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一本适合中国企业管理者和创业者研读的经营智慧书。本书共分为六章,分别从少年时代的经历、坎坷的创业路以及成功的经营智慧三个角度讲述了稻盛和夫用以经营企业的人生智慧。前两章讲述的是稻盛和夫经营智慧的积淀期,后四章则细致地介绍了稻盛和夫成熟的经营智慧,如“坚持就是胜利”、“追求完美的极致”等。在本书中,读者既可以深入地体会稻盛和夫人生智慧的由来,又可以对其加以学习和借鉴。 作者简介: 本名何强 知名作者资深图书策划人 少承庭训,早览乙部。及长,游走于川大、复旦、中国社科院。于书有所不读,于理有所不通。 以何强之名著有《人生三味茶》,以公隋之名编著有《说文解句品人生》等20余部图书。 与多家出版社合作,策划出版过外版管理名著《公司精神》《公司战略》《公司战略计划》《卓越公司》《卓越广告》等30余部图书。 参与过国内畅销书《细节决定成败》《精细化管理》系列图书的策划与营销。 目录: 第一讲爱哭的“孩子王” 不及格的学生 难忘的遭遇 充满挑战的学生时代 不可忘却的友情 第二讲坎坷创业路 求职创业坎坷多 失败的跳槽计划 好运一直在身边 让自己成为榜样 顺势而为,精益求精 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 你竭尽全力了吗? 大海里没有礁石就击不起浪花 第三讲独特的经营之道第一讲爱哭的“孩子王” 不及格的学生 难忘的遭遇 充满挑战的学生时代 不可忘却的友情第二讲坎坷创业路 求职创业坎坷多 失败的跳槽计划 好运一直在身边 让自己成为榜样 顺势而为,精益求精 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 你竭尽全力了吗? 大海里没有礁石就击不起浪花第三讲独特的经营之道 君子爱财,取之有道 来自点滴积累的宏伟事业 爱抱怨的人生必将失败 人生·工作的结果=思考方式×热情×能力 锻炼心灵平衡的资质 沟通是一切成功的源泉 全员参与型经营 阿米巴式管理 确立专业的薪酬体系 学会换位思考 公开表彰是奖励员工的最好方式第四讲坚持就是胜利 车到山前必有路 持续—无上的力量 信念是心灵的良知 好的心态是成功的开始 勤劳一生,可得幸福长眠 用工作磨炼灵魂第五讲追求完美的极致 上之所好,下必随之 相信“100-1=0” 交人交心,浇花浇根 用人不疑,疑人不用 大爱指引,小爱并行 尽职尽责缔造完美工作 不要小看身边的小事 人生的自我超越 让梦想自由飞 敬天爱人,不立规矩不能成方圆第六讲无私的奉献 活着,就要感恩 哲学的力量 爱护地球就是爱自己 击水成波,激人成祸 以出世之精神,做入世之事业结语一道令人仰慕的精神山脉连载一 爱哭的“孩子王” 孩提时候的稻盛和夫是一个总以泪洗面,总是喜欢黏着母亲,拽着母亲和服下摆撒娇的孩子。母亲是个急性子,实在忙不过来的时候就把他搁在一边,这时稻盛和夫马上就会号啕大哭,直到母亲过来哄他。有时候,他也会因为在哭的时候踢坏隔扇,惹怒母亲,那时候他就要遭殃了。 进西田小学读一年级时,稻盛和夫仍然是个爱哭的孩子,可到了二三年级时,他居然大为改变,成了班里和年级里几个小集团的头儿。1944年,稻盛和夫没被鹿儿岛第一中学录取,只好进高小就读,后来又生病得了肺结核。1945年6月17日,稻盛和夫的家遭到美军飞机轰炸,一家人寄住到亲戚家中,直到1948年,全家才回到城西老家。 稻盛和夫的父亲是一个非常敬业、没有贪念的人,为了按时交货经常领着工人通宵达旦地工作,丝毫没有怨言。 印刷作坊的工人有几位是邻居大婶,由于经常工作到很晚,大家经常会热热闹闹地坐在一起吃饭。稻盛和夫的母亲不仅要做自己的家务,还要负责厂里工人工作的分工。母亲的性格十分开朗,这刚好与父亲沉默的性格形成对比。 稻盛和夫在上小学的时候,曾在班上“占山为王”,有很长时间当了一个小小派阀的头头儿。那个时候,日本正处于军国主义时代,孩子自然也以玩战争游戏为多。稻盛和夫身为一派首领,显示出指挥的才能和大将的风度。他往中间一站:你当侦察兵,你当后勤队长,你去正面冲击,你去迂回包抄,等等,一个个地指挥调遣,分配任务,然后一声令下,大家就开始行动。有时候,他还采取以威服人的方式,将临阵脱逃者揪回来严加训斥,把场面震住;或者把自己口袋里的糖块尽数掏出来,进行一次“平均分配”,从而稳住军心。童年时代的这种经历,成了稻盛和夫人生中的一个重要体验。他在后来回忆时说:“正是通过这样的体验,我在中学三年级之前,对朝三暮四之人心的易变有了充分的认识,对社会生活中人与人之间关系的基本原理,差不多都已经掌握了。” 鹿儿岛虽然表面上是个大男子主义盛行的地方,其实掌权的往往都是妻子,只是她们在外面都会给丈夫留足面子,稻盛和夫的家庭也是这样。每次,如果有谁在外面被人欺负了,她的母亲就会塞给他们一把扫帚,然后就让他们自己去报仇。 稻盛和夫印象最深刻的就是假期里,一家人一起去樱岛摘枇杷。那时,樱岛上到处都是枇杷园,大家往往会先把自己的肚子填得满满的,然后再把各自的背包装满。印象中最奢侈的事情,就是在盂兰盆节或新年时候去甲突川上游的河头温泉,因为在那儿他们就能吃到鸡素烧。 小时候,只有哥哥陪稻盛和夫一起玩。很多时候,由他提着水桶跟着哥哥去甲突川捞鱼。哥哥用网兜不停地捞起鲫鱼和小虾,这时,附近的孩子就会用羡慕的眼光看着他们,这让小稻盛和夫感到很自豪。在这个有山有水的地方,稻盛和夫自由自在地长大了。 稻盛和夫童年的经历以及父母截然不同的性格,对他走上以后的道路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稻盛和夫的父亲性格非常严谨,从来不会负债经营。即使在战后的混乱时期,他的母亲曾不止一次劝他的父亲借钱购买印刷设备,从而能重新开一家印刷厂,但是父亲却对此无动于衷。而稻盛和夫在企业经营的时候也是如此,将无贷款的经营当成自己的人生信条。这一点毫无疑问来自父亲的影响。 然而,母亲的乐观开朗,也是稻盛和夫在遇到各种逆境时,都不会消极失望的法宝。母亲的任劳任怨、和蔼可亲极大地感染了稻盛和夫。 稻盛和夫的父亲是家中的长子,在稻盛和夫的祖母去世的时候,他的两个叔叔还很年幼。本来大家都规劝他的祖父再娶,然而,他的祖父却决定先给大儿子娶媳妇。因此,稻盛和夫的母亲结婚的时候虽然只有19岁,却要照顾三个小叔子。没过多久,他的父亲又开办了印刷作坊,但是,他的母亲对此毫无怨言,独自挑起了照顾一大家子人的重担。 正是母亲的开朗和坚韧,让稻盛和夫一生受用无穷。无论遇到何种逆境,他都不会消沉,时刻保持着开朗的心态。 连载二 不及格的学生 小学毕业后,几经挫折好不容易上了初中的稻盛和夫,以并不太好的学习成绩毕业后,面临着要不要继续念高中的抉择。当时,稻盛和夫家的经济状况已经随着日本的战败而每况愈下。印刷作坊早已在空袭的混乱中倒闭。一家人的生计,只有靠本来就不会做生意的父亲去跟着别人做点儿盐巴生意来支撑。母亲还不时地把自己的衣物拿到黑市上去换点儿番薯之类的食物来糊口。满16岁的稻盛和夫,已经是个大人了。他坚持要上高中,于是自己找父亲直接谈判。在一阵激烈的争吵中,从来不动气的父亲,平生第一次给了稻盛和夫脸上一巴掌。最后还是稻盛和夫取胜了。父亲把家中最后一笔财产—乡下的3亩地卖了出去,作为他上高中的资金。 上高中后,稻盛和夫很快喜欢上了课余活动。这一次不再是过去的“占山为王”与战争游戏了,而是在和平年代里盛行于日本的垒球。每天放学后,他都要在学校的球场上玩个尽兴才迟迟回家。一天,很晚才回家的稻盛和夫,发现平常总是十分和善的母亲,脸色变得格外严肃。母亲把他叫进屋里,面对面地坐下,把家中的艰难和对他的期望说了出来。“我懂了,妈妈。”稻盛和夫决定放弃自己所喜爱的垒球,为家里做点儿什么。 正好这时家里又干起了裱糊制作纸袋的行当。稻盛和夫决定,他要为家里做的事,就是把做好的纸袋拿到外面去叫卖。于是,稻盛和夫开始了他一生中第一次做生意的体验。他的买主是街上那些经销糖果、杂物的小商店。开始时,稻盛和夫既害臊又胆怯,一出家门就赶紧低头骑车,生怕见到左邻右舍和同学。到了小商店门口,也要踌躇半天才鼓足勇气进去推销。但没过多久,他就习惯了,而且变得相当老练。他每天精神抖擞地骑着车,大街小巷到处跑,可谓轻车熟路。每天卖完纸袋回到家,他将钱如数交给父亲,看见父亲乐呵呵地点着钞票的样子,稻盛和夫心里也有说不出来的高兴。后来他发现,照着原先习惯的老路线沿途叫卖下去,白跑的时候多,而且能跑的区域也很有限。于是他想出一个办法:把自己家周围的一大片区域划分为七块,每天专跑一块,然后从星期一到星期天,按着顺序跑下去,一个星期下来正好跑完一圈儿。这样一来,既可把大片区域内的每一家小商店都跑遍,又因为每个地方都是一个星期才去一次,再去时正好商店的纸袋已经用完,他也有生意了。实行这项“改革”之后,稻盛和夫的生意越做越好,他也越干越起劲。 不久,稻盛和夫遇到一个自己也没有想到的转机。一家店主老太太让他以后多拿些纸袋放在她那里,帮他批发着卖,他高兴得跳了起来。按照这个办法,隔一段时间专往老太太商店跑一趟,送上一大批纸袋,到时候来收钱就行了。和老太太做了几笔生意后,他真正体会到了批发的妙处,于是稻盛和夫马上开始按这个思路去开发自己的新客户,先后和好几家商店谈成了生意。这样一来,高中生稻盛和夫就当上了一个货真价实的“批发商”,他卖出的纸袋比原先的沿街零售要多得多。但他并没有放弃七个区域的老主顾,他雇了一个同学做帮手,让他按自己以前的老办法,去跑那七个区域,自己只管几个大店的批发。 归根到底,稻盛和夫不属于那种成绩优秀的聪明人,初中、高中、大学考试常常不及格。但在一连串的挫折和坎坷中,稻盛和夫总是能够出人意料地找到出路,而且能够取得成功。这一点,不得不让人佩服。 连载三 不可忘却的友情 1950年,稻盛和夫的好朋友们川上满洲夫作为玉龙垒球队的主力参加了日本运动会的县预赛,并打进了决赛。与鹿儿岛商业学校高中部的决赛,在鹿儿岛市郊外的鸭池球场举行,稻盛和夫他们为了给朋友们鼓劲就都过去了。 但是,遗憾的是玉龙垒球队在这次比赛中没有胜出,在他们回家的路上还发生了一件很不愉快的事情。稻盛和夫觉得坐市营电车回家太浪费,大家走回家就好了。但是,其他的人都不同意,他们都决定逃票,认为反正他们都有月票,如果在学校附近下车的话就没有问题,别人也不知道他们是从哪上车的,只要出站的时候动作快一点儿就好了。 话虽然是这么说的,稻盛和夫还是觉得这样不好,心里感到十分内疚,不知不觉就被落在后面。运气不巧的是遭到了盘问,逃票的事情暴露了,结果刚买的月票也被没收了,还交了一部分的罚款。 然而,事情并没有到此为止。第二天,班主任辛岛政雄老师知道这件事之后很生气,并且还说不要以为学习成绩不错就自以为是,还说这是学校的耻辱。老师的话给稻盛和夫的触动很大。 由于月票被没收了,稻盛和夫只能走着去学校,每次都会有一个男生陪他一块儿走着去学校,这个男生叫川边惠久,他说:“不能让你一个人为大家做出牺牲。”他的这一举动让稻盛和夫甚为感动,让他觉得这才是真正的友情,交就应该交这样的朋友。然而几年后,川边惠久说出了事情的真相,原来,在出站的时候他才是最后一个出站的,在乘务员教训稻盛和夫的时候,他悄悄地从后面溜走了。稻盛和夫在听到这番话之后,与川边惠久的友情也彻底结束了。 刚开始,稻盛和夫的学习成绩只是中等,后来经过自己的不断努力上升到年级前10名,毕业的时候,稻盛和夫已经是年级的前三四名了。随着成绩的不断上升,稻盛和夫更加坚定了只要想做就一定会做好的信心,并且决定不再让自己得过且过地生活下去。 1951年,稻盛和夫连夜坐上了开往大阪的火车,他决定考大阪大学医学系。对于这次考试,稻盛和夫充满了信心,连挚友川上君也对他说,只要他能考上大阪大学,他也跟他一起考。然而,结果却不尽如人意,这让稻盛和夫深受打击。 稻盛和夫知道自己是不可能复读的,无奈之下,就跟川上君一起报考了当地招生时间比较晚的县立鹿儿岛大学(后来改名为国立大学)。稻盛和夫读的是工学系应用化学专业,学习与药物学相关的有机化学,也算跟自己当初的志愿有些关联。 由于鹿儿岛大学离家并不远,因此,稻盛和夫就选择了走读。没有钱的他,在学校里经常穿着的是唯一的一件夹克外套和木屐。买不起参考书,他就把自己关在图书馆里埋头苦读。此外,稻盛和夫还参加了学校的空手道俱乐部,因为空手道是一种徒手竞技,只需要一件空手道服就可以了,不需要再买别的器械。 在埋头苦读和健身强体的同时,稻盛和夫还要经常打工来养活自己。有一次,在百货商店做巡夜警卫的时候,稻盛和夫还曾喜欢上一个女售货员。在好朋友川上君的帮助下,他终于把那个女孩子约出去看电影了。稻盛和夫在川上君的陪同下,一起跟那个女孩子看电影。当时的稻盛和夫满脑子想的都是那个女孩,对电影的内容丝毫没有印象。但是,由于介绍人过于热心,稻盛和夫始终没有机会跟女孩单独相处。后来,当稻盛和夫终于有机会向女孩表白的时候,女孩却告诉他自己很快就要嫁到东京去了。一段短暂而又美好的恋情,没有开始就已经结束了。 在稻盛和夫大学二年级的时候,他的母亲突然病倒了,一直在发高烧,到医院检查之后发现肺部有阴影,这让稻盛和夫觉得自己家真的是一个肺结核发源地。在母亲最后的日子,虽然稻盛和夫也一直在照顾母亲,但他仍觉得自己并没有尽到孝心。这让他一直感到遗憾和自责。 连载四 求职创业坎坷多 1954年,也就是稻盛和夫将要毕业的那一年,日本的工作特别不好找。即使帝国大学的学生,如果家里没有很硬的门路,是很难进大公司的。况且,稻盛和夫所就读的是一所刚创立的大学,即使成绩再好,还是没有公司愿意雇佣他。面对这个不公平的社会,稻盛和夫感到十分绝望和气愤,由于他曾练过空手道,对自己的体格有一些自信,就想着干脆去做一个流氓算了。 然而,稻盛和夫知道这只是一种发泄愤怒的想法而已,想到辛勤工作的父亲和哥哥,还有5个等着他挣钱养活的弟弟妹妹,他的内心就恢复了平静,意识到自己这种泄愤的想法是没有任何意义的,未来只能靠自己的努力奋斗来改变。 当初稻盛和夫打算去工作的绝缘子公司名叫松风工业,是日本最早生产高压绝缘子的企业,创办于1906年,公司老板的双亲都是京都名门,是一家曾在行业内很有优势的公司,曾经还超越过日本碍子公司(也就是现在的NGK公司)。在上班之前,稻盛和夫的哥哥为了祝贺弟弟的就业,还送了他一套西装,鼓励他说他就像是一个要出征的士兵。带着家人的祝福,年轻的稻盛和夫离开了家乡。 稻盛和夫所在的部门是制造部研究课,主要负责高频绝缘性强弱电用陶瓷的开发。由于电视转播在1953年才出现,稻盛和夫他们研究的用于家电产品的绝缘陶瓷还是很有前途的。然而,当稻盛和夫被带到宿舍的时候,顿时惊呆了。所谓的宿舍就是一间又旧又破的房子,房间里到处是稻草屑,连榻榻米都没有。不得已,他和其他4位新同事只好自己买来席子,钉在地板上。晚上,5个人坐在一起的时候,面对如此破败不堪的公司,都想着一走了之。 1959年对稻盛和夫来说是人生旅程的一个转折点。日立制作所出人意料地委托松风研制陶瓷真空管,他们想要一种用镁橄榄石陶瓷制成的全陶瓷真空管。日立所需求的是一种比一般规格还小的真空管,为电气产品的小型化做准备。于是,松风工业开始着手从事陶瓷真空管的开发研制,并成立了一个以稻盛和夫为中心的研究开发小组。 由于日立所要求的精密度过高,一次次的试验都达不到标准,稻盛和夫率领着滨本、伊藤、德永、冈川等人拼命努力,忙乱不堪,却怎么也得不到满意的结果。日立方面紧盯着研究发展进度,松风的上层管理人员也加紧督促,稻盛和夫开始心急了。技术部长M干脆对稻盛和夫说:“我看依你的经验和技术,想要研制陶瓷真空管恐怕是力不从心,以后由我来全权负责这件事,你就放手吧!” M是前一年,也就是1958年由第一银行派来的喜多社长招聘入社的人。他过去曾经在某个公司担任研究所所长,退休后开了个古董店,喜多社长从这家古董店把他拉进松风工业。M一进松风,还没站稳脚跟,就接二连三提出改良生产设备和生产方式的方案,并立即通过社长的裁决付诸实施。实际上,那些方案每次皆以失败告终,但因有社长的大力支持,他依然旁若无人地推出一个又一个毫无价值的改良方案。特瓷部长青山实在看不下去,向社长直陈己见:“这种情况再继续下去,公司就要被搅成一团糟了。”但社长公然宣称:“M如果失败,由我负全部责任。”依然放任M随心所欲。尽管如此,青山还是继续执拗地向社长进言,结果被解除了特瓷部长的职务。 稻盛和夫一听,马上做出强烈反应,他要求当天就辞职。他说自己竭尽全力,硬是逼着手下克服了重重困难奋斗至今,因为研究结果一时不如人愿,上司就说“你的头脑已经不行”,要找其他人来代替他,他实在气不过,只能提出辞职了。喜多社长和其他一些高层管理人员都知道稻盛和夫大有潜力,尽力劝慰他,希望他留下来。但既然“辞职”的话已经说出口,就不能收回,这就是稻盛和夫的气魄。喜多社长决定让稻盛留到这一年的12月。稻盛和夫辞职的消息在公司里传开后,不断有人对他说:“你要是辞了,我们也不想干了。”和稻盛和夫同住一室的滨本昭市、伊藤谦介、德永秀雄、冈川健一、堂园保夫和畦川正胜,甚至他的上司—营业课长北大路季正、原特瓷部长青山政次都说了同样的话。 稻盛和夫后来回忆说,那时,他只有27岁。当时心里很欣慰,想到那么多人如此信赖自己,泪水不由地浸湿了眼眶。 连载五 失败的跳槽计划 在松风工业,稻盛和夫的工作就是研究被称为特殊陶瓷的新型陶瓷,特别是高频绝缘性强的镁橄榄石陶瓷。跟他一同进公司的另外4个人所在的绝缘子部门,也是公司的主业部门。由于公司的经营不善,接到的订单也逐渐减少,时常还会发生拖欠工资的现象,半年后,在有一个人辞职之后,另外一个人也紧接着辞职了。到秋天的时候,只剩下稻盛和夫和另一个毕业生。 面对这种情况,他们两个也开始给自己找出路,最后决定报考干部预备学校。幸运的是,两个人都通过了考试。但是入学的时候需要户籍副本,稻盛和夫就向老家寄了一封信,但是一直没有回信。结果超过了录取期限,只有那个同事进了那所学校。后来,稻盛和夫才知道,原来是哥哥撕了那封信,他认为一家人好不容易让弟弟去读大学,而且还在京都工作,可是稻盛和夫才工作了半年就想跳槽,真是太没出息了。稻盛和夫也为自己的草率而感到愧疚。 跳槽计划失败以后,宿舍里就只有稻盛和夫一个人了。在这种处境之下,稻盛和夫反而变得坦然了。反正也是走不了了,索性既来之则安之,稻盛和夫的态度顿时发生了很大的转变,决定把自己所有的精力都放到研发上。然而,杂乱不堪的宿舍总是让人提不起精神,于是,他就把被子、锅和炭炉直接搬到实验室,这样自己就有足够的时间进行试验研究了。天道酬勤,稻盛和夫终于得到了自己理想的实验结果。 研发成功之后,稻盛和夫受到了领导的表扬,第一次体会到了工作的乐趣,以后他就更加干劲十足,不断地取得新的成果,自己也得到了更高的评价。正是稻盛和夫这种积极的心态,让他的人生进入了一种良性循环之中。 松下电子工业的订单每个月都在增加,几乎每天都会催着稻盛和夫他们交货。可就在这个时候,公司因裁员问题使矛盾激化,工会准备组织全厂员工罢工。但是,稻盛和夫知道如果特磁课停产的话,就会给松下电子工业显像管的生产造成很大的影响。同时,公司就会失去客户的信任,并且很有可能会向其他公司订购U字型绝缘体。 稻盛和夫由于破坏罢工行动,被工会称为“公司的走狗”。但是,稻盛和夫却丝毫没有胆怯,并且据理力争,认为自己并没有抵制工会活动的意图,也并不是公司的奸细。他这么做完全是为了公司好,不想让公司就这么倒闭。特磁课对公司的贡献,大家是有目共睹的,如果没有特磁课,公司也许早就倒闭了。工会的人似乎也被稻盛和夫这种干出一番事业的激情所感染,虽然仍在指责稻盛和夫破坏团结,但最终还是默认了稻盛和夫的行为。 由于松风的经营状况让负责绝缘子出口的第一物产不满意,就派来调查团专程到公司进行现场调查。这次调查团的团长是战前三井物产驻纽约的支店长吉田源三,他是一位很有名气并且见解独特的权威人士,当时担任第一物产的顾问,松风公司对这次调查非常紧张。但是,这位吉田先生突然提出想见一个叫稻盛和夫的年轻人,这让包括稻盛和夫在内的所有人都感到吃惊。 原来,吉田源三是鹿儿岛大学的内野正夫教授在东大读书时候的同学,每次在东京见面,内野正夫都会对稻盛和夫赞不绝口,于是吉田先生就想约稻盛和夫晚上一起聊聊。稻盛和夫穿着他仅有的一套西服来到他们约定的饭店。第一次来到这么豪华的地方,稻盛和夫不由地停在了大堂,不知道该如何是好。吉田先生似乎看出了他的紧张,亲切地称稻盛和夫为“稻盛技师”,并让他不要紧张,一点儿也没有把他当小孩儿看待。这次聊天儿对稻盛和夫来说是一个非常难得的机会,他把自己平时的所思所想,以及在进入公司之后开展的所有工作都说了出来。吉田先生听了之后一直称赞他有哲学的思想。而在与吉田先生分别之后,稻盛和夫的脑子里又多了“哲学”这个词汇。 连载六 让自己成为榜样 在创业最初的一段时期,每当稻盛和夫遇到困难和让自己苦恼的事情,就会去找他的伯乐—西枝一江先生。在他那里,稻盛和夫总能得到一些鼓舞和指导。西枝先生出生在新泻的一座寺庙里,人也似乎与佛有缘。每次看到稻盛和夫一身疲惫的样子,西枝先生就会把他带到一家经常光顾的店里,为他斟上美酒,两人推心置腹地交谈一番。 京都陶瓷在创业的最初阶段完全是依靠着松下电子工业的订单生存下来的,因此,需要开发新的客户增加订单量。于是,稻盛和夫又开始一马当先地开展营销活动,先后走访了很多日本知名或者不知名的企业和研究所。然而,由于他们推广的这种新型陶瓷高频绝缘材料属于新材料,又没有实际使用业绩,因此在推销的时候就需要花一些时间,并在介绍的时候观察对方的反应。对一些对他们产品感兴趣的厂家,只要他们提出要求,稻盛和夫都会不假思索地当场答应。因为,稻盛和夫心里明白,如果想拿到订单,就要比那些老牌厂家做得更好。由于没有生产的设备,他们就只能向拥有那些设备的厂家借用,并且只能在对方下班的时候使用。就这样,稻盛和夫白天做销售,晚上就继续做开发,身先士卒地开始了新的征程。 就在稻盛和夫他们极力拓展销售渠道的时候,青山先生拿到了一笔非同寻常的订单。原来,为了开发新客户,他就在现在的关西地区寻找突破口。刚好三菱电机正在因找不到生产用于发射管的陶瓷冷却管而发愁,听到青山先生说京都陶瓷什么业务都愿意做的时候,就欣然与青山先生合作。这种陶瓷管是外径30厘米、内径20厘米、高60厘米的大型陶瓷圆筒,而且中间冷却水通过的洞必须呈双层螺旋空心状,整个产品的构造十分复杂。即使是技术实力雄厚的大公司,对此都望而却步,但是三菱电机的出价也是十分诱人的,一根发射管出价5万日元,而且每月至少需要10根。 青山先生看到这么一笔大的订单,稍微思考了片刻就欣然答应了。当稻盛和夫看到订单之后,不禁大惊失色,这种产品的技术难度可想而知,没想到青山先生竟如此大胆。但是事情已经发生了,天生不服输的稻盛和夫,决定这次要知难而上了。由于陶瓷管的尺寸大于他们现有的挤压机的口径,稻盛和夫他们就先接上了一个接头,然后让挤压出来的黏土顺着一个外径20厘米的木框流下来,同时旋转这个木框,让黏土能够缠绕在木框上,这样就攻克了尺寸不合适的难题。 这一步算是顺利地攻克了,接下来的烘干问题却让他十分头痛。每当把这些黏土放在隧道电窑下面的板上进行烘干的时候,都会因为受热不均匀而出现裂缝,10根中会有7~8根出现裂缝,往往最终只有2~3根是合格品。这样的合格率根本无法满足三菱电机对产品的需要,这也让稻盛和夫伤透了脑筋。 烘干这种大型的黏土制品都会使用烘干室,调节好里面的湿度和温度才能进行。但是,由于稻盛和夫他们的资金有限,根本购买不起那种烘干设备。这时,稻盛和夫突然想到,如果用布条把容易裂缝的地方包住,这样会不会好一些呢?于是,为了使陶器的每一面都能均匀烘干,稻盛和夫干脆就睡在窑边,从陶器的上面给予湿气,每隔一段时间就把陶器旋转一下,使其能够均匀受热。整个晚上稻盛和夫就像抱婴儿一样,一直守到天亮。这样的话,10根陶器就有7~8根是合格品,大大提高了产品的合格率。这种方法并不需要任何资金,而只要开动自己的脑筋就能攻克难关。几年之后,稻盛和夫竟然发现,有一家大企业竟然申请了烘干大型陶瓷时采用布包法的专利。这让稻盛和夫大为吃惊,没想到他们早已使用的方法竟然也能成为专利。 就这样,这种虽然麻烦却能提升效益的方法,连专业的厂家都望而止步,却让京都陶瓷在三四个月后顺利攻克了。稻盛和夫的这份执著不仅让自己信心倍增,也让公司的员工拥有了一份永不言弃的精神,这种收获让稻盛和夫感到无比的欣慰和自豪。稻盛和夫不仅带领着大家不断地前进,还使自己成为大家的榜样。 连载七 顺势而为,精益求精 美国微系统公司于l970年向京瓷订购产品。可是,京瓷尽管历尽千辛万苦,仍无法得到令人满意的产品合格率,大批退货堆满了京瓷的美国事务所。对于这一失败,稻盛和夫认为,短期内改良技术提高合格率并不现实,但假定合格率只有5%的话,为保证成品交付,理论上就将产品的数量提高到订购数量的20倍就可以完成任务了。 鉴于文化差异可能损害公司的利益,在京瓷成为跨国公司后,稻盛和夫在许多时候仍然采用日本式的方法。经过一番“改良”后的“日本式”方法,在应对海外经营的实际问题时,确实起到了非常好的效果。 稻盛和夫认为,日本人唯恐不能为客户带来利益、方便,希望所有客户都能获得利益与方便,这种精神用之企业如此,用之社会亦如此。这就是所谓“多快好省”为大众服务的精神,也是稻盛和夫的“利他”智慧哲学的精髓。 稻盛和夫曾说:“经营者必须为员工物、心两面的幸福殚精竭虑,倾尽全力,必须超脱私心,让企业拥有大义名分。”“这种光明正大的事业目的,最能激发员工内心的共鸣,获取他们对企业长时间、全方位的协助。同时大义名分又给了经营者足够底气,让他们可以堂堂正正,不受任何牵制,全身心投入经营。” 经营理念的转变起源于前面提到的那次不愉快的劳资纠纷,这曾使稻盛和夫一度非常痛苦,但这一件事迫使稻盛和夫思考企业目的这个最基本的问题,而且不得不得出上述的结论。而正确的经营理念一旦建立,就能让人从私心的束缚下解脱出来,以至浑身都是力量。 稻盛和夫在创业不久就试制陶瓷新产品。这种新产品就是用压机将粉末状态的金属氧化物压制成型后,放在高温炉里烧结。虽然工艺看上去很简单,但因为是电子零部件,尺寸精度高,不允许有丝毫变形。 这恰恰是它的困难之处。当半成品放进实验炉高温烧制时,就像是火炉上的烤鱿鱼一样,极易弯曲变形。经反复试验,稻盛和夫终于弄清了变形的原因:由于压制时压力不均匀,产品上面压力大、粉末密度高、收缩率小,而下面压力小、粉末密度低、收缩率大,所以在高温下容易变形。 但解决问题并不是只找到原因就可以了。要做到产品上下粉末密度完全一致是极其困难的,稻盛和夫他们用各种办法效果都不好。他非常着急,天天到生产现场,打开炉门观察产品在高温下怎样变形的。当他眼睁睁看着产品在高温下翘曲起来,而自己却无能为力时,当时的心境是可想而知的。 “作为生产者,对客户有提供合格品的责任;作为技术员,解决不了这种技术问题,是一种耻辱;作为经营者,制造废品的经济损失不堪重负。”这是稻盛和夫一贯坚持的原则。然而这次,这一原则却受到了挑战。他在炉前反复观察,却仍然无计可施,不禁对着产品自言自语:“求您了,不拱起来行吗?”产品当然不听话,稻盛甚至忍不住要将手伸进炉内,将产品压住,不让它弯曲。 炉内是一千几百度的超高温!可稻盛和夫无意识中还是不知不觉就想把手伸进去。就在这一刻,他似乎听到产品对他说:“你不是想要不让我拱起来吗?那压住不就行了吗?”稻盛和夫忽然觉得灵光一现:想用手从上面将产品压住的瞬间的冲动,给了他启示,解决方法特别简单,几乎不花成本:用耐火的重物压住产品,就能烧制出完全平整的合格品。问题一下子就解决了。 稻盛和夫对这一难题的解决过程,做了如下总结:“创造发明的过程属于哲学领域,而从逻辑和理论上能对它做出证明的时候,才成为科学。”正是一种无论如何非解决不可的、强烈的愿望,成为解决上述问题过程中的灵感。这是一种精神活动,与其说它属于科学范畴,不如说它属于哲学范畴。 稻盛和夫在书中描述的解决问题的这一灵感,不能不说是“顺势而为,精益求精”的哲学精神的体现。 不仅是产品生产,对会计等事务性工作,稻盛也要求做到一丝不苟。做得不好,或发生了错误,简单地说一声“对不起,我马上改”,这种态度会受到稻盛的严厉批评。做到“完美”固然很难,但是只有认真追求“完美主义”的态度和努力,才能减少错误的发生。他认为,就是追求尽善尽美,也不可能完全消灭差错,尽管如此,却决不能认为99%正确就行。如果认为99%就行,下次就会认为90%也行就行,甚至80%、70%也是没办法的事。这样企业经营必然乱套,各种规则也会松懈。100%就是100%,不允许妥协。 连载八 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 中国有一句古话,用在稻盛和夫身上非常合适: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 天有不测风云,人有旦夕祸福。1997年,缔造了两大企业帝国、人所敬重的稻盛和夫再次遭受了厄运的垂直打击,他被查出身患胃癌! 24岁前,命运总是一次次地捉弄着稻盛和夫,直到进入松风公司并投入到新产品研发中之前,他经历了一般人所能经历的所有失败。 后来,稻盛和夫在自传中回忆了这段经历—— 我年轻时不管做什么都很不顺利,就算心里有所期望:“我想朝这个方向走”,结果却只是一次又一次地落空。 为什么我的命运这么坎坷?为什么我的运气总是这么不好?我觉得自己被上天给遗忘了,不平的情绪在心中累积,也不时产生愤世嫉俗的想法。在一路跌跌撞撞的人生过程中,我终于慢慢体会到,厄运其实都是自己所引起的。 正因为稻盛和夫的人生充满了传奇和坎坷,反而让他积累了丰富的生活经验。他的前半生挫折连连,幼时患肺结核,险些丧命;青少年时期,中学、大学、就职时屡遭不顺;大学毕业后好不容易被介绍去一家濒临倒闭的电瓷公司,而公司里人心涣散、发不出工资,他的情绪一度非常消沉;就在事业如日中天的时候,他却又身患胃癌……他经历了一般人所能经历的所有挫折和不幸。但稻盛和夫最终把握住了自己的命运。 早已遍尝人间厄运、自有一套足以应对诸多不测的人生哲学的稻盛和夫这次并不畏惧和慌乱。在医院做了手术两个月后,1997年9月,稻盛和夫做出了一个令许多人难以想象的决定,65岁的他在京瓷株式会社以及KDDI股东大会上宣布退居二线,只担任名誉会长,并决定举行剃度仪式,在京都圆福寺出家,皈依佛门。 他身穿草鞋布衣,在每家每户门口诵经请求布施,这对他大病未愈的身体是极大的考验。 著名节目主持人杨澜曾就此事采访过稻盛和夫:“您做了许多慈善事业,也经常帮助别人。当您自己穿着草鞋、拿着钵出去化缘,接受别人施舍的时候,心态上有什么样的变化?” 稻盛和夫说道: 那天是初次去化缘,脚露出草鞋,走着走着磕到小石子,脚趾前面都渗出了血,就在这样一种情况下挨家挨户地化缘,化些大米杂物。傍晚我拖着疲惫的步伐回寺院的途中,正好有个大婶在公园旁边做清扫工作,她看上去比较贫穷。她走近我一语不发地给了我100日元。我有些吃惊,搞不清状况,但猜想这100日元大概是给我的,就道了一声谢。她说:“师父您一定很累了吧,回去的路上买个面包吃吧。” 禅宗的寺院吃得很简单,一般是早中晚各一碗粥,菜只不过是两三根腌菜,那位大婶肯定知道这个情况才给我100日元的硬币。当时我拿着这枚硬币全身像被电击了一样感到无上的幸福,眼泪难以自禁,全身被幸福的感觉包围着,公园的所有景物也好像变得光辉起来。我觉得没有比这更幸福的事了。我深深地体会到,原来这就是那种被幸福包围的感觉。这位大婶给我的100日元所蕴含的伟大的爱把我整个包围住,把我带到幸福的顶峰! 这时的稻盛和夫一心向佛。他将自己的大部分时间用于慈善事业和到世界各地演讲。作为一位商界中的哲学家,他现在的希望就是,自己的经营哲学能够被更多的人了解,能够将仁爱、利他和回报社会的经营哲学进行到底。 稻盛和夫的举动让很多人不理解。因为作为一个企业家来说,他是在俗世当中追求利润、追求成功的,而佛家的理念却是放弃这一切的功名利禄,专心向佛。稻盛和夫解释道:日本国内外有很多人说佛教和企业经营盈利是有矛盾的。其实这是一个很大的误解。佛教中有这样一句话“自利利他”,佛教认为要想自己获利必须造福他人,教导人们不要只考虑自己的利益,也要让他人得益。因此,他在企业经营当中也经常要求员工帮助他人。 日本有句话叫作“人情并不是为别人”,意思是说善待别人就肯定有回报。稻盛和夫认为,许多人说佛教不适应资本主义和企业经营盈利,这个观点是错误的。他认为,以佛教思想为基础来从事企业经营,会远远比一般的企业经营高尚得多。 这一次的厄运未能打倒稻盛和夫,相反,在丰富的人生经历中,他的人生智慧和财富升值了。在2001年的《财富》世界500强企业排行榜中,京瓷和第二电双双入榜。对于绝大多数企业家来说,一辈子能创建出一个世界500强企业就已经是巅峰之举了,而稻盛和夫创建了两家世界顶级企业,这堪称奇迹!他刻苦勤奋的精神以及深植于佛教的商业道德准则,使他成为全球成千上万人追随和学习的对象。 连载九 君子爱财,取之有道 “君子爱财,取之有道”,这是一句很古朴很普通的话语,但是大多数的人都仅限于听到过这句话,真正能够做到这一点的人却并不多,不过这句话却成了日本企业家稻盛和夫一生奉行并为之奋斗的经营理念。他曾经这样说过:“这是利他之心的回报,为对方着想似乎伤害了自己利益,却会带来意想不到的成果。” 稻盛和夫的理念和实践都证明了对这一定义和内涵的深刻领会:财富与职位同道德品质事实上有着必然的联系。如果一个人道德水准低下而且目光短浅、自私狭隘,再加之社会知识匮乏,情感资源枯竭,必然导致人际关系的紧张。在这种内外交困的环境下,一个人很难正确评估自己的作用,当然也就无法成为一名优秀的企业家。或者,即使这个人有那么一点儿才能,也算不得是人才。因为如果他们掌握企业,其人力资本的产出率可能是零甚至为负数。 在这位经营大师的门下,仅在日本,就有2500多名的日本青年企业家聚集。在工作中,稻盛和夫与员工们建立起了“相互信任的同志式共同体”。他本人对共同体是这样描述的:“公司员工不是雇佣与被雇佣的关系,而是相互倾心的同志们聚在一起所结成的命运共同体,大家都是为了这个共同体而工作。” 拜物主义者们永远无法理解这样的事实:年已古稀的稻盛和夫在自己收入并不丰厚的情况下,依然热心各种社会公益事业,在1984年,他就从自己的个人财产中拿出200亿日元设立了稻盛基金会,在世界范围内对基础科学、先进技术、思想科学与表演艺术三大领域中有贡献的人士提供奖励。他的这一举动,曾被美国纽约时报称为“与诺贝尔奖相提并论的世界大奖”。实际上,对他而言,这些举动再平常不过,因为它们正是他所倡导的“追求人生的善与不朽,把有价值的留给后世”的真实写照。用他自己的话说,是在精神丰碑上不断地“设定能力的标高”,“突破障碍”,“开创新纪元”。 稻盛和夫尽力让员工们都能有股份,并不把他们当作纯粹的劳动者,而是把他们当作志同道合的合作伙伴。1984年,稻盛和夫把自己的17亿日元股份全部赠给了1200名员工。稻盛和夫不是那种可以将表面和内心截然分开的人,而是表里如一、言行一致的人。他一直都在强调,公司经营的目的,就是为了让员工获得物质的和精神上的幸福,这不是空洞的口号,而是实实在在的事情。 早在1962年,稻盛和夫第一次赴美后,他心里就一直有个愿望:“要是什么时候能够把在厂里做工的阿婆也带到海外旅行,那该有多好!”1973年,稻盛和夫终于实现了这一愿望,全公司1200名员都到香港去旅行了一次。 从1976年起,公司举办了让员工子女到美国旅行的活动,而且之后形成了惯例。到了1978年,公司又开始组织在美国京瓷国际社的员工子女来日本旅行观光。1980年,海外旅游的范围又进一步地扩大到京都府、滋贺县、鹿儿岛等地的员工,每年都有20人获得去海外旅行的资格。 去海外旅行的费用是巨大的,但是,对稻盛和夫来说,花多少钱倒在其次,能够实现自己的经营哲学才是最重要的。 稻盛和夫认为,人生的成就等于能力、努力和态度的乘积。这是人生获得成功的原因。能力包括健康状况、才能,还有性格。努力的程度主要是看有没有强烈的渴望。能力和努力可以从0~100分,它是个变数,把两个因素相乘,就会起到补充作用。第三个因素就是工作态度,这是最重要的因素。因为态度的分数可以从正100分到负100分。假如一个人满心嫉妒、愤怒,那么态度则为负分,到头来,这样的人生也就是个负数。相反,一个人的工作态度越是端正,那么人生成就也就越大。 连载十 沟通是一切成功的源泉 稻盛和夫认为,对一个企业来说,沟通是一切成功的源泉。公司内部的沟通,有时候会关系到公司的成败和生存。 首先,经营必须是“透明”的。不仅经营的高层对公司的现状了如指掌,员工也要知道公司状况,知道高层在干什么。公司绝不是追求经营者私利的工具,公司的使命是为在那里工作的每个员工带来身心幸福,同时也为人类、为社会的发展做出贡献。 当然,经营者必须身先士卒,为达到公司经营目的付出最大努力。实践透明经营的话,员工就可以看到高层为达成使命,冲锋陷阵的情景。另外,万一经营的高层为私事挪用哪怕一点点公司的钱,或者以应酬为名在高尔夫球和饮食上用了太多钱,员工也会全部知道。那样,不但不能得到员工的信任,还会导致人心背离。为了实行透明的经营方式,首先经营者本身要严于律己,所作所为必须是光明正大的。 其次,要把高层在考虑什么,有什么目标正确地传达给员工,比如京瓷的经营方针,京瓷高层就花费很大的力气传达给每一个员工。在年初,总经理会发表经营方针,在总公司所在地对中层以上干部直接发表,同时以卫星直播到各地的工厂。干部们听完了总经理讲的经营方针,就在车间把内容传达给部下。其后,车间的全体员工轮流看录像,听总经理的讲话。这样,全体员工对于公司及集团整体的经营方针、具体经营目标以及具体措施就可以正确理解。公司的目标是什么?现在处于怎样的状况?必须要做些什么?总经理的理念一视同仁传达给全体员工,作为各部门的目标。 除此以外,京瓷每年两次,召集京瓷集团分布在世界各地的经理,济济一堂召开国际经营会议,由世界各地区和各领域的代表发表并议论计划、实绩和今后方针,所有干部聚首,倾听所有部门、全集团公司的发言,了解京瓷集团的状况,在集团整体的行动中为自己定位。 而且,在京瓷公司内部,每个月月初都会在早会上公布上个月各部门的详细实绩。员工平时只知道自己那一组的计划和实绩,但是在月初的早会上,他们可以以数字形式得知全公司各工厂或事业所、各部门的详细状况。京瓷尽力把尽量多的经营信息和尽量多的员工共有资源,还有遇到的困难、经营上的课题通报给每个员工,以让员工知道公司整体情况、努力的方向和目标,这对提高公司士气、凝聚员工的前进方向都是不可或缺的。员工的力量凝聚起来,就变成公司的力量;不能凝聚员工的力量,就不能达成目标,不能克服困难。因此不仅对高层、对员工也要尽量透明经营,这是最低限度的条件。 稻盛和夫十分重视对人才的激励,非常注意关注员工的生活、工作和心理的问题,在这一点上,他做得非常优秀。这也是他的公司能够拥有如此强大的凝聚力的原因。 稻盛和夫经常鼓励员工:永远不要放弃梦想,把你们的梦想大声说出来。在他看来,要让心中的信念发挥力量,为人生和工作带来丰硕的成果,就必须首先编织一个“大的梦想”作为基础。 有一次,稻盛和夫看到公司里有些员工萎靡不振,似乎情绪并不是很高涨。他意识到这并不是一种好现象,会影响到公司的发展。于是,他召集了大量员工,用不温不火的语气说:“你们进入公司的目的是不是为了实现心中的梦想?”“是啊。”有些员工有气无力地回答,台下似乎还有窃窃私语。“那你们是不是对‘心中有梦’、‘胸怀大志’类的语句觉得不以为然了呢?你们是否觉得,每天应付生活所需就已经精疲力竭了,哪儿还有余力去谈什么梦啊、希望之类的呢?”这一次,台下的员工默不作声。稻盛和夫继续说道:“我要告诉你们,能凭一己之力为人生开创局面的人,其最原始的出发点都必然在于他所拥有的大到近乎幻想的梦想,以及远远超乎现实的愿望。就我自己而言,能让我一路坚持下来的原动力,其实也来自年轻时所怀有的远大梦想与崇高目标。”“当然,我并没有什么具体的执行策略,也不可能有十足的把握。在很多时候,那充其量不过是自不量力的梦想而已,但我愿意把梦想说出来,所以,我走到了今天,我也拥有了这个公司和你们。我信赖你们,我希望,你们也能够大声地将你们的梦想讲出来,好吗?”话音刚落,台下响起了如雷的掌声。 连载十一 全员参与型经营 稻盛和夫对下属经常使用“同志”或“伙伴”之类的词语,因为他们公司的创立与众不同,是以稻盛为核心的8位志同道合的朋友凝聚在一起建立的,股东都是给予了公司创业者极大支持的伙伴,公司是建立在彼此心心相印的基础之上的,公司内部的人际关系不是经营者与员工的纵向关系,而是朝着同一个目标,为实现共同的梦想而步调一致的“同志”关系,或是称为“伙伴”的横向关系。 创业之初,稻盛和夫和同事们就相互盟誓要心连心,不惜一切地努力朝目标迈进。区区一家小公司,如果大家再不齐心协力的话,那只会是一事无成。但如果是10人或20人的家庭,那么就会形成一股强大的合力。一个有凝聚力的公司,就是当营业负责人兴奋地冲进来说:“我拿到订单了!”在场的所有人都会像遇到自己的喜事一样为之而高兴。或是到了深夜,有人建议:“外面的夜排档摆出来了,大家先放下手头的活儿,一起去吃乌冬面吧!”气氛一下子就热烈了起来。 只要能够把大家都视为家庭成员,员工自然会满意,公司也能得到快速的发展。稻盛和夫始终从这个角度思考如何才能最大限度地发挥每个人的能力,让大家在工作中认识到人生的意义。 因为人的双眼处理信息的能力比世界上所有超级电脑的功能之和还要大,所以信息革命应该充分利用这种力量,那就是企业不同组织的不同层面中的每一个员工的眼睛、每一个消费者的眼睛,以及他们的判断力和决策能力。每一个消费者都会成为一个市场,每一个员工都将成为一个经营者,在个人影响力所及范围内做出决策,就像经理人通常所做的那样。鼓励每个人做出更多、更好的决策将激发新一代员工的主动性,从而极大地提高生产力。 在按照全民参与型经营模式运作的公司内部,每一个员工或每一个工作团队将分别归属于以下两个岗位:在一线工作,对某个细分的特殊消费群体的需求有深刻的认识的岗位;在后方工作,掌握了某个领域的专业知识和技能,运用自己的知识和技能为一线工作提供支持的岗位。也就是说,一线员工类似于浏览器,而后方员工则类似于服务器。再也不会有任何管理官僚的存在。每一个员工或小团队都会成为一个专家或一个经营者,拥有真正的消费者,真正对消费者负责,甚至对利润底线负责。真正做到人人都是经营者,全体参与型经营模式。 广义地讲,全体参与型经营既包括员工持股,也包括员工参与经营管理。让员工参与经营决策的主要目的,是为了使员工主动地提高工作热情和工作效率。 要想提升公司的经营业绩,重要的是要提升每位员工的“士气”。那么,提升员工“士气”的最佳方法就是将大家的目标“明确化”。人的原动力在目标确定之后,才可能发挥出来。年度经营计划是否顺利达成,需要各部门员工彻底了解目标,并且以主动、积极的心态加以执行。其中员工的“参与感”是关键。 即使有了完备的经营计划,如果相关部门的主管或员工不予以合作的话,就无法产生成果。因为实际执行计划的人,并不是经营者或计划负责人自己。经营计划的实施,必须由相关部门的员工通力合作,在制订计划的期间,往往只有少数人参与。由少数人所制订出来的计划,等于由上级压迫给下级,下级会表示“虽然了解你这个计划,但是我觉得没有意思”。因此在制订计划的时候,应当让员工参与,并且询问他的意见是什么,对这个问题要怎么处理,这是非常重要的。 如果担心员工的能力不足,又希望员工参与计划的制订,则必须对员工讲解这个计划。员工的知识如果不足,不仅无法理解计划,也无法通力合作,除此之外,还会有不满或不信任感。负责向员工协调的计划负责人,不应使用专门用语,应使用简单的句子,以简单的方式,把计划说清楚。每个部门、每个员工的目标,若能顺利达成,最终才有公司整体目标的成功。不仅要使员工对目标有“参与感”,而且也要将目标逐一往下传达,分配到每一个员工身上。换句话说,就是把公司整体目标变成各部门目标,各部门目标变成员工目标。员工既有参与感,又明白自己的个人目标,就会朝既定方向努力。 连载十二 阿米巴式管理 在京都陶瓷公司的经营理念里,很重要的一点是:公司不是一部分人的所有物,而是同为伙伴关系的所有员工共同拥有的。正因为如此,员工们才会处处为公司的发展着想,积极地参与经营,为公司的业绩向上而拼命工作。“人心齐,泰山移”,公司成立以来不断发展壮大的根源就在于此。 阿米巴管理模式就是,人人都是经营者。整个公司按照工序、产品类别划分成若干个小规模的组织,而这些小组织则被视为一个个中小企业,放权经营,采取独立核算的方式加以运作。当然,这些小集体并非一成不变,它们可以根据环境的变化而进行自我繁殖。即使公司的规模不断扩大,但只要按照事业的目的,把公司划分成能够进行独立核算的组织,那么就会不断涌现出具备经营者意识的领导和员工,就如同是中小企业的经营者。不仅如此,所有的阿米巴成员也都能够准确地把握各自的目标,并为完成这一目标而各尽其职,从而提高个人的能力,满怀激情地投身于工作。 阿米巴经营的前提条件就是公司必须具备一个具有普遍意义的经营哲学。京瓷的经营理念不是为公司的一小部分人而存在的,而是为作为公司伙伴的全体员工而设的。正因为如此,员工们才会积极地参与经营,并为提升业绩不遗余力地努力。不仅如此,稻盛和夫还不断地向员工阐述具备一颗“关爱之心、利他之心”的重要性。由于采取完全独立核算的制度,因此各阿米巴都会为提高自己的盈利而拼命努力。 在发现阿米巴组织的好处的同时,稻盛和夫没有忘记从哲学观点分析事物的两面性。他注意到如果在各个组织内部采取独立核算,那么每个阿米巴肯定会全力以赴去提高核算能力,这样一来,对提高整个公司的生产效率和经济效益有益。然而,在另一方面,如果放任自流,各个组织之间搞不好就会萌生不顾他人只为自己考虑的风气,各个组织之间将不是互相协作,而是彼此拖后腿,相互推诿扯皮,甚至你争我斗,过不了多久,公司在大量的内耗中也将难以维系下去。所以,必须解决如何在客观上保持集团向心力的问题,解决依靠什么克服人性弱点从而让“小集团”服从“大集体”的利益的问题。 对此,稻盛和夫开出的处方是:回归创业原点,向员工们强调大家族主义的意义,并主张力排利己主义,反复陈述“关怀对方”和“利他主义”的重要性。他认为,作为同一公司的组织既要互相关怀,同时又必须公平竞争,这才是企业活力所在,才是阿米巴经营的真谛。 当然,维持阿米巴经营和组织和谐并非完全是靠精神的鼓动,在京瓷公司,统一意志和鼓舞人心的小型酒会经常举办,可谓是一大发明。 稻盛和夫在从总社到工厂的每个地方都让人准备了用于举办公司内部酒会的大房间。公司员工不分上下地围坐在一起,喝酒谈天儿,忘记职位高低的上下级关系,感受大家族主义和追求心灵融洽的方式。 京瓷公司的基本想法是:既然大家都是在公司这个命运共同体中生活的、情同家人的伙伴,就应该去掉俗世中自我保护的面具和铠甲,这样才可以同心同德。人在酒的作用和宴会的气氛下,往往容易放开自己,变得宽容豁达起来,在这样的场合下促膝谈心和开怀交流的效果,要比任何单纯说教和粗暴批评都管用。而且公司干部率先参加,站到一般员工的生活高度看问题想对策,既加深了员工之间的关系,强化了大家族的纽带,又在不知不觉之间将公司的经营理念和哲学更加深入地浸透下去,让公司文化潜移默化地不断得到丰富和发展。 京瓷公司今天已经发展成为在日本国内拥有13000名员工的公司,阿米巴组织也超过了3000个,现在这些组织仍然处在随形势的变化而不停地增殖和变化中。阿米巴经营是以京瓷哲学为基础的,它是京瓷哲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从哲学中吸收力量源泉,并实际而具体地产生出强大而澎湃的动能推动事业发展,它与稻盛和夫的经营思想和经营会计学一起共同支撑着京瓷集团的成长壮大。 连载十三 公开表彰是奖励员工的最好方式 在一个企业中,树立员工榜样的方式看似过时,其实却可以有效激发员工的积极性。所谓树立员工榜样,是指企业通过选拔各岗位上做出突出贡献的优秀员工,并将其树立为榜样,进行公开表彰和宣传,以带动更多员工学习先进、赶超先进,从而提高员工整体素质的战略。确立员工榜样时要注意榜样的典型性、结构性和感召力。 在京瓷公司,奖金和工资就不与绩效直接挂钩,没有实行联动的办法。稻盛和夫说,这种方法不足为取。究其原因在于,从人性角度来看,虽然当业绩上升,奖金也随之增加时,大家都会欢天喜地,但是一旦业绩下滑,奖金减少时,众人又必然会变得灰心丧气。这种完全依照部门绩效决定员工奖金数额的做法有些过于冷酷,它会让那些所属部门业绩低于预期的员工丧失斗志。与此同时,那些因为部门业绩一时超出而获得超额奖金的员工,一旦在下一次由于部门创利无法达到计划要求、奖金不再增加时,他们的工作积极性也照样有可能受到打击。 所以在京瓷,对创造了优秀业绩的部门,不是以奖金来作为奖赏,而是对他们所取得的成绩予以公开表彰,告诉他们,“正是由于你们部门的努力,不仅提升了本部门的利润,同时还促进了公司整体利润的上升,使得公司全体员工的奖金额能够得到增加”,通过这样的方式,让他们获得精神上的荣誉。 荣誉激励对提高公司员工的工作积极性极为有效。荣誉激励其实很简单,即是在公司内公开表彰,宣传他们的成绩,从而使他们受到同事的尊敬和爱戴,对他们分别授予不同层次的荣誉称号,如“销售领袖”和“金钥匙标兵”等,从而激励他们为公司做出更大的贡献。 除此以外,还可以运用工作激励。即公司分配员工带有挑战性、创新性的工作,并采取有效措施来提高他们的积极性。员工本身就带有强烈的成就感,他们希望在工作中做出不凡的成就,而带有挑战性和创新性的工作正是他们迫切的愿望。所以在公司,工作激励之所以被频繁使用,正因为其具有物质激励和精神激励不可替代的特点—产生的作用有效而持久。 企业文化是企业的灵魂,一个企业没有文化就像一个人没有灵魂一样可怕。优秀的企业文化是一双潜在的手,无时不在、无处不在,不断地激励员工为企业的发展竭尽全力、不懈奋斗。要深入挖掘长期以来形成的企业精神以及经营理念,以“国家利益至上、消费者利益至上”的行业共同价值观为核心,积极构建符合企业实际,且具有鲜明特色的优秀企业文化。通过加强企业文化建设,进一步增强员工的归属感和自豪感,用企业文化规范员工日常行为,靠企业文化来激发员工工作激情,逐渐把企业文化变成员工的自觉行动,不断推动企业持续健康发展。 要注意的是激励实施的原则: 并不是所有人都适合用激励法来增强斗志,激励要因人而异。由于不同员工的需求不同,因此相同的激励政策起到的激励效果也会不尽相同。不仅仅是不同的人,即使是同一位员工,在不同的时间或环境下,也会有不同的需求。激励取决于内因,是员工的主观感受,其变数很多,更要因人而异。 适当的奖励和惩罚才是有效的。奖励和惩罚不适度都会影响激励效果,同时增加激励成本。一般人都知道,奖励过重会使员工产生骄傲和满足的情绪,失去进一步提高自己的欲望,但同时也要看到,奖励过轻也起不到激励效果,让员工产生不被重视的感觉;惩罚过重会让员工感到不公平,失去对公司的认同感,产生怠工或者破坏的情绪,而惩罚过轻会让员工轻视错误的严重性,同样的错误可能会一而再再而三的发生。 公平才是最重要的道理。员工感到的任何不公都会影响他的工作效率和工作情绪,会让激励效果毁于一旦。取得同等成绩的员工,一定要获得同等层次的奖励,犯同等错误的员工,也应受到同等层次的处罚,如果做不到这一点,管理者宁可不奖励或者不处罚。管理者不可有任何的偏见和喜好,虽然某些员工可能让你喜欢,有些你不太喜欢,但在工作中,一定要一视同仁,不可有任何不公的言语和行为。 连载十四 好的心态是成功的开始 好的心态是成功的开始。 就稻盛和夫来说,当年稻盛和夫在升学受挫后,又染上结核病,情绪十分低落,发热躺在床上,有时甚至想到自己可能就这样死去。好心的邻居太太借给他谷口雅春写的《生命的实相》,书中说:“我们心底有吸引灾难的磁石,它会从外界吸引疾病、失业、刀枪等等。”“我们内心描绘的事物,会通过现象在我们周围显现。内心不予呼唤的事物,决不会作为现象在我们周围出现。” 在反复思索的过程中,稻盛渐渐意识到,谷口雅春说的有道理,他将家人与自己细细比较,终于找到了他得病的根源,肺结核确实是应自己脆弱的心灵而至。 有很长一段时间,年幼的稻盛和夫认为自己命运不济:大学入学考试第一志愿没有被录取;进入本地大学求学,成绩相当好,但是毕业时,恰逢经济繁荣景象逐渐消失,经济开始不景气,多次就业面试接连被拒。在大学教授的关照下,他总算进入松风工业公司,其实这是一家濒临倒闭的破败不堪的公司,到期发不出工资是常有的事,甚至经营家族内部还经常发生内讧。 稻盛和夫一时间对公司充满失望。同期进入公司的几位同事每每相遇,都在抱怨,发泄不满,商量着什么时候辞职。不久,同事们一个个相继辞职,另寻他就,最后只剩下他一个人留在公司孤军奋战。 但此时他却意外发现,改变了以前进退两难,犹豫不决的心态后,他反而豁达了,心情也愉快了。感叹怀才不遇,怨天尤人亦是枉然,心情有了180度大转变后,稻盛和夫决心使出干劲搞好工作。他努力参与研究,从那以后,他把锅碗瓢盆搬进了实验室,要求自己每天坚持研究。心境变化似乎有了回报,他的研究成果日见成效。好结果有目共睹,随之上司好评如潮,而他自己更加忘我工作,然后收获了更好的结果,由此他的工作进入了良性循环。 终于,他通过独特的方法,首次在日本成功合成、开发了应用于电视机晶体管里电子枪上的精密陶瓷材料。当时电视机已开始普及,因此,周围给予他的评价就更高了。他甚至已经不关心工资的延期支付,因为他感觉工作极其有趣,体会到了工作的意义。随后,基于此时掌握的技术和累积的成绩,他创办了京瓷公司。 稻盛和夫说,从改变内心想法的瞬间,他的人生开始转运。以前的恶性循环终止,良性循环随之开始。从这段经历中,他体会到人的命运不像铺设的铁轨一样被事先固定下来,而是根据自己的意志调整好坏。 从前有位老太太,她有两个女儿,一个嫁给了卖草帽的,一个嫁给了卖伞的。老太太经常忧心忡忡,愁苦不堪。有人问她:“你为什么整天愁眉不展?”她说:“晴天,我担心卖伞女儿的雨伞难卖,而雨天,又担心卖草帽女儿的草帽没人买,一想到这些,我心里便难受,吃不好睡不香!”问话的人听后,笑着说:“这个太好办了,你不妨这样想,雨天,卖伞女儿的伞肯定好卖;晴天,卖草帽女儿的草帽一定好卖。这样,无论是雨天还是晴天,你的两个女儿都不愁没生意,你还担心什么呢?”老太太按照这一说法,调整了心态,从此以后,果然吃得好睡得香,变得快乐起来了! 老太太的两个女儿,就好像事情的两个方面。当你只看到消极一面时,就会悲观失望,忧心忡忡,当你换个角度,反过来看的时候,事情就会立刻转向积极的那面。当你眼前呈现了事情好的一面,心态就会随即转换,人自然也就乐观起来了。 总之,自己身上发生的一切都是自己内心意念的结果。这个贯穿人生的真理,我们应该一直铭刻在心底。人生有盛衰荣辱,即使认为自己的命运是用自己的双手开拓的人,其人生低谷与高峰,幸福与不幸也是由自己的心呼唤而至的。发生在自己身上的一切,都是由自己播下的种子。 连载十五 用工作磨炼灵魂 在稻盛和夫看来,人生的唯一目的就是修炼灵魂。这是个深奥而持久的工作,在人的一生中,这个工作持续始终。他列出了六项提升灵魂的方法,而其中之一就是—精进。 何为精进?是对任何事都全力以赴。不仅如此,这里所说的努力,必须达到“不输给任何人”的程度。纵观古今中外伟人的人生,我们会发现唯有全力以赴,才能使自己的心性获得提升,人格得以升华。 人生的目的是什么?这是个深奥的哲学问题。人类降生到这个世界上,并非出于自身意志。懵懂之时,便已然存活于世。因而,我们不可能决定好这一生该如何度过后再开始人生的旅途。诞生之后,我们逐渐成长,明白事理,思考人生。 此刻的“思考人生”,不外乎希望成为医生还是社长,或者当个工程师、老师、公务员抑或政治家等等。步入社会之后,多数人都以出人头地为其人生目的。为了在竞争中拔得头筹,有时不免与竞争对手明枪暗箭、互相排挤,而这一切只不过为争夺金钱、名声、名誉和权力,而大家都以为获胜即等于有了出色的人生。 其实,即便家财万贯,声名显赫,统率众人显耀于世,当死亡降临,人生画上句号之时,一切身外之物也不能带走。然而,并非一切都归于虚无。 稻盛和夫相信,只有人内心最深处的“灵魂”才会作为其一生的结果存留下来。既然如此,带着怎样的灵魂离开人世,这才决定了人一生的价值。换言之,所谓人生目的,并非荣华富贵抑或出人头地等所谓的成功,而是塑造至美之灵魂。在他看来,我们被赋予生命,正是为了在人生—这一特定的时间与空间中—磨砺灵魂。 单纯把劳动视为一种获取生活所需的物质手段,是一种错误。劳动中蕴藏了磨炼心志和培养人格的重大意义。过去人们一向肯定劳动所伴随的精神意义:劳动是人类借以提升心性、实行精进的途径。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统治日本的盟军最高统帅麦克阿瑟,曾在国会中针对远东政策所做的证言中提及日本人的劳动观。他认为日本的劳动力无论在质或量上,其优秀程度都不亚于任何国家。不仅如此,日本的劳动者更觉得相较于玩乐,在工作时更能感受到幸福。换句话说,麦克阿瑟认为他们看到了“劳动的尊严”。 正是因为日本人如此看重工作的意义与价值,他们才了解了孜孜不倦的工作态度会通过荣耀感与生活的价值丰富人的心灵,更能从中感受到人生的意义。与玩乐相比,日本人从工作中更能感受到喜悦,这是一种精神层面的意义。工作不只是非自愿地“被牵着走”,即便只是单纯的体力劳动,日本人也能发挥创意方法,从中得到乐趣。 人生在世上,最终是要带着一颗比降临人世之初更好的良善之心与美丽之心离开人世,哪怕差别只是一点点。在死之前,尽一生之力发挥善念,落实善行,努力不懈去陶冶人格,这样一来,当人生走到终点时,灵魂所在的层次肯定会比诞生时人的起点更高。以此目的为前提,人在一生中累积的财产、名誉、地位,都不具任何意义。任你平步青云,事业飞黄腾达,累积一生享用不尽的财富,与提升心性相比,其重要性就像尘土般微不足道。宇宙的意志为人类生命所构想和设定的最终目标,就是磨炼人心。 磨炼与提升心性的重点,在于日常生活中的精进。这是稻盛和夫在迈入65岁之后兴起一种想法,他把人生划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的20年,是从诞生人世直到开始独立面对人生的阶级。第二阶段,是从20~60岁的40年,是踏入社会,努力奋发向上,为世间、为人类付出的阶段。而第三阶段,是从60岁开始的20年,是为死亡做准备的阶段。正如踏入社会需要20年的准备期间,迎接死亡的准备期间应该也需要20年。 有句禅语:“开悟之前在搬柴、挑水,开悟之后则是搬着柴,挑着水。”真正了不起的人往往置身在不起眼的不知名角落,他们是拥有一颗良善之心的人。他们可能是住在街头巷尾心地善良的老妇人,也可能是在大都市的某个角落,朝着目标不断奋发向上的年轻人。和那些名声响亮、坐拥庞大资产的功成名就人士相比,这些默默无闻的人更为“上等”,拥有更懂得为人设想的宽厚之心。 皈依佛门的稻盛和夫说,神明、佛祖、宇宙的意志所赐予爱的对象,不是那些有所成的人,而是努力想做到某些事的人。尽力去做而失败,但能反省自己的不足之处,明天仍然保持奋斗不懈的精神去努力,这样的人才是救赎的对象。 努力去追求,努力去实践,这样就能磨炼心志。 连载十六 上之所好,下必随之 在京瓷公司创立至今的50多年里,经历过起步的艰难、经济危机的挑战、业务拓展的风险,每一次绝处逢生都倾注了核心领导人的全部心血。它之所以取得辉煌,公司特有的领导风范贡献了巨大的力量。京瓷自诞生以来,一直有召开晨会的习惯,无论是领导还是员工,不管前一天工作多晚,由于参加晨会是第二天开始的象征,没有特殊原因不可以缺勤。作为京瓷核心人物的稻盛和夫,一直遵守着这一规定,哪怕是工作到凌晨他也会准时参加晨会。 1966年京瓷公司拿到IBM公司2500万个用于IC氧化铝基板的订单,由于其严格的规格要求,公司上下员工不得不通宵达旦地研究、生产。为节省上下班的时间,稻盛和夫指示干部必须住在宿舍里。有一天他一直工作到凌晨5点,7点召开晨会的时候睡在下铺的杉浦正敏常务见他睡得正香,就没叫醒他。等他醒来已到了上午11点,他严厉责问杉浦为什么没叫醒他。有过这次经历以后,无论前一天工作到多晚,稻盛和夫都会出席晨会。正是他这种严于律己、言行一致的行为对员工产生了积极的影响,在后来公司发展的过程中,员工们都以他为榜样。 1969年京瓷公司决定在鹿儿岛北部的川内市新建工厂,这年也是京瓷公司成立10周年。在开业庆典仪式当天的清晨,天降倾盆大雨,横贯市内的川内河泛滥,所有的桥梁都禁止车辆通行。从鹿儿岛老家赶来的稻盛和夫无法抵达位于河对岸的工厂,通过电话得知工厂已被淹没,根本无法开工,但是想到已搭好的帐篷以及做好的庆典仪式准备,即使邀请的嘉宾无法出席,他也要到工厂为员工打气。于是他徒步穿越国铁的铁桥,走在桥上他听到后面的阵阵脚步声,回头一看原来是一位年轻女性正在拼命赶路。稻盛和夫立刻制止道:“男人走这条道都非常危险,你马上回去。”但是年轻女性却回答说她有非常重要的事情,并加快步伐有超越他之势。稻盛和夫追问她“到底要去哪里”,对方的回答是“京瓷”。这让稻盛和夫非常惊讶也非常自豪。 作为高层领导人稻盛和夫不仅在遵守公司的规章制度方面严于律己,在产品的销售以及市场开拓方面也都身先士卒,为员工树立在工作上兢兢业业的榜样。京瓷公司创立之初完全依靠松下电子工业的订单,而公司的发展壮大必须要有广泛的市场,仅仅一个客户的产品需求是无法维持一家公司的正常运营的,这时候就需要开拓新客户。 稻盛和夫身先士卒地走访东芝、索尼以及日本电信等相关的厂家和研究所,开展营销活动。对京瓷公司的新产品新型陶瓷高频绝缘材料进行推销活动是一项苦难重重、需要开动脑筋、运用策略的任务。于是稻盛和夫拿出样品详细地对客户进行介绍,并诚恳地请求对方对这一新产品进行初步的实验。他们的这种营销活动不仅局限于城市,而且还要拜访一些位于乡村的厂家。在这一年的寒冬时节,稻盛和夫和当时的专务青山政次先生一起拜访位于白雪皑皑的富山县立山脚下的电阻器厂商,本来就很怕冷的稻盛和夫鞋子里灌满了雪,双脚冻得发僵,但是他仍然坚持找到这家公司。然而对方却说不需要这种产品,对他的“见一见你们的技术人员”之类的请求也毫不理睬。饥寒交迫的他们步履蹒跚地回到车站,面对这种结果沉默不语。在车站候车室有一个圆火炉,火炉烧得通红,旁边堆着一堆煤炭,稻盛和夫一行便围着火炉取暖。谁知这种舒坦的感觉才刚刚延至全身的时候,突然冒出一股焦糊味,低头一看才发现因为离火炉太近,他的大衣下摆被烧着了。 在稻盛和夫的启发下,员工们经过无数次失败之后,终于找到了最佳时机培育出了结晶。但是渐渐长大的结晶并不是他们理想的绿宝石结晶,里面夹杂着一些黑色的杂质。即便如此,员工们也不气馁,在付出了艰辛的努力之后,终于研制出了一颗化学成分及结晶构造与天然宝石完全相同的再结晶绿宝石。 从京瓷公司产品的推广过程到新产品的研发,我们可以看到领导的表率作用是多么重要。如果没有稻盛和夫的身先士卒,就不会培养出如此负责的员工;如果没有稻盛和夫的身先士卒,就不会培养出如此不怕困难,坚持不懈以取得成功的员工。 连载十七 尽职尽责缔造完美工作 在工作中,要尽职尽责,以缔造完美。 在稻盛和夫的观念中,生命中的困难和挫折,是人生的起点,也是人生最大的“幸运”。正因为如此,他工作的认真程度,真的可以用“极度”二字来形容。 其实,也许每个人都不是一个生来就热爱劳动的人。稻盛和夫也一样,而且他曾经认为,在劳动中遭受苦难的考验简直是不能接受的事。然而孩童时代,父母常用鹿儿岛方言教导他:“年轻时的苦难,出钱也该买。”这句话影响了他的一生。 松风工业是一家制造绝缘瓷材料的企业,原是在日本该行业内颇具代表性的优秀企业之一,但在稻盛和夫大学毕业入社时早已面目全非:迟发工资是家常便饭,业主内讧不断,劳资争议不绝,公司已经走到了濒临倒闭的边缘。当稻盛和夫去附近商店购物时,店主甚至用同情的口吻对他说:“你怎么到这儿来了,待在那样的破企业,老婆也找不上啊!”这可能是一句最让人伤心的话了。 进入公司还不到一年,除了稻盛和夫和一位京都大学毕业的高材生之外,同期加入公司的大学生就相继辞职了。这剩下的两个人在互相商量后,决定报考干部预备学校。结果两人都考上了。但入学需要户口簿的复印件,稻盛和夫写信给在鹿儿岛老家的哥哥,请他寄来,等了好久毫无音讯,最终只好放弃入学。结果是那位同事一个人进了干部候补生学校。 后来稻盛和夫才知道,老家不肯寄户口簿复印件是因为哥哥当时很恼火。哥哥认为,家里节衣缩食把他送进大学,多亏老师介绍才进了京都的公司,结果他却工作不到半年就要辞职,这是忘恩负义!最后,只剩他一个人孤独地留在了这个破败的公司。 在苦恼过去后,稻盛和夫突然明白了,辞职转行到新的岗位也未必一定成功。有的人辞职后或许人生变得更顺畅了,但也有的人人生却变得更加悲惨了。有的人留在公司,努力奋斗,取得了成功,人生很美好;也有的人虽然留任了,而且也努力工作,但人生还是很不如意。最终,他下了一个决断。正是这个决断让他迎来了“人生的转机”。 稻盛和夫决定:先埋头工作。不再发牢骚,不再抱怨,他把心思都集中到自己当前的本员工作中来,聚精会神,全力以赴。 当然,因为是最尖端的研究,像拉马车的马匹一样,光用死劲是不够的。年轻的稻盛和夫订购了刊载有关新型陶瓷最新论文的美国专业杂志,一边翻辞典一边阅读,还到图书馆借阅专业书籍。他往往都是在下班后的夜间或休息日抓紧时间,如饥如似渴地学习、钻研。就是在这样拼命努力的过程中,不可思议的事情发生了! 大学时他的专业是有机化学,他只在毕业前为了求职,突击学了一点儿无机化学。可是当时,在他还是一个不到25岁的毛头小伙子的时候,居然一次又一次取得了出色的科研成果,成为无机化学领域崭露头角的新星。这全都得益于他专心投入工作这个重要的决定。与此同时,进公司后要辞职的念头以及“自己的人生将会怎样”之类的迷惑和烦恼,都奇迹般地消失了。不仅如此,他甚至产生了“工作太有意思了,太有趣了”这样的感觉。这时候,辛苦不再难以忍受,他更加努力地工作,周围人对他的评价也越来越高。 这就是尽职尽责的良好结果。 连载十八 不要小看身边的小事 不要小看身边的小事,因为再微不足道的东西,都有意义。这是个哲学命题,但是却与每个人息息相关。 如果做好身边的小事,我们就能成就大事。 美国GE前总裁杰克·韦尔奇说:“一旦你产生了一个简单而坚定的想法,只要你不停地重复它,终会使之变成现实。”勿以善小而不为,做好小事是企业成功的关键,也是卓越员工必备的心态。 在工作中,没有任何一件事情,小到可以被抛弃;没有任何一个细节,小到应该被忽略。每一件事都值得我们去做,值得我们去研究,即使是最普通的事,我们也不应该敷衍应付或轻视懈怠。作为普通的社会人,在大量的日子里,很显然只能做一些小事,但是他们总是希望能够去做一些惊天动地的大事情。他们不屑于做具体的事,不屑于认真对待小事和细节,总盲目地希望“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殊不知能把自己所在岗位上的每一件事做成功,做到位就很不简单了。把每一件简单的事做好就是不简单,把每一件平凡的事做好就是不平凡。 古语道: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任何一件大事的完成,都是在完成一件一件小事的基础上积累起来的。如果下面没有坚实的根基,盖起来的房子也是不牢固的。无论是生活中还是工作中,如果小事做不好,怎么会成就大事? 汤姆·布兰德,在32岁时升为福特公司的总领班,成为福特公司最年轻的总领班,要知道在福特公司这个人才济济的“汽车王国”里,这是一件非常不简单的事情,他是怎么做到的呢? 在汤姆·布兰德里20岁进入工厂的时候,就想在这个地方成就一番事业,但他并没有像很多年轻人那样迫不及待地寻找一切可以晋升的机会,相反,他首先弄清楚了一部汽车由零件到装配出厂需要13个部门的合作,而每个部门的工作性质不尽相同。他决心要对汽车的全部制造过程形成一个深刻的认识,所以,他要求从最基层的杂工做起。 杂工的工作就是哪里有需要就到哪里工作,经过一年的认真工作与思考,汤姆对汽车的生产流程已经有了初步的认识。之后,汤姆申请调到汽车椅垫部工作。在那里他用了比别人更少的时间掌握了做汽车椅垫的技能。后来又申请调到点焊部、车身部、喷漆部、车床部去工作。不到5年的时间,他几乎把这个厂各部门的工作都做过了。 汤姆的父亲对儿子的举动十分不解,他问汤姆:“你工作已经5年了,总是做些焊接、刷漆、制造零件的小事,恐怕会耽误前途吧?”“爸爸,你不明白。”汤姆笑着说,“我并不急于当某一部门的小工头。我以整个工厂为工作的目标,所以必须花点儿时间了解整个工作流程。我是把现有的时间做最有价值的利用,我要学的,不仅仅是一个汽车椅垫如何做,而是整辆汽车是如何制造的。” 当汤姆确认自己已经具备管理者的素质时,他决定在装配线上崭露头角。汤姆在其他部门干过,懂得各种零件的制造过程,也能分辨零件的优劣,这为他的装配工作增加了不少便利,没有多久,他就成了装配线上的灵魂人物。很快,他就升为领班,并逐步成为15位领班的总领班。 汤姆就是把一件件小事做到极致,一步一步地向自己的目标靠近的。有了那些做小事的经验,他能够很快把握好自己将要做的事情,在跟其他人相比的时候,他所表现出来的专业技能,肯定是别人不及的。 稻盛和夫说,拿出100%的认真,是成功人士的重要原则之一。这就要求我们在每件小事上都付出100%的努力。只有这样,人生才有可能一如内心所刻画的蓝图般,一幕幕化为真实。人生就是一出戏,我们每个人都是主角。不仅如此,从导演、编剧到演出,我们还要全都一肩挑。这就是我们的人生。因此,无论发生什么事,我们都要以100%的认真态度去面对,全力以赴。 连载十九 敬天爱人,不立规矩不能成方圆 “敬天爱人”是京瓷的社训,也是稻盛和夫经营哲学的核心概念。40余年来,它已深深烙印在每一个京瓷人的心中。 稻盛和夫“敬天爱人”的思想源自他最尊敬的一位日本先贤—西乡隆盛的座右铭。西乡隆盛是“明治维新三杰”之一,这位推动日本由封建社会向现代社会转变的功臣也是鹿儿岛人。当年,京都清水寺的僧人月照,因参加尊王攘夷运动,逃出京都,投奔西乡隆盛。可是新幕府将军不准西乡庇护月照,在幕府的逼迫下,西乡与月照一起在锦江湾投海自尽。月照罹难,而西乡获救。之后西乡隆盛被流放到奄美大岛和冲永良部岛等外岛,历尽磨难,又转而参与倒幕运动,1868年在日本戊辰战争爆发后,指挥政府军取得了鸟羽伏见之战的胜利。之后西乡又后与幕府的重臣胜海舟谈判,兵不血刃地进入了江户城,最终平定了幕府势力。 倒幕成功后,西乡隆盛成为明治维新的重臣。但在1873年因主张“征韩”失败,辞官回乡,几年后在反动士族拥戴下发动叛乱,挑起日本西南战争。最终兵败自杀。 西乡隆盛是明治维新历史上最具悲剧色彩的风云人物,他在一生中所表现出的义理人情和坚忍不拔的精神,深为稻盛和夫所推崇。稻盛继承发扬其“敬天爱人”的思想,并将它作为自身经营哲学的核心。 所谓“敬天”,就是按事物的本性做事,这里的“天”是指客观规律,也就是事物的本质。稻盛和夫坚持将正确的事情以正确的方式贯彻到底。所谓“爱人”,就是“利他”,对于企业来说就是“利他经营”,这是稻盛和夫经营哲学中的重要概念。从广义上讲,这个“他”是指客户,包括顾客、员工、利益相关者和社会。要从“企业本位”转向“客户本位”,就应该为客户服务,一切从客户的角度考虑问题,满足客户的要求。只要为客户创造了价值,企业也就可以从中分享价值,对员工,对社会也是如此。 稻盛和夫曾经解释说:“这里所说的利他,也并不仅是一种方便的手段,而本身就是目的,即为了集团,为了让大家都能幸福。相对于利己,利他这样一个目的才具有普遍性,才能得到大家的共鸣。而任何利己的目的,最多只能引起一小部分人的共鸣,但上面加上利他,就有了普遍性,能引起大家的共鸣。正是在这个意义上,要想搞好经营,就必须是利他经营。” 同时,稻盛和夫认为,“利他”是“为了帮助别人可以牺牲自己的利益”。京瓷“追求全体员工物质与精神两方面幸福的同时,为人类和社会的进步与发展做出贡献”的经营理念,稻盛和夫所创立的“京都赏”等等,都是对“敬天爱人”思想的具体诠释。 2002年,稻盛和夫的继任者西口泰夫在接受《商务周刊》的采访时,曾经对“敬天爱人”做了这样的阐释:“人们要经营一项事业的时候,要不断地和社会发生关系,比如生产手机,你要向社会销售,或者从许多厂家采购零部件。企业是很多人的群体,这时候就需要制订一个灵活的标准,在京瓷就是‘敬天爱人’。我们希望能在工作的时候对更多的人做出贡献,这是一个基本的思想。比如生产一个产品,如果光是追求利益,这个事业不会成功。我们希望给我们提供产品零部件的许多小工厂也能得到好处。京瓷希望有更多的消费者能够买到我们的产品,并让消费者有这种感觉:我买这个产品买对了。同样,京瓷的投资人,还有我们自己的员工,他们也应该感到快乐,得到幸福。” 那么,如何做到敬天爱人?首先,对一个企业来说,亲和力是领导素质和思想道德的内在体现,是领导艺术和领导方法的独特形式,是领导才能得以充分发挥和事业得以成功的重要因素之一。领导者以个人魅力为载体,凭借自己的亲和力和高尚品德来联系和带动周围群众,从而形成最终形成凝聚力。 亲切的关怀能使原本隔离的领导者和下属之间的距离迅速拉近。人们常常会以为,领导者就应该是高高在上的,是威严无比的。这种错误的认识通常会导致领导者和下属之间产生隔膜。其实,在生活当中,亲和力和影响力经常是密不可分的,有影响力的人一定拥有非凡的亲和力。优秀的领导者会散发出一种独特的魅力,吸引着人们去喜欢他。 连载二十 活着,就要感恩 稻盛和夫的一生并非一帆风顺,但他却有着一般人难以企及的美好人生。无论是遇到病痛也罢,遇到困难、遭到打击也罢,他始终认为,活着,就要感恩,因为人生本身就是一次难得的修行。 在1997年6月的股东大会上,稻盛和夫从京瓷及KDDI的名誉会长位置上引退,做出了出家的决定。但就在这个时候,发生了一件意想不到的事情。 在出家之前,他和妻子一起去做了每年的例行体检,结果发现胃部有异常。之后他做了进一步的检查,被诊断为胃癌。这次体检本来应该在1月份进行,但由于妻子感冒了,就一直往后拖。他觉得这是上天对他的格外恩赐,因为如果在1月份接受体检的话,或许会由于是胃癌早期而无法被发现。 稻盛和夫暗自庆幸推迟了体检,而且因准备出家后继续修行而把日程都空了出来,所以就利用这段时间住院接受治疗。在原本准备出家的这一天接受了手术,切除了2/3的胃。手术非常顺利,术后的一段时间不能进食,只能靠注射点滴补充能量。 有一天,稻盛和夫感觉恢复得差不多了,就喝了点儿粥汤,但腹部突然出现了剧痛,疼得他直冒冷汗。由于疼痛难忍,第二天一早医生就做了检查,发现粥汤从胃与肠的缝合处渗漏了出来。幸好稻盛和夫只喝了一点点粥汤,医生说如果喝多了的话,就有可能并发腹膜炎,甚至危及生命。他从此安心地配合治疗,耐心等待伤口的自然愈合,重又回到了每日点滴注射的住院生活。直到夏天才得以康复出院。 这一意外的事件,使他没能按照原先的计划出家,但已经不能再拖了。原先稻盛和夫是想在60岁的时候就出家的,但由于工作上的关系一直拖到了65岁,而且又因病延期,虽然病后的身体还很虚弱,但他还是在处暑时节的9月7日,在家人和亲戚的照料下,在圆福寺举行了出家仪式。 体力恢复后的11月,稻盛和夫在寺里接受了名为“大接心”的修行。初冬寒冷的凌晨3点起床,晚上11点就寝,每餐只有一汤一菜、萝卜酱菜和粥。虽然少,但由于胃刚被切除,所以稻盛和夫还是吃不完。他每天专心于被称作是“起床半席、睡觉一席”的坐禅,虽然时间不长,但对他术后的身体状况而言也是一项非常严酷的修行。 在此期间他还要出去化缘,化缘时必须身着深蓝色布衣,头戴竹笠,光脚穿草鞋,以行脚僧的形象走街串巷。站在信徒家的门口,他口中念诵四弘誓愿,让信徒将布施的大米装入肩背的行囊,持续了几天化缘之后,从草鞋的顶部露出来的脚趾由于与柏油路面摩擦而渗出血来。无奈,走路的时候他只得把重心移到脚后跟,但却引起了腿肚子的酸痛。 在化缘期间,稻盛和夫感受到了真诚的仁爱,这是他人生的一笔巨大财富。他由此而感激一切良善的人。 社会上有人认为积聚财富、赢得地位和名誉才是人生的意义,但稻盛和夫却一直强调“为社会、为世人而鞠躬尽瘁,才是一个人最高尚的行为”。因为人世的美好,让他对人世充满了感恩。 稻盛和夫说,他之所以有今天,完全得益于家人的支持。妻子自与他相识至今,从未有过一句怨言。在京瓷创业的时候,生活非常拮据,她也没有任何不满。自那以后,他经常很晚回家,每次她都等着他的归来。 稻盛和夫回顾自己走过的人生,认为无论是个人还是公司或国家,都有着各自的命运。自己的人生并不仅仅是由个人的命运所决定的,而是由与己相关的公司和国家等许多因素相互重叠撞击所形成的。命运绝非一成不变的,根据个人的想法和行动,其人生时刻都在发生变化。 只要一个人思善行善,事物也就会朝着好的方向发展,反之也是如此,但如果命运正处于逆境之中,无论怎样努力行善,或许也不会立刻显现出善果,但只要从更长的几十年的时间跨度来看,行善必将有善报。无论有何种幸运降临,都必须时刻保持一颗谦虚之心,傲慢狂妄只会成为自取灭亡的祸端。人在自己的一生中,无论遇到怎样的艰难和困境,都不能怨恨、叹息、堕落,应该坦然接受人生的考验,脚踏实地地付出努力。无论何种命运,只要时刻抱有感恩之心,积极进取,人生的大门自然就会敞开。 在古稀之年,稻盛和夫深刻体会到了这一点。他的人生智慧就是:活着,就要感谢一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