布宁一般指伊凡·蒲宁。伊凡·蒲宁(Ivan Bunin,1870-1953)(亚历克塞维奇(Alexeyevich))俄罗斯作家。生于俄国中部波罗涅日市一破落贵族世家。蒲宁的创作生涯始于诗歌。1887年开始发表诗作,1892年出版第一个诗集,1903年以诗集《落叶》获莫斯科学术院的普希金奖。
蒲宁的创作成就主要是中短篇小说,1897年出版第一部短篇小说集《在天涯》,得到评论界的注意。1899年与高尔基相识后,参加知识出版社工作,这对他民主主义观点的形成起了促进作用。早期作品主要描写中文贵族庄园生活,批判贵族阶级精神上的贫困、堕落。如短篇小说《田间》(1892)、《安东诺夫卡苹果》(1900)、《末日》、《松树》(1901)《新路》(1901)、《黑土》(1904),反映了作者对俄罗斯命运的概括性思考,也流露出对已逝去的时代的留恋与惋惜,对现实生活的冷漠。从中篇小说《乡村》(1910)起,蒲宁的创作开始转向广泛的社会题材,著有短篇小说《古代人生》、《夜话》、《伊格纳特》等。19O9年当选为科学院名誉院土。。1910年,中篇小说《乡村》问世,标志蒲宁的创作视野有了新的变化,由狭窄的贵族庄园转向广阔的社会,更加关心农民和俄罗斯的命运。这部作品使他成为俄国文坛上的第一流作家。1911至1913年间,蒲宁又创作了一系列农村生活的在中短篇,如《苏霍多尔》、《欢乐的庭院》、《蟋蟀》、《夜话》、《扎哈尔·沃罗比约夫》、《莠草》等。这些作品真实地描写了农村的落后和黑暗,农民的愚昧无知。但情调低沉,没有微型机,没有希望。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后,他写了《弟兄们》(1914)和《来自旧金山的绅士》(1915),表现了他对资本主义文明的憎恶。十月革命前的散文,《旧金山来的绅士》(1915)、《兄弟们》(1914)充满了对资本主义文明和殖民主义的仇恨。流亡国外以后,蒲宁的创作仍充满活力,除了自传体长篇小说《阿尔谢尼耶夫的一生》而外,还有将近200篇短篇小说,其中较出色的有《米佳的爱情》、《中暑》、《三个卢布》、《幽蝉的小径》、《乌鸦》和《在巴黎》等。同时他的散文绘声绘影、简练生动。他也是一位出色的修辞学家和翻译家。
蒲宁的创作继承了俄国古典文学的现实主义传统,是写作中短篇小说的高手。他的小说不太重视情节与结构的安排,而专注于人物性格的刻画和环境气氛的渲染,语言生动和谐,富于节奏感,被高尔基誉为“当代优秀的文体家”。1933年,“由于他严谨的艺术才能,使俄罗斯古典传统在散文中得到继承”,蒲宁获得诺贝尔文学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