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从小就被灌输了“忘记”不好的观念,记忆力好的人才能获得赞美。其实,大错特错!忘却和记忆一样重要,两者的关系就像呼吸,要先呼再吸,也就是先排除、再吸收。同样,我们应先通过忘却去整理大脑,再去记忆,才能有效深化、活化所获得的知识。 过去知识贫乏,需要强调记忆力的重要。但如今是信息爆炸的时代,如果只知道一味吸收,很容易导致身心的负荷过重。而通过“忘却力”的过滤、整理,适时地舍弃多余的知识信息,就可以让大脑空出更多的空间,以便思路更加清晰。 从现在开始,再也不要认为“忘记”是一件坏事了! 想要书读得更好、工作更有效率,拼命去记的时代已经过去了! 忘却力将帮助你摒除杂念、排遣负面情绪、减轻身心负担,发挥创意、创造个性,迎来无比轻盈自由的人生。 作者简介: 外山滋比古 日本著名的思考权威和百万级畅销书作家。现为御茶水女子大学名誉教授,曾担任全日本家庭教育研究会总裁,荣获第46回日本放送协会(NHK)放送文化奖。专精英国文学,研究领域横跨语言学、修辞学、创意思考、阅读理论等领域。 著有多本超级畅销书,作品并被收录在日本中学的国文教科书中,且经常被引用做为考试试题,由此可见其影响力之大。 目录: 前言 Ⅰ 1.何谓忘却? 忘却就是忘掉 呼吸与记忆/忘却 忘却的取舍选择 2.选择性记忆与选择性忘却 记忆与鸟笼 计算机的记忆 3.忘却的暗中相助 失败的经历 长篇读者和短篇读者 4.记忆的变化/转型 同学会的变化前言 Ⅰ 1.何谓忘却? 忘却就是忘掉 呼吸与记忆/忘却 忘却的取舍选择 2.选择性记忆与选择性忘却 记忆与鸟笼 计算机的记忆 3.忘却的暗中相助 失败的经历 长篇读者和短篇读者 4.记忆的变化/转型 同学会的变化 梦幻中的名画 5.装进去拿出 患上知识性便秘? 信息过剩时代的问题 书呆子要强化忘却力 6.知识代谢综合征 保持摄取与消耗的平衡 丢掉知识? 良好的记忆 7.思考力的复兴 绝对语感文法 知识与思考量成反比 8.用记忆和忘却来编写过去 老照片的记忆 斑驳的回忆 9.混合思考 断断续续地学习 增加思考,消除知识 新的生活方式 II 10.空腹时大脑满负荷运转 一天之计在于晨 午睡的功效 早餐前与晚餐前的断食效果 11.适于思考的“三上”和“三中” 马上、枕上和厕上 浴中、途中和集中 12.负面情感的“放气” 开放封闭的精神 负面情绪的排遣 倾诉的效用 13.把思想冷却一下 社交的原理 把稿子撂一撂 海明威的文稿 14.忘却是一种感情净化 看电影之后 电视剧、节日祭典、运动的感情净化效果 以毒攻毒 15.选择造就个性 难以对付的忘却 快速眼动睡眠与忘却 美化记忆 16.坚持的危险性 如果保持同样的姿态 偏食的警告 集中讲座效率低下 17.解释的伙伴 去除杂念 α阅读和β阅读 读书百遍的意义 III 18.认真学习,痛快玩耍 淘气的孩子很聪明? 首先从休息开始 临阵磨枪的功过 枯燥的研讨会 熬夜写出的文章有缺陷 19.不记笔记更好 写下来就记不住 迷信文字,迷信记录 20.回忆都很美好 时间的净化作用 距离的消除作用 21.一个太多 脚踩两只船 学校的讲授科目 22.“绝对语感”与三岁看到老 手的记忆 掌握语言 善于忘却的人 23.无敌就是大敌 对手的存在 记忆力的危机 24.提升大脑的功能 现代人知识过剩 忘却的价值 后记媒体热烈报道 颠覆你我的常识!外山老师告诉我们,思考的重点是“遗忘”和“舍弃”,为什么这么说?大学新鲜人和社会新鲜人请务必一读,了解其中的涵义,必定使你恍然大悟。 ──《读卖新闻》 如今我们知道,不管脑子里装有多少知识,也代替不了计算机。然而,作者提醒我们:思考的整理,就是有技巧地遗忘;而遗忘,是为了让想法可以自由产生化合作用。 ──《朝日新闻》 最让人讶异的,无非是作者在20多年前就预见了高度信息化社会的到来,并且提出忘却的重要性和相关做法。畅销,是因为正符合这个时代的需求。 ──《产经新闻》媒体热烈报道 颠覆你我的常识!外山老师告诉我们,思考的重点是“遗忘”和“舍弃”,为什么这么说?大学新鲜人和社会新鲜人请务必一读,了解其中的涵义,必定使你恍然大悟。 ──《读卖新闻》 如今我们知道,不管脑子里装有多少知识,也代替不了计算机。然而,作者提醒我们:思考的整理,就是有技巧地遗忘;而遗忘,是为了让想法可以自由产生化合作用。 ──《朝日新闻》 最让人讶异的,无非是作者在20多年前就预见了高度信息化社会的到来,并且提出忘却的重要性和相关做法。畅销,是因为正符合这个时代的需求。 ──《产经新闻》 东京大学生和职场人强力推荐 .书店里充斥着学习法、时间管理术等讲求效率的指南书籍,我觉得其中,外山老师主张的“忘却力”最为耀眼。 .对于擅长死记硬背的大学生来说,这是忠言逆耳。 .关于“忘却”的说法,令人印象深刻,真是忘不了啊。 .经历了填鸭式教育的我,有着面对专业知识总是囫囵吞枣的坏习惯,该好好反省了。患上知识性便秘? 人类一日三餐,食物种类较多,必须不多不少地适量进餐。如果不能适时适量地进餐,肯定有害于健康。有不少人在这方面不加节制,结果搞垮了身体。食物进入胃中,必然被消化分解,然后进入肠道,营养成分被吸收后,残渣排出体外。在这个过程中,任何一个环节出问题都会导致患病。 尽管经常被忽略,但最后的排泄有着极为重要的意义。虽然我们常说顺利地进餐、排便、睡眠是身体健康的必要条件,但这句话没能体现出顺利排便的重要性。现代人便秘的病例在增加,尤其是城市里患便秘的小学生很多,值得注意。并且,这一现象还具有某种象征性。之所以这么说,是因为现在的小孩儿患有知识性便秘的也越来越多。 过去的小孩儿虽然吃不到现在这样营养丰富的食物,但有运动的帮助,食物都能得到充分的消化吸收,一般都能顺利排便。可是现在,尽管物质极大丰富,但孩子们的体育运动越来越少,结果难以顺利排便。 学习也是如此。过去的小学生可谓无忧无虑,农村的孩子除了教科书以外几乎没有像样的图书,很多家庭也不订阅报纸,就算订了报纸,家长也不愿让小孩儿阅读。当小孩儿问“结婚是怎么回事”时,往往遭到斥责。有的小孩儿以为“她”这个词就是第三人称,直到上了初中学习英语时,发现女性的第三人称还指“女友”,结果弄得自己面红耳赤。总之,当时小孩子知识相当匮乏。 那时就是把所有的问题都塞进大脑也没什么问题,玩耍之间被很快忘记,知识从来不会淤积,大脑多数时候是空荡荡的,不用担心什么知识性便秘。 那时候知识是多多益善,记忆也越强越好,就算有什么问题,也不会是知识性便秘。 信息过剩时代的问题 但现在不同了,各种信息席卷而来。知识不只局限于书本等印刷物,电视、广播、电话,最近还出现了手机这种可怕的通讯方式,都令人忙得不可开交。有些根本就不是信息,而是噪声。到处都是拥挤的人群,到处都有眼睛看不到、耳朵也听不到的信号,只要一靠近,就会受到电波的辐射。我们身处拥挤的人群之中,之所以很快就感到非常疲劳,就是因为暴露在了人的气息和情绪这些嘈杂的信息里。 即便我们主观上不想接受,但那些东西还是刻画并留存在了我们的头脑里。如果不能将其迅速消化,那么我们的认知很可能陷入近乎于不适、腹胀,以及便秘、肠梗阻一样的可怕状态里。进入大脑的信息造成滞胀,如果没有相匹配的输出能力,必然导致糟糕的壅塞状态。有不少精神失常就是由于这种滞胀的增加和输出能力的不足造成的。 可是人的输出能力无法快速增强,远远比不上信息的接收速度。这就是“忘却不全症”。承担着输出、排出信息任务的主要是忘却,所以必须让忘却增大活动量。对人类而言,忘却本来就是攸关生死的重要机能,通常使我们具备如接收、摄取、记忆等信息处理能力。可是,正如所谓的什么学习型社会、信息社会,现在和以前相比,只摄取异常多的信息、知识和刺激等,却不能用正常自然的忘却力进行处理的话,就有陷入抓狂的危险状态。 我们以后还会讲述自然忘却的作用,但现在我们已经知道,当信息记忆过多的时候,尤其需要努力忘却。 可是长期以来社会一直要求我们“不要忘记”、“牢牢记住”,现在突然让我们促进忘却,真是令人不知所措。 博闻强记方面的学习都能得到认可,可是说到怎样掌握忘却的本领时,不禁令人产生疑问:“这不是开玩笑吧?” 然而,“更好地忘记”却是极为重要的问题,或许整个社会也都在期待我们尽早找到合适的办法。首先,我们需要消除“忘却性恶说”之类的偏见。既然记忆很重要,那么熟练地忘却也同样重要。也许,作为人类必要的技能,忘却甚至比记忆更重要。 记忆力好就是聪明人,而健忘就是愚笨的证据,这种看法严重贬损忘却的名誉,今后必须树立正确的认识。可以期待,今后老年人也不必为自己的健忘而叹息和难堪了。不断进步的大脑也不再对腐败的知识信息放任不管,而是将大脑清理干净作为第一要务。因为目标就是忘掉,所以忘却将大显身手。有时它可能过于勇猛,把重要的事情也忘掉,可头脑因此而清爽。当顺利忘记的时候,我们都要拿出生生不已、可喜可贺的雅量。 书呆子要强化忘却力 刻苦学习的人,以及繁忙、脑子里需要装很多事情的人,如果不去强化相应的忘却力,不去努力忘记的话,就无法期待精神健康。现在可以说,对文科专业的人而言,忘却力的增进与否左右着学习成果和工作成果。书呆子最后往往把书读死了,结果遭到他人“什么都知道的笨蛋”的毒舌,上演只知摄取不知纾解的悲剧。 记忆力强的人如果不小心“忘记忘却”的话,就会造成知识的淤塞。而记忆力不好的人即便忘却力一般,也无须担忧。至于忘却力超强的老年人能够忘记大多数事情,所以即便记忆很多事情也不用担心发生知识性便秘。到70岁的时候,新学一门外语的确是一件很优雅的事情。 一般情况下,我们都认为超强记忆、不断地学习才能使人变得聪明,这话也许说得对,可是在记忆、学习之前,不要忘记把头脑清理干净。所谓清理,就是扔掉多余的东西,排除干扰。换句话说,就是忘却。这一必要环节不应该在记忆之后,而是必须安排在记忆之前。——这就是忘却论。 以前人们认为记忆力强的人可以成就大事,而记忆力不好的人最终会无声无息。现在应该纠正这种偏见了!必须尽早放弃“千万不能忘记”之类的想法。如果没有忘却默默无闻地工作,我们很快会遇到各种知识性障碍。只要稍加留意,肯定能发现身边有不少这类的惨痛事例。 求知与忘却是互为表里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