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品介绍

大学生盗窃犯罪心理问题研究


作者:李秀云     整理日期:2021-12-15 07:56:46


  李秀云所著的《大学生盗窃犯罪心理问题研究》以预防和矫正大学生犯罪为目的,以国内外近十年来对大学生盗窃犯罪的相关研究为基础,站在法学、心理学、社会学教育学等跨学科的视角上,从动机理论、学习理论等多种理论出发,深入分析和研究大学生盗窃犯罪的原因、特点和规律,从而对大学生盗窃犯罪的心理问题进行系统而严密的研究。
  据现有统计数据显示,近年来大学生犯罪率呈上升趋势,而其中盗窃犯罪居于各类犯罪首位,占到70%以上。如何探究大学生盗窃犯罪的原因、特点和规律,为预防和矫正大学生犯罪找到路径是高等教育工作者的责任和义务。
  李秀云所著的《大学生盗窃犯罪心理问题研究》坚持以唯物辩证法为方法论指导,运用法学、心理学、社会学、教育学等跨学科的视角,广泛采用调查法、问卷法、访谈法等方法深入研究大学生盗窃犯罪的现状、原因、特点和规律。
  《大学生盗窃犯罪心理问题研究》以国内外近几十年来对大学生盗窃犯罪的相关研究为基础,从刑法学范式、犯罪学范式、社会学范式、犯罪心理学范式等角度设定了本文研究的范畴。从动机理论、学习理论、社会支持理论、应激理论、自我控制理论和综合动因论等理论出发,对大学生盗窃犯罪心理问题进行研究。
  为了全面了解目前大学生盗窃犯罪的现状,笔者利用自编的《大学生盗窃情况调查问卷》和《校园盗窃被害调查》两个问卷,用抽样调查的方法在全国35所高校进行调查研究。
  在整理调查结果的过程中,依次分析了当今大学生盗窃犯罪的总体状况;从犯罪行为人的性别、年龄和思想素质三个方面分析了大学生盗窃的人口学特点;从盗窃的地点、盗窃时间、盗窃方式、盗窃物品、盗窃对象等方面分析了大学生盗窃的手段特点,并与普通盗窃犯罪进行了对比分析;最后分析了大学生盗窃犯罪的规律。
  大学生盗窃犯罪的原因是复杂的,本文利用社会支持量表、自我控制量表、青少年生活事件量表、症状自评量表比较了盗窃大学生与非盗窃大学生在社会支持、自我控制、应激、心理健康水平四个维度上的差异,发现二者差异显著,有盗窃行为的大学生在此四个方面的评价指数明显低于没有盗窃行为的大学生。经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这四个因素是影响大学生盗窃的心理原因。
  大学生实施盗窃犯罪背后有着复杂的主客观因素,而这些因素又是如何作用于行为人,推动其形成犯罪心理、发生犯罪行为?本文利用资料分析、心理测验、个案访谈等方法对30名盗窃大学生进行了深入的剖析,并利用典型的案例分析了盗窃大学生的心理和行为机制。
  在以上研究的基础上,根据司法机关处理大学生盗窃犯罪的实践和学校处理有盗窃行为学生的经验,提出构建全方位多元化的大学生盗窃预防犯罪和矫治体系的建议。





上一本:心理辅导与社会救助 下一本:老年利益论

作家文集

下载说明
大学生盗窃犯罪心理问题研究的作者是李秀云,全书语言优美,行文流畅,内容丰富生动引人入胜。为表示对作者的支持,建议在阅读电子书的同时,购买纸质书。

更多好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