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晗、袁震夫妇:万金难买生死情 袁溥之 吴晗同志的道德、文章,世人广为传颂,但他在个人生活方面的崇高品格却很少为人所知。吴晗、袁震夫妇患难与共、至死不渝的高尚爱情,为年轻一代树立了优秀榜样,也使老一辈亲友缅怀钦敬不已。 袁震十来岁就在故乡湖北老河口市参加了“五四”运动,1921年考入武昌女子师范学校,在董必武、陈潭秋、刘子通等革命先驱的影响下,接受了先进思想。1922年,袁震为湖北女子参政协会起草了《成立宣言》。1925年以优异成绩考入国立武汉大学中文系,因交不起学费,只得到女子师范充当职员,学校当局又说她是个“危险人物”而解聘。1930年她又考人国立清华大学,读到四年级时得了肺病,被迫停学。正在她身患重病又不名一文的时候,吴晗来到了她的身边。当时她已27岁,吴晗25岁。吴晗对这个缠绵病榻的姑娘一往情深,非常钦佩,坦率地向她表示了爱慕之意。袁震不愿意拖累这个才华出众的年轻人,没有接受吴晗的爱情,但吴晗仍然不断来找袁震。真是祸不单行,袁震肺病之外,又加上了骨结核病,被一副石膏壳固定在病床上,饮食起居都不能自理。感情稍不坚定的人,对这样一位朝不虑夕的姑娘,早已避之犹恐不及,但是,吴晗对袁震的爱情更深了。这时候,也正是吴晗青云得路的当口,他同时得到了当时学术界两位名人——胡适和蒋廷黻的青睐,在他毕业的时候,争相要把吴晗罗致门下。胡适再三要吴晗到北京大学任教,蒋廷黻就破格提升吴晗为清华大学教员。像他那样一位学有专长的青年学者,要找一位富家美女是易如反掌的,但吴晗精诚专一,绝不旁鹜,他到袁鹰的病榻前的次数更多了,立谈的时间更久了。由于袁震被固定在高高的病床上,吴晗只有立着才能同她谈话,但他毫无倦意,一谈就是一两个小时。袁震要喝水,吴晗就把一根玻璃管递给她,替她捧着水杯,喝了水又谈。他们谈些什么呢?绝大部分是对理想的探求,时势的分析,学问的研究。由于袁震较早地接受了初步的马克思主义教育,加上她博闻强记,思路开阔,因而在各方面都能发表清新的意见,尤其在吴晗专攻的历史学领域,袁震依据历史唯物主义观点往往能提出独到的见解,这一切使吴晗非常佩服。记得有一次讨论一个学术问题,吴晗引证了他当时很尊重的“适之先生”的观点,但这个观点却被袁震驳倒了,吴晗也心悦诚服,认为难得。袁震笑着说:“你怎么老是在胡适面前矮三尺呢?”吴晗哈哈大笑,说:“那么,我在袁震面前就矮了一丈!”对吴晗倾向党、倾向革命、皈依马列主义,袁震起了很大作用,然而,当年的她却是一个失学失业、贫病交迫的姑娘。 吴晗在北京找了一位瘫痪在床的姑娘做未婚妻,急坏了家乡的老娘。母亲立即驰书北京,坚决反对这桩婚事,吴晗婉言奉禀,极力称赞袁震的人品学识。母亲心急如焚,千里迢迢从浙江义乌乡下赶到北京,她要亲眼看看使儿子如此眷恋情深的姑娘究竟是个什么样子。吴晗深知,这种不愉快的见面只会加深双方的痛苦,他只得违心地声称,袁震的健康大有起色,刚刚动身到外地疗养去了。母亲只好带着满腹疑虑回乡下去了。 袁震也是别具慧眼,识英雄于莘莘学子之中。她同吴晗认识之前,中学时代就坚决废弃了同一个家财万贯的独养公子的婚约,接着又谢绝了清华大学教务长、一位年轻的留美博士的追求,而把自己的纯洁的爱情,献给了尚未成名的吴晗。 后来,吴晗学问日增,声誉益高,他对袁震的爱情也愈笃。1937年“芦沟桥事变”后,吴晗应云南大学的聘请到了昆明,袁震还被固定在病床上,只得留在北京治病。两地书信不绝,安慰鼓励,情词真切,互相增加了在逆境中奋斗的勇气。 纯洁的爱情是强大的精神力量。吴晗在国民党白色恐怖下进一步靠近了党的组织,在高级知识分子中进行抗日统战工作,同时发表了一系列具有高水平的学术著作。袁震也在吴晗执著的爱情的鼓舞下,对生活充满了信心,终于可以从病床上下地行走了。吴晗关山万里把袁震接到昆明。吴晗的母亲这时也到了昆明,她老人家心地善良,她在袁震面前强忍悲痛,好言相慰。但她对儿子如此固执地对待自己的终身大事,非常伤心。她痛哭流涕地对吴晗说:“这个姑娘端庄大方、彬彬有礼,是个好姑娘,但她己病成这个样子,又不能生育,你怎么能同她结婚?只要你答应不同她结婚,我可以把家乡的房屋、田产全部变卖了替她治病,替你尽心!” 吴晗满含热泪地对母亲说:“您完全错了!我们相爱,是因为我们今生今世互相不可缺少,我不能没有她,她也不能没有我,这种同生共死的感情,是1万两黄金也买不到的!”忠贞之士,金石之言,真是万金难买生死情! 袁震的身体虽有好转,但行走仍要人搀扶,日常生活还不能自理。吴晗当时已是西南联合大学的著名教授了,然而,他还是满怀喜悦地照料着袁震,做饭、洗衣、挑柴、担米,都是吴晗亲自动手。他当时既要教书,又要写作,还要从事党交办的工作,奔波劳累,紧张异常,唯一的休息就是在晚饭后扶着袁震在乡间小道上散步。晚上,他把袁震扶上病床之后,又挥笔著述了。 在吴晗的精心照料下,袁震慢慢地可以自己走路了,慢慢地可以料理自己的日常生活了,慢慢地在脸上有了些红润的颜色了。1939年10月,他们在昆明结婚,一双患难情侣,终成眷属。 袁震康复之后,仍然充当吴晗的好帮手。可以说,在吴晗发表的每一篇文章中,都有着袁震的心血。国内外许多人都知道中国著名历史学家、文学家吴晗的大名,但很少有人知道在他的身边有这么一位学识渊博、见解独到的“家庭学术顾问”。 全国解放后,吴晗参加了北京市的领导工作,有一次北京市军管会几位领导人一起饮酒,吴晗大醉而归,第二天还不能同袁震一起商定一篇文稿。袁震在批评了吴晗饮酒误事之后,心想其他领导同志也应当注意类似问题,于是,她提笔给军管会主任聂荣臻同志写了一封信,提出了从吴晗饮酒误事想到其他领导同志切莫饮酒误事的建议。聂总看了信很高兴,称赞吴晗有位好夫人!这是袁震同吴晗结婚后唯一的一次“干预外事”。 1969年,吴晗夫妇先后不幸去世了,两个人去世的时间前后只隔6个月!他们结合于颠沛流离之中,死亡于沉冤未白之时,真是同生共死的患难夫妇,言之令人泣下! 吴晗和袁震在恋爱、婚姻上表现的高尚情操,代表了中华民族崇高的精神。古往今来,在神州大地上发生过多少万代传颂的忠贞爱情故事!吴晗、袁震夫妇与前人相比,不但毫无逊色,而且还闪耀着前人所没有的共同为共产主义事业奋斗终生的光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