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省书法家协会会员吴文莉,出生成长于西安,专攻国画,作品多次在全国、省、市各级画展入选并获奖。由河南文艺出版社出版的《叶落长安》,是吴文莉创作的第一部长篇小说。这部24万字的小说以西安为背景,描写了郝玉兰、梁长安等河南籍的外乡人群,在西安五十年间的艰辛生活和融入这座城市的过程。该书作者吴文莉用了八年时间,其间她做了数不清的采访,搜集了大量的写作素材,将西安城的风貌人情融入小说,先后写了上百万文字,四易其稿,最终删订成现在出版的这二十多万字。
故事中人物生动,老西安城在她不动生色的描述中,真实又生动地展示出来。
《叶落长安》吴文莉著河南文艺出版社2007年2月第1版
吴文莉的文字是有灵魂的,和她的绘画作品一样,浮游在现代与幽古之间,既敏感又凄婉,用凡常的景象营造出象外之意。她讲述了中国平民生活中表面无伤无痕,体内却五脏俱裂的痛,还原了平民生活的本来面目:曾经辉煌,如今却落寞的城市,如同曾经雄踞四海如今迈步急追的国度;一群流落异乡却努力扎根的人们,如同曾经动荡不安内心渴望平稳的亿万百姓……
本书是全方位展现西安城东北河南社区生活的长篇小说。故都长安由于自古以来文化主体的强大,有着内向性的堡垒式的稳固,异质生命质文化很不好融入。本书写出了炎黄子孙中最能适应动态生存的一个族类,我们河南兄弟,如何在古长安的城墙内外容身,由一无所有到求生、发展,最终融入这座古城的血脉之中。小说也写出了他们被长期的流动生存锻打出来的那种过人的活力和智慧,写出了既流贯于日常生活之中又渗透到人物气质深处的乐观自信、急公好义。他们的贫穷让人揪心,他们背水战、哀兵取胜的坚忍和悲怆却更让人震撼。他们所经受的,其实是整个中华民族共同经受的,他们用以抗争命运的,也正是我们民族共有的道德力量。
序
全方位展现西安城东北河南社区生活的长篇小说,《叶落长安》可能是陕西长篇小说中的第一部。对上百万流落在秦地,生活了几十年几代人的河南弟兄,陕西文学终于有了一个交待,终于给了一个审美的说法。
作者吴文莉有很强的形象记忆能力、形象联想能力和形象表述能力。正是对父辈祖辈生命记忆活跃的联想、心理经验灵悟的移植,还有被亲缘、地缘熔为一体的感情,这位并没有经历那个流徙时代的青年作家,才能用三十几万字把那一代人的苦难生存复活于我们眼前。你看她细针密线一路写来,流落秦地陷于困境的河南弟兄们,那种置之死地而后生、咬紧牙关相互帮扶朝前走的生存相,便有如中国山水画一层一层的积墨,得到了细腻的丰腴的甚至稍显凝重的展示。作者的描绘不动声色,但在看似不动声色的描绘中,却传递出内心炽烈的热度。你能感到她是他们中的一员,和他们共患难、共拼搏,共同着命运。这也就暗传给了读者一种生存的力量,生命的力量,一种生命乐观主义和历史乐观主义。
故都长安由于自古以来文化主体的强大,有着内向性的堡垒式的稳固,异质生命异质文化很不好溶入的。但小说写出了炎黄子孙中最能适应动态生存的一个族类,我们的河南兄弟,如何在古长安的城墙内外容身,由一无所有到求生、发展,最终溶入这座古城的血脉之中。小说也写出了他们被长期的流动生存锻打出来的那种过人的活力和智慧,写出了既流贯于日常生活之中又渗透到人物气质深处的乐观自信、急公好义。他们的贫穷让人揪心,他们背水一战、哀兵取胜的坚韧和悲跄却更让人震撼。他们所经受的,其实是整个中华民族共同在经受;他们用以抗争命运的,也正是我们民族共有的道德力量。
长篇的语言,在家长里短中跳荡着鲜活,不滥用生癖的方言土语,但在北方普通话的基础上有一种河南乡音浓浓的韵味。在她笔下,生活之河总是挟泥带沙,不动声色、沉沉缓缓地朝前流去,很少有大起落的急弯飞瀑,一般也不去直叙对生活的评断和哲思,却有本事把日常生活和心理意绪中一些说不明道不白的感觉,丝丝缕缕传达出来,让你感觉到了那种最难用言词表达的弦外之音,象外之绪。
这是很要一点功夫的。
吴文莉在美术学院正经八板读过研究生,专攻国画,平日又专门去拜师习书法。她的画满纸柔媚秀丽,字却写得很有几分须眉气度。书与画还不足以宣泄这个女子内心涌动的生命情愫,又拿起笔写开了长篇,以洋洋洒洒二十多万字,吐出积攒在心里的话。嘿,长篇竟然写得满不错。真是个活出了才气活出了勤奋活出了充盈的女子。要知道,并不是人人都能让自己的生命如此绚丽多彩的啊。当然因此也就有理由担心,正是这样的四面出击,有可能影响她在每一个方面的冲击力。
不过话又说回来,倘若在这个耕耘的过程中生命得以美丽一回,又何必计较收获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