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淑玉编著的《青少年社交安全知识》针对青少年在生活中可能遇到的各种安全问题,通过具体的案例,介绍了一些基本、简单、有效的自我防护和救助常识,提供了应对各种危险的常用措施和方法。既有中小学生如何提高自己的法制和权益意识,也有中小学生在日常中如何保护自身的安全;既介绍了中小学生如何建立正确的人际关系,也介绍了中小学生如何保持心理健康、避免青春期的性伤害以及在网络中自我保护的措施和方法。相信《青少年社交安全知识》对广大青少年及教师、学生家长一定会大有裨益。 目录: 第一章中小学生的社交需要一起了解社会交往人离不开社会交往人在交往中成长交往给人归属感人需要友谊和情感在交往中认识自己交往提高沟通能力网络改变交往方式第二章中小学生的家庭人际交往与父母交往的钥匙化解与父母的矛盾家里不隐瞒不说谎与邻里亲戚的交往第三章中小学生的校园人际交往师生之情最难忘不忘尊师好美德学会和老师交往同窗友谊地久天长团结友善互帮互助异性交往讲求分寸友好相处少惹是非不可恋网做“宅童”第四章中小学生的社会人际交往校外环境复杂需小心交友谨慎不引狼入室羡慕自由违纪逃学抵御社会不良风气的诱惑不可受益惑而轻生拒绝毒品保安康沾染赌博百害无利第五章中小学生的社交防范熟知社会诈骗手段休闲消费需有度放松休息讲安全聚会勿饮酒惹是非赛事活动辨别真假 现在物质生活水平提高了,不少父母为自己的孩子都提供了相当舒适的学习、生活条件。可是,同学们并不觉得这就是幸福,因为你更多地需要精神上的关怀和慰勉。◎在你十多岁的时候,会觉得自己和父母不像从前那么亲了。◎你有时会和父母拌嘴。◎你有时会和朋友玩得很晚才回家。◎如果你住校的话,回家的次数越来越少。这一定会让父母的心里不是滋味:看着你长大,竟变得对家这样冷淡;有的父母觉得儿大不中留;有的父母埋怨说孩子越大越难“侍候”。虽然你为父母考虑得少一些,可是哪一个孩子天生就讨厌自己的父母,讨厌自己的家呢?父母对你的要求有时近于苛刻,总觉得应该什么都强。当你刚上中学,请教父母一些问题,而他们又偏偏回答不出来时,自己就觉得是个大人,父母依靠不上了。伴随着这种优越感的产生,父母的威望在你的心目中也就开始下降。有的同学与父母之间亲近如朋友关系,有的同学则与父母隔阂如山,有的同学甚至叛逆得把父母看做心底敌对的对象。同学们,谈起父母,你会想起什么?你最想对父母说什么?赞美父母的伟大,讲述父母的艰辛,叙说父母与自己的隔膜,埋怨父母对自己的管束或误解……你可记得父母的生日?你可懂得感恩?你会跟父母倾诉烦心事吗?你会跟父母说“我爱你”、“对不起”吗?你和父母彼此的理解有多少?你心里对父母的期望是什么?不管是亲密还是隔阂,在你的身上,发生着怎样的一出亲子故事?增进彼此理解同学们都有自己的思想,不可能完全听从父母的意见,做一个“听话”的孩子。有的同学们的行为不能被父母理解,常常被误会,常常被批评。但在内心深处有时并不知道自己错在哪里,也不会用语言说出来。案例一上初二的强强每天总是喜欢玩会儿电脑。他的爸爸怕儿子染上“网瘾”,从他坐在电脑前就开始紧张不已,一直在房间内走来走去,啰嗦不断。后来,爸爸干脆在电脑上设置了密码,甚至拔掉了网线。强强非常气愤,经常偷偷跑到外面的网吧去上网。案例二李莉喜欢上网和网友聊天,倾诉心事。李莉每个星期只上两次网,时间都不超过2小时。但是妈妈特别担心她在网上“遇到坏人”,一上网打开QQ开始聊天,妈妈的唠叨也随之而来,李莉经常是忍无可忍。久而久之,李莉和妈妈之间的话越来越少,在家里也变得很冷淡。自由就是自己做自己的主人。自由就好像空气一样。多一些自由,是我们成长所必要的养料;缺乏自由,我们就会窒息而死。1.理解父母的行为同学们不要以自己的思想来推测父母的思想,一定要主动询问父母为什么这样做,把自己的想法告诉父母,父母也才能真正走进你的心灵。2.理解父母的心情美国教育家塞勒·塞维若说:“每个人观察认识问题,都会有自己的视角和立足点。身份、地位不同,所得的结论就不同。”父母与你之间的年龄悬殊、身份互异是影响相互沟通的重要原因。若能站在父母的立场上思考,一切将迎刃而解。因此,要进行一下换位思考,理解父母的心情。3.获得自由的空间我们需要一个独立的、可以自由活’动的小房间或者小角落,在这个属于自己的空间里,自己来收拾。在自己的空间里做一些自己感兴趣的事,比如,养几条小金鱼,种几盆花等。只要我们能够独立地支配自己的小天地,就觉得自己是自己的小主人。父母放手让你们进行自由的活动,表明了父母对你们的尊重。同学们自然也要尊重父母,主动和父母交流。和父母说心里话美国总统林肯就曾说过:“首先尊重他人,才能得到他人的尊重。”这是一条恒久不变的做人法则。对于父母来说,想要得到孩子的尊重,首先也要尊重他。可我们却常常忽略这一点,总认为他还是个小孩子,懂什么!在潜意识中,有的父母可能会认为“他”是我的孩子,我们就有权利也有责任管他的一切。殊不知,这样不仅会阻碍孩子的成长,而且常常伤害了孩子的自尊还不自知。长此下去,不仅会影响父母和孩子的和谐关系,甚至还会使他形成不健全的人格。P25-2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