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鑫编著的《商周城市形态的演变》以先秦城市作为主要研究对象,首先,运用制度经济学的相关理论揭示了中国早期城市一种新的起源模式,并系统探究了商周城市的地理分布格局及其演变。其次,在“长时段”理论的启发下,本书选取了商周城市形态的四个主要方面,即防御设施、政治性建筑、手工业作坊与市场,对其进行了专题式论述,详细阐释了这四方面在先秦时期的结构性演变特征。本书可供历史、考古、城市规划等方面的专业人士及爱好者阅读。 随着先秦时期各时段城址的不断发现、发掘和整理,有关先秦城址的研究成果也大量涌现。而在中国早期文明的发展中,城址与城市始终被认为存在着紧密联系。目前,对先秦城市的研究其实着重于对先秦时期各时段城址的研究,因此在资料的选取上偏向于对考古学资料的使用和研究。而城址与城市虽然联系紧密,但毕竟含义不同。李鑫编著的《商周城市形态的演变》借鉴了法国学者布罗代尔“长时段”理论中的一些研究视角,并针对不同的研究对象采用了不同的研究视角和研究方法,在这些理论方法的启发下,笔者以先秦城市为主要研究对象,在资料选取上试图整合与先秦城市相关的文献、考古与古文字资料,以期对先秦城市做进一步深入研究。 有关先秦城市的研究包罗广泛,笔者只是在“长时段”理论的启发下,选取了四个方面,即起源、分布、形态与功能的特征和演变。本书第一章着力探讨了先秦城市起源的原动力问题,认为中国早期城市的起源与经济交换中心的形成有关,并对其后龙山时代和夏王朝时期的城市发展进行了分析。第二章详细探究了城市的发展与地理环境之间存在的某些稳定关系,对商周时期城市的地理分布格局和选址原则所表现出来的特征进行了理论性阐释。第三章选取了商周城市形态的四个主要方面,即防御设施、政治性建筑、手工业作坊和市场。对其进行了专题式论述,试图揭示出这四方面在长时段的结构性演变。第四章则从较新的视角对先秦时期城市的功能特征进行探讨,详细揭示和探究了先秦城市诸多功能特征中的两点主要特征,即集聚整合功能与制度变革功能。 纵观全篇,《商周城市形态的演变》对上述诸问题的探讨都基本糅合了相关的文献、考古与古文字资料,并将研究重点放在了前辈学者较少关注的先秦城市的经济因素上,这也是本书的研究主线之一。从长时段看,以市场为主体的经济交换与先秦城市的起源与发展存在着较为密切的联系。尽管在先秦城市形态中,政治性建筑占据核心地位,且手工业作坊和市场在发展演变中表现出了很强的政治烙印,但先秦城市在整体上表现出来的集政治、经济与军事为一体的复合形态则表明,中国早期城市在起源和发展中并非仅仅是政治领域中的工具,而是集多种因素于一身的复杂集合体。以往学者对先秦城市单方面的研究是不够的,中国早期城市要想获得持续深人的研究,综合性的探讨是必然方向。本书也只是沿着这一路线进行了一番探索性工作,希望能对后来者提供一点点借鉴和有益的启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