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漱溟的两次婚姻 祝彦 1918年11月9日,梁漱溟的父亲梁济在一个清新宁静的早晨穿戴整齐、带着对世道的无奈跳进了北京的净业湖(即今积水潭)。父亲的自杀,极大地刺激了决心从佛以求避世的梁漱溟。加上曾路过湖南时看到军阀烧杀掳掠、荼毒生灵的悲惨现状,梁漱溟在北京发出了“吾曹不出如苍生何”的慷慨之叹,并于1921年5月,宣布要献身于儒学,走进世俗的生活里。于是便有了梁漱溟的第一次婚姻。不过,梁漱溟认为,对他来说,寻求婚姻之乐乃是出于一种严格的道德责任。梁漱溟在给友人的信中说,他之娶妻实出于好德而非好色。梁时年已28岁。广东的伍庸伯介绍了一位名叫黄靖贤的满族姑娘。黄姑娘也已28岁了。1921年冬天,梁漱溟与黄姑娘在相识不久就结了婚。黄氏梁夫人的“靖贤”名字据说为梁漱溟所改,原名婧女卷。黄姑娘家是北京汉军旗籍人。关于黄氏的相貌,梁漱溟在《悼亡室黄靖贤夫人》一文中回忆说:“她的衣履、装饰,极不合时样,气度像个男子,同她的姐姐伍夫人站在一起,颜色比姐姐反见老大。凡女子可以引动男子之点,在她可说全没有。”“就在这匆匆一面后,我们便订了婚。”婚后,黄氏生了一个男孩、一个女孩,均先后夭折,后又生两个儿子培宽、培恕,抚养成人。黄氏于1934年8月20日在山东邹平去世。两人共同生活了14年。 “我好读书,用思想,而她读书太少,不会用思想,许多话都不会谈,两个人在意识上每每不接头。”这样两人心灵情感无法沟通的婚姻,其感情可想而知。“因此,在婚后十年内,彼此感情都不算顶好。”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互相磨合的加深,有了认同与了解后,梁漱溟开始认识到自己妻子的优点,“靖贤的为人,在我心目中所认识的,似乎可用‘刚爽’两个字来说她。”不仅看到自己妻子身上正直、忠信的性格品质,而且从妻子默默为自己操劳家务的奉献精神,更感受到了那份夫妻情分。“婚后14年间,使我藉以了解人生,体会人生。并从她的勤俭,得以过着极简易的生活,俾我在社会上能进退自如,不用讨钱养家,而专心干我的社会运动。”尤其在黄氏去世前4年间,夫妻间感情弥笃。梁漱溟在《悼亡室黄靖贤夫人》中是这样充满深情厚意回忆这段生活的:“我自得靖贤,又生了两个孩子,所谓人伦室家之乐,家人父子之亲,颇认识这味道。”对于妻子的去世,梁漱溟感到非常哀痛:“现在靖贤一死,家像是破了,骤失所亲爱相依的人,呜呼?我怎能不痛呀?我怎能不痛呀?”为了哀悼亡妻,梁漱溟还写了一首诗,以示纪念。 我和她结婚十多年, 我不认识她,她也不认识我。 正因为我不认识她,她也不认识我, 使我可以多一些时间思索, 多一些时间工作。 现在她死了,死了也好; 处在这样的国家, 这样的社会, 她死了使我可以更多一些时间思索, 更多一些时间工作。 梁漱溟并且决定,以后不再续娶。“我此后决不续娶,不在纪念她的恩义,表见我的忠贞,而在不应该糟踏她留给我的这个机会。” 但是,在1944年,梁漱溟有了第二次婚姻。 1943年夏天,在桂林老家的梁漱溟经人介绍,认识了在当地做教师的陈淑芬女士。陈女士是北京师范大学毕业生。陈女士年已47岁了,但从未婚配。年已51岁的梁漱溟似乎完全忘记了过去的誓言,居然热烈地爱上了陈淑芬女士。 1944年1月23日,梁漱溟与陈淑芬女士在桂林友人家中举行了传统的婚礼,梁漱溟首先在庆祝仪式上发言:“婚姻是人生中一件重要的事情。我们要请教有着丰富生活经验、年高望重的龙积之先生。”于是,龙积之老先生捋着花白的胡子就婚姻的意义引经据典地做了一番高论。梁漱溟的旧友李济深先生也作了道贺式的讲话。来宾中的作家白鹏飞的讲话声音宏亮又不乏幽默。他说:“梁先生原籍桂林,……抗战开始后方归故里。但他在桂林并无家室,既无家室,何言回家。那么最好就是着手建立家庭。敞开的心扉自然容易被人占据。陈女士出阁甚晚,因为她一直要嫁给一位哲学家……于是,她就乘虚而入了。”话一说完,大家就大笑起来。 在来宾们的要求下,梁漱溟兴致勃勃地讲起了他们的恋爱经过。“现在,我听说谈恋爱要花很多钱,下馆子,看电影,看戏等等。但我却没有花过一分钱。我是羞于谈及此事,但的确连出去散步也没有过。我也曾给她写过信,约她在天气好时一起去经山村的河边散步。但那天却恰逢阴天小雨。她是否会应约前来呢?我犹豫了一会儿,拿把伞就出门了。如我所料,在半路上遇见了她。因为还在下雨,我们仍然无法去散步。于是我们终于只是在路边的小亭子里坐了一会儿?”恋爱的故事讲得细致动人,惹来宾朋一阵热烈的掌声和笑声。讲完了恋爱故事,梁漱溟还破天荒地唱了一段京剧《黄天霸》,引来一阵喝彩。梁漱溟自与陈淑芬女士结婚后,一改过去严肃显得有点古板的性格,从此竟然也谈笑风生,幽默了许多。陈淑芬女士于1979年去世。 ?摘自《民国春秋》2000年第2期祝彦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