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步云与徐悲鸿 陆华 初次见面 宋步云是我国著名画家、美术教育家。1942年春季,宋步云与徐悲鸿结识了。那是在重庆中央大学艺术系全体师生为欢迎艺术系主任徐悲鸿从东南亚归国的大会上。 欢迎会上,傅抱石见徐悲鸿朝宋步云走来,忙向他介绍,这是系里的水彩画教师。徐悲鸿向宋步云伸出手亲切地询问他的情况。 初次见到徐悲鸿,宋步云还有些忐忑不安,但徐悲鸿平易近人,热情、爽朗的话语,使宋步云很快就打消了顾虑,把自己的经历全部倾述了出来。 宋步云到重庆中央大学艺术系任教后,全家人住在学校农场中的一个旧碉堡里。这个碉堡直径有一丈多长,上下两层,四面透风。 当宋步云在那次欢迎会上讲到他的这个住处时,徐悲鸿诙谐地笑着说:“那也好,空气新鲜嘛!” 那天晚上,宋步云又应徐悲鸿之约,带着自己的几幅水彩画习作来到徐悲鸿的宿舍。徐悲鸿当时住在学校集体宿舍的一个有着上下两层铺的小房子里,生活非常简朴。徐悲鸿仔细看过他的水彩画后,认为画得非常有特色,有前途,又约他到嘉陵江边走走,他们谈得十分融洽。在重庆的日子里 从那以后,嘉陵江边便成了他们经常漫步的地方。 徐悲鸿认为,英国水彩画之所以有名,是因为伦敦多雾适宜作水彩画,重庆也多雾,一年四季都在雾中,同样适宜作水彩画。徐悲鸿鼓励他深入生活,师法自然,勤学苦练,争取在水彩画上能有独到之处。 徐悲鸿的一席话,常常会使在创作中苦苦思索的宋步云茅塞顿开,大悟大彻。 40年代,是宋步云水彩画创作的一个高峰期,也是他探索中西画法融合道路上的重要环节。除了授课,他总是背着画具,不分严寒酷暑,顶烈日,冒阴雨,早出晚归,踏遍了巴山蜀水,创作出数百幅有着鲜明四川地域特色和浓郁生活气息的作品。 1942年至1944年间,宋步云成功地在成都、重庆等地接连举办了6次个人画展。他的作品从气势、构思、手法上都显示出大家风范,画展在整个西南画坛造成轰动。徐悲鸿对他的画展给予了热情支持,并亲自为他主持了画展。在一次画展中,徐悲鸿选中了他的《嘉陵江图》和《嘉陵江纤夫》两幅作品作为个人收藏品。为了表达自己对徐悲鸿的敬意,宋步云决意把这两幅画送给他,徐悲鸿再三感谢后说,以后自己办画展时,宋步云可任选两幅作品。 第二年,徐悲鸿在重庆举办了大型画展,画展上展出的大部分作品都是徐悲鸿长期保存的力作。为践前言,徐悲鸿请宋步云挑选两幅画留作纪念,然而,宋步云执意不收。徐悲鸿当即拿出一本锦缎面的精美册页送给他,在上面题写了“友声集”几个字,之后又在册页中画了一匹奔马。宋步云十分喜爱。画展后,徐悲鸿又邀宋步云同去拜访赵少昂先生,请他在册页上画了一只飞蝉。随着岁月的变迁,在人生的道路上宋步云经历了许许多多风风雨雨,但他始终珍藏着这部“友声集”,每当他翻开册页,看到那匹奔马时,都仿佛又看到徐悲鸿的音容笑貌,往事一一浮现在眼前。创建新北平国立艺专 1946年春天,宋步云失业了,生活非常困难,全家人居住在重庆一个小山坡上的两间简陋的竹瓦房里。一天,徐悲鸿偕廖静文到竹房来看他,并告诉他,自己不久将要就任国立北平艺专校长一职,希望宋步云能同去北平,开创新的美术教育事业。徐悲鸿聘请他任水彩画课程副教授,同时请他兼任庶务主任代理总务长。在他最困难的时候,徐悲鸿给了他新的希望,那天晚上,徐悲鸿留宿在宋步云的小屋没有走。他们从绘画到治学推心置腹交谈了一晚。 旧北平国立艺专位于东总布胡同10号,校舍是幢砖砌的灰色楼房,简陋且很狭窄,教学设施匮乏。学校里死气沉沉,徐悲鸿等人的到来,为学校带来了欢乐生机和新的希望,学生们为欢迎徐悲鸿等人的到来,到处贴满了欢迎的标语。徐悲鸿到校后,马上就投入了紧张的复校工作。一批德才兼备的画家陆陆续续来到学校。 1946年,北平还处于国民党的白色恐怖统治之下,国立艺专校内的反动势力得知徐悲鸿要来,率先控制了训导处,成立三青团,组织右翼分子,摆明了要和以徐悲鸿为首的进步师生斗争,情况非常复杂。宋步云对国民党政府的腐败和黑暗早已深恶痛绝,因此,坚定地站在徐悲鸿一边,在教师的聘用和保护进步师生免遭国民党迫害等方面,全力支持徐悲鸿的工作。 当时学校经费少得可怜,环境也很艰苦,刚进校时,连教员宿舍和礼堂都没有。为了解决经费问题、校舍问题以及必要的教具,宋步云四处奔走,到处呼吁。当时旧艺专校尉胡同的校舍被国民党驻军所盘踞,为了夺回校舍,宋步云在徐悲鸿的支持下,多次与驻军谈判。有一次驻军头目用枪指着宋步云说:“你要是再来,我就毙了你!”宋步云临危不乱,毫不畏惧地说:“你枪毙了我,你会死得还不如我!”那人不解地问道:“为什么?”宋步云义正辞严地回答说:“我受徐悲鸿先生傅作义先生委托而来,你枪毙了我,你也逃不脱军法处置,不是死得还不如我吗?”经过艰苦的谈判,最终将校舍夺回来了。为给师生们提供一个文化娱乐场所,宋步云又按照徐悲鸿的安排,拆除了陶瓷系在东郊的窑,用拆窑的砖修建了小礼堂。 复校之初,学校事务繁杂,徐悲鸿经常拖着有病的身躯忙于教学和行政工作。宋步云见到徐悲鸿这样劳累,感到很担忧。为了尽量减轻徐悲鸿的负担,宋步云几乎天天晚上都要去徐悲鸿家中向他汇报请示工作。到了吃晚饭的时候,徐悲鸿常请他一起吃,边吃饭边谈工作。徐悲鸿自己不抽烟不饮酒,但他知道宋步云能喝酒,便让他少喝一点,同时又关心地劝告他,少喝对身体有益。宋步云往往是一边答应着,一边拿起酒杯自斟自饮,每逢此时,徐悲鸿都会爽朗地笑起来。阻止学校南迁 1948年,随着解放战争不断地向前推进,国民党政府已惶惶不可终日,北平的国民党政府官员纷纷从北平向南京撤退。国民党政府给北平的各大专院校发来电报,要求它们迁往南京。 这时,冀热察平北分区行署主任蓝公武从解放区托人带口信给宋步云,请他向徐悲鸿转达党挽留徐悲鸿的诚意,同时也请他协助徐悲鸿阻止学校南迁,保护校产、档案,迎接北平解放。 宋步云接到口信后感到非常振奋,立即把这个重要口信转告了徐悲鸿。徐悲鸿听了后,笑着说:“我原来就不打算南迁,我要留在北平,迎接解放。请你转告蓝公武先生,解放北平时,一定要保护好北平的文物、古迹。”在此期间,田汉也秘密来到徐悲鸿家,向他转达了党的意见。 为了阻止学校南迁,徐悲鸿曾把宋步云找去商量对付的办法。在此后召开的“应变委员会”会议上,宋步云按照徐悲鸿事先的布置,率先陈述了反对学校南迁的理由,到会的进步师生争相发言,徐悲鸿当场表示反对南迁,同时他要大家组织起来做好护校工作。这次会议最终使国民党南迁艺专的企图彻底破灭。老而弥坚 50年代初期,正当宋步云在事业上蒸蒸日上的时候,意料不到的磨难也突然而至。他因请示汇报工作与徐悲鸿的秘书(此人是国民党员)接触频繁,被怀疑在政治上有问题。军代表进校后,宋步云的问题被提了出来。徐悲鸿深知宋步云的为人,了解他在北平解放前夕,冒着生命危险为党所做的大量工作,因此为他提出政治上没有问题的担保。在宋步云蒙受不白之冤的日子里,徐悲鸿又一次给了他最有力的支持。 1953年,徐悲鸿因病不幸去世了,宋步云感到万分悲痛。徐悲鸿的去世使他失去了一位可敬的老师,一位真挚的朋友。他们之间的深厚友谊,是在发展中国美术事业中形成的。他们由相识、相知而成为志同道合的同志,这之中蕴涵了多少崇高的信仰和抱负啊!80年代,宋步云写下了《仰之弥高 钻之弥坚》一文,以寄托自己的哀思。 (摘自《传记文学》2000年第11期陆华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