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小说中,父亲要追求的目标不是明确的,只是大人物说了一句“想过太平快活的日子,明天我放风时,你从监狱后背的小路朝着东南走。一直朝着东南走。每天都朝着东南走,到一个小镇外,碰到一棵三人抱不住的老柳树,你到树腰上的树洞里一摸,就知道太平快活的日子是在哪儿等你了。”父亲便开始朝着东南走,找到一个纸条便会告诉他下一个找纸条的地方。这可以看作是父亲内心世界的外化,当父亲朝着东南走的信条不够坚定时,纸条逐渐模糊淡去。小说中的父亲最初的朝着东南走是追求太平,走入太平后,他追求的应该是快乐。他初遇母亲时,母亲给他的除了衣食外,更重要的是激情。作者渲染了他们亚当夏娃式的浪漫激情。但是,“几冬几秋之后,父亲已经不把他和母亲耕作的日子当做太平快活”,他们激情已尽,开始感到无聊,他们再也“找不到要说啥了”、“无论哪个话题一旦捉住就将它说烂了,再说就如忘了放盐的菜一般没有味道了”。我出生以后,母亲生活重心的转移,父亲更加无聊,他比鸟毛,比树叶,他向母亲要激情,但是母亲能给他的除了衣食等物质享受外,就是重复的日子、机械的劳动了。这种生活再也留不住父亲,他在麦田里尽情地发泄一番后,又朝着东南走了。父亲放弃了太平的温饱生活,“被东南方浓烈的黄土、红褐白山脉和一望无际的神秘如一条缰绳一样牵走了。”
作者简介:
阎连科,中国作家富豪榜上榜作家。生于1958年,河南嵩县人,被文学界普遍认为是莫言之后最有希望获诺贝尔文学奖的中国作家之一,被誉为“荒诞现实主义大师”。
阎连科是中国当代创作力最旺盛、想象力最丰富的作家之一,被誉为苦难大师,神实主义写作者。他的每一部作品都是对文学现实的一次冲击,多次获得包括鲁迅文学奖、老舍文学奖在内的重要文学奖项,其作品被译为日、韩、法、英、德、意大利、荷兰、西班牙、葡萄牙等十余种语言,在近二十个国家出版发行。主要作品有小说《日光流年》、《坚硬如水 》、《受活》、《风雅颂》等。并著有散文集《我与父辈》、《一个人的三条河》,随笔集《丈量书与笔的距离》、《他的话一路散落》、《写作最难是糊涂》等。
其作品曾获军内外奖20余次,包括两次鲁迅文学奖,一次老舍文学奖。2014年获卡夫卡文学奖。
所获奖项:
《两程故里》、《祠堂》分别获1988年、1989年《解放军文艺》优秀作品奖。
《瑶沟人的梦》获第四届《小说月报》百花奖、第三届《十月》优秀奖、1990年-1991年《中篇小说刊》优秀作品奖;
《夏日落》获1992—1993年《中篇小说选刊》奖。
《耙耧山脉》中篇小说获第三届(1994—1995)上海优秀小说大奖、首届“中华文学选刊”优秀作品奖;
《黄金洞》(中篇小说)获第一届(1995—1996)鲁迅文学奖;
《年月日》(中篇小说)获第二届(1997—2000)鲁迅文学奖、第八届“小说月报”百花奖、第四届(1996—1997)上海优秀小说大奖;2009年法国唯一小说翻译奖;
《耙耧天歌》(中篇小说)获第五届(1998-1999)上海优秀小说大奖;
《夏日落》(中篇小说)获1992—1993“中篇小说选刊”优秀作品奖
《大校》(中篇小说)获第八届解放军文艺奖;
《朝着东南走》(短篇小说)获1999年“人民文学”优秀作品奖;
《黑猪毛 白猪毛》(短篇小说)获2001—2002年度“小说选刊”优秀作品奖;
《日光流年》:建国60年优秀文库作品;
《坚硬如水》:“九头鸟”优秀长篇奖;
《风雅颂》:2008年度《南方周末》唯一“年度小说”,同年《亚洲周刊》全球华语10部好书之一;
《我与父辈》:分别被中央电视台、搜狐网、中国散文协会、《新京报》、《京华时报》、《中国图书商报》、《广州日报》、《南方都市报》等报刊评为2009年度优秀作品,获《亚洲周刊》“全球华语优秀作品奖”等多项文学奖。
《受活》引起文坛强烈关注,被称为中国的《百年孤独》,获第三届老舍文学奖和第二届鼎钧双年文学奖。《南方周末》30年来10部最优秀作品之一;
《为人民服务》:是21世纪初中国大陆最具争议性的小说之一。
《丁庄梦》:-个关于河南省爱滋村的悲惨故事。亚洲周刊“全球华语2006年10部好书”之一;台湾“读书人奖”;2007年日本网站评为翻译最佳作品。
2013年获得第十二届马来西亚“花踪世界华文文学奖”,该奖有马来西亚最高华人文学奖的美誉。
2013年获布克国际奖提名,是继2011年苏童和王安忆之后第三位入围该奖项的中国作家。布克国际奖是英国最负盛名的文学奖布克奖的补充。
2013年12月20日获“影响中国2013年度文化人物”。
2014年5月27日,阎连科获得2014年度卡夫卡文学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