有境外政治背景的非政府组织对我进行渗透,确保志愿服务组织健康有序发展。 4. 强化专业化支撑 多年实践表明,开展志愿服务,单纯靠热情是远远不够的,必须具备专业的服务能力。在经济快速发展、社会分工日益精细、志愿服务需求日趋多样的今天,专业化已经成为学雷锋志愿服务工作的新趋势、新特点。 要广泛发展专业志愿服务队伍,推动企业、机关、学校、医院、文化单位等,立足本职岗位成立专业志愿服务队,提供专业化的志愿服务。要加大对志愿者的培训力度,开展文化体育、医疗保健、法律援助、交通安全、社会救助、紧急救援、环境保护等方面的专业技能培训,提升志愿者专业服务水平。要重视服务对象的差异化需求,不断拓宽志愿服务范围,引导医生、教师、律师、心理咨询师等专业人员提供专业化、高质量的志愿服务,切实提高针对性实效性。 5. 坚持社区化扎根 城乡社区是人们生活的基本场所。随着我国社会建设的深化拓展,社区居民对社会服务的需求越来越大。要把社区作为志愿服务活动的主要阵地,广泛开展邻里守望、邻里互助志愿服务活动,引导群众就近就便参与志愿服务,让志愿服务走进基层、走进社区、走进家庭。要借鉴一些地方建立社区志愿服务站点的经验,鼓励城乡社区普遍建立志愿服务站,使之成为社区居民参与社区管理和服务的重要平台。专业社会工作者和志愿者都是社区建设的重要力量,要大力推广“社工+ 义工”的好经验好做法,既发挥社工熟悉社区情况、了解居民需求的优势,又发挥广大志愿者人数多、热情高的优势,努力形成“社工引领志愿者、志愿者协助社工”的社区志愿服务模式。 6. 推进信息化管理 随着志愿服务的广泛开展,迫切需要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搭建志愿服务信息管理平台,规范志愿者登记注册、需求采集、项目发布、供需对接、服务记录。要认真抓好《志愿服务信息系统基本规范》的推广应用,逐步实现全国志愿服务数据的互联互通,做到全国志愿者统一注册、志愿服务证统一发放,以及服务记录跨地域跨系统的转移接续。要推动智能移动终端建设,有效利用手机客户端、微信公众号等手段,实现志愿服务活动项目发布、实施过程、人员参与、服务情况的全程信息化。要加强数据库建设,实现志愿者、服务项目和服务对象的无缝对接,避免出现一方面服务供给资源闲置、一方面服务需求得不到满足的问题。 四、积极营造有利于学雷锋志愿服务的社会文化氛围志愿服务理念的培育、行为习惯的养成,是内在因素和外在条件相互作用的结果。有了好的社会氛围,人们就能在耳濡目染、潜移默化中增强认同、受到感召,激发内生动力。要积极培育志愿文化,注重教育引导、舆论宣传、文化熏陶,形成有利于弘扬志愿精神的生活情景和社会氛围。 1. 传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层的精神追求,代表着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标识,为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发展壮大提供了丰厚滋养。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包含着乐善好施、急公好义、见义勇为等道德情操,蕴含着“仁者爱人”“天下之人皆相爱”“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等宝贵思想,这与我们倡导的志愿精神是相融相通的。要继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传统美德,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赋予志愿服务以深厚的传统文化内涵,激发人们的向善热情,激励人们的德行义举。 2. 发挥先进典型示范引领作用 开展学雷锋志愿服务活动,要注重发挥先进典型的引领作用。这些年,涌现出了郭明义、庄仕华等“当代雷锋”,我们也宣传了一批道德模范、最美人物和身边好人。这次推选的“四个100”典型,也是志愿服务活动的先进代表。这些先进典型,都以实际行动诠释了雷锋精神、传递了人间真情,为学雷锋志愿服务树立了标杆。要采取多种形式宣传他们的崇高品德和先进事迹,引导人们见贤思齐、崇德向善,更加主动自觉地践行志愿精神、投身志愿服务。 3. 着力培育志愿服务意识 学雷锋志愿服务能不能广泛开展起来、始终坚持下去,需要在全社会形成更加自觉的志愿服务意识。要通过多种方式,让“有困难找志愿者、有时间做志愿者”在全社会蔚然成风。要把弘扬志愿精神体现到市民公约、乡规民约、公民守则之中,把自律和他律结合起来,推动人们在日常工作生活中履行责任、服务社会,使参与志愿服务成为一种时尚,成为人们的生活态度、生活方式和生活习惯。要推动志愿服务理念进学校、进课堂、进教材,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和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要把培育志愿精神作为重要内容,引导广大青少年从小树立志愿服务意识。 4. 大力弘扬志愿服务精神 要组织报刊、广播、电视等传统媒体和网络新兴媒体,运用新闻报道、言论评论和微博、微信、微视、微电影等形式,大力普及志愿服务知识,推介志愿服务经验,宣传志愿服务先进事迹。要发挥精神文化产品感染熏陶的重要功能,创作生产一批讴歌志愿精神、反映志愿事迹、讲述志愿故事的文艺作品。要加大志愿服务主题公益广告的制作刊播力度,生动形象诠释志愿服务精神,传播志愿服务理念。 五、切实加强对学雷锋志愿服务的组织领导志愿服务涉及面广,需要全社会共同参与。要立足我国志愿服务发展的实际,进一步健全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加大社会资源整合力度,创新方式方法,促进志愿服务事业持续健康发展。 1. 加大组织推动力度 志愿服务事业离不开强有力的组织推动。要认真贯彻落实中央文明委关于深入开展志愿服务活动、推进志愿服务制度化等文件精神,把志愿服务摆上重要位置,作为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纳入“十三五”规划,明确任务、抓好落实。各级文明委要强化统筹指导和督促检查,把志愿服务资源有效整合起来,明确成员单位的职责分工,发挥各自优势,相互密切配合,形成强大合力。各级文明办要发挥好牵头协调作用,加强与各方面的沟通联系,做好服务和联络工作。要调动社会各方面力量共同参与学雷锋志愿服务活动,支持引导各类志愿服务社会组织依法依规开展活动。 要把开展学雷锋志愿服务工作的成效纳入各类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测评体系,加大考核权重,用机制的力量推动学雷锋志愿服务向纵深发展。 2. 发挥共产党员先锋模范作用 共产党员参与学雷锋志愿服务,是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的具体体现,是密切党群干群关系的重要举措,是巩固深化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和“三严三实”专题教育成果的重要载体。要把推进党员志愿服务与即将开展的“学党章党规、学系列讲话,做合格党员”学习教育紧密结合起来,引导广大党员在服务社会、服务群众中更好地发挥示范带动作用。在参与各类志愿服务活动中,把共产党员的鲜明身份亮出来,让共产党员的光荣称号响起来,使共产党员的良好形象树起来。 3. 完善志愿服务激励保障机制 志愿服务是公益服务,需要志愿者具有奉献精神,但同时也需要给予必要的激励褒扬。要积极探索建立志愿服务嘉许制度,对先进典型进行鼓励和嘉奖,给他们以应有的社会荣誉。我们这次推选“四个100”典型,就是鼓励先进、褒奖善行,引导人们向他们学习。要健全志愿服务回馈制度,各地各部门可研究制定具体政策,让优秀志愿者在升学、就业、创业、享受公共服务、申请城市入户等方面得到优待。要通过政府拨款、社会捐赠等方式,为注册志愿者购买必要的商业保险,保障志愿者和服务对象在志愿服务过程中的人身财产权益。要关心爱护优秀志愿者,既为他们发挥作用提供平台,又帮助他们解决实际困难,彰显好人好报的价值导向。要积极构建志愿服务法制保障体系,通过立法对志愿服务的管理体制、活动运行、权利义务、队伍建设、保障措施等重要方面作出规范。《志愿服务条例》出台后,各地要结合条例的学习宣传和贯彻落实,推动制定或修订地方性法规,为学雷锋志愿服务提供坚实的法制保障。 4. 推动学雷锋志愿服务创新发展 形势在变化、时代在进步,学雷锋志愿服务要始终保持蓬勃生机和旺盛活力,满足人民群众的新期待新需要,就必须适应新形势、立足新实践,着力抓好志愿服务工作理念创新、方法手段创新和体制机制创新,切实增强针对性实效性。在抓好国内学雷锋志愿服务活动的同时,还要配合国家对外交往的需要,着眼与各国人民的友好往来,服务“一带一路”重大战略,推动志愿服务“走出去”,充分发挥援外医疗队、支教人员、留学生、海外企业和使领馆人员的作用,讲好中国故事,热情提供服务,宣介中国价值理念,树立中国良好形象。要积极开展志愿服务对外交流,学习借鉴其他国家和我国港台地区志愿服务的有益经验、有效模式,不断创新发展中国特色志愿服务理论和实践。 学雷锋志愿服务事业光荣而崇高。让我们紧密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周围,奋发有为、真抓实干,深入推进学雷锋志愿服务,推动在全社会形成向上向善、诚信互助的良好风尚,使我国国民素质和社会文明程度不断迈向新境界,为决胜全面小康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