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专注》一书中,丹尼尔·戈尔曼以其深耕多年的心理学研究功底,精确提炼出专注力的三种形式,即内在专注、对他人专注和外在专注。 内在专注:能帮助聆听到直觉和价值观的声音——就像史蒂夫·乔布斯所说的“内心的声音”,做出更明智的决策。 对他人专注:能帮助你捕捉到微妙的情绪信号,培育与他人更加和谐的关系,成为更富同理心的聆听者,同时也能迅速提高你的情商。 外在专注:可以让他们在广阔天地任意翱翔,帮助你了解大环境,对决策、组织的管理和创新极其重要。 领导者若不关注内在就会随波逐流,不关注他人就会进退失据,不关注所处的大系统就会墨守成规。戈尔曼认为,我们只有同时掌握这三种专注力,生活才会更美好。他引用了大量案例论证了高效人士所需要全部三种专注力。 专注力的原理和肌肉一样:使用不当就会退化,使用得当就会增强。戈尔曼令人信服地论证了,在纷纷扰扰层出不穷的今天,我们要应对纷繁复杂的世界,甚至做到游刃有余,我们比任何时候都需要学会专注。 《专注》,必将成为一部震撼你心灵、让你励志一生的作品。 作者简介: 丹尼尔·戈尔曼,哈佛大学心理学博士,现为美国科学促进会研究员,曾四度获颁美国心理协会最高荣誉奖项,并荣获美国心理学会成终身成就奖。其经典著作《情商》,畅销逾1000万册,高居《纽约时报》畅销书排行榜18个月。他还曾在《纽约时报》任职12年,负责大脑与行为科学方面的报道;他还是《今日心理学》资深编辑,文章散见全球各重要报刊。畅销著作有《情商:为什么情商比智商更重要》《情商2:影响你一生的社交商》《情商3:影响你一生的工作情商》《情商4:决定你人生高度的领导情商》《情商》(实践版)等。 目录: 推荐序一XV 推荐序二XVII 推荐序三XXI 第一章隐形的翅膀 沉迷于电子产品将减少与真人相处和交往的时间,而我们恰恰是通过人际交往学会理解非言语信号的。在数码世界成长起来的新一代,能玩转手机和电脑,可是一旦与人面对面地进行交流,就显得笨拙有余、理解不足。 第一部分什么是专注力 第二章专注力:最基本的元素 专心致志意味着排除情绪干扰,因此,选择性注意的神经网络包含了抑制情绪的回路。也就是说,专注的人更不容易受情绪起伏的影响,泰山崩于前而面不改色,身处感情漩涡而不摇摆。 第三章专注力:自上而下vs自下而上 在顶级水平的比赛中,你的对手和你一样练习了成千上万个小时,这时候比赛就变成了意志力的较量。你的心理状态决定了你的专注程度,进而决定了你的表现。你越是放松,就越容易进入无意注意的状态,反应也越灵敏。 第四章“神游”:激发灵感和创意推荐序一XV 推荐序二XVII 推荐序三XXI 第一章隐形的翅膀 沉迷于电子产品将减少与真人相处和交往的时间,而我们恰恰是通过人际交往学会理解非言语信号的。在数码世界成长起来的新一代,能玩转手机和电脑,可是一旦与人面对面地进行交流,就显得笨拙有余、理解不足。 第一部分什么是专注力 第二章专注力:最基本的元素 专心致志意味着排除情绪干扰,因此,选择性注意的神经网络包含了抑制情绪的回路。也就是说,专注的人更不容易受情绪起伏的影响,泰山崩于前而面不改色,身处感情漩涡而不摇摆。 第三章专注力:自上而下vs自下而上 在顶级水平的比赛中,你的对手和你一样练习了成千上万个小时,这时候比赛就变成了意志力的较量。你的心理状态决定了你的专注程度,进而决定了你的表现。你越是放松,就越容易进入无意注意的状态,反应也越灵敏。 第四章“神游”:激发灵感和创意 “神游”也许会妨害我们对当前任务的即时关注,但在某些时候,它可以帮助我们解决生活的重大问题。此外,“神游”还可以激发灵感。对于需要灵感的任务(比如构思巧妙的双关语、提出各种发明及创意),天马行空能使我们的思路更加活跃。 第五章寻找内心的平衡 专注力较强的人,能够觉察到周围更多的情况。即使在繁忙的机场,他们也可以对当前状态保持警觉,而不会迷失于各种细节之中。大脑测试发现,专注力较强的人,在片刻之间捕获和记住的细节信息要多于大多数人。他们的专注力很稳定。 第二部分自我意识 第六章倾听内心的声音 苹果公司创始人史蒂夫乔布斯在被诊断出患有胰腺癌之后,面对斯坦福大学毕业生做了一场真情演讲。他提出忠告:“不要让他人的声音淹没你内心的声音。最重要的是,勇敢地追随自己的内心和直觉,它们知道你真正想要的东西。”但是,怎样才能听到“内心的声音”?你的内心和直觉告诉你的是什么?这要从身体信号中寻求线索。 第七章用他人的眼睛看自己 认知分布于群体或网络成员之中,某些人是某个领域的专家,而其他人拥有互补性技能。如果信息能在群体内部自由流动,就会诞生最好的决策。 第八章自控力与意志力 儿童的自控水平与社会阶层、家庭财富或者智商一样,完全可以准确地预测他们成年后的经济成就和健康状态(这项研究还包括犯罪记录)。意志力完全是一个影响成功的独立因素。童年时期的自控能力相对于智商或家庭出身,更能准确预测成年后的经济成就。 第三部分读懂他人 第九章情绪信号 卡特里娜表示,不管和谁在一起,“我对很多信息极度敏感,比如眉毛上扬、手移动了一下,但一般人感受不到这些。实在太混乱了,我知道得太多,我快受不了了,我太敏感了”。 第十章同理心:对他人的专注 现在,在线协同工作对同理心构成了别样挑战。以开会为例,大家达成了默契之后,有人负责把大家心里清楚但没有明说的事情,如实地表达出来:“好,就这么说定了。”大家纷纷点头。这种情形我们再熟悉不过。 第十一章社交敏感性 我们对于自身在社会阶层的定位,似乎决定了我们投入专注力的多少。我们感到社会地位低下,就会更加敏感;社会地位较高,就会无所谓。因此,你越关心别人,就越关注别人;你关注越多,就越关心。专注力和爱交织在一起。 第四部分专注我们的大世界 第十二章不一样的系统和模式 大数据软件分析了海量信息,应用谷歌数据追踪流感爆发是大数据对群体最早的应用之一,现在被称为“集体智慧”。我们通过大数据了解到集体专注力的关注点。 第十三章难以看见的世界 我们对树叶沙沙作响的声音特别敏感,它也许意味着猛虎出没。但我们的大脑却没有相应的认知工具,我们感受不到大气臭氧层正在变薄,也无法察觉雾霾天气里可吸入颗粒物所携带的致癌物质。这两个问题都是致命的,但我们的大脑无法直接察觉到这些威胁。 第十四章未来就在眼前 大脑知道得越多越好。面对一个庞大的系统,我们需要广泛分布专注力。一双眼睛看到的范围是有限的,但一群人的眼睛看到的范围就宽广得多。最稳定的团体可以吸收最大量的相关信息,理解最深刻,并且回应也最迅速。我们可以构成注意的共同体。 第五部分专注力:巧妙的训练 第十五章1万小时之谜 巧妙的记忆方法似乎扩展了工作记忆的容量。工作记忆用于储存我们在当前几秒所注意的事物,然后随即转化为长期记忆。工作记忆的容量看似增长了,但并不等于每时每刻的专注力真正延长了。组块记忆是其中的关键,也是巧妙练习的一种形式。 第十六章游戏如何影响了大脑 面对面交往时,大脑的社交回路捕捉到大量有助于人际交往的线索和信号,并且把相关的神经元联结在一起。但是,耗费在网络游戏上的成千上万个小时,对于社交脑的联结实际上没有起到任何作用。 第十七章不再分心的训练术 对于学生,正念的最大好处是促进理解力。游荡的思绪造成了理解的不完整。解决走神的方法是利用元认知,这是一种对注意本身的注意能力,即注意到自己并没有注意应该注意的东西,并把专注力纠正回来。正念使关键的专注力肌肉越来越发达。 第六部分领导者的专注力 第十八章如何用专注力引导员工、吸引客户 将专注力导向需要的地方是领导者的首要任务。这需要把握趋势、变化和抓住机遇的能力,在正确的时间把专注力转移到正确的地方。然而,决定企业成败的不仅是某一个战略决策者的专注力,而是全体员工整体专注力的宽度和灵活度。 第十九章领导者的三重专注力 专注力与情商的大脑回路相互交织,因此,其中一些共用的神经回路,还把这些技能与更为专业性的能力类型(以智商为衡量标准)区分开来。这表明领导者也许非常聪明,但不一定拥有与情商相伴相生的专注力技能。 第二十章领导者如何练就专注力 对领导者而言,具备三种类型的专注力还不够,关键是取得三者之间的平衡,在正确的时间内运用正确的专注力。高度专注的领导者,能够平衡每种专注力的输入数据,把信息流转化为恰当的行动。专注力与情商及绩效数据融为一体,三种专注力为成就卓越的领导者插上了一双隐形的翅膀。 第七部分大图景:拥有未来的专注力 第二十一章专注:决胜未来 尽管赚钱很重要,但目光长远的领导者关注赚钱的方式,并由此做出不同选择。他们的决策逻辑,不会停留在收入/成本的简单计算上,而是突破经济利益的考量。 致谢 前言推荐序一 专注的力量 过去这20多年是我一生中最忙碌的一段时间。奇怪的是,我在这段时间内完成了好多事,好多重要的事。更神奇的是,好多我认为不可能做到的事,都一一实现了。现在回想起来,大概就是因为专注。 自从我于1987年将卡内基训练引进中国台湾地区后,我的职场生涯就发生了很大的改变,与以前按时上下班有很大的不同。初次创业,每天有做不完的事——行政、采购、业务、财务、人事,还要教课。卡内基的每一种新课程都要由我来教;每个城市新设立教学中心,也都是我先教第一班。想不到在这样东奔西跑的岁月中,我竟实现了多年的梦想——写作。 《慢养》《破局而出》《赢在影响力》等书都一本接一本地出版了。未来一年中,我还有好几本书将要出版。这本来都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务,凭借专注,美梦竟然成真。 专注一直就不是一件容易的事。现代生活中,我们每天要接触那么多人,加上无所不在的电话、视频、网络、电视,做到专注更是难上加难。而这一切还是外在的,内在还推荐序一 专注的力量 过去这20多年是我一生中最忙碌的一段时间。奇怪的是,我在这段时间内完成了好多事,好多重要的事。更神奇的是,好多我认为不可能做到的事,都一一实现了。现在回想起来,大概就是因为专注。 自从我于1987年将卡内基训练引进中国台湾地区后,我的职场生涯就发生了很大的改变,与以前按时上下班有很大的不同。初次创业,每天有做不完的事——行政、采购、业务、财务、人事,还要教课。卡内基的每一种新课程都要由我来教;每个城市新设立教学中心,也都是我先教第一班。想不到在这样东奔西跑的岁月中,我竟实现了多年的梦想——写作。 《慢养》《破局而出》《赢在影响力》等书都一本接一本地出版了。未来一年中,我还有好几本书将要出版。这本来都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务,凭借专注,美梦竟然成真。 专注一直就不是一件容易的事。现代生活中,我们每天要接触那么多人,加上无所不在的电话、视频、网络、电视,做到专注更是难上加难。而这一切还是外在的,内在还会分心、胡思乱想,或依习惯总想先处理那些简单的、例行的、不需深思的事情,导致好多重要的事都一直被搁置,相当可惜。 更重要的是,当我们与他人沟通时,更需要专注地聆听、专注地凝视。无论是家人、客户,还是办公室的同事,多少次因为我们没有专注,结果对方不想与我们沟通了,甚至误以为我们不重视他们。专注的倾听能凸显我们的关心、了解或谅解,甚至自然地表达出我们对他人的尊重。 本书作者戈尔曼博士与一般学者或教授最大的不同是:他曾任知名杂志《今日心理学》的编辑,还当过10多年《纽约时报》的记者。因此他的著作如《情商》等书中,都有很多的案例、事件、故事与调研结果,不仅读起来引人入胜,而且可信度较高,让人印象深刻。多年来,我常在演讲、教学中引用他的观点,他是我的心灵导师之一。 谨此大力推荐这本好书。 黑幼龙卡内基训练大中华地区负责人 推荐序二 此起彼伏的手机铃声、不断蹦出的社交网络消息、眼花缭乱的弹出新闻、堆积如山的邮件,不论你是否患有注意缺陷障碍,毫无疑问,我们都生活在一个专注力缺乏的时代。伦敦大学精神卫生研究所对1100名公司员工进行的一项研究发现,那些不停地在电话、短信和邮件等多任务中来回切换的“信息狂人”的智商会暂时性地下降10分,这相当于一晚上没睡觉,而且比吸食大麻对智商的暂时性影响(下降4分)还大。如果你也正在被此困扰,那也许真该读读这本书。 当一个人无法专注、心不在焉,连过马路都可能变得危险无比时,他怎么可能投入地学习与工作。正如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赫伯特·西蒙所言:“信息消费的是人们的专注力。因此,信息越多,人们越不专注。”我们越是分心,就越难去深入地思考;思考时间越短,就越容易流于肤浅。从这一点来说,人生的深度与专注的程度密不可分。不过,当一种能力变得稀缺,掌握它的人就更容易脱颖而出。在翻阅这本书的过程中,你不仅会了解到专注力的奥秘,更能学到如何增强专注力。 本书中提到了三种指向的专注力:对自我的专注,对他人的专注,以及对整个系统的专注。第一种专注力能帮你聆听到史蒂夫·乔布斯所说的 “内心的声音”,这种对内在感受的专注能让我们在纷繁复杂的现实中删繁就简,找到通往本质的道路,做出正确的决策,这也是很多卓越管理者的共同特征。第二种是对他人的专注,可以让我们更有效地从他人的一颦一笑中,捕捉微妙的情绪信号,成为更富同理心的聆听者,要知道这可是迅速提高情商的途径之一。在一个人人寻求关注的时代,对他人的专注可以让你成为更受欢迎的父母、爱人、同事和领导。 《星球大战》中的尤达大师说过:“注意即现实。”换句话说,你关注什么,你就会看到怎样的世界。本书提到的第三种专注力,即对系统的专注,不仅会影响到组织的发展,还可能影响人类的未来。我们可能对午夜时分自己背后的脚步声异常敏感,而对臭氧层变薄或者全球变暖却丝毫未觉察到。我们的大脑是按照荒野模式塑造的,它往往对具象与局部更加关注,而对抽象与系统缺乏洞察。这不仅会让我们的商业经营出现短视行为,更有可能为人类的未来埋下祸根。 所幸,专注力如同肌肉一般也可以借由科学的锻炼而日益强大,从呼唤伙伴、玩电子游戏再到接受正念训练等,无论孩子还是大人都可以在书中找到适合自己的训练方式。如果你是管理者,本书的第六部分还专门讲到如何成为高度专注的领导者,别让“忙”变成“盲”。正如书中所言:卓越的领导者需要全方位的对内、对他人以及对外保持关注,如果三者存在短板,领导者就会失去平衡。从这个意义上说,专注力也是领导者素质的一部分。 记得哈佛大学研究专注力的心理学家埃伦·兰格曾说过:“倘若心不在焉地生活,你便看不到、听不到、品尝不到、体验不到许许多多可能让枯燥乏味的生活变得丰富刺激的事物。我们所在之处,就是我们从未到过之处。”衷心希望阅读本书能让我们找回那些从专注力的指缝中溜走的生活。 汪冰北京大学精神卫生科博士 推荐序三 专注力:从此时此刻此地开始 在当今这样的数字时代,我们每天都淹没在信息中。我们似乎经常处于一种焦虑的状态——害怕错过信息,常常拿起手机来解锁查看微信,即便我们知道有信息会推送的;不停的刷朋友圈,不想错过任何一条八卦,以免之后的闲聊中出现无法填补的交流空白;还有无尽的订阅号消息,每个订阅号看起来都有兴味,可以丰富谈资,让自己看起来是一个博学而有趣的人。仅仅微信一种应用,每天已经足够消耗我们几小时。当我们终于放下手机打开电脑端正坐姿要开始工作的时候,又有数不尽的其他互联网产品像洪水猛兽一样抢占着我们有限的专注力,我们通常度过满当当的一天后发现空空如也,因为所有的信息只是扯动一下我们的专注力之后大摇大摆的路过了我们的大脑,一天结束时即会发现,所剩无几却又身心俱疲。那么,我们如何在专注力的倒U曲线上找到最适宜的状态呢?《专注》作者丹尼尔.戈尔曼又为读者们指出了有力的解释和有效的方法。 戈尔曼从心理学的角度向我们解释了“专注”这种重要的能力。在心理学中,专注是心理活动对一定对象的指向和集中,是伴随着感知觉、记忆等心理过程的一种共同的心理特征。乌申斯基曾指出,“专注”是我们心灵的唯一门户,意识中的一切,必然都要经过它才能进来。这是因为,专注力是智力的五个基本因素之一,是记忆力、观察力、想象力、思维力的准备状态。只有投入了专注,我们才能集中精力认知事物、思考问题,否则各种智力因素都将因为得不到支持而失去控制。但是,我们有时候并不能完全控制自己的专注力。心理学中有一项经典研究,即stroop效应(斯特鲁普效应),是指字义对字体颜色的干扰效应。研究者在屏幕上向参与者呈现彩色的单词,这些单词都是描述颜色的单词,但每个单词的颜色和这个单词的词义颜色是不同的,例如,屏幕上的单词“red”呈现为绿色, “black”呈现为蓝色等等。研究发现参与者基本无法快速准确的读出这些单词,也就是说,我们很难完全忽略干扰因素而只将专注力集中于读词任务,这个研究从一个非常有趣的角度揭示了大脑的认知加工及专注力分配模式。虽然我们很难百分之百集中专注力于当前任务,但是如同戈尔曼的观点,专注力和肌肉一样,是可以训练的,这种训练也迫在眉睫,因为我们需要更强大的专注力来对抗纷繁复杂的信息,专注于我们最需要的。番茄工作法一度成为公认的有效提升专注力的方法,即设定为期25分钟的番茄钟,当启动一个番茄钟的时候,便给了意识一个明确的信号——我要开始专注了,与当前任务无关的事情只能等到此番茄钟结束后再去做。渐渐地,大脑会习惯这个时间周期,当你需要专注的时候,无论有没有形式上的番茄钟,大脑都会将专注力集中起来,助你一臂之力。戈尔曼在书中提到的提升专注力的方法都值得我们去尝试,例如正念、冥想,甚至践行一万小时理论。 心理学家普拉托诺夫曾说,要想使自己成为一个专注力很强的人,最好的办法是,无论干什么事,都不能漫不经心。戈尔曼再次让我们认识到,专注力是可贵的资源,认真的投放,才能有丰硕的收获。意识到这一点不算太晚,请从此时此地此刻开始…… 姚翔北京大学心理学系 专注力很重要,普通人对此不以为然,但科学家却进行了细致分析。丹尼尔·戈尔曼把我们已知的与需要知道的综合到一起,而且在这两点之间游刃有余。 ——霍华德·加德纳哈佛大学教授、世界著名教育心理学家、“多元智能理论”之父 戈尔曼博士与一般学者或教授最大的不同是:他曾任知名杂志《今日心理学》的编辑,还当过10多年《纽约时报》的记者。因此他的著作如《情商》等书中,都有很多的案例、事件、故事与调研结果,不仅读起来引人入胜,而且可信度较高,让人印象深刻。多年来,我常在演讲、教学中引用他的观点,他是我的心灵导师之一。 ——黑幼龙卡内基训练大中华地区负责人 我们越是分心,就越难去深入地思考;思考时间越短,就越容易流于肤浅。从这一点来说,人生的深度与专注的程度密不可分。不过,当一种能力变得稀缺,掌握它的人就更容易脱颖而出。在翻阅这本书的过程中,你不仅会了解到专注力的奥秘,更能学到如何增强专注力。 ——汪冰北京大学精神卫生科博士 专注力对于维持人类、组织和地球的生生不息最为重要。丹尼尔·戈尔曼对此进行了有趣思考,其广度、深度和可读性都超越了他以前的作品。《专注》不仅证明了这一点专注力很重要,普通人对此不以为然,但科学家却进行了细致分析。丹尼尔·戈尔曼把我们已知的与需要知道的综合到一起,而且在这两点之间游刃有余。 ——霍华德·加德纳哈佛大学教授、世界著名教育心理学家、“多元智能理论”之父 戈尔曼博士与一般学者或教授最大的不同是:他曾任知名杂志《今日心理学》的编辑,还当过10多年《纽约时报》的记者。因此他的著作如《情商》等书中,都有很多的案例、事件、故事与调研结果,不仅读起来引人入胜,而且可信度较高,让人印象深刻。多年来,我常在演讲、教学中引用他的观点,他是我的心灵导师之一。 ——黑幼龙卡内基训练大中华地区负责人 我们越是分心,就越难去深入地思考;思考时间越短,就越容易流于肤浅。从这一点来说,人生的深度与专注的程度密不可分。不过,当一种能力变得稀缺,掌握它的人就更容易脱颖而出。在翻阅这本书的过程中,你不仅会了解到专注力的奥秘,更能学到如何增强专注力。 ——汪冰北京大学精神卫生科博士 专注力对于维持人类、组织和地球的生生不息最为重要。丹尼尔·戈尔曼对此进行了有趣思考,其广度、深度和可读性都超越了他以前的作品。《专注》不仅证明了这一点,还告诉我们要以各种有效方式增强专注力。 ——乔恩·卡巴金正念减压中心创始人 第一章隐形的翅膀 约翰·伯杰是纽约市曼哈顿上东区一家百货商场的保安,此时他正在商场一层监视往来的顾客。从他身上,我们可以观察到专注力的活动过程。他身穿普通的黑外套、白衬衣,系着红领带,手握对讲机,不停地走来走去,眼睛死死盯住某个顾客。他就是商场的“千里眼”。 监控不是轻松的任务。约翰负责的楼层,不管什么时候,顾客都不会少于50人。他们在珠宝柜台流连忘返,对华伦天奴丝巾欲罢不能,对普拉达皮包爱不释手。顾客兴致勃勃地浏览着商品,而约翰则全神贯注地观察着顾客。 约翰在人群中穿梭,仿佛在练习不规则的布朗运动。这一刻,他站在皮包柜台后面,目不转睛地盯着一位顾客;下一刻,他已来到大门旁的有利位置,站在垫高台上警惕地注视着三个可疑分子。 顾客的眼里只有商品,而约翰的火眼金睛里只有顾客。 印度有句谚语:扒手遇见圣人,眼里只有圣人的口袋。约翰身处人群,眼里只有扒手。他的目光像聚光灯一样扫来扫去。我们可以想象,约翰的脸似乎变成了一只巨大的眼球,活像希腊神话里的独眼巨人。可见,约翰表现得十分专注。 他在注意什么呢?约翰表示,他可以通过“眼神或身体动作”识别出扒手的意图,比如围在一起的一群顾客或者偷偷环视四周的人。“做保安时间久了就会深谙这些蛛丝马迹。” 约翰将专注力集中于50名顾客当中的一个,与此同时还要忽略其他49名顾客及其他事物——这需要排除干扰、集中精神的功力。 在关注全局的同时,还要对异常情况时刻保持警惕,这需要运用好几种类型的专注力,比如选择性注意、警觉、导向及管理等。每种专注力都对应着独特的神经网络基础,并且都发挥着不可或缺的心理调节作用。 约翰持续监测异常情况,他所表现的专注力类型,是最早得到科学研究的专注力现象之一。“二战”期间,美国军队要求雷达操作员必须连续数小时保持高度警惕。但他们发现,随着专注力的减退,操作员越到当值后期,越容易错失雷达信号。出于安全需要,帮助人们保持警觉的研究得以深入展开。 在“冷战”时期,我采访过一位研究人员,他受五角大楼委托,研究人们在连续3~5天无睡眠情况下的警觉水平。美国军队希望了解到,假设发生第三次世界大战,在战壕作战的士兵保持清醒的时间有多长。研究人员欣喜地发现,如果人们的动机足够强烈,即使连续三个晚上或更长时间不睡觉,也可以保持敏锐的专注力(但假如他们根本无所谓,那么很快就会开始打瞌睡)。值得庆幸的是,研究人员的实验结果最后没有在真实世界里得到检验。 最近几年,专注力研究超出了警觉研究的范围,得到了极大的发展。相关的科学研究表明,专注力决定行为表现。专注力有缺陷,人们的表现就差劲;专注力健全,人们的表现就出色。我们对生活是否游刃有余,取决于这种看不见、摸不着的力量。专注力为我们走向卓越插上了一双隐形的翅膀,尽管在多数时候我们看不见这种联系,但实际上专注力的影响无处不在。 专注力贯穿于无数心理过程中,最基本的方面包括理解、记忆、学习、感觉和知觉、理解他人的情绪以及良性互动等。揭开专注力的神秘面纱,有助于我们更好地了解增强专注力的好处和具体做法。 由于意识存在视错觉,大脑通常只会记录下专注力的最终产品。比如,想法是好还是坏、意味深长的眼神、诱人的笑容、清晨咖啡的香气,但我们却没有觉察到意识本身的流淌。 专注力有很多种表现形式,尽管它对我们的生活影响深远,却很少受到人们的关注,它对心理的调节作用也被低估了。我写本书的目的在于,把捉摸不定、不受重视的专注力从幕后推到舞台中央,让大家认识到专注力对心理健康和幸福生活的促进作用。 首先,我要向大家介绍专注力的基础,比如约翰表现出来的警觉性就是其中的一个方面。认知科学研究的范围很广,不仅包括专注力单向集中、选择性注意、意识的开放性,还包括专注力在执行控制作用下的自我监测和调节心理的过程。 我们很多关键的能力都建立在专注力的基础之上。比如自我意识,它可以促进自我管理;还有同理心,它是人际交往的基础。这些都是构成情商的基础要素。我们将会了解到,专注力若有缺陷,则会危害生活和事业;专注力良好,则可以提高效率、促进成功。 此外,我们在认识周围世界时,可以借助系统科学,扩大专注力的广度和深度,对决定和制约世界的复杂系统做出准确回应。外在专注的潜在困难在于,人类要与各个关键的系统和谐共生。但是,人脑结构决定了我们天生缺乏宏观把握能力,所以我们一再犯下“盲人摸象”的错误。有了系统意识,就可以掌握组织、经济体乃至地球生态系统的运转原理。 归根到底,专注力的类型可以划分为三种:内在专注、对他人专注和外在专注。要过上美满的生活,这种专注力缺一不可,而且我们都要熟练运用。神经科学实验室和相关大学给我们带来了专注力的好消息,它们发现了增强专注力的各种方法。专注力与肌肉的原理很相似,使用不当就会退化,使用得当就会增强。我们可以通过巧妙的练习,进一步锻炼和增强专注力“肌肉”,甚至对存在注意缺陷障碍的大脑进行修复。 对于追求业绩的领导者,他们需要具备三种专注力:内在专注,可以使他们聆听直觉和价值观的声音,做出更明智的决策;对他人专注,使他们与他人的关系更加和谐;外在专注,可以让他们在广阔天地任意翱翔。领导者若不关注内心就会随波逐流,不关注他人就会进退失据,不关注所处的大系统就会墨守成规。 在三种专注力之间取得平衡,不光对领导者有好处,每个人都能因此受益。我们都生活在危机四伏的环境之中,一边是剑拔弩张、目标相左;另一边,现代生活的诱惑让我们应接不暇。而专注力可以帮助我们在快乐和效率之间取得平衡。 “专注力”(attention)一词来源于拉丁语“attendere”,意为向前延伸。专注力能够塑造并决定我们的经验,让我们与世界相连。认知神经科学家迈克尔·波斯纳和玛丽·罗斯柏曾经写道:“专注力机制构成了我们感知世界以及自主调节思想和感受的基础。” 认知神经科学家安·特丽斯曼认为,我们对专注力的运用决定了我们所看到的东西。用《星球大战》中尤达大师的话来说,就是“注意即现实”。 人类面临的危险时刻 在前往度假小岛的渡轮上,一个个头只及妈妈腰部的小女孩,一路上紧紧地抱着妈妈。可是妈妈却对女儿无动于衷,甚至没有留意她,因为这位妈妈正玩平板电脑玩得不亦乐乎。 一天晚上,我和9个外出度周末的女学生同坐一辆汽车。刚上车没多久,我发现在渡轮上看到的一幕重演了。这些女学生刚一落座,就纷纷掏出手机或平板电脑,小小屏幕的亮光穿透了车厢里的黑暗。她们不是在发短信,就是在脸谱网上浏览,偶尔有一搭没一搭地说些话,但大部分时间都沉默不语。 冷漠的母亲、沉默的女学生,这都是科技给我们带来的后遗症,它吸引了我们的专注力,破坏了人与人之间的联系。2006年,美国人创造了“惑怒”(pizzled)这个单词,它是“困惑”(puzzled)与“愤怒”(pissed)的组合,用来形容“我和你在一起,你却掏出手机给别人打电话”的感受。以前,人们遇到这种情况时会感到受伤和愤怒,但现在已经见怪不怪了。 青少年是未来的主人,科技对他们的影响最大。21世纪最初的几年,美国青少年每人每月的短信量达到3417条,比前几年翻了一番。与此同时,他们的通话时间减少了。美国青少年每人每天平均收发短信超过100条,相当于在非睡眠时间平均每小时发10条。我还见过有些小孩边骑车边发短信。 有位朋友告诉我:“最近我到新泽西探望表兄弟,他们的孩子什么电子产品都有,只要是你能说出名字的,他们都有。他们不停地查看手机:谁发了短信、谁更新了脸谱网消息,要不然就只顾着玩电子游戏。他们完全不关心周围发生的事情,也不清楚怎么和别人进行哪怕很短暂的交流。” 现在儿童的成长环境跟家长完全不一样,他们与机器打交道比与人打交道更熟练,这是人类历史上前所未有的。这种情况令人担忧,是因为:首先,只有每天都与真人接触和交流,儿童大脑内的社交和情绪回路才能得到学习的机会——社会互动塑造了大脑神经回路。与人相处的时间越少,沉迷于电子产品的时间越多,大脑越容易出现问题。 沉迷于电子产品将减少与真人相处和交往的时间,而我们恰恰是通过人际交往学会理解非言语信号的。在数码世界成长起来的新一代,能玩转手机和电脑,可是一旦与人面对面地进行交流,就显得笨拙有余、理解不足。他们尤其体会不到在和别人说话时突然停下来看短信,会让别人感到多么沮丧。 一位大学生认为,在网络空间发微博、更新状态、“晒晚餐”的背后,是一种“空虚寂寞冷”的心态。他认为,同学之间相互交流的能力正在丧失,推心置腹的谈话更是越来越少。他说:“无论是在生日会、音乐会上,还是在吃喝玩乐、参加派对时,如果不能及时和虚拟空间的朋友分享此刻的快乐,你顿时就会觉得索然无味。” 专注力相当于“认知肌肉”,我们要依靠它去理解故事、把握任务、学习或创造。我在下文将会提到,年轻人长时间玩电子游戏,在一定程度上可获得特定的认知技巧,但与此同时,玩游戏可能会导致青少年的情绪、社交和认知的核心技能受到损害。 有位教八年级的老师表示,她连续多年要求学生阅读依迪丝·汉密尔顿的《神话》。她的学生一直很喜欢这本书,但情况在5年前发生了变化。“我发现孩子们不怎么喜欢看书了,即使是成绩好的学生也不够投入。”老师说,“学生都反映这本书太难读了,句子过于复杂,看一页要花很长时间。” 这位老师怀疑,学生的阅读能力也许受到了信息碎片化的影响。一位学生承认,去年他玩了2000个小时的游戏。老师指出:“标点符号的用法不容易教,你必须与《魔兽世界》竞争。” 特别突出的是,韩国和中国台湾等亚洲国家或地区把青少年的“网瘾” (比如沉迷于游戏、社交媒体,虚拟现实等)视为全国性健康危机,并且将有“网瘾”的青少年隔离起来。在美国,8~18岁的游戏玩家当中,大约有8%的人似乎达到了精神病学中成瘾症的诊断标准。相关的大脑研究发现,这些人的神经奖励体系在玩游戏时出现了类似酒精和毒品成瘾者的大脑所发生变化。我们偶尔还会听到一些耸人听闻的故事,例如有些游戏上瘾的人白天睡大觉,通宵玩游戏,连吃饭和洗澡都顾不上;如果家人加以阻拦,他们甚至会暴力相向。 融洽的关系离不开人们共同的专注力,也就是彼此关注点一致。面对纷繁复杂的大千世界,我们从来没有像现在这样迫切地希望构建和谐的人际关系。 注意缺陷障碍 成人专注力减退的后果也很严重。墨西哥一家大型广播电视网的广告代理人抱怨说:“几年前在广告公司做提案,我们可以播放5分钟短片,现在必须减少到一分半钟才行。如果不能马上吸引他们,他们就开始看短信了。” 有位教电影的大学教授告诉我,有一次他正在看自己的偶像、法国传奇导演弗朗索瓦·特吕弗的传记,但他发现:“我不能连续看超过两页书,我总忍不住上网查邮件。我想我对严肃的内容无法保持专注。” 一方面是忍不住查收邮件或看微博,另一方面是无法专心与人交谈,这就是研究社会互动的大师、社会学家欧文·戈夫曼所说的“远离”(away)。远离的姿态是在告诉对方,我对此时此地发生的事情“不感兴趣”。 在2005年举行的第三届AllThingsDigital(全部数字化)科技研讨会上,大会主办方关闭了主会场的无线网络信号。这是因为,如果观众上网冲浪,就无法专心听演讲。用一位与会者的话来说,由于受到演讲者、现场人员的信息轰炸,再加上用手提电脑处理各种事务,他们处于一种“专注力持续分裂”的状态。为了对付越来越普遍的专注力分散现象,硅谷很多公司在开会期间禁止员工使用手提电脑、手机以及其他电子设备。 一位出版社的女高管承认自己过一会儿不看手机就会有一种“不踏实”的感觉,“我会想念短信的声音,我知道和别人讲话时看手机不礼貌,但就是忍不住”。因此她和丈夫达成了君子协定:“下班回家之后,必须把手机锁进抽屉。如果手机在面前,我就会紧张,忍不住要看。现在我和丈夫在一起时不会心不在焉了,可以专心聊天。” 不管是内心的骚动还是外界的干扰,我们的专注力一直要跟分心做斗争。那么,分心会对我们造成什么影响?一位财务公司的高管表示:“只要我意识到开会的时候自己走神了,就会反思。” 我认识一位内科医生,他的很多病人为了打起精神工作,自行服用治疗注意缺陷障碍或嗜睡病的药物。其中一位律师说:“我不吃药就看不了合同。”以前这些药都是处方药,但现在已经变成了常规的非处方药。越来越多的青少年故意表现出注意缺陷障碍的症状,以获取兴奋剂的处方,用来保持专注。 托尼·施瓦茨是一位训练领导者发挥最佳水准的咨询师。他告诉我:“我们培训学员更加有意识地调动自己的专注力,这一点一直是他们的弱项。专注力已成为学员重视的首要问题。” 在信息数据的狂轰滥炸之下,我们只好投机取巧,比如根据标题过滤邮件、忽略大部分语音邮件、快速浏览信息和备忘录等。我们的专注力不仅越来越分散,效率越来越低,更重要的是,过量的信息也让我们根本没有时间去思考它们的真正意义。 早在1977年,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赫伯特·西蒙就已经预见到了今天的情形。他当时对即将到来的信息社会提出了警告:“信息消费的是人们的专注力。因此,信息越多,人们越不专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