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隆平奇遇记 汪志霞 聂冷 中国工程院院士袁隆平先生被国际农学界誉为杂交水稻之父和作物杂种优势利用世界先驱科学家。他所发明的杂交水稻,人称“东方魔稻”,比常规水稻增产20%以上。自1976年开始推广至今,全国已累计种植30多亿亩,增产粮食3.7亿多吨,创造经济效益3700多亿元。另据统计,自1975年杂交水稻试种至1995年,我国耕地减少了442.6万公顷,而粮食产量反增加了16058万吨,这些新增的产量,基本上都是杂交水稻的硕果。以他为代表的中国科学家创造的这份领先世界的科技成果,不仅确保了中国以仅占世界7%的耕地,养活了占世界22%的人口,而且惠及了全世界。 一 1979年5月,美国圆环种子公司总经理威尔其访问中国,惊奇地发现中国人正在种植一种前所未有的杂交水稻。 于是,他当即向中国农业部种子公司的接待官员询问这个发明权的享有人是谁,提出想跟这个人探讨一下有偿转让技术专利的问题。中国种子公司官员说,这个发明专利权属中国国家拥有。农业部种子公司就是代表国家享有这一权利的唯一代表。要探讨杂交水稻技术转让问题,无须再找“别人”……之后,威尔其先生又一连两次来到北京与中国种子公司正式谈判。最后一次,双方于1980年1月达成协议,由圆环种子公司先付给中国种子公司20万美元首期技术转让费,中国即派出制种专家赴美国传授杂交水稻制种技术。专家在美工作期间,由美方支付工资,直到美国科技人员熟练掌握该技术为止……消息传到湖南省农科院,尤其是袁隆平,当得到农业部外事局叫他带队赴美国传授技术的通知时,他竟高兴得一夜合不上眼,打心眼里深深地感激中国种子公司赐予了他这次到世界科技最发达的美国去一展身手的机会,而根本就没想到美国人首先要找的对象本来就是他。 二 1980年5月9日,当地时间上午9时,袁隆平作为首席专家,携湖南省农科院副研究员陈一吾和慈利县良种场场长杜慎余一行3人组成的中国杂交水稻专家组,乘飞机到达洛杉矶。圆环种子公司总经理威尔其和美国专家数人已打着牌子在机场迎候。当3人走下飞机舷梯,向撑着牌子的威尔其一行微笑着走去时,威尔其连忙满面笑容热情地迎了过来。他与第一个向他伸过手来的首席专家袁隆平只是礼貌性地轻轻握了一下,就放过去了,而却紧紧地握住第二位接上来的陈一吾副研究员的手,又是拥抱,又是贴脸,口里一叠连声地欢呼着:“您好,尊敬的袁先生!我是圆环种子公司总经理威尔其。真诚地欢迎您的到来,能够结识您这位伟大的科学家,并在美国接待您,我感到无比的荣幸!” 显然,威尔其认错人了。3个中国人不由得一齐掩口而笑。威尔其见客人笑得蹊跷,他马上就会过意来,连声道歉说:“对不起,你们哪一位是袁先生?” 陈一吾连忙推过袁隆平用英语介绍说:“威尔其先生,这位才是首席专家袁隆平先生。我们都是他的助手。” “噢,尊敬的袁先生,我认错人了。请您原谅!请让我再次向您表示崇高的敬意和热烈的欢迎。您将是我们公司和所有美国人最尊贵的客人和朋友。我衷心地祝愿您在美国工作和生活得愉快!”威尔其说着再次握住了袁隆平的手,并紧紧地拥抱、贴脸。 “谢谢您的热情迎接,威尔其先生。您认错人是完全可以理解的,因为连许多中国人都会把我认错,更别说美国人了。我是一名水稻专家,长年在田间试验,所以浑身上下都染上了不少中国农民的色调。”袁隆平说着,又风趣地朝两名中国同伴一摊手接着说,“他们都知道,我还有一个绰号,叫做‘刚果布’,也就是‘非洲黑人’的意思。您说这多有趣?” 当夜,威尔其在一家饭店里为中国专家举行小型晚会。晚会间,威尔其亲自演唱歌曲欢迎中国客人,并请客人自由表演节目。陈一吾不善于演唱,杜慎余只会哼毛主席语录歌,于是他们两人都不愿表演,一齐推袁隆平出个节目。袁隆平从小爱好文艺体育,学生时代就曾参加过西南农学院的合唱团,在安江农校工作时,也常拉小提琴为学生演唱伴奏。因而他拿起话筒走到演唱位置,一首忧伤的早期美国电影插曲《老黑奴》便开始在晚会厅里鸣响。他的嗓音低沉淳厚,曲调节奏把握准确,英语咬字清晰,感情真挚,把一名美国南方老黑奴的悲凉晚景表现得非常到位。演唱完毕,小厅里顿时寂然,一向欢乐无忧的美国人一时间全被歌曲带进了历史上那悲惨的黑奴世界,连几名白人小姐眼里都闪出了泪光。良久,人们才从歌曲的情境中回过神来,于是,惊喜的掌声顿时轰然而起……三9月初,袁隆平按爱妻的亲切嘱托“平平安安地回来”了,但是,他临行前曾向妻子许下的将成为万元户的诺言,却只成了一个不吹自破的泡影。原来当时有规定,出国人员在国外所得收入必须全部上缴。因而,他们回到北京,向农业部有关司局一汇完报,有关办事官员就要他们上缴在美国挣的工钱。 袁隆平有点不好意思似的对妻子邓哲说:“嘿嘿,真对不起。我原以为美国工资可归个人所有,谁料农业部规定得全部上缴,只能每天领20元人民币的生活补贴。” “能成千元户也不错呀,我们家还从来没见过一次进两千多块钱呢!”邓哲安慰丈夫说。“我只要能增加两间小平房,有三四千块钱存款以备不时之需,就心满意足了。” 邓哲这愿望很快就实现了。 1981年6月6日,国家科委、国家农委在北京联合举行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一个科学技术特等发明奖授奖大会。由袁隆平代表全国杂交水稻科研协作组登台领奖。除奖章和发明证书由袁隆平带回湖南保管外,还有一共10万元奖金。袁隆平本人足足分得这项特等奖金5000元整。 “哎呀!五千块钱呀!啧啧,这么高的奖金,真吓死人了!”当袁隆平喜不自禁地自北京归来,从兜里掏出一大叠钞票交到妻子手里时,邓哲惊喜得连钱都不知该怎么拿法了。 没过几天,更好的日子又来到了。据农业部通知,美国西方石油公司为扩大杂交水稻的宣传,在有关国家打开杂交水稻种子的潜在市场,准备于7月派出一个电影摄制组来湖南拍摄一部题为《在中华人民共和国的花园里——中国杂交水稻的故事》的纪实影片。现在影片脚本已通过我国有关部门审查同意,袁隆平将是影片里的主角。 这一下可把湖南省农业厅、农科院和安江农校各方面都忙坏了。好在安江农校刚刚建成了一栋相当漂亮的科研小楼,让他一家8口搬进去住倒正好合适;只是少了厨房和卫生间,这也不打紧,靠着小楼后侧再加盖两间小平房,看上去也浑然一体很是紧凑。于是,住房问题就这样解决了。电器、家具让袁隆平自己买一些,学校借一些,包装一番,也就很有点专家居室气象了。 于是,7月,当美国电影摄制组组长劳克先生率领着他的小组来到安江时,袁隆平的家居已俨然是一派初级阶段的美国中产阶级模样了。 “喔,好极了,袁先生。您真会选地方,这里的环境简直美极了。这个大院的资产肯定都是您的啦!”劳克先生羡慕地说。 “不是的,劳克先生。我们中国科学家的生活设施都是国家配给的。这里的一切设施我都可以无偿享用,但不能说是我私有的。只有我房子里面的东西才是属于我私有的。”袁隆平不禁有点哭笑不得,他一面大体真实地回答着,一面心里想,刚刚还住在低矮的小平房里,连现在家里的家用电器还是公家借的呢,眨眼间就被人看成是一个数百亩园林,和数百万元房产设施的老地主了,真有意思! 袁隆平就在这所新宅里正式安居了下来,直至1990年他调至长沙湖南杂交水稻研究中心时为止。 (摘自《炎黄春秋》2001年第1期 汪志霞 聂冷 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