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品介绍

华杉讲透《大学中庸》


作者:华杉     整理日期:2022-12-30 00:43:22

  《大学》《中庸》与《论语》《孟子》一起并称“四书”,是两篇对中国文化产生巨大影响的儒家经典。《大学》相传为曾子所作,被称为“四书之首”。大家熟悉的“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就是《大学》的内容。宋代理学家朱熹认为,读“四书”就应该从《大学》开始读起。可以说,不读《大学》,就摸不到儒学的大门。《中庸》相传为子思所作,其中的道理非常精奥,被朱熹称为“孔门传授心法”,列为“四书”中的高阶读本。可以说,不读《中庸》,就到不了儒学的高峰。可是大多数人只知道《论语》《孟子》,忽略了《大学》和《中庸》的重要性,其抽象难懂的语言也令人望而却步。本书作者华杉,研究儒学三十多年。他已经创作出版了《华杉讲透〈论语〉》《华杉讲透〈孟子〉》两本解读“四书”的作品,因其通俗易懂的语言风格而广受好评。现在,他又创作了《华杉讲透〈大学中庸〉》,将“四书”的内涵融会贯通。翻开本书,无需半点古文基础,就能读懂“四书”,由浅入深领悟儒家智慧。
  自序
  关于四书的阅读顺序,朱熹说:“先读《大学》,以定其规模;次读《论语》,以定其根本;次读《孟子》,以观其发越;次读《中庸》,以求古人之微妙处。”
  《大学》里说:“知所先后,则近道矣。”先后次序很重要。多数人往往只是读过《论语》,《大学》和《孟子》没有认真读过,《中庸》则很难读懂,根本没碰过,这样的学习就不完整了。我们一定是依次研读下来,最后把四本书读成一本,学以润身,浑然一体,这样的话,举手投足便能知行合一,得其所,也得其乐,也就是“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的乐。
  为什么说读《大学》是定规模呢?因为《大学》是儒学的大门,是开“纲目”的——“三纲八目”,就是三纲领、八条目。通过学习《大学》,才能知道儒家修养的框架和结构,后面的学习才有个归拢处。不读《大学》,就没打过基础,缺了课,后面的课也一定听不懂,而且你还不知道自己没听懂,还以为自己懂了。
  《论语》是根本,也是主干,毕竟那都是至圣先师孔子的思想。《孟子》呢,朱熹用的“发越”二字极妙,因为他既有生发,也有超越。孟子和孔子不一样,他比孔子走得更远,特别是他提出的良知良能,在1800年后启发了另一个人——王阳明。王阳明的“致良知”之学,正是《孟子》的发越。
  到了《中庸》,就是微妙处了,妙不可言,达到了天、地、人三合一的最高境界。这境界怎么体会呢?你要去读读看,再在自己的日用常行中磨练,逐渐知行合一。
  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学习不是为了晓得些知识,而是一种行动反射,博学、慎思、审问、明辨、笃行,学习最终应该落实到笃行,成为那样的人,才算是学到了。
  曾国藩说,读书能改变人的性情,甚至能改变人的骨相。希望我这一套“讲透四书”,就能起到这样的作用,修身养性,就在读书。
  华杉
  2019年1月2日于上海





上一本:华杉讲透《资治通鉴》6 下一本:华杉讲透《资治通鉴》5

作家文集

下载说明
华杉讲透《大学中庸》的作者是华杉,全书语言优美,行文流畅,内容丰富生动引人入胜。为表示对作者的支持,建议在阅读电子书的同时,购买纸质书。

更多好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