贺绿汀与云南 李冬 音乐家贺绿汀虽不是云南人,但他生前却很关注云南。1998年我从昆明去上海看望他时,他开头就问:云南现在建设怎样?南昆铁路通车了吗?去大理的铁路修好吧?内昆线开工没有?丽江机场呢…… 当我一一回答后,他说,早在30年代,他从艾芜的《南行记》中了解到云南一些民俗民情,后来在上海结识了音乐家聂耳,交往中,对云南的民族音乐很感兴趣,就向往云南。只是,因革命需要,他去了延安。 解放后,贺任上海音乐学院院长。1950年2月他回湖南家乡省亲,在欢迎他的音乐会上,资江文工团团长江鹜(昆明人)演唱了《雨不洒花花不红》、《金凤子开红花》等云南民歌,那优美流畅的曲调和江鹜出色的演唱才能,使热爱民族音乐的贺惊喜不已。他回上海后即通过组织将江鹜调到上海音乐学院工作。可见贺对云南音乐人才是多么器重! 1960年7月,已任中国音协副主席的贺老,为创作歌剧《刘三姐》,经广西、贵州,终于来到了他向往的云南。在深入搜集整理云南民间音乐的基础上,他创作了云南民歌二首,其中一首就是《绣出河山一片春》。他还参加了云南民歌演唱会,对黄虹等的演唱给予很高评价。他回去后,又根据这次采访的感受,写了《中国音乐界及民族调式问题》的长篇学术论文,发表在中外音乐杂志上。 “文革”中贺老遭迫害被监禁。直到1977年5月才恢复工作,仍担任中国音协副主席和上海音乐学院院长。在全国音乐理论工作会议上,他深切感受“四人帮”对民族音乐的摧残,倡议成立上海音乐学院“民间音乐遗产抢救小组”,调集各地优秀的民歌手到上海演唱制作录音。云南的黄虹就是他邀请去参加“上海之春”独唱音乐会的,并录制几十首云南民歌磁带。 1981年9月,78岁高龄的贺老再次来到云南。他怀着对聂耳的敬意,上西山为聂耳扫墓。他题词道:“生气勃勃,无限忠诚,永远乐观,永远年轻!怀念聂耳同志。贺绿汀一九八一年九月廿日。”当时,正逢中秋、国庆之际,五华区文化馆在翠湖观鱼亭举办“春城首次民间歌手赛歌会”,参加歌手百余人,连唱六场,“唱得西山点头笑,百里滇池泛银波!”盛况空前,观众达两万余人。贺老观看后,非常高兴,评价很高,他说:这种对歌会既具有群众性,又活泼新鲜,要大力提倡! 在贺老心中,云南这美丽神奇的地方,民间音乐底蕴非常深厚,能歌善舞的人才辈出,作为音乐家,他寄予莫大希望。所以,1984年8月,他欣然同意担任“昆明聂耳音乐基金会”的名誉会长,意在为发展云南的音乐事业作贡献!刊头照片为剑川石宝山歌会上的民歌手。 李冬(春城晚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