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轻狂菜鸟遭遇职场黑手,是黯然退场,还是虚与周旋?当书生意气碰到职场规则,是真我本色,还是入乡随俗?不谙职场路径,职场之途势必步履维艰,及早修炼职场的生存之道,是为正途。本书作者从草根成长为世界500强高管,他将研读《易经》的心得,结合自己的成长经历,撰成本书与广大职场人士分享。他视觉独特,透视了职场菜鸟在工作中可能遇到的种种困难,揭示了跨国企业高管们秘不外传的职场生存与进阶法则,堪称初入职场者与中基层管理者必备的职场决胜指南。 作者简介: 高军良1971年生,中国人民大学MBA,现就职于世界500强企业爱立信中国分部——爱立信(中国)通信有限公司,任副总裁兼广电及新媒体客户部总经理。拥有10年管理经验,19年IT从业经历,是集研发、生产、运营于一身的管理型人才。先后在英飞凌北京(原西门子)、德州仪器(中国)有限公司、美博通信(北京)有限公司、泰立嘉集团等多家跨国公司担任管理职务,深谙跨国企业的经营管理之道,熟知世界500强职场历练之法。自幼爱好中国传统文化,并将国学智慧运用于职业成长之中,将传统文化与企业管理完美融合,形成了独具特色的管理理念。 目录: 推荐序在传统与当代之间架起一座桥梁 前言我为什么要写这本书 引子寻找职场隐形的手 第一章推开职场那扇门,进入社会大学校 先融入后发挥 根深才能叶茂 从老同事身上学技能 寻找适合自己的“梯子” 慎重转型,避免“羊到狼圈” 职场智慧:新人入门的4个智慧 第二章力守正道,直面职场冲突 一不小心差点被牵连 把坚持当成一种能力 人事变动,应有三朝元老的定力 与产品经理的博弈推荐序 在传统与当代之间架起一座桥梁 前言 我为什么要写这本书 引子 寻找职场隐形的手 第一章 推开职场那扇门,进入社会大学校 先融入后发挥 根深才能叶茂 从老同事身上学技能 寻找适合自己的“梯子” 慎重转型,避免“羊到狼圈” 职场智慧:新人入门的4个智慧 第二章 力守正道,直面职场冲突 一不小心差点被牵连 把坚持当成一种能力 人事变动,应有三朝元老的定力 与产品经理的博弈 谨慎对待不速之客 化解合资公司与客户的矛盾 不唯上,收拾LBE 莫让“一勺污水”破坏了企业 职场智慧:职场成长中的4个安全策略 第三章 重新审视自己,开拓事业新平台 有了新朋友,不忘老朋友 你是老板眼中的“鲶鱼”吗? “逐水草而居”的职场高手 做得好也挨骂,攘外必先安内 寻找成就自己的“3G”机会 看到那张无形的组织架构图 值得借鉴的5个商业技巧 职场智慧:解决职场中困难的3种方式 第四章 跳出怪圈,认清变化与机遇 看清成功的关键性指标 选对合作伙伴,避免无解方程 宝剑开刃需待时 只有相对,没有绝对 上错花轿的“新娘” 清洁工的“慧眼” 职场智慧:把握机遇的3个法则 第五章 团结力量,打造无形人际网 三组PPT,让中西方管理层沟通无障碍 职场看不见的“隔代亲” “管好”自己的老板 “轮岗调职”培训法 成就自己的下属 职场智慧:打造无形关系网的4个规则 第六章 调整心态,培养职场第六感 珍惜顺境,常想一二 S曲线:西方的《易经》 停止抱怨,逆境也是幸福 防止成为“倒霉鬼” 培养BusinessSense:职场感应 给心灵放个假 原来“黑天鹅”就在你我身边 职场元神在何处 职场智慧:对于职场心态的4种认识 第七章 人生,是另一种形式的职场 童年的职场基因 看清圈子,找到“大人” 解读成功的奥秘 职场的惑与不惑 合乎自然便是道 下行的艺术,退步原来是向前 职场智慧:经营人生职场的些许感悟 后记“易”样职场,“经”简人生第 一 章 CHAPTER1 推开职场那扇门,进入社会大学校 十几年的校园生活,使我觉得自己上知天文,下晓地理。但真正走入社会,我才发现,自己推开的是一扇崭新的门,门的后面是一个新鲜而陌生的世界! 初入职场,我尝到了里面的酸甜苦辣,但自己成长的愿望并没有被磨灭,总希望能够再学习、再进步。这时候才发现,学习的途径不一样了,相比之下,学校教给我的仅仅是方法,而社会中的每一个人,经历的每一件事,都是一本书,我要开始一段不一样的学习生涯。 先融入后发挥 入行的偶然 1993年,国家开始试行毕业生和用人单位双向选择制度。我曾经向往的单位也来到学校招聘,但优异的学习成绩和一大堆获奖证书并没有为我赢得这个机会,他们只说了句“名额已满”,便把我拒之门外。 临近毕业的春节,我放弃了考取曹老师(我的专业指导老师)研究生的机会,怀揣着曹老师学生的联系方式和仅有的100元钱独自来到北京。面对车水马龙的城市,我感到如此陌生而遥远。我按联系方式找到了学长。他见到我的第一句话是:“大家都买不到回家的票,愁得要死,这个时候你倒来北京了。” 临行前,曹老师特意对我说:“凡事讲究入行,男怕干错行,女怕嫁错郎,你第一份工作做什么不重要,重要的是你先入一行。我前两年去日本的时候被他们发达的电子行业震撼,中国电子行业刚刚兴起,与国外同行差距还很大,但是未来一定会非常繁荣,你专业学的就是电子类,不要轻易丢掉。”按照他的建议,我应聘了几家电子公司,人家不是招满,就是主管的人不在,抑或是春节休假。三天下来,我身心疲惫,失望至极。 当我拖着疲惫的身体回到学长的宿舍时,他兴高采烈地告诉我,他的一个同事辞职了,明天可以去问问组长!这个消息像一剂兴奋剂,让我忽然有了力量。可能是命运之神的眷顾,这个偶然的消息让我第二天顺利通过面试,并拿到了聘用我的双向协议书。 几年以后,谈到来北京找工作的经历,我一直认为这是个很偶然的事件。同学却笑着说:“偶然中有必然,至少你冒着春节买不到回家火车票的风险来北京找工作,而你当时也可以选择先回老家,等来年春天公司来学校招聘。” 有十年寒窗的积累,有辛勤学习的进步,也有对未来的执着追求。就犹如《易经》的屯卦,是因为有了乾坤两卦的酝酿,乾卦代表天,坤卦代表地,天地相交因而有了万物的生命。屯卦中有“元亨”,元就是新生命的开始,新生命最重要的是找到自己生长的方向,新入职场的人最重要的也是要找到自己成长的方向,这就是“入行”。 好心帮倒忙 屯卦开篇即提到“元亨”二字,“元”即广大、开始的意思,“亨”为亨通,描述了新生事物的希望和祥和。新环境,总是给人一种美好的感觉,感觉身边的人都非常友善,而自己则怀着好奇的心情忙着接触和认识众多的新鲜事物。在新的环境,我们的眼睛总能看见许多欣欣向荣、积极向上的东西。 走向社会也是这样,我至今仍记得刚到北京的那几年:公司为每位新人指定了有经验的老同事,帮助、辅导我们。负责我的是王韶泽师傅。 看到自己实验室那一套完整、先进的实验设备时,我觉得自己浑身都充满了力量,有永远使不完的劲儿。公司同组的很多老同事也都主动跟我分享他们多年积累的工作经验。我一度觉得无论做任何事情,身边总会有帮助我的人。 那段时间,我非常勤快,觉得周围的环境非常好、公司未来的发展也无限美好,自己的许多体会也是那么积极、正面。当时的公司里有固定的清洁工,主要负责走廊的卫生,而里面的工作间需要员工自己打扫。看到王师傅在我报到的第一天拿墩布拖地时,我以为这可能是每天必做的事情。 于是,第二天一大早,我赶在他们上班前也学着这样做,见到开水没有打,我也总是在第一时间去打开水。直到一个星期之后,我才知道原来我们并不需要每天做这些事情。 现在想来,大家在新环境中总能感觉到许多正面、美好的东西,尤其是刚进入公司的那段时间,周边的环境无限美好,同事关系十分融洽。这中间,最重要的一个原因在于,这时的我们没有任何组织派系,也不带有任何人的“影子”,更没有能威胁到任何人的实力。因此,对我们勤奋、虚心的态度,大家更容易接纳,即便偶尔犯下错误也可以原谅。 工作之余,我很喜欢去图书馆看书。有一次,我刚从图书馆查完资料回到公司,发现许多同事都在清洁半成品芯片,于是,我也“热心”地跑去帮忙。等到下班前整理芯片时才发现,大家本来已经弄好的芯片被我弄脏了,原来是因为我手上沾着看书时留下的油墨。更可怕的是,因为“好心”,我甚至还弄碎了两个芯片。 在那个薪水只有一千多元的年代,一个成品芯片的价格近乎一万元。幸亏我那时候弄坏的都是还未成型的芯片,而且,因为处在加工制作的早期阶段,损失不至于太大。 可能正是因为自己的认真和勤奋,大家对于我的过错给予了极大的体谅和理解。我还清楚地记得,老师傅们在看到这一幕时对我说的话——这个没有关系的,从头再来就是了。 寒冬里的麦苗 上初中时,每逢冬天,我和伙伴们经常牵着牲口到野外去觅食。一不小心,牲口会跑到田里吃冬小麦,或者将麦苗踩入泥土之中。有一次,它们把麦田毁得特别“惨烈”——麦苗都被踩没了。因为想着“来年肯定长不出麦穗”,所以,我们再也不敢牵着牲口靠近有麦子的地方。 后来,长辈们告诉我:庄稼在冬天时,偶尔受到一些伤害并不严重。麦苗还处于成长初期时,即便嫩芽被踩坏了,它还是能够再次成长起来。因为其根部有着非常强大的生命力,所以表面受到的损伤并不会造成毁灭性的伤害。到了春天,大地内部开始向外散发阳气,那些刚破土而出的种子,虽然只是小小的嫩芽,实际上却形成了很大、很深、很复杂的根基,只是内部的能量还没有发挥出来罢了。 这个道理和人的成长是一样的。无论是学习还是生活,只要明确前进方向,并不断努力,便可为日后的成长打下坚实的基础,即便有小的过错,也不会从根本上影响其成长。 接受“橄榄枝” 1994年,我刚进公司不久便遇上部门的工会选举。领导宣布选举结果时,我意外地发现自己离全票只差两票。其中一票是自己的,还有一个同事很奇怪地问:“谁是高军良?”可以肯定的是,他也没有选我。这个结局大大出乎我的意料,那时我还想,还好没有选自己,万一只差一票是全票,岂不是很尴尬? 这件事也证明,刚到公司的新人,不需要担心自己什么都不懂,没有依靠,没有关系。如果新人能虚心融入新环境,这个阶段会是一个特别安全、宽松、友好的时期,也因为职场新人没有派系,所以容易得民心。 这时新人应该尽快熟悉情况,了解周边信息,了解公司组织架构,各部门分工及人员状况,建立人际关系网,学习必要的专业技能。慢慢地,周围的人都会向你递出橄榄枝。所以,有很多新人在试用期结束后并不一定留在原入职的部门,其他部门也许会给他们一些意想不到的机会。从卦象而言,任何事对于处在屯卦初期的新生物都是有利的。 急于求成的代价 读大学的时候,因为经常参加体育锻炼,我的身体非常好,一天能连打两场篮球。每天我都坚持长跑、器械锻炼,要是碰到下雨天不方便锻炼,甚至会憋得难受。那个时候,我的心率一般是每分钟60次左右,而我的同事们一般每分钟都是70多次,以致我一度以为自己的心脏有问题,直到后来去医院检查,医生说我的身体很健康。 之后,我了解得知,生理学家发现,长期从事体力劳动和激烈运动的人,由于心脏得到了锻炼,心跳次数比常人要少得多。这是因为,心脏得到锻炼的人,心肌纤维变得粗大,心室壁变得厚实,因此,心脏收缩起来也更加有力,每次跳动输送到全身的血液要比普通人多。这样,即便跳得次数少,由于单跳供血量高,也能满足身体的正常需要。 1994年的一天,单位组织献血,要求每人献400毫升。当时,我仗着年轻、身体好,完全不将休息放在心上。大约在献血后的第三天,我就去逛商场。不巧的是,那天电梯坏了,只好爬楼梯,我走到三楼时突然觉得自己的心跳非常快,心里顿时觉得很慌张。此后大约一两个月,我的身体都不太好。 这个时候,公司刚好要赶着交付一批货,作为科研员的我们义无反顾地选择了加班。那时的我,因为刚到单位,特别想好好表现,所以觉得自己仿佛有一股使不完的劲儿,结果在封闭的实验室一干就是半个多月。 自那以后,我的心跳从来没有低于每分钟80次,直到近些年,随着体育锻炼的加强,我的心跳才逐渐恢复到每分钟75次左右。 反观身边的很多朋友,跟他们交流的时候发现他们也都有过相似的经历。在入职初期,大家都希望得到领导和同事的认可,谋取一席之地,但有时一味地进取,很可能会给自己带来隐患。人生是一次长跑,不是一时的领先就能改变命运的,更重要的应是耐力与坚持。 古代有一个人找到一位老拳师拜师学艺,几天下来,觉得自己已经入门,便问老拳师:“老师,照我目前的速度,勤加练习,多长时间才能练成一流的武艺?” 老拳师说:“需要十年吧。” 那人伤心地说:“老师,我背负血海深仇,必须尽快学成下山。如果我日夜苦练,加倍努力,需要多长时间才能学成?” 老拳师说:“二十年!” 故事中那个急于求成的人就像是初入职场的我们。每个人都想有所作为,这种心情可以理解也值得鼓励,但是事物的成长及发展是需要过程的,急功近利会带给自己负面的东西。 屯卦中所说的“勿用”,是指这个阶段的人和物虽然具备创始、亨通、祥和、坚贞,有成王成侯的潜质,但仍处于萌芽期,因而非常脆弱,在开发利用时有很大的局限性,如果过度开发,就会遭到规律的惩罚。 这也可以解释为什么中国企业的“空降兵”大多会因“水土不服”而阵亡。罗盛咨询公司曾发布过一份调研报告:在很长一段时间里,跳槽人才的生存率不高于50%,有相当一批外企经理人在加入本土企业6个月内,甚至在更短的时间内选择离开。大量的实践证明,“空降兵”的引进效果并不理想,甚至有数据显示中国民营企业引进“空降兵”失败的比率超过90%。 除了高失败率,“空降兵”在企业的“存活”时间也非常短,多则一两年,大多在半年左右就离开。一个企业一年内换两三个人力资源总监的事情时有发生。由于创业人员的背景和内部人才培养等原因,引进“空降兵”是企业的无奈之举,但企业家应该正视“空降兵”失败的几大原因:专业素质不高;“空降兵”在权衡个人利益与公司利益时,缺乏为整体利益负责和贡献的意识;文化难以融合。以上这些因素造成了“空降兵”水土不服的结果。 其实,“空降兵”应该改变自己来适应公司,而不是倒过来。经常有一些企业的“空降兵”口口声声强调“我们的企业怎么好”,但要求他们改变自己适应企业时,就会产生巨大的心理障碍。 除了“融入”存在障碍,许多“空降兵”在“发挥”的层面也极易出现问题:“空降兵”总是习惯否定前任领导的成果。尽管在进入企业之前,他也欣赏即将服务的企业和企业的老板,但在进入企业以后,就开始看不惯诸多的事情,对过去的一切都予以否定。 工作环境的变换在人的职业生涯中十分常见。自己在环境变换的初期如同屯卦描写的初期,谨慎处理非常必要,否则轻者碰壁,重者关系生死。屯卦讲到“动乎险中”,就是指新生事物在初期还是要小心谨慎,不可轻举妄动,当以积蓄为主,如果贸然行动,不顾周遭危险的环境,则必然遭受风险,甚至会不被环境所容。 根深才能叶茂 刚参加工作的时候,我学什么都很快,任何事情参与几次后就能记住,包括当时的电子器件工艺。虽然电子器件工艺线很长,环节很多,但只要接触过并向师傅认真请教过,我也能很快学会。 永远参与不到的流程 慢慢地,我发现大领导总是不让我们接触一些核心工序。很多时候,重要的材料和配方都已经完成,我们却永远无法接触到那些关键的环节。我常想,哪怕是让我看一次,可能我就知道了,就算不能知道原始的方法,但只要知道一些基本信息,也许我也能摸索出来。 有一次,我提出参与工程的全部过程,领导口头上同意了,却还是只给我安排了后半夜的班时,甚至到几年后我离开这家公司时,我都没有接触到其中的核心工艺。 多年之后,我才理解领导这样做的原因。他实际上是害怕身边快速成长出一位全能的技术骨干,这会让他失去安全感。 种子的力量 1995年,计算机技术迅猛发展,许多企业都更新了计算机设备。但公司领导一直不给我们配备新式计算机。我们的286电脑用了好几年,而别人都已经开始用586电脑,甚至是多媒体机了。我只好利用业余时间跑到其他小组学习。 后来,因为帮组里解决了一个核心技术,我得到了同事的认可,但是在年终报奖的时候,我的名字被放到了最后一个。我觉得很不公平,甚至是气愤,但多年以后,我理解了——毕竟前面的人工作了很久,我只是解决了最后一个问题。如果没有前人的铺垫和前期投入,我也很难做到现有的成果。也许这些都是对我的历练,没有经历挫折的人,可能就不会体会到成功的珍贵。 在职场中,诸如论资排辈、有能力却得不到认可的现状依旧存在,尤其是在国企。我们去餐馆吃饭,不难发现,新来的服务员总是干得多,老服务员则站在一旁指手画脚,只有当餐厅老板出现的时候,老服务员才摆出一副认真工作的样子。 这个时期的我们就像夏衍书中说到的种子,压在石头下面也要“曲曲折折地、顽强不屈地从石缝中长出来。它的根往土里钻,它的芽向地面透,这是一种不可抗拒的力”。正如屯卦中讲到的:“磐桓,利居贞,利建侯。”磐桓指的是种子面临土壤的压力而暂时停滞不前的阶段。也就是说,在前进中徘徊并不可怕,只要有积极的心态并努力奋斗,就可以更有效地历练自己,继而成就一番事业。 我们都有成功的潜质 我后来进入一家世界500强企业工作。那天,公司的CEO(首席执行官)来到中国给我们开会,会上设置了自由提问环节。或许是碍于面子,在座的中国区总裁和副总裁,乃至总监级的领导都没有一个人提问,倒是一个实习的小女生提了个问题。 “您大学刚毕业的时候是否考虑过自己有一天会成为公司的CEO?”小女生有点怯生生地问道。 这位CEO很平静地回答:“我从来没想过,那时候的我就想,如果有一天我能带领十几个人的团队做事,那该多好啊!” 不要惊叹于这样的答案,我们回想一下,自己刚毕业的时候,一个月能挣几百元甚至几千元就很不错了,很多人都把生存作为那个时候的目标。其实许多有一番成就的人,在一开始工作的时候,他们也不会料到自己有一天能做那么大的事情。 2001年,我和公司中国区总经理坐车去惠州,经过一所学校门前时,恰逢放学时间,很多孩子活蹦乱跳地从学校出来。司机有点不耐烦了,不断地摁喇叭,这时坐在车后座的总经理说了一句让我深有感触的话:“不用着急,我们时间还早,就等等吧,谁能知道这些孩子长大后是不是科学家、企业家呢?” 实际上,每个人在一定程度上都具备成王成侯的潜质,但后面的发展却有天壤之别。因此,我们在事业初期应做好职业规划,心存远大的理想,遇到困难要勇于面对,不能急于求成。 择业不能“跟风” 在职场中,我们经常会看到这样一些情况:如果公司有人才流动的倾向,那么,就会有成批的人辞职。 1996年的一段时间,我所在的公司有很多同事开始跳槽,没有辞职的同事也开始心里发虚,萌生了想走的念头。 公司的一个部门经理本来很受重视,很有发展前途,但他看到别人跳槽后都不错,也跟着离开了。半年后,因为在别的地方混得很差,不得不打道回府,结果再次回来就不再受重视了,气势也自然弱了很多。 现在许多人在选择职业时,大多是从众心理作怪。从2000年年初开始的创业潮让许多人兴奋不已,好多刚毕业的人便一心想着创业。但这中间的大多数人并未找到很好的项目,只是单纯地认为创业是大势所趋,其惨败的结果是可想而知的。 了解三国历史的人对陈宫大多会有这样一种感觉:他是个忠义之人,却未得善终。有人说陈宫是死于曹操之手,但在我看来,陈宫更多是死于自己的盲从——未能找到合适的主公,而且面对曹操和吕布的政治斗争,陈宫的选择很冲动。尽管《三国演义》在描述曹操时着力将其刻画成一个奸雄,但曹操在发现人才、使用人才方面确实有其独到之处。 曹操手下成王成侯的人并不在少数,包括陈宫最后被擒获时,曹操都不忍杀他。后来,陈宫一心求死,曹操还念着当年的救命之恩,为他感到惋惜,许下保其全家老小的承诺。相反,吕布在用人方面却优柔寡断,乃至最后因不听陈宫之言而战败。 屯卦六二讲到“反常也”,指的是在屯的生长过程中,因阅历及经验不足,自己眼光未必足够长远,迷惑重重,此时“君子几,不如舍,往吝”(屯卦六三),也就是说君子应当机警,不盲目跟风,如若贸然前往,反倒容易招致失误。 择业就犹如投靠一个主公,而了解一个行业、建立行业根据地就要充分了解所在行业的公司及其游戏规则,保持积极的心态谋求发展,不要盲目跟风,否则必会有凶险。 欲速则不达 许多有开车经验的朋友都有一个感受,那就是开车技术熟练以后反而更容易出事。刚开车的时候,自己心里没底,所以很谨慎,后来觉得自己的技术很好了,车开得也就快了,这个时候也就容易出事了。事情虽小,却提醒我们做事不要太激进,一味追求速度不一定是件好事。 1996年前后,我的一位汪姓朋友,研究生毕业,能力也非常强,多次被公司领导提拔,很快便升到了副总监一职。他手里20多人的团队也非常团结,总能做出既多又优质的项目。 慢慢地,大家觉得分到手的奖金太少了,而单纯依靠工资又不可能有大笔的收入。他们开始思考,怎么才能多赚点钱呢?在他们看来,有了钱可以买更多更好的设备,更重要的是自己可以过上更好的生活。 汪姓朋友知道了大家的想法后,便在下属的介绍下,开始接一些私活儿,以个人的名义为另一家公司提供比市场价更便宜的产品。 在这种情况下,他们逐渐建立了一个属于自己团队的小金库。一年下来竟攒下不少钱。因为赚钱的缘故,极大地提高了大家的积极性,而这个团队的小组长也升为了经理。 大概一年后,或许是因为分钱不均,或者是因为提干遭到了嫉恨,结果东窗事发,小组长被人举报了。小金库被查封,小组长被撤职。这位汪姓朋友及他的团队在公司变得特别被动。 在这一阶段,屯卦向人们揭示了初生力量长到最高端的时候应该注意的事项,提出“泣血涟如”。它告诫人们,这个时候并非特别坚强,如果处理不当,必然会引发大的危机,也就是一定会碰到伤心的事情,会“哭”,并且哭到最后,眼泪干了就会哭出血来。 事物在异彩纷呈时很容易出事,也正因此,觉得最安全的时候其实最不安全,觉得自己长大的时候,其实自己还很不成熟。十几年前香港的一个朋友对我说:“觉得自己马上就要占到便宜的时候,其实很可能就要上当了。别人的成功只能作为参考,不能简单复制,参考也是要先看到双方的不同之处,如果盲目奋进,很可能会栽跟头。” 在中国,人们很容易发现这样一种现象:除了少有的几家老字号以外,中国的百年企业少之又少,但欧洲的许多企业都百年不衰。有一次,欧洲总部的一位老总来到中国,跟我们讨论公司在中国的发展计划,我们提出了40%的增长速度,这位老总立即表示反对。他说:“增长超过了百分之二三十是不健康的。”我们很惊讶,居然还有人对快速增长表示反对。 后来我从老总身边的人那里知道了原因:在欧洲,公司每年的增长目标就稳定在10%,在他们看来,盲目的快速增长是反常现象,公司很容易出问题。 纵观企业的发展就犹如一棵树的成长,这棵树要想常青,就要适应周围的环境,慢慢吸取土壤的养分,只追求速度是无法维系生命的。企业只关注表面生长,不注重根部生长是非常危险的。对于新生事物而言,内部成长和外部成长同样重要,在某些特定阶段,只有表面的成长是不会长远的。当企业这棵树越长越大时,枝叶过于茂盛,通常也容易因为“养分”耗需太大而导致死亡。 从老同事身上学技能 2007年,我带着笔记本电脑前往美国得克萨斯州出差,随身的电脑里有我出差前为会议精心准备的许多重要文件。第二天会议前,我打开电脑,想要查看一下电子邮件。刚打开电脑,一个美国同事从我身边经过,一边走路一边和我打招呼,不小心踢掉了笔记本的电源线。 “Sorry”,美国同事边说边帮我把电源插头插回去。瞬间,我的电脑屏幕黑了,一股白烟弥漫开来。其实,美国使用的插座和中国的不同,很多经常出差的人都会随身带一个万能转换器,以便解决这个问题。结果美国同事将三角插头上的地线直接接到了火线上,电脑被烧了。 看着同事紧张的样子,我赶忙安慰他:“没关系,你帮我再找一台电脑就行了。” 愧疚的同事有点不知所措,非常不安地说:“找台电脑也没有用啊,你的电脑都烧坏了,难道还能回国去找那些资料吗?” 这个时候,我拿出随身携带的备份硬盘,告诉他:“没事,所有的材料在这里还有备份。” 看到移动硬盘,同事才恍然大悟,对我的“先见之明”感叹不已。 “这没有什么,其实都是我从工作中学来的。”接着,我向他讲起1994年我刚毕业的事情,我从几位领导身上学到的许多至今仍让我受益匪浅的好习惯。 在这之前,从读书到工作,我一直认为自己的记忆力是一流的,因而很少做笔记,认为凭借自己的记忆力完全可以记住相关东西。随着时间的推移,我慢慢发现,对于接触过的很多数据,我需要想很久才能回忆起来,有时甚至根本就想不起来了。 每到这个时候,公司的李师傅总能一一道来。后来我跟李师傅请教,他笑着说:“我记忆力不如你们年轻人,但‘好记性不如烂笔头儿’。我随身总带着记事本,有事就记下来。” 李师傅除了做笔记,还会把所有设备的说明书都保存起来。实验室有很多设备,不是每个设备都会经常用到,有些设备的功能也很少用到。每到真正用到的时候,就会遇到说明书找不到、有些功能大家都拿不准的情况,这时,李师傅总能笑嘻嘻地从一个柜子里轻松地找出说明书。他的这些习惯慢慢地影响了我,我也学会了经常性地、自觉地保存文件。 除了做笔记和保存文件,我还发现了李师傅的另一个秘诀。当时,因为工作需要,通常完成一个任务需要数周甚至数月。如果遇到紧急任务,单靠加班都不能完成。 但是,李师傅似乎总有神通广大的能力,在公司有紧急任务需要处理时,他竟然在短短几天的时间内就完成了。后来,我们才发现,原来他每次都偷偷地留一些备用材料。正是这种未雨绸缪的意识,让他在发生突发事件时变得很坦然,成为领导和同事心目中力挽狂澜的“救场高手”。 身边的老同事爱好迥异,却各有绝招。尽管他们大多只是中专、大专的学历,但是当我走近他们,却能学到很多书本上学不到的东西。比如负责切割的师傅,我通常要根据测量结果,依靠公式推算操作误差的方向,由于中间推算时变换很多方向,稍不注意就会出错,而老师傅根据多年经验推出开始和结果两个方向的关联,用自己总结的一个简单公式,一套就准,又快又好。 而另一名老师傅不用测量,光凭原材料表面的颜色就知道哪些材料是不合格的。这些从实践中总结的经验让我受益匪浅,也成为我职业生涯中最宝贵的财富。 这个阶段,蒙卦一开始就告诉人们“匪我求童蒙,童蒙求我”,直接指出求教的正确方式不是我去求童蒙,而是童蒙来求我。当我们去求童蒙时,他未必感激,也不会放在心上。只有童蒙主动求教,经历了困难,才会非常珍惜得到的东西,并发自内心地感激。也因此,想要学到别人真正的知识,我们自己也要主动前往,虚心求教。 《礼记》中也讲道:“礼,闻来学,不闻往教。”就是说如果想学到他人的知识,只能虚心向他人请教。 “杯茶禅理”的故事对我的影响很大。有人向南隐问禅,南隐为他沏茶。当茶杯已满时,南隐还继续倒。 “师父,茶已经溢出来了,不要再倒了。” “人就像这个茶杯一样,里面装满了自己的想法。我要不先把你的想法去掉,怎么对你说禅?” 这是一个很老的故事,但是它背后的道理却一直让人回味无穷。我至今仍认为刚毕业的那几年自己成长很快,主要原因就是自己的心态还是很开放的,并且主动向领导请教、学习。而随着工作阅历及人际关系的积累,很多人内心便会不由自主地自“满”起来,从而不能接受新的知识。 其实虚心求教不是软弱,而是内心更强大的表现。自负的人是学不到东西的,即便自己在某个领域能偶尔领先。如果不学习,必然会被别人赶上;如果不虚心求教,就没有人会将真正的知识教给你,我们也永远学习不到精髓。 工作注重举一反三 都说老师喜欢聪明的学生,这一点,不仅在学校如此,在职场也十分适用。 一方面,或许是因为前面提到过的空杯心态让我从前辈身上学到了许多东西,另一方面,也因为我擅长在工作当中举一反三。从1994年到1995年,尽管我只是一个毕业一两年的新员工,却得到了公司领导的认可。 当时直接带我的王师傅在研究配方时遇到了一个棘手的问题,而且尝试了多种办法也没有成功。没有想到的是,我竟然凭借在学校里的知识和经验解决了这一难题。 说到解决问题,得先交代一下我在学校里得到的经验和体会:1993年,我的导师曹老师接到了一个紧急任务——前往西北某地分析一个实验失败的原因,并解决元器件性能问题。 当时,曹老师提着一个自己常用的黑色手提包,我看到包里放着一个“砖头”——一种实验专用的垫砖。“您去的实验室里没有这种垫砖吗?”站在一旁的我有点疑惑。 “我怀疑就是‘砖’的问题。”曹老师笑着回答。我后来得知,对方有一定的科研实力,对产品配方也非常熟悉,有个别员工还是曹老师的得意门生。对方用的原材料样品也已经化验过,没有什么问题,同样的材料也在曹老师的实验室做出了合格的产品。 “大家遇到问题就往复杂的地方想,想创新就把能变的地方都改变了,但现实问题很复杂,能少改动最好就不要多改动,对方单位把垫砖、配方全变了,我就怀疑新垫砖的成分影响了材料,我的‘砖头’用了好几年了,我带上它去试一试!” 三天后,曹老师回到学校,告诉我实验的结果——的确是“砖”的问题,而且因为他带的“砖”,配方的问题也解决了。 也就是在这个实验之后,曹老师向我们传授了他此次实验成功的诀窍——解决复杂的问题,不要轻易改变很多地方,能不变的尽量不变。 同样的一个事实也说明了这个问题:1998年,我去青岛的两家公司参观学习。当时,他们都在研究一种新型变频空调。其中一家公司的项目是由一个比较年轻的硕士负责,他们项目组把很多新技术都组合到了一起,试图找到最新的变频技术。 而另一家的项目负责人是一位年龄较大的前辈,起步晚,但他们推出新产品的时间并不晚。有一次,我们在一起聊天时,他说:“能不改变的技术我尽量不变,能沿用的技术尽量沿用,创新只集中在一两个地方,这样出了问题我便知道错在了哪里。” 再回到王师傅的配方问题,我发现,如果实验不成功,王师傅会推翻许多东西从头开始。也因此,王师傅用了很长时间却依旧找不到失败的原因。遵循曹老师的经验,我把确定没有问题的地方不做改变,只实验几处可疑的地方,很快便解决了这个问题。 谦虚求教,会让被求教的人容易接受,也会容易让他与你分享自己的知识。但是要学会举一反三。“至圣先师”孔子对他的学生说:“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意思是说:“我举出一个角,你们应该灵活地推想到另外三个角,如果不能的话,我也不会再教你们了。”这也正是成语“举一反三”的由来,意思是说,学习的知识要灵活地运用到其他类似的事情上。 寻找适合自己的“梯子” 古人很早就说过:“人往高处走,水往低处流。”因此,看到“梯子”就想爬似乎是大多数人的本能。但是,是否每个“梯子”都适合自己呢? 1994年,我面临毕业,越来越多的公司来学校招聘,给学生放下了一个又一个“梯子”。当一家很有名的国际通信公司把它的那架“梯子”放在我们面前的时候,因为其光环和对外企工作的向往,我们毫无例外地挤向这家公司。 当时,我认为自己各方面都符合该公司的要求,但录取结果出来后,上面却没有我的名字,反而赫然写着另外一个室友的名字!怎么可能?要知道,他的综合成绩平平,专业水平一般,动手能力也不是很强,以至于每次都是大家的打击对象。 我感到非常沮丧,我不甘心地跑到面试官那里去问他为什么没有选择我。面试官没有回答。直到1995年,我再次和这家很有名的国际通信公司接触,我才发现自己当初没有进这家公司是多么幸运。因为这家公司是制造型企业,需要严格按照固定的工艺重复生产。这样的企业根本不适合那些喜欢创新、喜欢学习新事物的人,当初的那个技术职位也完全不适合我。 但看见“梯子”就想爬依旧是很多人不变的本能。1994年,我所在的公司很有发展前景,而且凭借我的能力和表现,很可能是领导要培养的接班人。结果却并非如此,领导还是将“梯子”给了一个姓陈的同事。在当时,我们的差距是明显的,他无论在年龄,还是学历上都不占优势。唯一可以说服我的是,陈姓同事非常珍惜这个机会,而且动手能力非常强,严格按照老师傅的套路操作。 在当时的理解中,我认为不培养我而培养他是很没有道理的事情。直到许多年后,我才明白领导当初的用心良苦。2000年,老领导已退居二线,他培养的陈姓同事顺利接了班,陈姓同事很快便将他返聘回公司,从而有力地保障了自己顺利过渡。陈姓同事可谓是众多培养人中最为知恩图报的一个。 我们现在人人都在讲变革,都在讲创新,事实上,不是每个人都一定要创新。国外把销售人员分为“Farmer”(农民)和“Hunter”(猎人)两类,有人喜欢或适合在现有的岗位上重复劳动,有人喜欢到处体验不同的生活。这仅仅是性格的不同,没有对错、好坏之分。Hunter非要做Farmer或Farmer非要做Hunter都不会长久,也很难做好。 古人云:“有所为,必有所不为。”刚入职场,可以说很难找到自己的方向,但一定要明白自己做不了什么或不要做什么。在《高效能人士的七个习惯》中,有一段非常有意义的论述:我们不能匆匆忙忙就往上爬,到头来发现梯子靠在了错误的墙上。中国也有句古话:“不要光埋头拉车,还要抬头看路。”这些无一不是很好的道理。初入职场的人最重要的是找到属于自己的“梯子”。从事什么工作不重要,重要的是要适合自己。 慎重转型,避免“羊到狼圈” 在新环境中,对于大多数人来说都是痛并快乐的。工作中会有很多精彩,也会有很多不可知的游戏规则,稍不小心就会出错,甚至还会断送自己的前程。 人们常说“商场如战场”,对于技术型人才来说,要转型从事销售是很困难的,这其中最大的难度在于,你打交道的对象由一堆设备转变为人这个复杂的群体。 1997年,我试图从单纯的技术工作向电子商务转型。我当时接触的客户中有一家小公司,地处中关村。当时的中关村真的就是个“村”——完完全全的电子商店,密密麻麻而又散乱地沿街开着,街上涌动的人和叫卖声夹杂在一起。走在“村”里,如同逛庙会。 在我将货交给那个客户时,他像往常那样直接将现金给我。这是一个已经很熟的客户,不过就在我要将现金放到包里的时候,我突然觉得为了安全起见,还是当面点清钱款比较好。结果数完后,我发现少了100元。 “少了100元。”在我说完后,客户从自己衣袋里拿出一张百元大钞,放在之前给我的那堆现金里。我一边为自己的谨慎感到庆幸,一边为客户有意为之而心寒。我不禁想:如果自己没有数钱,这100元的损失必然得由自己来买单,而且,我们可能就不再合作了。 之后的一次经历让我在工作时更加严谨,并时常有一种如履薄冰的感觉: 那次,我给一位老客户订了两批货,按照公司订货规则,必须缴纳一定的订金才能下订单。在收到第一批货款时,客户下了第二批货的订单。也是出于信任,我将两批货一起发给这位客户。 结果客户找不到了,我没有收到第二批货款,因为货款比较多,公司要求我必须追回。客户留的地址只是一个大概的位置,我在无意中回想起客户提到他家小区的名字,就跑到他家小区门口堵他。终于,我拿到了第二批货的货款。 从那时起我才知道,任何信任都像一把双刃剑。当它与利益发生冲突时,它就成为了一种伤害,而我只能不断地成熟起来,掌握各种防骗手段,确保自己在商业竞争中不被欺骗。 也就是从那时起,我在每次交易时都很谨慎。有一次,一家新成立的公司想做汽车电子点火器方面的产品,需要跟我们公司洽谈合作事宜,为了让我放心,老板将其公司的营业执照、专利证书等原件都拿给我看。 不过,在他要离开的时候,我还是提出希望可以将这些材料拿去复印一份,以便将材料带给公司领导审核。那位老板没有生气,还对我的这种行为大加赞赏。他开玩笑说:“你这么细心,以后一定能当大领导。” 事实上,尊重都是相互的,在细节上的谨慎非但不会破坏合作之初的信任,反而为以后的良性合作奠定了基础。 有个人做了总裁后,别人问他:“为什么你能做到这个位置。” 他说:“因为我能做出正确的决定。” 别人又问:“为什么你能做出正确决定?” 他说:“因为我做出了很多错误的决定。” 深圳有一家很有名的供应链外包公司,老板周国辉用10年的时间,成功地将50万元的生意发展到了400亿元。有一次我问他为什么能成功,他说:“我能挣钱是因为我赔了足够多的钱,交了足够的学费!新生行业的新规则是要花费巨大的代价才能学到的。” 大学毕业后的10年聚会,我发现90%的同学从事的并非本专业领域的工作,由此可见职业生涯中变换工作是很正常的事情。但新的行业往往都有很多游戏规则,在每次换工作时,尤其是进入全新的领域,唯有谨慎对待,才能避免羊入狼圈。 《易经》蒙卦中讲道:“困蒙,吝。”是指这个时期距离成功还很遥远,并且得不到援助,因而蒙昧困顿,十分懊恼,也容易脱离群体,以致孤立无援。此时若不熟悉游戏规则便盲目跟进,就必然面临风险,不是得罪人,就是进入陷阱。 职场智慧:新人入门的4个智慧 屯,本义为小草初生的艰难。屯字的“一”象征地面,也指成长中的压制和困难。“凵”象征种子发芽生长,将外面的保护层一分为二。“乚”象征种子艰难地伸出地面,向下已经有了坚固的根基。 寒冷的冬天,幼苗无法生长,但它并没有停止自己的生命过程,而是将自己的根部不断往温暖的土壤深处伸展。冬去春来,种子的芽从地下蜿蜒而上,终于冲破土壤的压力,冒出地表,长出娇嫩的两瓣小芽,在风雨中挺立。怀着对未来的憧憬,欣欣向荣、茁壮成长。 在《易经》中,初生事物为“屯”,这一阶段虽然具备了成王成侯的根基,也有很强的生命力,但不代表一定能顺利成长。这个阶段为蒙昧阶段,需要很好的教育和引导。 蒙卦意在阐述这个阶段会出现的风险以及解决办法。首先在态度上应该是虚心主动地向别人求教,无论自己资质多好,不主动求教,别人不会主动教你。求教后应该认真消化对方传授的知识,学会举一反三。反复问雷同的问题会招致别人反感,这也背离了自己谦虚学习的本意。 在六十四卦中,蒙卦与屯卦有相反相成的性质。蒙卦象征启蒙、亨通,其直译为不是我有求于幼童,而是幼童有求于我,第一次向我请教,我有问必答,如果一而再,再而三地没有礼貌地乱问,则不予回答。 结合屯卦和蒙卦,首先职场新人要有冲破层层阻碍的勇气,然后要虚心求教,在工作中学会举一反三。在复杂的学习环境中,职场新人需要注意以下4个关键点: 1.职场新人在新环境中将获得很多机会,应在职场初期设立远大抱负,作好职业规划。 2.职场新人应注意韬光养晦,切勿急功近利;身处纷扰中,切忌盲从。 3.有疑惑时要主动请教,并保持空杯心态,自不量力必受重创! 4.环境转变时,学习的速度有可能跟不上环境变化的速度,要谨慎面对潜在的风险。 反思: 有疑问怎么跟别人请教? 你努力爬的是你自己的“梯子”吗? 得到机会后应该注意什么? 怎样看待成长过程中外界的责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