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爱情,竟然要以死明志?至于吗?不是局中人,我们无法回答这个问题。 有一个女人曾经说过这样一句话:“连死的勇气都有,更何况活呢?”这句话是她用来劝慰想要自杀的读者的。但是,在1991年1月4日,她却选择了用一条丝袜结束自己的生命。这个女子就是三毛。 当然,她自杀的理由也许是殉情,也许不是。其中缘由,我们无从猜测。这也不是我们在此所要谈论的。我们所要注意的是:一个人死都不怕了,为什么还会怕活着呢?其实,在真正面对死亡的威胁时,人是会感到恐惧的。不管一个人是怎么看待生与死的,在决定殉情的那一刻,这些观点都会被抛诸脑后。他/她那时的想法只有一个:殉情这条不归路,却是远离痛苦、通往幸福之路。 一项调查显示,有八成人受心理问题的困扰。其中位居前两位的原因是情感和家庭问题。其实,这个结果并不令人惊讶,从古至今,为情所困者不少,有的人还为此寻了短见。中国古代名作《孔雀东南飞》中的刘兰芝与焦仲卿,莎翁笔下的罗密欧与朱丽叶都是殉情而死。 由于情感问题小吴选择殉情,这并不奇怪,但是小吴这种不成熟的方式值得我们思考。这背后有什么样的心理学原因呢?其实,小吴的殉情是心理学中的一种自杀方式。殉情是恋爱中的男女在极度消极心理的支配下,以结束生命的方式来对待婚恋阻力的行为。我们可以从下面几点进行分析。 对抗心理:殉情者常具有很强烈的对抗心理。青年男女如果情投意合,却遭遇父母反对、现实条件不容许等婚姻阻力时,常会感到巨大的心理压力和精神痛苦。人在痛苦状态下,会产生对抗性心理,但此时的这种对抗只是一种消极的应对心态。 冲动心理:冲动是人在激情状态下所产生的没有明确目的的动作。冲动者往往对其行为将会造成的结果意识程度较低,因此说冲动是一种盲目的心理与行为表现。恋爱中的男女对前途感到失望时,会在冲动心理的推动或支配下,做出一系列的对抗反应。殉情,就是在冲动心理支配下所产生的一种冲动行为。可以说,冲动心理是导致男女殉情的心理动因与主要的内驱力。 逃避心理:逃避是指躲开受挫环境的行为。有些人在爱情受挫之后,往往不能面对现实,不敢正视现实,因而采取脱离现实环境的行为方式来与之抗衡,这就是殉情者最直接的动机与目的。逃避心理也是一种向现实妥协的心态。其典型的表现是:当自己的爱情目标一时不能实现时,便心灰意懒、意志消沉,严重者还会产生轻生的念头。 失衡心理:殉情的当事者往往处于严重的心理失衡状态。他们常会对造成现实状况的客观环境及相关人物产生强烈的不满、怨恨及对立等情绪,进而悲观厌世。如果此时他们得不到外界及时有效的帮助,便可能因自暴自弃而将自身作为迁怒的对象,产生伤害自己、轻生厌世的想法,甚至会采取双双上吊、投河、服毒、自刎、跳楼等极端行为来寻求解脱,以此向亲属或社会示威。 殉情者身上有两点应当引起人们的注意:其一是极度的爱情至上和自我中心观念,把生活的内容和精神的寄托局限于两个人感情的小世界里,只从自我的需要出发考虑问题,而较少考虑到自己对他人和社会应尽的责任和义务;其二是心理承受力差,遇到挫折时缺乏以积极心态努力解决问题的意识和勇气,只是痛苦无奈地向命运屈服。 P24-2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