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事课堂》是为了更好地对青少年进行时事教育,针对中小学思想品德课音像制品辅助教材较少的现状而编写的。中宣部办公厅与教育部办公厅于2012年2月联合下发《关于进一步加强中小学时事教育的意见》,将《时事课堂》列为加强中小学时事政治教育的唯一音像出版物。中宣部和教育部指定学习出版社、教育科学出版社、中国国际电视总公司等单位联合制作出版《时事课堂》,供学校开展时事教育教学使用。此为河北版,定价12元。 第一部分 时政备考策略 2015年高考时政热点复习策略 一、时政复习的重要意义 1. 时政在高考命题中的地位 回顾2014年高考全国卷文科综合政治试题,关于时政有以下两个鲜明特点。 (1) 试题联系社会热点,反映时代特征。试题背景材料新颖,凸显时代性,特别是以“大数据时代” 为背景(如全国卷I 第14题,全国卷Ⅱ第38题),紧扣“改革” 这一时代主题(如全国卷I 第38题)。 试题贯彻课程标准“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考生” 的原则,选择考生关心的话题(如全国卷I 讨论教育创新话题),挖掘考生生活资源作为命题材料(如全国卷Ⅱ涉及《舌尖上的中国》等热门影视片),甚至直接考查生活常识,向生活深度延伸,以引领考生关注和反思生活,提高知识迁移能力与实践运用能力。 (2 )宣扬国家意志,体现教育引导功能。 第一,反映经济社会改革和发展成就,宣传中国共产党和中国政府政策。试卷贯穿科学发展的理念,紧扣党和国家的重大活动及方针政策,选择命题的“话题” 和材料。如全国卷I 第15题、第16题,以财政转移支付为话题,考查国家民族政策和产业政策(大力发展实体经济)。这类试题立意深远,体现政治试题特有的教育引导功能。 第二,联系社会生活,培养现代意识,引导正确价值观的形成。试题注重结合社会生活中的热点巧妙设题,考查考生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试题都或显或隐地涉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试题还渗透考查了考生的创新意识、科学精神、国际视野等现代意识。此外,近年来高考中常常会出现科学题材的试题,这对考生的科技素养特别是科学精神也提出一定的要求。 第三,渗透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增强文化自觉与文化自信。在全球化时代背景下,文化软实力日益成为综合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中华民族五千多年的悠久文明和灿烂文化正是我国文化软实力的集中体现。习近平总书记就中华优秀文化的传承与弘扬多次作出重要指示,他指出,我们要坚持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最根本的还有一个文化自信。他表示,要讲清楚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历史渊源、发展脉络、基本走向,讲清楚中华文化的独特创造、价值理念、鲜明特色,增强文化自信与价值观自信。高考试题在立意、选材上,都注意渗透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 高考思想政治试题坚持以能力立意为主导,关注时代、关注社会、关注生活,坚持基础性与选拔性协调统一,鲜明地体现了思想政治学科的特色。《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大纲》(以下简称《考纲》)规定,学以致用是考生学习的基本原则和目的。这不仅要求考生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及方法解释社会政治、经济和文化现象,还要分析和解决有关的实际问题。因此,作为体现党和国家意志、充分反映时代特征的高考,以年度间国内外重大时事以及党和政府在现阶段的基本路线和重大方针政策作为情境材料呈现在试题中,某些政策会作为试题答案反映在其中。 《考纲》规定:年度间国内外重大时事(2014年4月至2015年3月)、中国共产党和中国政府在现阶段的基本路线和重大方针政策是高考政治的考试内容之一。 综上,时政既是命题的重要素材,也是高考的必考内容。 2 . 高考时政命题特点分析 (1 )高考命题设计的思路和特点。一般来说,高考思想政治命题设计的基本步骤是: 第一,确定主题思想。根据党和国家的重大方针政策、时代的要求等确定主题思想。 第二,确定热点话题。围绕主题思想选择热点材料作为试题情境。 第三,确定具体问题。问题的设计与材料的信息紧密结合。 第四,确定参考答案。试题答案以知识为载体,是思维能力分析综合的结果,参考答案反映主题思想。 第五,回避已考试题。如果与某省、地市的模拟试题相同或类似,要么重新确定,要么改编与之不同。 第六,反复修改,精雕细刻。避免出现知识性、科学性错误。 命题设计思路说明高考政治试题常以重大社会热点问题为素材,考查考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和解决现实问题的能力,实现了考纲的考点、教材知识点与社会热点的有机统一,体现了“贴近时代、贴近学生、贴近生活” 的原则,引导考生关注国家、关注社会、关注世界,这也是素质教育的必然要求。 (2 )高考更加重视“新材料、新情境” 的创设与运用。“新材料、新情境” ,是以材料案例构建试题情境,新材料仅仅是一个潜台词,并非命题直接来考查时政热点。两个“新”,实际也体现了试题应反映时代性,但这里应明确两点:第一,联系实际不等于反映时政;第二,反映时代不等于反映现在。因为时代性不仅仅是今年的一个热点问题,有可能是近几年人们普遍关注的问题,如“三农” 问题、生态文明建设问题等,因此长效性的热点更加需要关注。 二、高考时政复习方法策略及注意事项1. 复习时政热点的误区 (1) 认为复习热点对提高高考应试能力无用,从而漠视对时政热点的复习,这样不利于培养考生获取和解读信息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等。 (2 )时间精力投入过大,但仅限于对时政材料的了解上,陷于文山会海之中,陷于党和政府的文件之中,这样做效率低下。 (3 )分散复习还是集中复习皆有利弊。例如有的学校不进行单独的时政训练,但在平时课堂教学中渗透,平时非常关注我国重大政治、经济、文化等社会问题;有的学校以热点为载体,梳理落实主干知识,关注知识点随着时代的变化而出现的细微变化;有的学校利用时政材料对读取信息能力的培养进行专项训练等;还有的学校在每年的三四月份进行热点的集中复习、专题式复习、立体式复习。这些做法都有其自身的特点,我们认为各种复习方式都有优缺点,如果能够结合起来会更好,但无论如何,进行专题式、综合立体式的热点复习值得提倡。 2 . 时政热点包含的主要内容 (1 )国际热点,开拓国际视野。在寻找国际时政时,最好有我国参与的国际活动。 (2 )党和国家在现阶段的方针政策。 (3 )社会生活热点、地方的重大热点。 (4 )考生的生活热点。 3 . 复习时政热点的策略 为帮助考生复习好时政热点,备战高考,我们从以下三方面进行全方位立体式复习: (1 )解读时政热点。作为考生来讲,在高考时阅读材料获取信息存在的问题是:第一,提取信息不全面,漏掉某些信息,解读信息不充分,图表或者材料关注不全面;第二,如果有数字,对数字信息没有挖掘其本质,不能透过现象看本质;第三,只关注显性信息,没有挖掘隐性信息。 因此,为了提高考生获取和解读信息的能力、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加强时政热点与理论观点的对接,培养考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本书第二部分以具体的时政热点材料为背景,锻炼考生提取有效信息,抓住关键知识点的能力。 (2 )命题角度预测。高考要考查考生描述和阐释事物的能力、论证和探讨问题的能力,即如何描述、如何答好试题的能力。在这一能力上,考生存在的常见问题是要点不明、长篇大论、语句不通、前后不搭、缺乏论据、思维狭隘等。为解决考生的这些问题,我们设计了命题角度预测,并给予了理论解答,通过假定的设问与理论对接,培养考生精简准确地运用政治术语、有较强的思维逻辑顺序、分层次进行主观题的解答等能力。 (3 )模拟预测演练。高考政治试题非常关注考生综合能力和创新性思维的培养,我们设计这一板块, 目的就是通过实战性的创新演练来提高考生的举一反三的能力。编与时,在选择题和非选择题的立意上,通过创设新情境、设置新问题,注重考查考生调动和运用知识解读材料的能力,不仅考查考生对课本知识的判断和辨析能力,更加注重考查考生对社会现象与理论知识之间的必然联系的掌握能力,需要考生有较强的思维能力和灵活运用能力。试题统筹把握材料、设问和参考答案的逻辑关系,在选材上选择新颖的背景材料,在设问类型上设置体现创新性思维的设问,在参考答案设置上综合考虑宏观与微观的关系。 总之,通过解读热点,对接知识,夯实基础;分析热点,归类复习,多向思维;紧扣热点,模拟演练,掌握方法,提升能力,本书意在为考生考取理想的大学插上智慧的翅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