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生沉睡已经整整五年,属于俗话说“没药医”的病人。大约在五年前的一天傍晚,王生从艺术工场回到家,对母亲说了一句:“你看天边的云,有时像马,有时像人,我从来没有见过它这样明显”。然后他就爬到床上,一睡不起。五年以来,他间歇式的嗜睡有时长达数月,有时短至几天。醒来的时候他可能会说上几句话,诸如“我没睡那么久。。。。我想喝碗粥”之类的话。但他始终不是清醒的。无论睡多久,他都坚持自己只睡了一夜。除了靠营养液维持,遇上醒来比较清醒的时候,他甚至能在别人的扶持下喝上几口母亲喂的肉汤,然后又沉沉睡去。在王城,据统计目前被诊断为植物人的病人比率相对其他城市并没有更高的数据支持,而王生显然不能算是植物人,除了日渐消瘦,他还能说话,只是话越来越少,沉睡的时间越来越多。五年来王生的母亲求医问药吃尽了苦头,拖着儿子沉重的身躯走遍大江南北却一无所获。没有足够的医学资料来确诊王生的病,医生于是变得谨慎而不敢下手,一律以“嗜睡症”命之。这对一个病人是没有任何意义的。在痛苦的寻医问药中,有时王生会在旅途中醒来,和母亲聊上几句,让母亲的心稍得安慰。但一回家,他又沉沉睡去。终于,母亲放弃了治疗。王生将终生与病榻为伴。
一件事如果过于独异,就会引起猜测,不能把一切想象的产物都归于谣言,那只是人类对未知事物的一种探索。正如王生的病,连医生都没有办法,就要允许人们议论和猜测,说不定哪天就想出一个好办法来。作为一个艺术工场的艺术青年,王生搞过几个没有影响的行为艺术,比如撕碎一百本书、往写着“崇高”字样的瓦罐里撒尿这种粗浅的表演。像王生这样没有什么才华又喜欢艺术的年轻人在艺术工场呆着是个悲剧,除了在抗议商人拆迁艺术工场的活动中和施工队打架,王生没有值得夸耀的事迹。或者说在五年前夏天的那一次和施工队打架,是王生最有知名度的一次行为艺术,如果可以叫它行为艺术的话:那天他抡圆了臂膊,和施工队打成一团,但他根本不是对手,头上被他们用一块瓦当敲了一下,王生就倒在了地上。三天后,王生开始嗜睡。艺术工场的场长、著名艺术家孙大圣后来以此为题做了一个行为艺术叫“沉睡或醒来”,使王生开始为人所知。实际上知情人都明白:王生和这些事根本没有关糸,他因为拖欠房租已经被孙大圣赶出了艺术工场,那天他只是路过,闲得蛋疼就参加了围殴。他的嗜睡跟围殴事件没有半毛关糸。事件过后的第二天晚上,王生还和朋友喝酒,策划要去烧孙大圣的工作室,后来因为嗜睡症发作没有得逞。只有一件事是确定的:王生患上了嗜睡症。
这个家族被拖入了深渊。对于一个已是下岗工人的母亲,这个无所事事的儿子曾经是个麻烦制造者,他打群架、泡女孩、吃摇头丸和酒后驾车,给她带来过没完没了的恶梦,现在他自己成了麻烦,在床上长睡不起。她为儿子花光了积蓄,开始管孙大圣要钱。理由是孙大圣发起了对施工队的围殴,拿王生当炮灰,儿子被瓦当敲成了傻瓜,他不能不管。孙大圣在他的行为艺术中这样评价王生:“他的沉睡是最好的反抗”。但现在反抗者醒不过来了,而且需要钱。王生的母亲认定孙大圣在以王生为题的行为艺术中赚饱了钱,不能不给王生分点儿救命钱,王生至少是个好演员。但孙大圣坚称行为艺术都是亏本生意。目前,艺术只是反抗,尚未产生效益。索要治疗费一事终告搁浅。
现在,王生躺在床上,发出鼾声。五年来他的鼾声越来越均匀,越来越平静。他的眼睛似闭非闭,有时仿佛在看着你,有时好像在遥望窗外的青色天空。这只是来看望他的朋友们的一种想象,他只是在睡觉而已。母亲开始变卖家具,家里越来越空。她找施工队讨说法,母亲拿着那块沾着血的瓦当站在施工队长的简易办公室里,要求赔偿。施工队以没有医学证据证明王生的嗜睡症和这块瓦当有何关联拒绝了赔偿要求。王生甚至没有过影象医学这一关:他没有得到脑震荡。也没有足够的人证来证明用瓦当击打王生的人一定是施工队的人。所以,赔偿化为泡影。既不是孙大圣的责任也不是施工队的加害,王生只能自认倒霉。他睡觉倒是一了百了,把所有痛苦扔给了母亲。来看望王生的朋友们越来越少,因为他没有醒来的迹象,或者说这种希望越来越渺茫。大家很忙,没有时间和精力记住某个已经失去意义的人或事。
作者简介:
北村,本名康洪, 1965年9月16日生于中国福建省长汀县,基督教教徒。北村的小说创作是从先锋小说开始,是位带有传奇色彩的有名作家。 1981年---1985年:就读厦门大学中文系,获汉语言文学学士学位。
1985年8月从厦门大学毕业,任职福建省文联《福建文学》编辑。
1986年:小说处女作《黑马群》发表。《作品与争鸣》选载,作品因写法新颖产生争鸣。
1987年:小说《谐振》刊于《人民文学》1-2月合刊号,非常有力地揭示了秩序井然的生活是如何推动,产生广泛影响。
从1988年开始,发表《逃亡者说》等一糸列“者说”系列小说,计有:1990年:《劫持者说》,1991年:《披甲者说》,1991年:《陈守存冗长的一天》,《归乡者说》1992年:《聒噪者说》。这个系列的小说使北村跻身于中国先锋小说家的行列,被誉为中国先锋文学的代表作家之一,受到批评界广泛关注。
1992年北村个人创作转型,从先锋小说创作转向关注人的灵魂、人性和终极价值的探索,发表了第二糸列的小说高潮,计有:1993年出版的长篇小说《施洗的河》、《武则天》,小说《玛卓的爱情》、《孙权的故事》、《水土不服》、《最后的艺术家》、《伤逝》等。在文坛引起强烈反响,以“神性写作”成为小说界的一个独特现象。
从1999年开始,北村进入第三个阶段的写作,即描绘人在追求终极价值时的心灵过程和人性困难。计有长篇小说《老木的琴》,本篇获得该年度中国小说排行榜上榜小说。还有小说《周渔的喊叫》、《长征》、《公民凯恩》等。小说《周渔的喊叫》引起关注,被拍摄为电影《周渔的火车》,成为当年的中国影坛大片。
从2003年开始,北村进入第四个阶段的写作 ,其作品开始以理想主义和正面价值为创作目标,计有长篇小说《望着你》、《玻璃》、《愤怒》和《发烧》等,至此,北村的创作以长篇小说为主,进入真正的黄金期,创作力旺盛,创作量大大超越往年。2006年6月,出版《我和上帝有个约》(长江文艺出版社)。
北村入选中国小说五十强(1978---2000)优秀作家。他的作品被译成英文日文德文出版。小说集《周渔的火车》荣登中国年度文学类书销售排行榜。
北村除了写作小说之外,还创作了诗歌和影视作品,著有《北村诗集》,电影作品《周渔的火车》(改编自小说《周渔的喊叫》,与孙周和巩俐合作)、《冬日之光》、《对影》,《武则天》(与张艺谋合作);23集电视剧《台湾海峡》(与张绍林合作),30集电视剧《风雨满映》(与雷献禾合作),17集电视剧《城市猎人》(与吴子牛合作),此外还有姜文买断的小说《强暴》即将拍摄成电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