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战大后方和国统区、解放区、沦陷区、孤岛文学不一样,因为政治意识形态和地域文化的差异,呈现出不同的审美取向和价值追求。 本书从抗战文学活动中剥离出文学翻译这一特殊的文学生产和交流活动,认为抗战大后方是在特殊历史时期产生的特殊文学生成空间,知识分子的内迁、抗战的氛围、区域性和地域性的文化混杂等因素造就了抗战大后方翻译文学的价值及审美取向,体现出译语文化对翻译选材和文体表达的规定性,展示抗战时期各国翻译文学与中国抗战文学之间多元的“融合”空间,阐明翻译文学对抗战文学影响的合法性以及两者的艺术和现实关联。 本书适合比较文学、现当代文学和外国文学专业的学生及教师阅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