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品介绍

高中生职业生涯规划八讲


作者:熊丙奇     整理日期:2014-10-24 10:39:19

  高中生职业生涯规划立足现实,指导中学生如何在当前的教育体制中,寻找成为一名优秀人才的现实路径。
   职业生涯的规划,同高考一样,对中学生的人生有重要的意义。高中三年,是中学生成长的关键阶段,这三年的学习,不光是以“考上大学”这个单一目标来引导学生。除了专注高考科目的课程学习之外,学生自己应当对以后人生的道路有计划。高中生需要了解职业生涯的概念,了解社会对人才的要求。
    这本书,不对中学生空谈幻想,也不提难以实现的建议。这本书立足于中学生所面对的现实教育环境和社会环境,不回避应试教育的话题,告诉中学生们如何把未来的主动权把握在手中,为自己的将来创造一个广阔的舞台。
  作者简介:
  熊丙奇:上海交通大学教授、知名教育专家、著名高考志愿咨询专家。21世纪教育研究院副院长、中国高校校报协会副会长、上海市高校校报研究会理事长。主编、编著、著作的书有:《大学有问题》、《体制迷墙》、《天下无墙》、《教育熊视》、《步入大学》、《成功宝典》、《大学生创业》、《高校学生工作者手册》、《青春档案》、《迈向成功》、《网络文明》、《直面就业》、《高中生职业生涯规划八讲》等。为《新京报》、《北京青年报》、《东方早报》、《南方都市报》、《深圳晶报》、《珠江晚报》、《现代教育报》等报专栏作者。2009年被中国教育电视台、腾讯网联合评为“2009年度致敬之教育时评家”。
  目录:
  
  目录:
  
  001第一讲什么是高考
  每个学生进入高中之后,都应问自己:三年之后,我将去哪里?
  传统的高考是什么?
  我会面临什么样的高考模式?
  我能考国外的高校吗?
  003传统高考的录取方式
  003录取方式:分批次、按计划、按比例
  006基本特点:统一高考,集中录取
  009发展趋势:分数至上
  011高校自主招生
  012概况:80所高校自主招生
  012特点:自主招生资格确定+高考
  013发展趋势:高校联考+自主招生;学业水平测试+自主招生
  目录:
   001第一讲什么是高考 每个学生进入高中之后,都应问自己:三年之后,我将去哪里?传统的高考是什么?我会面临什么样的高考模式?我能考国外的高校吗? 003传统高考的录取方式003录取方式:分批次、按计划、按比例006基本特点:统一高考,集中录取009发展趋势:分数至上
  011高校自主招生012概况:80所高校自主招生012特点:自主招生资格确定+高考013发展趋势:高校联考+自主招生;学业水平测试+自主招生
  015高职高专自主招生015概况:全国各地高职自主招生015特点:学校完全自主016发展趋势:高职院校全面放开
  016境外高校自主招生016概况:香港地区高校自主招生与国外高校内地招生017特点:高考+香港高校自主招生;SAT、ACT考试+自主申请017发展趋势:比例上升
  018继续求学的多种方式018概况:网络教育、成人教育,中外合作办学(国外大学学历)
  019特点:学习自主、学制灵活,学历受限020发展趋势:教育的开放与平等
  021第二讲什么样的高中生才是人才 
  高中生到底应该具备什么样的能力,具有什么样的素质?传统高考模式下的人才标准是什么?自主招生怎么选人才?境外高校的人才标准是什么?   
  023传统高考模式下的人才评价标准023分数是唯一024优秀生=名校+好成绩025高考加分
  027自主招生模式下的人才评价标准028所在中学要求028学业成绩要求029竞赛获奖要求030推荐与自荐
  031境外高校招生的评价标准031适应性:语言能力与自主管理能力032潜能:生活态度、人生规划、个性与特长
  037第三讲怎样认识我们所处的社会环境 我要读什么大学?我要选择什么专业?我的职业生涯是什么?大学的教育到底是什么?
  怎么看待大学专业的冷与热?
  大学的专业与就业有怎样的关系? 
  039大学与学院039精英教育040大众教育041通识教育042职业教育
  042大学专业划分042专业大类044换专业与辅修044大学专业与就业的关系048大学地域与规划的关系
  051高中生职业生涯规划051什么是职业生涯规划?052高中生首先要规划学业
  053第四讲做一个优秀的高中生  我是一个合格的社会人吗?
  我该做一个怎样的高中生?
  高中生必须具备的核心能力是什么?
  如何走出高中学习生活的困境?
  做一个有个性的高中生
  做一个有兴趣的高中生
  做一个有责任心的高中生
  055做一个有个性魅力的人055从六方面来努力058个性的误区
  059做一个有兴趣的人060兴趣是学习的内驱力061兴趣与升学目标的协调062培养与激发兴趣062兴趣广泛与喜新厌旧
  063做一个有责任的人063对自己负责065生命意识066自主意识与生活技能
  068高中生的六大核心能力068学习能力071思维能力072观察能力075表达能力077协作能力080心理能力
  084高中的困境084我该怎么办?087家长的唠叨经090老师的管教经 093第五讲为自己学习 为谁学习?为自己学习!
  怎样确定高中学习的目标?
  怎样制订高中学习计划?
  如何让高中学习更有效率?  095制订学习目标095多元选择与个性发展099制订适合自己的学习目标
  099制订学习计划099制订计划的方法100五大计划
  102时间管理103计划就是命令:纪律与执行力104刚性与弹性第一讲 什么是高考每个学生进入高中之后,都应问自己:三年之后,我将去哪里? ·传统的高考是什么?·我会面临什么样的高考模式?·我能考国外的高校吗? 每一个学生,在进入高中之后,毫无疑问,会关心三年毕业之后的去向,其中国家的升学考试政策是重点关注的对象。2009年曾有新闻报道,国家可能取消中学文理分科,这让不少高中学子很是紧张。由此可见,考试政策与制度牵动万千学子之心。那么,对于未来可能面临的高考模式,我们中学生是否都清楚地了解了呢?有人说,学生要以不变应万变,即还是按以前的方式学习,不管高考的风吹雨动。这是不是就有道理呢?本讲内容,将揭示高考升学考试制度的全貌。 传统高考的录取方式录取方式:分批次、按计划、按比例1977年恢复实行的高考制度,迄今发生过多次改革,比如考试科目改革、考试时间调整等等,但基本模式一直延续到今天,我们称之为“传统高考”。在传统高考中,分批次、按计划、按比例录取,是高中生需要明白的最基本概念。分批次。在目前的高考录取过程中,每个地区所分的批次不一样:有的地区分为提前批、第一批、第二批、高职高专批;有的地区则分为提前批、第一批、第二批、第三批、专一批、专二批。具体来讲,列在提前批的院校,主要有军事院校、师范院校,还有一些特殊学校的特殊专业;在第一批招生的学校,主要是985高校、211院校,以及一些重点建设的地方本科院校;在第二批招生的学校,主要为地方本科院校;如果有第三批本科的话,则是把地方本科院校中的民办学校和独立院校独立出来在第三批招生。参加高职高专批招生的学校,主要是实行职业教育的学校;如果说有的地方还有专二批的话,则是把高职高专中的民办学校独立出来,放在公办院校后招生。分批次录取决定了各类院校录取的先后顺序:先完成前一批次的录取,前一批次的录取结束了后一批次才能开始。因此,“分批次”也大致决定了学生的“层次”:高分的学生显然对应于第一批;中等分数的学生对应于第二批;而分数低一些的学生最大的可能则在高职高专批。根据这种批次划分,我们也可以看到,参加招生的学校是有层次的:在第一批的学校,一般是重点院校;在第二批的学校,一般是普通本科;而放在最后招生的学校,主要是高职高专。从上述关系中不难看出,大学的资源,在高考录取的过程中,按分数高低进行了配置。如果一名同学成绩比较好,那么他可能被第一批院校录取,就可以享受重点大学的资源;而在接下来的一些批次里被录取的学生,他享受到的国家资源就相对少。因此,分批次录取制度表明,高中学生的学习成绩将与未来获得国家的高等教育资源有密切关系。按计划。对应“分批次”,还有一个大家熟知的概念,即招生计划。每一个批次是按照具体的计划数来招生的。每一年在每个地区都有高考录取计划,并细分到各批次里,比如第一批计划、第二批计划、第三批计划,以及高职高专批计划。举例来说,如果某年某个地区的高考录取计划数为30万人,有可能在第一批本科计划录取5万人,在第二批本科计划录取6万人,在第三批本科计划录取6万人,如此等等,那么每一个批次在具体录取时,都将按照具体计划数进行。这就是各地高考批次控制线的由来。每年高考之后,各地都会公布分数线,比如说一本控制线、二本控制线、高职高专线。这个“线”是怎么划出来的呢?就是按照每一批次的计划录取数,结合当年考生的高考分数划出来的。具体来讲,就是根据当年当地这一批次计划录取的人数,适当扩大比例(比如110%,105%),按照考生的分数从高到低排,排在对应计划数这一名次的学生的分数,就是这一批的控制线。根据录取规定,只有高考分数达到控制线的要求,才可能被这一批次的学校录取(除非这所学校提出降分申请,或者当地教育主管部门有其他的优惠政策)。因此,分数成了高考录取过程中非常重要的录取依据。除了批次控制线,各高校在高考录取中有自己的投档线和录取线,这也是按计划录取的结果。所谓投档线,就是在某一批次录取的高校,根据达到批次控制线的考生的志愿填报情况,按照招生计划数(可扩大到105%或120%)从教育考试部门那里获取考生的档案,分数最低那名考生的分数;高校再对这些考生进行综合评价录取,录取的分数最低的考生的分数就是学校的录取线。举例来说,某高校在某地一本计划招生100名学生,提档比例为120%,按照计划,该校可在当地提取120名考生的档案,如果达到一本线且第一志愿填报该校的考生超过120名,那么,第120名考生的分数就是该校的投档线;学校再对这120名考生进行综合评价,按100名的计划进行录取,被录取考生的最低分数就是该校的录取线。如果达到一本线且第一志愿填报该校的学生不到120名,则当地的一本线即为该校的提档线。按比例录取。分批次、按计划的录取规则决定高考升学是“比例录取”。同学们知道,每一年的高考,肯定有同学被录取,也有同学落榜。哪些同学会被录取,哪些同学会落榜呢?根据分批次、按计划的录取规则,我们可以知道,如果在当年所有高考同学中,你的名次是在某一批次计划录取的数量对应的名次之前,你就可能被这一批次录取。举例来讲,假如说某个地区考生有40万人,一本计划录取的学生是6万人,如果说你的成绩在6万名以前,那么你很有希望被一本学校录取;如果说二本计划录取的学生也是6万名,那么一本加二本的计划数就是12万名,如果你的成绩排在6万名到12万名之间,你就可能被二本的学校录取。在比例录取中,你在所有考生中的名次是非常关键的报考因素。很多时候,有同学会问,我今年这样的分数能不能够考上某所学校?这样将分数与学校进行简单的对应是欠妥的。假如你今年考了600分,但是由于考题简单等因素,你的排名在所有学生中并不高,或者说相对于往年这一分数对应的名次下降了很多,你按照这一分数去寻找可以报考的学校,很可能不会被录取。因此,我们在关注传统高考模式时,应该关注在同一届的学生当中我们名次的高低。在“比例录取”规则中,实际上要看两个比例。一个是本人在学校内的名次比例,即在整个学校中的比例,比如,某个同学在同一个年级里的某一个学科(文理选科,或者物理、化学选科)里,成绩是排在20%之前还是排在30%之前,这就是名次比例。另一个就是本人在区县的名次比例,即在同一个区县里,进行模拟考试时,是排在前10%还是排在前20%,要根据这样的比例来分析自己被哪一批次、哪一类大学录取的可能性。随着高等教育的扩招,各地的高考录取率越来越高。到2009年时,我国高考的整体录取率已经超过60%。在一些发达的地区,高考的录取率已经达到85%左右,有的地区则接近80%,高考录取率最低的地区也已经达到50%左右。也就是说,同一届学生中,至少有50%以上的学生是可以上大学的。虽然高考升学率已经不能再作为一所中学办学成绩的唯一指标,但是在现实的高考中,高考升学率还是学校、家长、学生所无法回避的,是评价一个学校学业水平的基本坐标系。实际上,除总体升学率之外,还有一本率、二本率、本科率。所谓一本率,就是重点大学率——在所有的学生中,有多少可以被一本高校录取。从全国范围看,有的地区一本率已经达到20%以上,而有的地区一本率还很低,只有3%左右。本科率也是如此,有的地区达到55%,有的地区是40%,还有的地区只有30%。这种录取比例的不同,反映出各地高等教育资源的不均衡。这就是同学们所面临的高考升学环境。简单地说,在不同的地区学习,要看当地的总体升学率、一本率、本科率,以此为自己的学业目标定位。如果当地的升学率是50%,你自己的名次是在前40%,那么,你就有上大学的可能;如果说你的成绩排在60%以后,那么你上大学的希望就很渺茫。进一步,如果当地的一本率是20%,而你的成绩在前30%左右,你上一本高校的希望就很小,而更应该关注二本院校。因此在传统高考模式之下,中学教学的追求其实非常简单,就是根据按批次、按计划、按比例录取的规则,要求学生取得更好的成绩,以进更好的批次、更好的学校。这种传统升学模式不变,中学的教学追求几乎不可能变化,就如不让向日葵跟着太阳转一般。这也是近年来呼吁高考制度改革的重要原因。基本特点:统一高考,集中录取传统高考模式还有两个基本的特点:一是统一高考,二是集中录取。所谓统一高考,相信所有同学都非常清楚,现在的高考考试时间是全国统一的,每年6月的7、8、9号;试题在同一个省区内是统一的。目前全国范围内,有16个省市实行高考分省命题,其他地方还是全国统一命题。总之,是全省学生一张试卷,所有同学统一参加考试,然后按分数的高低进行统一的排序。所谓集中录取,是指所有参加录取的高等院校,包括一本高校、二本高校,集中时间段,按照录取批次的先后顺序依次录取。由于实行集中录取——近年来我国高考录取推行计算机远程录取,这只是高校录取工作方式的转变,不涉及录取根本体系的调整——在我国高考录取中,实行填报志愿、按分数高低和志愿进行投档、录取的录取流程。集中录取中的投档录取方式,目前分两类:一类是等第志愿,也称传统志愿;另一类则是平行志愿。等第志愿(传统志愿)是指在每一批次设置第一志愿、第二志愿、第三志愿、第四志愿等若干志愿,高校在录取时,先录第一志愿的同学,再视录取情况,依次录第二志愿、第三志愿的同学。如果一个学校在第一志愿录取时已经完成录取计划,将不再录取第二志愿的学生。因此在等第志愿(传统志愿)中,填报志愿时,选择第一志愿非常关键,如果第一志愿填报失误,有可能在整个高考录取中,虽然取得很不错的成绩,却名落孙山。等第志愿(传统志愿)的投档与录取规则,可以描述为“先分数优先,再志愿优先,再分数优先”。“先分数优先”是指考生的分数是不是达到批次控制线。如果达到批次控制线,表明你就进入这个批次录取,如果分数没有达到批次控制线,那么将不能被这一批次里的任何学校录取(除非当地有优惠政策规定),这就叫做“先分数优先”。“再志愿优先”是指这一批次的高校按志愿先后依次进行录取,先录第一志愿的考生,再录第二志愿考生……具体来讲,每个学校会根据自己在当地的招生计划数,根据适当的投档比例,拿第一志愿填报该校的考生档案。如果获得的考生档案数超过录取计划数,该校在第一志愿录取时即完成计划;如果所获档案数少于录取计划数,该校则将剩余的计划放在第二志愿录取。根据这样的规则,我们可以知道,每所学校的投档与录取分数将取决于第一志愿报考该校的考生人数与考生考试情况。大学录取在这样的投档规则之下将存在“大小年”——报考人数多,考生分数高,录取分数高;而因为往年录取分数高,来年报考人数减少,可能导致录取分数降低。另外,一所学校录不录取第二志愿考生,不是学校说不录取就不录取,而要看投档结果。极端地说,如果某地第一志愿填报北大的学生只有少数,那么,北大在第一志愿招不满学生,必然录取第二志愿考生。当然,这种情况十分罕见,因为从统计数据看,95%以上的重点高校都在第一志愿完成录取。“再分数优先”是指高校在对提档学生进行综合评价时,往往会按照考生的分数,结合考生的中学表现,重新排序择优录取。通常,高校会在考生的高考分上加上学校事先承诺的优惠加分进行排序。因此,在传统志愿中,高校给予考生的校内优惠加分(也称投档线上加分),一方面将影响这名考生是否最终被这所大学录取,另一方面将影响到具体的专业录取。在等第志愿中,考生档案虽投进一所学校,但由于专业志愿填报较高、专业志愿不服从调剂、本人分数较低,最终未被高校录取,将被退档。退档之后,将进入第二志愿录取。第二志愿的录取过程与第一志愿的录取过程相同。针对等第志愿的这种投档与录取特点,在高考志愿填报中,一般要求考生重点考虑好第一志愿;第二志愿和以后的志愿与第一志愿高校之间应拉开坡度(只能把可能在第二志愿录取的高校放在第二志愿,并根据往年录取分数,保持录取分数一定的差值)。在填报高校志愿时,要分析自己有无校内优惠加分;填报专业志愿时,要适中,并且最好服从专业志愿调剂。近年来,在传统志愿投档与录取过程当中,存在着很严重的志愿焦虑。比如,一名考生第一志愿填报北京大学,但是分数恰恰比北京大学录取线少一分,他与北大失之交臂。按道理,他可在第二志愿选择一所比北大录取分稍低的学校,诸如北京邮电大学之类。可是,根据等第志愿的录取规则,95%的重点大学都已经在第一志愿完成了录取。这名考生根本不可能把北京邮电大学放在第二志愿,而只能选择一所录取分数在一本线附近,且第一志愿录取经常未满额的高校作为第二志愿。这样的投档与录取规则,让填志愿充满博弈色彩。在这种背景下,平行志愿开始被提出,并在全国范围内逐渐推广。在高考录取中实行平行志愿的,在2009年已经达到16个省市,当然,这其中又分为“大平行”、“小平行”。所谓“大平行”是指所有录取批次以及这一批次的所有志愿都实行平行志愿,比如说提前批、第一批、第二批、高职高专批都实行平行志愿,而且每一个志愿都实行平行志愿。具体来讲,比如说在第一批里设A、B、C、D四个平行
  院校志愿,第二批里设A、B、C、D四个平行院校志愿等等。那么,什么是“小平行”呢?是指在部分批次且在第一志愿之外实行平行志愿。比如,第一批的志愿中,第一志愿还是按传统的等第志愿,而把原来的第二志愿、第三志愿、第四志愿变为平行第二志愿,这就叫“小平行”。这种“小平行”志愿,实际上没有多大意义。因为第一志愿焦虑还是存在,在第二志愿实行平行志愿,平行的空间已经非常小了。所以说,今后志愿填报方式的改革方向是“大平行”。与传统志愿的投档录取方式不同,平行志愿的投档与录取规则可描述为“先分数优先,再分数优先,再遵循志愿”。“先分数优先”,与传统志愿相同,即按分数划分批次控制线,如果你的分数没有达到一本线,你当然不能被一本的学校录取,只有达到一本分数线,才能够被一本的学校录取。“再分数优先”是指在达到批次控制线之后,根据学生的分数排出名次,根据名次的先后顺序依次投档,先投第一名,再投第二名。而“再遵循志愿”是指在投某一名考生的档案时,是根据他的A、B、C、D志愿的顺序,先投A志愿,A志愿投档不成功,再投B志愿,依次类推。简单来讲,我们可以把学生从第一名到最后一名排成一列,再把所有参加录取的高校排成另一列,每所高校类似一个“箩筐”。在投档时,先投第一名,按照学生的志愿,把他的档案投进A志愿高校箩筐;然后再投第二名学生……假如投到第1000名学生时,按照他的A志愿投档,发现A志愿高校的“箩筐”已按计划数装满,档案投不进去,于是按B志愿投,如果B志愿高校的“箩筐”也满,则只能再投C志愿高校。实行平行志愿之后,实际上减轻了学生的志愿填报焦虑。按分数高低依次投档,可以减少高分学生落榜的风险;同时,每个批次3~5所,或更多所平行志愿高校的选择,可以让考生选择多所同一层次的高校。比如,在江苏地区平行志愿中,A、B、C三所学校就可以分别选择北京大学、南京大学、河海大学。但是,平行志愿对于考生来说也有一些局限、误区和风险。“局限”在于每个考生只能拿到一所大学的录取通知书,而不是同时获得多张录取通知书再做选择。“误区”在于平行志愿投档和录取是一次集中投档、集中录取,而不是依次投档、依次录取,而且学校之间不是“平等志愿”,也有先后顺序。所谓集中投档、集中录取,意味着在每一轮的投档录取中,每个考生只有一次投档成功的机会,而不是多个。很多家长和学生对此有认识误区,从而忽视了平行志愿也有风险。平行志愿的“风险”在于,投档到一所学校未被录取而被退档之后,其后的志愿完全失效,这一轮不再投档,考生只有等待征求平行志愿。也就是说,如果A志愿你投进去了,但这个学校没有录取你,把你的档案退回来,这个时候,你也没有其他的学校可以投了,只有在征求平行志愿时再填志愿。针对平行志愿的这种投档录取特点,各高校在录取时,为降低考生的风险,已经将投档比例从120%降低为105%,甚至承诺“进档即取”。但是要填报好高考志愿,还是得注意几点:首先是定位好A志愿,不能盲目乱冲;其次,在A、B、C等平行志愿院校间,也要有一定梯度,通常的说法是“A志愿冲一冲,B志愿稳一稳,C志愿保一保”;再次,学校专业志愿选择要与自身实力匹配,专业志愿间要有层次,同时,要服从专业志愿调剂,避免因不服从专业志愿调剂而被退档。刚进入高中的同学应了解高考模式,因为高考模式对高中的学习生活有深远的影响。假如我国高考未来依旧以传统高考模式为主,那么分数无疑是升入大学最重要的因素,难以回避。也就是说,如果你的成绩不好,那么在传统高考模式之下,你是很难被一所好大学相中的。对此,同学们应十分清楚,尤其是经历了中考之后。发展趋势:分数至上从目前的高考录取制度改革看,在传统高考模式之下的“改革”有如下一些趋势:第一,“分数至上”。我们知道,传统高考志愿投档录取规则十分强调分数,平行志愿实际上比传统志愿更强调分数的作用,因为它的投档和录取几乎完全看分数的高低。在传统志愿中,先要看你的志愿,也可以说还在一定程度上考虑学生的学校兴趣,而实行平行志愿后,分数和学校的对应关系将进一步加强,很多学生就会想到尽可能“不浪费”分数。实行平行志愿之后,由于相同水平的很多同学都会报考同一所学校,因此,一所学校录取的学生往往会集中在一个分数段中。在以前的传统志愿中,我们可以看到,由于实行“志愿优先,再分数优先”的录取规则,因此往往一所学校最热门专业的最低录取分与最冷门专业的最低录取分差距大概有50分左右。而实行平行志愿之后,我们会发现,所有的学校,尤其是重点学校,最热门专业与最冷门专业的录取分差已经降低到20~30分之间,不少高校的专业录取分差只有几分。这被称为生源“扁平化”趋势。这种扁平化趋势也进一步表明,平行志愿强调分数和学校的对应关系,分数差一点的学生、成绩中等的学生要进一所好学校的可能性越来越小。因此,有不少人士指出,平行志愿与素质教育背道而驰,以前还可能强调一点学生的兴趣,而现在实行平行志愿之后,更加强调学生的分数了。当然,平行志愿降低了学生的志愿焦虑,家长和学生还是欢迎的,这可能是传统高考模式的两难处境。第二,实行平行志愿之后,学校的校内优惠加分减少。我们知道,在以前的传统志愿投档录取过程当中,学校先有一条投档线,投档线是按照学校的计划数扩大适当比例,根据投档学生的情况确定的。投档线划出来以后,学校再对进档的学生从第一名到最后一名进行排序,综合录取,因此还有一条录取线。一般来说,录取线和投档线之间的分差是比较大的,有的学校大约有10~20分。在这种情况下,高校的校内优惠加分(也称投档线上加分,从5分到20分不等)不但影响这名考生最终被哪个专业录取,还决定这名考生是否能被这所大学录取。实行平行志愿之后,每所学校的校内优惠加分减少,为什么会减少?一方面,实行平行志愿之后,每所学校的投档线其实就是录取线。前面谈到,为了减少平行志愿的风险,不少高校将投档比例从过去的120%调整为105%,甚至承诺“进档即取”,因此,高校的投档线实际成了录取线,两线合一。如果投档线和录取线是一条线的话,那么,校内优惠加分将不再对这个学生最终能否被这所大学录取起决定性作用,所以校内优惠加分对学生报考学校的吸引力减弱。另一方面,实行平行志愿之后,录取学生呈扁平化趋势,每所学校最高录取分和最低录取分已降为20分到30分之间,此时,如果校内优惠加分还保持为15分、20分的话,那基本上就保证了这些获得加分的学生,一旦进入投档线,就等于进入了最热门的专业。因此,实行平行志愿之后,很多学校校内优惠加分就减少了,降低为10分、5分,甚至有的学校宣布取消校内优惠加分,这是一个很大的趋势。高考中的政府加分(指直接加在原始分上,作为投档依据的加分)也有项目减少和分值减少的趋势。这主要是因为在近年来的高考加分中,尤其是艺术特长加分、体育特长加分、综合荣誉加分,以至特殊身份加分中,出现了权钱交易等腐败问题,呼吁“裸考”的声音日益强烈。因此,今后你能不能进入一所学校最终取决于你的原始分数,在传统高考模式下,这将是一个大趋势。第三,实行平行志愿之后,大学的自主权减少。以前,在传统志愿投档录取当中,学校按120%投档比例提档,这意味着有20%的自主空间,而现在实行“进档即取”,也就等于放弃了20%的自主空间,自然而然,自主招生权减少。





上一本:中学生人生规划导航 下一本:思考的艺术:非凡大脑养成手册

作家文集

下载说明
高中生职业生涯规划八讲的作者是熊丙奇,全书语言优美,行文流畅,内容丰富生动引人入胜。为表示对作者的支持,建议在阅读电子书的同时,购买纸质书。

更多好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