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9--1986:救治叶帅纪实 车淑芳 高文珍 叶帅对保健组的专家们开玩笑说:“我可能是患上了什么疑难杂病,我自己给取个名,就叫做难治之症吧。” 1979年,叶剑英八旬有二,走路步履不稳,而且步子的幅度越来越小。 这到底是什么原因呢?大家都有些着急。 当然最着急的是身边的工作人员。他们劝叶剑英说,趁早抽空到医院去看看,免得错过了最佳治疗时机。可是,此时的叶剑英主持军委日常工作,日理万机,十分繁忙,给他做身体检查只能见缝插针地安排在工作间隙进行。 没有系统的全面检查,很难得出准确的判断。专家们一时难以诊断。 这件事引起了中央军委主要领导人邓小平的重视。 在他的大力支持下,1980年,中央保健委员会正式成立了一个以解放军总医院为主的医疗保健组,定期为叶剑英检查身体,进行保健和医疗。先后参加医疗组的有蒲荣钦等专家、教授和医生。 为了尽快查清叶剑英的病情,专家们只好利用中午休息时间。 叶帅对专家们辛苦工作非常理解和支持,他积极配合他们检查。为了观察步态,他不厌其烦地走过来走过去。 一连几周,都是在这样一边观察一边分析中度过的。但是,结果并不能马上定下来。医务人员有些着急,也有些担心。毕竟叶帅是80多岁的老人,病情不确诊,就不能对症治疗。如果因为这耽误了叶帅的健康,将如何向党和人民交待? 叶剑英好像看出了专家们的心情。一天午饭后,叶帅对保健组的专家们开玩笑说:“我可能是患上了什么疑难杂病,现在还没有发明名字。你们这么下功夫地观察、记录、检查,也不好起名。我自己给取个名,就叫做难治之症吧。” 大家听着都笑了起来。 在医务人员的积极诊断下,叶剑英的病情终于在最快的时间内弄清了。 他患的是“帕金森氏症”。 这种病,常常会引起并发症,如感冒、肺部感染等等。 到了1982年,叶剑英的健康状况时好时坏。 已是85岁的老人了,一过春天,他就疾病缠身。 由于受天气阴雨的影响,叶剑英的肺部感染,常常是过几天就要发作一次。一发作,就要进行一段时间的静脉输液治疗。 静脉注射,本来是件挺简单和容易的事,可这事落在叶剑英身上却不那么容易。80多岁的他,血管又细又脆,加上经常反复穿刺,进行静脉注射的难度越来越大,护士们常常在输液时出现情绪紧张。 这样一个微小的变化,却逃不过叶帅敏锐的眼睛。 一天午饭后,护士又准备给叶剑英输液。 叶剑英亲切地对护士说:“我很爱唐代大诗人杜甫的诗,好些时间没有读了,今天给你背一首,你看看我的记忆如何,是不是背得不对?” “首长,您不仅爱背诗,还写诗。我想您不会背错的!” “我背一首《闻官兵收河南河北》,你好好听听!” 当背到“却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诗书喜欲狂。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时,叶帅手舞足蹈,做出些高兴的动作,完全沉浸在大诗人杜甫的喜悦之中。护士听后,兴奋地鼓起了掌,连声说:“背得好,背得好……” 除吟咏诗歌外,他有时还以一些幽默的玩笑来安慰护士们。对一针扎中的护士给予表扬,对没达到一针扎中的护士总是宽慰地说:“这不怪你,这个责任应该在我身上,我的血管有困难嘛!” 细心的叶帅,令护士们深为感动。 虽然叶剑英与医护人员一直配合得很融洽,医护人员也了解叶帅宽宏和理解的性格。但给中央军委首长做保健工作,是一项光荣又艰巨的任务,来不得半点失误。 叶剑英充满感激地说,医生就是医生,专家就是专家,真是不简单!只要他们一来,我就放心了! 由于常年疾病缠身,叶剑英一直想早一天退出领导岗位。 1982年9月1日,中国共产党第十二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北京召开。在这次大会上,叶剑英非常真诚地对与会代表说:“我今年85岁了,年老多病,做事已力不从心,从党的事业着想,我曾多次要求退出领导岗位,在中央没有决定我退出之前,当尽力而为,‘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叶剑英这番语重心长的话,赢得了与会代表的热烈掌声。 1983年11月19日,晚上6点左右,叶剑英正在家里吃晚饭。晚饭尚未吃完,身体不太舒服,胸闷,难受,身边的工作人员马上扶他上床休息,并及时让保健组来人检查。 医护人员当即给叶剑英做了个心电图。结果显示不正常。 保健组的专家们赶来了。他们对叶剑英进行了及时的检查和诊断,最后牟善初教授认为,叶剑英患的是“急性高侧壁小灶性心肌梗塞”。 大家一致认为,此时的叶剑英必须卧床休息。 按照专家们的嘱咐,叶剑英卧床3天,但到了21日凌晨,并发肺炎。 保健组的专家们认为,这种并发症如不及时得到控制,后果很严重。于是,他们为了解病情,更好地定下方案,每天守候在叶剑英的床前。尤其是保健组的邓家栋、方圻、牟善初、王新德等著名医学专家,每天与叶剑英身边的工作人员一起,针对病历,反复研究,一起讨论。为做到慎之又慎,他们广泛听取大家的意见,权衡利弊,定下治疗方案。 由于处置及时和方法得当,叶剑英的病情好转很快。 12月14日早饭后,叶剑英对专家组的工作人员提议:我的身体经常出问题,就是让帕金森氏症闹的。现在好了,是不是可以把治疗肺部的药停了?! 专家们经过复查和慎重考虑,接受了叶剑英的意见,把治疗肺部的药停了。 药停之后,对身体的影响小了一些。叶剑英感到很高兴,他的心情也一天比一天好。 在养病的间隙,叶剑英喜欢与身边的工作人员聊家常。他时常充满感激地说,医生就是医生,专家就是专家,他们真是不简单、了不起,古人说华佗是手到病除,我看他们人人都是华佗,只要他们一来,我就放心了! 1984年元旦,秘书们为叶剑英的病愈而高兴,都前来给他拜年。 一进门,大家都不约而同地向叶帅敬礼,齐声说:“祝首长新年好,健康长寿!” 叶剑英听后,高兴地站起来,向秘书们回拜说:“给你们拜年,祝你们新年好,一年比一年好!”然后和大家一一握手。 拜完年,叶剑英就向医护人员提出要办公,让秘书们给他汇报汇报工作。医护人员见叶剑英的态度非常坚决,而且心情很好,考虑到又是元旦节,就答应了叶剑英的要求,让他“办公”。 可是,毕竟是大病初愈的80多岁老人,这样下去对他的身体非常不利,极易引起肺炎的再发作。 于是,医护人员和秘书们商量,决定让保健组组长邓家栋教授出面劝说,让叶剑英好好休息一段时间,因为病情刚刚稳定,极易复发。 这一招果然见效。叶剑英一直很尊重邓教授,对他的建议总是积极采纳。他答应了邓教授,说晚几天再听汇报工作。但是,对中央、军委的工作,叶剑英还是放心不下,总是急着要了解。 余秋里充满感情地说:“我相信专家、教授和医护人员,一定会很快治好叶帅的病。” 不久叶剑英肺炎复发,病情再度加重。 1984年1月11日,邓家栋教授,汪石坚副院长和军委办公厅的肖洪达,向中央军委常务副主席杨尚昆汇报了叶剑英的病情。 在汇报时,中央保健委员会主任杨德中也在场,杨尚昆特地让中央保健办公室副主任王敏清也到场听取汇报。 邓家栋等详细地汇报了叶剑英近期的身体状况和治疗方案,也谈到保健组专家们的一些其他治疗建议。杨尚昆听得非常认真和仔细。汇报完后,杨尚昆握着邓家栋的手说,希望你们医疗组尽力做好叶帅的医疗抢救工作,并表示尽全力支持他们。同时,指派王敏清参加到医疗组工作。 所有参加汇报会的同志都感到,军委领导对大家寄托的希望很大,感到担子很重,任务非同一般。 会后,王敏清即与邓家栋、汪石坚等一起,住进了叶剑英西山的家,同医疗组的专家们携手紧张地工作。 经过专家们的精心治疗,一星期后,叶剑英的病情被控制住了。 然而,到了7月中旬,叶剑英的病情再度恶化。 他出现持续的高烧(体温39℃,长时间不退),呼吸道痰多咳不出来,呼吸困难。据专家们分析,此时的叶剑英,除心肺疾病加重外,并发多种疾病,病情极其复杂,且呈恶化趋势。 王敏清说:“年迈的叶剑英几乎各个系统都出现了病症,治疗非常困难。这种复杂的情况,是我平生第一次遇到。” 为此,中共中央于7月16日、29日,先后两次发出文件,向全党通报叶剑英的病情。 7月10日上午,医疗组为叶剑英会诊。 经过大家的充分讨论和分析,一致认为做气管切开手术治疗比较稳妥。随即,把这个方案报请中央批准。 当天下午5时18分,顺利地实施了气管切开手术。 术后,使用呼吸机。 医护人员集中在一个大厅里,不分白天黑夜实行昼夜监护,随时根据病情的变化,及时进行会诊和治疗。在最紧张的几天内,24小时不离开大厅,大家在极端疲惫的情况下坚持着。 10月6日,中共中央发了第三个病情通报,党内、军内的同志为叶剑英病危而焦急的心情才有所缓解。 中央对抢救叶剑英的工作非常满意。胡耀邦到西山探望时,对医疗组说:“你们创造了医疗史上的奇迹!” 1984年12月27日,杨尚昆、习仲勋、胡启立和田纪云等党和国家领导人,在人民大会堂东大厅举行招待会,招待参加抢救叶剑英的全体有功的医护人员。 这次抢救之后,直到10月23日,因为体温接近正常,肺部炎症基本消失,开始进行停止使用呼吸机的训练。 经过12次共8个小时的停机训练,叶剑英自己感觉到呼吸良好。从此,医疗组规定一个原则:在体温正常的情况下,基本不用或少用呼吸机。 这样,叶剑英的病情持续稳定到第二年的7月中旬。 1985年7月29日,医疗组为叶剑英会诊,在会诊过程中,又发现他的双肾有问题。 双肾盂内有积水,这不是个好现象。医疗组的专家们对此非常重视,大家集中在一起进行了综合分析研究,制定了医疗方案,最后一致同意对膀胱进行造瘘引流。 8月中句最后一天,方案经报请中央同意后,医护人员对叶剑英成功地做了膀胱造瘘引流手术。 手术后不到两周,叶剑英的体温正常了,膀胱缩小了,残余尿也没有了。 所有的同意都舒了一口气。 可是,晚年的叶剑英,身体虚弱,病情多变,反反复复。 1986年7月26日,医疗组为他查体时,发现他的胆道感染。大家认为,就目前叶剑英的身体状况,不用抗生素为好,最好改为中药治疗。 吃了几服中药后,再查胆红质总数下降至1.9,直应胆红素为1.0,胆道感染有所控制。 10月6日,医疗组为叶剑英做B超,发现腹腔有水,大家反复研究,决定采取抽腹水的措施,控制了腹水的发展。 在叶剑英发病的第二天晚上8点半左右,总政治部主任余秋里赶来探望,当时正好医疗组在给叶剑英会诊。余秋里亲眼目睹了会诊现场,他充满感情地说:“我相信专家、教授和医护人员,一定会很快治好叶帅的病。我有这么三句话送给你们,叫做‘精心观察、精心护理、精心治疗’。不是有这么个说法嘛,三分治疗,七分护理。可见护理之重要。你们要在半个月之内,像打仗那样狠抓敌情。人力、物力要保证,有什么困难给我打电话。”在场的医护人员和工作人员,听后都深受感动。 然而,叶剑英的病情还是很不稳定。好几天,坏几天,而且找不到这种变化的原因和规律。 医疗组的全体同志感到身上担子的分量。经过研究,他们又向中央汇报了叶剑英的病情状况和治疗方案。 叶剑英的子女,虽然在各自的岗位上工作很忙,但仍抽出时间到病房守护。当时叶剑英的病情加重的时候,他们和医护人员一起,昼夜守在父亲的身边。 病情的变化总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 1986年10月13日早上5时零9分,叶剑英的心脏突然出现室颤,病情极度恶化令医护人员感到吃惊! 血压没有了! 心律非常慢! 此时,申佩朗医生镇静自若,胆大心细,在5时10分,及时有效地解除了室颤。 一下子,叶剑英被抢救回来了。 当天晚上,又两次出现室颤,均被抢救过来。 中央领导同志获悉这一消息后,及时赶到西山脚下二号楼,来到叶剑英的身边,指示医疗组不惜一切代价抢救叶帅。 时间一分一秒地过去了,大家看着抢救过来的叶剑英,紧张的心情稍稍有些平静。 10月21日,叶剑英的心脏再次出现两次室颤,又被医疗组抢救过来。 深夜,叶剑英的病情发生了急变。 中共中央、中央军委、解放军三总部及驻京部队各大单位的领导同志,闻讯后连夜赶到叶剑英的病房探望。 此刻,医护人员正在全力紧张地抢救。 这已是第9次心脏按摩。 长时间的心脏按摩已经不起作用了。 杨尚昆走到病床前,望着处于弥留之际的老战友,要求医护人员再次作最大的努力抢救。 这时,军委办公厅、军事科学院和其他单位的领导及叶剑英的子女、亲属、办公室的工作人员和传记组的同志,在病房外走廊隔着玻璃默默地注视着…… 他们多么希望奇迹再一次能在叶帅身上出现啊! 大家的心都悬着。 第二天,即1986年10月22日凌晨,叶剑英的病房和大厅里笼罩着不安的气氛。 1时16分,监视叶剑英病情的心电监护仪上的波峰突然消失了。 一颗伟大的心脏停止了跳动。 当天下午,在中央召开的纪念长征胜利50周年的大会上,中共中央总书记胡耀邦,首先宣布了叶剑英逝世这一噩耗。 10月29日,在人民大会堂举行了叶剑英追悼会。 (摘自《党史博览》2001年第8期车淑芳 高文珍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