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品介绍

代表人类文学最高水平的8本小说


作者:著名作家     整理日期:2019-04-07 19:58:52

这8本书不是信手拈来,而是国内文学大家余华所总结。也可能不是余华总结,是哪个闲的蛋疼的网友借余华之口所说。


但无论如何,余华曾经在不同的场合,极力推荐这8本(篇)小说,足以说明,这是8篇值得一读的精彩小说。


这8本小说,网上曾有介绍,但并没有提供电子版。为了书友们能一并御览,我们将8本书搜集齐了,并在此分享给大家。


1.《三个火枪手》

作者:大仲马

小说简介:《三个火枪手》,又译《三剑客》、《侠隐记》,是法国19世纪浪漫主义作家大仲马的代表作之一,该书曾五次被翻拍成电影作品。


这部历史小说以法兰西国王路易十三朝代和权倾朝野的红衣主教黎塞留掌权这一时期的历史事实为背景,描写三个火枪手阿多斯、波尔朵斯、阿拉宓斯和他们的朋友达尔大尼央如何忠于国王,与黎塞留斗争,从而反映出统治阶级内部勾心斗角的种种情况。


余华推荐语:我儿子11岁的时候,迷上了《哈利·波特》。我告诉他除了《哈利·波特》之外,不妨试着读一些其他的作品,之后向他推荐的第一部就是《三个火枪手》。他读完之后,满脸惊讶地对我说:“原来这个世界上还有比《哈利·波特》更好看的小说!”


2.《伊豆的舞女》

作者:川端康成

小说简介:《伊豆的舞女》是川端康成早期的代表作和成名作,也是一篇杰出的中篇小说,《伊豆的舞女》曾先后6次被搬上银幕。


小说表现了少男少女之间初恋的那种朦胧、纯真的情感。给了读者一份清新之感,也净化了读者的心灵,把人们带入一个空灵美好的唯美世界。


余华推荐语:我难以忘记1980年冬天最初读到《伊豆的歌女》时的情景,当时我20岁,我是在浙江宁波靠近甬江的一间昏的公寓里与川端康成相遇。我曾经迷恋于川端康成的描述,那些用纤维连接起来的细部,我说的就是他描述细部的方式,他叙述的目光无微不至,几乎抵达了事物的每一条纹路,同时又像是没有抵达,我曾经认为这若即若离的描述是属于感受的方式。


3.《礼拜二午睡时刻》

作者:马尔克斯

小说简介:《礼拜二午睡时刻》是哥伦比亚作家马尔克斯的小说集。《礼拜二午睡时刻》讲述“母亲”为“儿子”上坟的故事。


小镇带着永恒的贫穷、愚昧、麻木的阴影,几近瘫痪状态,生活在其中的人凭着一种集体意识的惯性和无意识的行为去生活。人们对生与死并不真正地关心,只是惯性地活着。小说将一对贫困而孱弱的母女俩塑造为荒凉沉寂中有精神支撑的生命,她们成为作品中有力量的景色。“母亲”坚韧的形象隐喻着拉丁美洲人的民族性格及精神存在方式,通过“母亲”庄严的神情与意味深长的回答拷问着小镇人的心灵,也拷问着南美洲人民的心灵。


余华推荐语:加西亚·马尔克斯是无可争议的大师,而且生前就已获此殊荣。《百年孤独》塑造了一个天马行空的作家的偶像,一个对想象力尽情挥霍的偶像,其实马尔克斯在叙述里隐藏着小心翼翼的克制,正是这两者间激烈的对抗,造就了伟大的马尔克斯。


《礼拜二午睡时刻》所展示的就是作家克制的才华,这是一个在任何时代都有可能出现的故事,因此也是任何时代的作家都有可能写下的故事。为什么神甫都会在一个普通母亲面前不安?为什么枯萎的鲜花会令我们战栗?马尔克斯留下的疑问十分清晰,疑问后面的答案也是同样的清晰,让我们觉得自己已经感受到了,同时又觉得自己的感受还远远不够。


4.《孔乙己》

作者:鲁迅

小说简介:《孔乙己》是近代文学巨匠鲁迅所著的短篇小说,最早发表在1919年4月《新青年》第六卷第四号,后编入《呐喊》,是鲁迅在“五四”运动前夕继《狂人日记》之后第二篇白话小说。


小说描写了孔乙己在封建腐朽思想和科举制度毒害下,精神上迂腐不堪,麻木不仁,生活上四体不勤,穷困潦倒,在人们的嘲笑戏谑中混度时日,最后被封建地主阶级所吞噬的悲惨形象。小说篇幅不长,但是深刻揭露了当时科举制度对知识分子精神的毒害和封建制度“吃人”的本质。


余华推荐语:在《孔乙己》里,鲁迅省略了孔乙己最初几次来到酒店的描述,当孔乙己的腿被打断后,鲁迅才开始写他是如何走来的。这是一个伟大作家的责任,当孔乙己双腿健全时,可以忽视他来到的方式,然而当他腿断了,就不能回避。于是,我们读到了文学叙述中的绝唱。这就是我为什么热爱鲁迅的理由,他的叙述在抵达现实时是如此的迅猛,就像子弹穿越了身体,而不是留在了身体里。


5.《南方》

作者:博尔赫斯

小说简介:《南方》是阿根廷作家博尔赫斯写的短篇小说,收录在《杜撰集》中,于1944年发表,作品传奇色彩很浓。


《南方》打破了传统的现实、非现实的二元对立结构,使读者在阅读过程中产生强烈的疑惑感,这两点共同构成了《南方》的幻想特质。博尔赫斯甚至在《杜撰集》1956年补记中写道:“《南方》也许是我最得意的故事。”


余华推荐语:据我所知,鲁迅和博尔赫斯是我们文学里思维清晰和思维敏捷的象征,前者犹如山脉隆出地表,后者则像是河流陷入了进去,这两人都指出了思维的一目了然,同时也展示了思维存在的两个不同方式。这里选择的《孔乙己》和《南方》都是叙述上惜墨如金的典范,都是文学中精瘦如骨的形象。


《南方》中的胡安·达尔曼则是一个努力返回记忆的人,叙述方向的不同命名使这两个人物获得了各自不同的道路,孔乙己是现实的和可触摸的,胡安·达尔曼则是神秘和难以把握的。


前者从记忆出发,来到现实;后者却从现实出发,回到记忆之中。鲁迅和博尔赫斯似乎都怀疑岁月会抚平伤疼,因此他们笔下的人物只会在自己的厄运里越走越远,最后他们殊途同归,消失成为了他们共同的命运。


6.《傻瓜吉姆佩尔》

作者:辛格

小说简介:《傻瓜吉姆佩尔》是美国作家艾萨克·巴什维斯·辛格创作的短篇小说。


作为犹太人,吉姆佩尔显示了他对上帝的绝对的服从,以及在痛苦面前隐忍和克制的精神。犹太民族自公元70年起就失去了祖国,一次又一次地被驱散到世界各地,受尽侮辱迫害。在20世纪30、40年代,又遭到人类历史上最大的劫难,600万同胞死于德国法西斯的屠刀下。而吉姆佩尔的遭遇也正好象征着受苦受难的犹太民族。


为了再现民族的流散与苦难历史,辛格以同情的笔触描述了孤儿吉姆佩尔苦难的一生。而吉姆佩尔故意以“愚者”身份苟活在小镇中这一现实,也象征着犹太人民面临异族迫害时所显示的顽强的生命力。


余华推荐语:《傻瓜吉姆佩尔》是一部震撼灵魂的杰作,吉姆佩尔的一生在短短的几千字的篇幅里得到了几乎是全部的展现,就像写下了浪尖就是写下整个大海一样,辛格的叙述虽然只是让吉姆佩尔人生的几个片段闪闪发亮,然而他全部的人生也因此被照亮了。


这是一个比白纸还要洁白的灵魂,他的名字因为和傻瓜紧密相连,他的命运也就书写了一部受骗和被欺压的历史。辛格笔下的人物总是难以摆脱流浪的命运,这其实是一个民族的命运。


不同的是,卡夫卡和舒尔茨笔下的人物是在内心的深渊里流浪,辛格的人物则是行走在现实之路上。这也是为什么辛格的人物充满了尘土飞扬的气息,而卡夫卡和舒尔茨的人物一尘不染,因为后者生活在想象的深处。


然而,他们都是迷途的羔羊。


7.《鸟》

作者:布鲁诺·舒尔茨

小说简介:《鸟》讲述的是关于作者父亲的故事。舒尔茨在回忆、琢磨他父亲的同时加入了自己的想象与寄托,并将其写入这篇文章,于是我们看到的父亲是基于现实的二次创作形象。


我们无从探究父亲是否真正拥有过一个鸟的王国,但我们从文中可以了解到父亲拥有一个强大的精神王国,相信这是真实存在的。舒尔茨在文章中为父亲的精神王国添砖加瓦,形成了一个分析父亲权力消解变化的轨迹,通过它,读者可以非常直观地从文中提炼出最多情感的人物的丰满形象。


父亲在作者笔下多次“变形”,他孤僻,且具有动物性。他模仿飞鸟,像喜阴的爬虫类躲在房间深处。渐渐地,家人开始习惯他的“不在场”,父亲在家庭中的统治权也慢慢消亡。


余华推荐语:舒尔茨在《鸟》中赋予的这个“父亲”,差不多是我们文学中最为灵活的形象。他在拥有了人的形象之外,还拥有了鸟、蟑螂和幸福蟹的形象,而且他在不断地死去之后,还能够不断地回来。


这是一个空旷的父亲,他既没有人的边界,也没有动物的边界,仿佛幽灵似的飘荡着,只要他依附其上,任何东西都会散发出生命的欲望。因此,他是一个实实在在的生命,可以说是人的生命。


8.《在流放地》

作者:卡夫卡

小说简介:《在流放地》是奥地利作家弗兰兹·卡夫卡的作品。这部作品中所描写的是一场恐怖的酷刑,作品围绕一次以“杀人机器”为工具的处决展开叙述:某旅行家受邀到一个岛上观看对一个犯人的处决,处决由一架构造精密的“杀人机器”完成:犯人被固定在“床”上,由“靶”按照“绘制仪”中储藏的图纸在犯人的身上刺字并最终将其送上黄泉之路。


陪同的军官不厌其烦地为旅行家讲解机器运作的原理,企图说服他成为这项由“老司令官”发明的刑罚的支持者,并与自己一同对抗新司令官涉及到取缔“杀人机器”的革新措施。旅行家的拒绝最终使军官自愿成为了机器的最后一名受刑者。 


通过《在流放地》,卡夫卡暗示了现代人的集体无意识的具体表现。首先,面对机器的包围,现代人无动于衷。他们整天围绕着机器转圈,连自己也变成了机器的一部分却还一无所知。其次,面对权威者虚伪的正义,现代人视而不见。整个世界完全落入了集权者之手。于是,人们无一例外地变得没有生气。曾经的信仰、道德、追求都消失得很彻底。麻木、浅陋成了现代人的通病。人类需要拯救,却也无可救药。


该作品有其积极的意义,它为现代人掘出了窥视社会荒诞本质的洞穴。







上一本:21世纪年度最佳外国小说 下一本:100部最受读者欢迎评价最高的言情小说

作家文集

下载说明
代表人类文学最高水平的8本小说的作者是著名作家,全书语言优美,行文流畅,内容丰富生动引人入胜。为表示对作者的支持,建议在阅读电子书的同时,购买纸质书。

更多好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