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一本让你迅速减负、放手、忘记的开示。作者被美国《时代周刊》杂志评选为“当代值得尊敬的100位日本名人”之一。身为禅僧、大学教授、庭院设计师的作者,以浅显易懂的语言为你倾情讲述“人生智慧”。你的“人生尺度”,可以不同于他人。 作者简介: 曹洞宗德雄山建功寺住持、庭园设计师、多摩美术大学环境设计学科教授。1953年出生于神奈川县横滨市,1975年毕业于玉川大学农学部农学科。1979年他以僧人身分云游至大本山总持寺修行,为他今后的设计生涯奠定了思想基础——禅宗美学和日本传统文化。1985年继承父业成为一名禅僧;1995年获加拿大造园家协会“全国优胜大奖”;1996年主持科学技术厅金属材料技术研究所中庭改造设计工程,获“日本造园学会奖”;同年又获“横滨文化奖励奖”;1999年获“艺术选奖文部奖励奖”。曾被美国《时代周刊》杂志评选为当代值得尊敬的100位日本名人之一。 主要设计作品有加拿大驻东京大使馆、东京圣罗伦塔东急酒店的日本庭园、柏林日本庭园等。著有《禅意简单生活》《内心大扫除》《禅教你做个漂亮的人》等。。 目录: 第一章迅速减负、放手、忘记 ——禅学上远离不安和烦恼的方法 不“妄想” ——养成“不与他人比较的生活态度”/003 把所有注意力放在“此时” ——这是“重视自己”的表现/008 不纠结、不苦恼 ——在住所内打造一处“整理内心的场所”/012 减少物品 ——这样,身心方能轻松/017 是什么,就是什么 ——不在“我们无法操控的事情”上浪费心血/022 摘掉“有色眼镜” 第一章迅速减负、放手、忘记 ——禅学上远离不安和烦恼的方法 不“妄想” ——养成“不与他人比较的生活态度”/003 把所有注意力放在“此时” ——这是“重视自己”的表现/008 不纠结、不苦恼 ——在住所内打造一处“整理内心的场所”/012 减少物品 ——这样,身心方能轻松/017 是什么,就是什么 ——不在“我们无法操控的事情”上浪费心血/022 摘掉“有色眼镜” ——人际关系的9成烦恼都会消失/026 做一个“行事果断的人” ——待时机恰好时,痛快让位/031 牢记“适可而止” ——人只能量力而行/035 第二章把注意力放在“现在”力所能及的事上 ——如此一来,我们就不会考虑“多余的事” 重新审视“理所当然的事” ——发现眼下的幸福/041 不焦躁、不慌张 ——每日一次“停下脚步”/044 以积极的心态接受现实 ——可以失落,但要尽早站起来/048 珍惜早上的时光 ——这是让自己内心从容的最好方法/053 按自己的“尺度”生活 ——不要为他人的价值观所影响/059 不调查没用的事情 ——戒掉对信息的“暴饮暴食”/064 在你的岗位上大放异彩 ——现在不做,更待何时?/069 不违背自己的感情 ——这是不被任何事物束缚的最佳姿态/074 晚上要安静地过 ——重要的决定不能放在半夜做/078 第三章只要离“竞争”一步之远,便可顺利开展一切 ——拥有“我是我、他是他”的觉悟 不拘泥于“胜败” ——胜败都一样/085 朝着目标不断努力 ——在羡慕他人才能之前先做好自己/090 学会“感恩” ——你没有什么了不起的/094 使用“美好的语言” ——语言拥有惊人的力量/098 把工作交给年轻人 ——总会有你上场的时候/102 无论境遇如何,都欣然接受 ——顺境好,逆境更好!/106 今日事,今日毕 ——拥有自由人生的秘诀/110 不要轻易逃跑 ——失败并不会致命/114 学会“宽容” ——我是我,他是他/117 顺潮流而行 ——可以“孤独”,但不可以“孤立”/122 说话无须圆滑 ——有时需要保持“沉默”/125 调整呼吸 ——让不安和烦恼快速消失的“禅式呼吸法”/130 改变家中的“空气” ——从早晨做起/134 第四章轻松处理人际关系的秘诀 ——结善缘的方法与断恶缘的方法 珍视“缘分” ——相遇绝非“偶然”/141 结良缘 ——不断“结良缘”的方法/145 学会谦让 ——“您先请”是维持和谐人际关系的秘诀/149 不大肆宣扬“正论” ——关键时刻得给对方面子/153 每日10分钟接触大自然 ——解放受束缚的心灵/157 让对方“想再次见到你” ——向禅宗学习培养人格魅力的方法/161 错了要马上承认 ——不仅落实于口头,还要用心传达/166 迷茫时要向人求助 ——周围肯定有乐施援手的人/170 学会倾听 ——只有“我帮你,你帮我”,才能构建良好的人际关系/173 不以得失判断成败 ——不耍心眼的人才能在人际关系中大放光彩/177 第五章改变“烦恼的方式”,人生将收获好运 ——关于生老病死、贫穷富贵 关于“金钱” ——欲望越大、痛苦越深/185 关于“长岁数” ——多“宽容自己”,就能收获幸福/189 关于“衰老” ——仪容、姿势、呼吸,都不可忽视/192 关于“恋爱” ——恋爱也要“八分饱”/196 关于“夫妻” ——用“感谢”的语言营造和谐关系/200 关于“亲子” ——过度干涉会成为负担/204 关于“死亡” ——把“死亡”交给佛祖决定/208 关于“临终遗言” ——你想留下什么话?/212 前言 不要为无用之事操心烦恼,不要为他人的价值观所左右。 请放下所有不重要的东西,简单从容地生活。 以上便是我最想说的话。 或许是因为我的禅僧身份吧,平时总有很多人找我谈心。谈心的内容虽然千差万别,但大致可分为不安、烦恼、迷茫等几大类别。 在认真听完他们的倾诉后,我发现,绝大部分烦恼都源自“妄想”“偏见”“误解”“杞人忧天”。可以说,这些烦恼并没有实质内容可言。 “你又不是当事人,怎么能下此断言!”“我烦恼到食不下咽的程度是活生生的现实!”或许有人会如此斥责道。 日本有这么一句谚语:“鬼怪露真形,原是枯芒草。”其意思是说,让人害怕的鬼怪其实是一棵枯芒草。正如这句谚语所言,让我们心情低落、心理纠葛的东西,实际上与枯芒草的性质相同。从客观上看,大多数时候我们都是为“没用的事”而烦恼。这是不容争辩的事实。 本书之所以将书名取为“你担心的事,9成都不会发生”,就是想让大家知道以上这一点。 你或许也有这种体验:因为某事而烦恼不安、内心无比沉重的你,突然因为某人的一句话或某个动作而豁然开朗,在意识到“那不是什么大事”后,内心变得轻松很多。 “禅宗教义”就是让你豁然开朗的宝库。 提到“禅”,大家可能都会认为禅是一种高深晦涩的东西,而禅宗的世界是一个凡人难以理解的世界。有人甚至将不得要领的谈话称为“禅式问答”。实际上,这绝对是误解。 禅宗教义其实就在你触手可及的地方。 禅宗教义其实和你的日常生活紧密相连。 比如,进屋之前把脱下的鞋摆放整齐,就是禅宗教义的日常实践。禅语“照顾脚下”说的正是对这个行为的要求。 此外,禅语“喝茶吃饭”说的是,喝茶时只把注意力放在喝茶上,吃饭时只把注意力放在吃饭上,不要想无用之事。 乍一看,这些都是“理所当然”的事。如果你能重视并实践这些“理所当然”的事,将所有注意力放在“此时”“此地”,你就能丢开所有没用的烦恼和担心,让心灵逐渐卸下包袱。 请把所有注意力放在“此时”“此地”吧!不要“提前领取”尚未发生的让你担心的事情——其要领是减负、放手、忘记。只要这么做,你就能以积极的心态轻松快乐地生活。 合掌 文摘 是什么,就是什么——不在“我们无法操控的事情”上浪费心血 无论做什么事,都会全力以赴。 我认为这是一种值得我们钦佩的生活方式。 但是,即使你将这种生活方式奉为“人生座右铭”,也应该知道一点:世上总有一些事是我们无法操控的。 或许你会陷入一个误区,认为既然决定全力以赴地生活,就应该勇敢地挑战所有的不可能,必须想办法将不可能变为可能。 但是,面对我们无法操控的事情,最终我们还是无能为力。即使我们用尽全力、投入所有,事情也不会发生改变。在用尽全力之后,我们或疲惫不堪,或黯然神伤。 其实,我们也无法操控我们的生命。 比如,你可以让心脏停止跳动吗?心脏按照自己的节奏在运作,我们无法操控它。换言之,甚至连生命本身也是我们触手不可及之物、难以操控之物。 佛教认为,我们在世上生存凭借的并非是自己的力量,而是超越自身的伟大力量(大宇宙的真理、佛 性……)。这种观点也有它的一定道理。 如果你意识到,连我们的生命——生存的前提,我们都无法操控,那么即使无法操控之事大量存在,你也不会觉得不可思议。如此一来,你自然也能轻松接受那些你无法操控的事情了。 自己觉得无法操控的事情,是什么,就是什么,只要如实接受即可。 不论你平日里多么重视健康,也可能会生病、受伤。 “明明十分注意健康问题,却生病了……这说明我的注意程度还不够。”即使你对生病一事懊恼不已,你能改变“已经生病”这个事实吗?答案是绝对改变不了。不仅如此,如果你一味地责备自己、唉声叹气,心情只会变得越来越糟糕。 所谓生病,正如日语中的“病气”①二字所示,是“气(情绪)”“生病了”。如果人萎靡不振,就会对病症产生不良影响。 有时候我们会因为身体某处受伤而变得行动不自如。 这时,“不能像以前那样使唤身体了,怎么这么倒霉!”即使你诅咒自己的身体,身体机能也不能立马恢复如初。而且,受这种消极情绪的影响,你会在郁闷中度过每一天。 ①“病”的日语说法。——译者注 因为是你无法操控的事情,所以除了接受外别无他法。无论你是否试图挣扎反抗,最后都只能接受。 既然如此,为何不“欣然”接受呢? “是什么,就是什么”,才能做真实的自己。人只有接受真实的自己,才能活出属于自己的精彩。 如果接受“有些事情自己无法操控”的事实,你就能与现状“和平共处”,就能把注意力转向自己目前力所能及的事情上。因为你不再纠结于你无法操控的事情,已能够以积极的心态努力做好“力所能及”的事情了。 除了健康问题以外,毫无疑问,什么地方都存在我们无法操控的事情。 我们应该把注意力放在“力所能及”的事情上,而非我们无法操控的事情上。 摘掉“有色眼镜”——人际关系的9成烦恼都会消失 实际上,我们都处于复杂的人际关系网中。 甚至可以说,我们的绝大部分烦恼、不安和担心都源自人际关系。同事关系、邻里关系、同学关系、朋友关系、家人关系、兄弟姐妹关系、亲戚关系……在错综复杂的人际关系网中生存的我们,一旦某一层关系出现问题,就会陷入烦恼和不安之中。 “和那位上司脾气不和。无论我怎么努力,未来也是一片渺茫……” “他看上去像个好人,其实是一个信不过的人。” “隔壁的大婶,感觉总是躲着我……” 人类的一大特点是,大脑一旦被消极思想占据,就难以变消极为积极。不仅如此,通常情况下,随着时间的推移,负面感情会越酿越浓。 与你相处不融洽的上司变为了无法相处的上司,无法信任的他变为了人品有问题的人,总是躲着你的隔壁大婶变为了视你为敌人的大婶……渐渐地,所有你认为有问题的人都会逐渐地变为你眼中的“恶人”。 其实,如果追溯人际关系的问题之源,我们就会发现,其实绝大多数都源于一些“微不足道的事情”。比如在某次会议上和上司意见不一致,朋友不小心忘了和自己的约定,和大婶打招呼时大婶没有回应,等等。 在那时那刻,在负面情绪的刺激下,你只看到了对方的某一面。 即使明白这一点,你还是会戴上“有色眼镜”看他们。因为先入之见早已在你心中扎根。明明对方没有那么不靠谱,你还是会坚定地认为他就是那么不靠谱。而这正是先入之见最具有杀伤力的地方。 比如,你可曾有这样的体验? 在与新工作搭档首次见面前,听到了周围人对这个人的评价:“据说那个人不好侍候。对了,明天就见到他了。这下麻烦大了,唉,希望一切顺利吧!” 在你听到这样的评价后,不好侍候的“人物印象”已在你的心中扎根。如此一来,第二天的面谈会如何,也就不难想象了。即使对方是一位看起来沉默寡言,有些神经质,实际上心胸开阔的人,你也会因为你的先入之见而无法看清他的真实面目。在先入之见的束缚下,你始终小心谨慎地对待他。而最终的结果是惹人不快。 有句禅语叫“不要戴着有色眼镜看人”。 单凭先入之见判断某个人是一大忌讳。 毫无疑问,仅仅凭借一些“信息”,或自己的片面看法,就以厌烦的情绪和消极的态度否定对方的所有方面,肯定会错判一个人。 首先,请摘下你的有色眼镜。 接着,请铭记这句禅语:“一切众生,皆有佛性。” 这句禅语的意思是说,世上一切有生命的东西,都拥有善良的本性——佛性。 “自己看到的只不过是对方的其中一面。下次见识见识他的‘佛性’。” 只要我们相信谁都拥有佛性(和善、体贴、热情、宽容……),并努力去寻找对方的优点,我们就一定能收获感动。 如果我们摘下有色眼镜,用孩子般清澈的眼神去看人,我们就能在某个偶然的瞬间看到对方的佛性(真实 姿态)。 如果能发现对方的另一面,与你相处不融洽的上司会变成虽严厉但重视你的上司,无法信任的朋友会变成虽大大咧咧但值得你爱的人,总是躲着你的隔壁大婶会变成虽有些保守但十分善良的大婶。在你眼里,他们个个都是“好人”。 请明白一点,在你带着负面情感消极评价他人的背后,实际上藏有一个戴着有色眼镜的你。只要摘掉有色眼镜,你的看法就会发生天翻地覆的变化。 用不戴有色眼镜的眼睛看对方,对方的佛性也会越来越清晰地展现在你的面前。这个时候,你在人际交往中遇到的种种烦心事,由人际关系带来的种种烦恼和不安,都会消失得无影无踪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