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品介绍

狼道:强者制胜的8大法则


作者:林文力     整理日期:2014-08-18 16:42:11

几千年来,我们深受“孔孟之道”的熏陶,精神内涵中缺乏“制胜”意识。在竞争日益激烈的今天,强化我们的危机意识、竞争意识和团队意识是当务之急。
  只有遵循《强者制胜的八大法则》,与狼共舞,我们才能在磨难中成为强者,在拼搏中成为赢家,在团队中实现共赢,在危机中力挽狂澜,从而在风云变幻的人生道路上应对自如,在弱肉强食的社会中永保优势地位。
  作者简介:
  林文力,原名林学武,湖北孝感人。2000年毕业于孝感师范学院中文专业。2002年任珠海出版社读者服务部编辑,2006年在京华出版社第六编辑室担任编辑室主任,现职业图书策划、出版。作品有《唐朝的那些战争》《宋朝的那些战争》《明朝的那些战争》《名将与名战》等。
  目录:
  前言
  第一章在磨砺中成长
  ——适应环境是生存的第一课
  狼,自出生的那一天起,就在辽阔的草原、干燥的沙漠或寒冷的北极生活,面对人类的猎捕,在杀机四伏的环境中磨砺成长。如果你坚信自己是“狼”,那就必须面对社会上的风风雨雨,磨炼自己的意志,增强生存的本领,如此才能闯荡出一片属于自己的天地。
  1物竞天择,适者生存
  2认识环境,居安思危
  3保持“饥饿感”
  4享受孤独的滋味
  5在逆境中成长
  6做主宰环境的强者
  第二章在战斗中成熟
  ——勇于竞争是脱颖而出的血酬定律前言第一章在磨砺中成长——适应环境是生存的第一课狼,自出生的那一天起,就在辽阔的草原、干燥的沙漠或寒冷的北极生活,面对人类的猎捕,在杀机四伏的环境中磨砺成长。如果你坚信自己是“狼”,那就必须面对社会上的风风雨雨,磨炼自己的意志,增强生存的本领,如此才能闯荡出一片属于自己的天地。1物竞天择,适者生存2认识环境,居安思危3保持“饥饿感”4享受孤独的滋味5在逆境中成长6做主宰环境的强者 第二章在战斗中成熟——勇于竞争是脱颖而出的血酬定律物竞天择,适者生存是自然界的铁律。狼知道,只有战胜对手,才能延续种族的生存。所以,它始终保持着强烈的危机意识,时刻保持着高度的警惕性和旺盛的斗志,并以此来维系整个狼族的生存与发展。1认识你自己2志存高远3设定明确的目标4前三十年不要怕5主动创造机会,待机而动6不断进取,永争第一7坚持不懈,直到成功8主宰自己的命运 第三章群体的力量不可战胜——使命感奠定了良性的群体秩序 狼群中一般都有一位首领。这位首领的高明之处在于,它能使群体中每一只狼的聪明才智和力量都得到发挥,而且使大家和睦相处,紧密团结在自己周围。狼和狼之间遵守一定的规则,不会无故地相互残杀,消耗内力。狼是最懂得尊重和分享的动物,它们会团结一致,同心协力去追求共同的利益。1群狼能败豹2同进同退3自我牺牲精神4战斗面前,全力以赴5合作精神6紧密团结,充分信任7挥洒个性,优势互补 第四章傲然于世的品质——不可有傲气,但不可无傲骨 狼有着傲人的特质:勇敢、忠诚、坚忍、永不被驯服以及不可思议的捕猎技巧。千百年以来,人类与狼的博弈就从来没有停止过。然而,有一天,我们突然发现,在寂寞的宇宙中,世界需要狼,如同人需要有像狼一样坚强的毅力和钢铁般的意志一样。1忠诚奉献2果决勇猛3狡黠而知变通4坚韧不拔5宠辱不惊,以忍求尊6屡败屡战,永不放弃 7追求自由并非一味张扬个性第五章纪律是执行力的保障——人类需要纪律 在狼族世界里,有着铁一般的纪律。在敌人面前,即使它们的脖子在冒血,为了保护自己的同伴,也不会发出任何声音。它们的团体秩序井然,一个狼群就是一支训练有素、纪律严明的军队,统一举动,严格遵从,没有借口,永不背叛!这就是狼的纪律。1统一行动,步调一致2责任感3不找借口,立即行动4服从是天职5理性地克制自己的行为 第六章达成共识才能有凝聚力——神奇无比的沟通技巧狼是最善于交际的动物之一。它们并不仅仅依赖某种单一的交流方式,而是使用多元方式。它们嗥叫,用鼻尖相互摩擦,用舌头舔,采取支配或从属的身体姿态,使用包括唇、眼等面部表情以及包括尾巴在内的复杂精细的身体语言或利用气味来传递信息。 对狼来说,交流的艺术在于密切注视各种各样的交流方式,狼之间复杂精细的交流系统使它们能够不断调整战略战术以获得成功。1语言与个人形象塑造2沟通是合作的基础3相互沟通,才能协同作战4沟通是团队的润滑剂5通过沟通化解冲突7用心听,学会适时沉默 第七章王者心态,笑傲人生——成王败寇的生存哲学狼很想做善良的动物,可狼知道自己的胃只能消化肉食,所以狼唯一要做的就是干干净净地消灭捕获的猎物和完胜竞争对手;狼始终信奉强者生存的处世哲学,它们把王权看得比生命更重要。 人类与狼有着惊人的相似。中国自古以来就有着“流血的仕途”之说。从战国策士的合纵连横长袖善舞,到明清重臣的铁腕治世力挽狂澜,无不体现着成王败寇的处世哲学。1态度决定胜负2冷静达观地面对现实3审时度势,顺势而为4与时俱进,灵活应变5胸怀必胜的信念6不念旧恶,学会宽容7信守诺言,至死不悔8懂取舍,知进退 第八章策略决定一切——工于心计的处世策略狡猾是狼的本性。狼在博弈的进退之间不断增长才干和谋略,既敢赤裸,又善于伪装;既能孤身奋战,也善于群体进攻,精通丛林与荒野的游戏规则。狼的身上处处体现出强者的本性和智慧。1知己知彼,抢占先机2退中求进,待机取胜3欲擒故纵,运筹帷幄4避实击虚,巧取获胜5以静制动,后发先至6声东击西,出奇制胜 7瞒天过海,出其不意 第一章在磨砺中成长——适应环境是生存的第一课狼,自出生的那一天起,就在辽阔的草原、干燥的沙漠或寒冷的北极生活,面对人类的猎捕,在杀机四伏的环境中磨砺成长。如果你坚信自己是“狼”,那就必须面对社会上的风风雨雨,磨炼自己的意志,增强生存的本领,如此才能闯荡出一片属于自己的天地。第一章在磨砺中成长1物竞天择,适者生存狼是以肉食为主的杂食性动物,是生物链中极关键的一环。狼的一生可以说是充满了艰辛与坎坷。在野外,一只狼正常来说可以存活约14年,但是大部分狼却只有9年左右的寿命,而那些为人类所捕获并饲养起来的狼,其寿命通常都会超过15年。由此可见,狼在野外的生活一定是万分艰辛,可以不夸张地说,它们的生活环境处处潜伏着致命的凶险。在北极,在严寒的冬季,在肆虐的暴风雪中,狼都能露天蜷缩成一团,用尾巴遮住面部安详地睡觉。而狼所面对的并非只有寒冷的自然环境,只要生活在野外,狼就必须为了自己的生存去争夺有限的食物以及领地。它们就既是捕猎者,也是被猎者。雪原上,有一只小狼常晚上觅食,运气好了就会抓到雪兔之类的小动物,运气不好,就只有挨饿。在雪原上找活物是多么难的事情啊!每当地平线上有灰色的云团出现时,小狼都会躲到树下,把自己的小鼻子藏在前爪下面。它常想,生存是什么?生存就是适应环境,不择手段地活着。这只小狼的名字叫拉索,它同父母和四个兄妹,与族群中的十几只狼一起生活。它们的家族很强大,在雪原上,狼才是王者。拉索的父亲是这个狼群的王,它带领家族打了几个漂亮的胜仗,去年秋天猎杀了三十多头野鹿。这本可让家族在这个严冬少受点罪,可是,一群可恶的豹子却常来掠走它们的野鹿,狼群的生存受到了威胁,现有的地盘已经不能提供家族的口粮,食物变得匮乏。对手的强大让它父亲不得不考虑该不该越过那条明显的气味分界线去掠夺食物。最终,饥饿驱使着狼王去冒险,而这次冒险让狼王付出了生命的代价,拉索母亲的后腿也被咬成重伤。随后一场暴风雪来临,母亲把狼崽一只一只叼回山洞里。一只狼崽因饥饿而死,拉索和另外三只也奄奄一息。为了让其余四只狼崽活下来,母亲狠下心,将那只饿死的狼崽吃掉,勉强挤出几滴乳汁喂给四只虚弱的狼崽。正是这点乳汁让狼崽们奇迹般地活了下来。然而不幸仍如影随形。先是年幼的黑仔出外觅食时被一只凶恶的大金雕害死,接着灰灰不小心落入猎人的陷阱,而长毛也因落入冰窟而落得残废的凄惨后果。不久,母亲也不见了,不知是走了,还是被豹子所害。拉索成了名副其实的孤儿。但拉索依然健康,越来越壮实。它开始流浪,希望别的家族能够收留它,而不至于饿死。可是冬末正是食物短缺的时候,没有哪个家族会准许外来者分一杯羹。拉索还没有完全掌握捕食的技巧,哪怕抓一只老鼠也要费很大的劲儿。这天它正往前走,碰到了一只年迈的老狼,拉索心跳开始加速,不知道是迎战还是逃避。可是老狼走到它跟前,只是用嘴舔了舔拉索,非常友好。老狼是因为身体太虚弱在家族中分不到食物而自己出来单独谋生的。已经长大的拉索意识到自己可能成为老狼未来的依靠,于是它们结伴而行。老狼把自己的捕食经验全部传授给了年轻的拉索,它们虽然不能捕食强大的动物,但是小动物也能填饱肚子。每次捕食成功,拉索总是先让老狼吃。老狼不仅教会了拉索很多格斗的技能,还鼓励拉索组建自己的家族。因没有自己的领地,老狼和拉索总是穿梭在别人的领地上捕食,这样使它们对方圆数百里的每个领地都很熟悉。一天,老狼和拉索正在围捕一只野兔,不料被这个领地的主人发现了,领主准备攻击这一老一小,而它们俩则完全不知道。老狼首先看到了敌人,见势不妙让拉索快跑,自己殿后拖住了狼群。不知道过了多久,拉索站在光秃秃的山顶嗥叫,呼唤着老狼,可是没有任何声音。拉索成功地活下来了,而老狼却被狼群咬死了。等了很久,狼群才渐渐散去,拉索回到老狼的尸体旁,嗅了嗅,仰天长啸。这天晚上,拉索浑身上下的每一个毛孔都在向外渗透着对食物的渴望。它决定不惜一切地复仇,虽然它刚刚两岁。此后,拉索数次偷袭这一领地的狼群,以它流浪的经验跟狼群打游击。拉索也在孤独中习惯了这种生活方式。每天太阳升起的时候,它睁开双眼,向天地间长啸一声,迎接新的一天的到来。接着,它微笑着向太阳升起的地方飞奔。终于,在三岁半的时候,它打败了这一领地的狼王,并取而代之。物竞天择,适者生存,这是自然界的天理。狼在地球上经历了沧海桑田般的天地巨变,而环境无论怎样变化都没能像毁灭恐龙那样将狼毁灭。这是因为,无论环境有多恶劣,狼都能很快地适应它。就是这种适应能力,让狼一直存活到了今天。达尔文曾说过:“能够生存下来的生物并不是那些最强壮的,也不是那些最聪明的,而是那些对变化作出快速反应的。”即使是人类社会,也同样逃不出适者生存、不适者被淘汰的自然法则。一般而言,当人们被迫面对一些重大压力的时候,都会竭尽所能去解决。当我们自身处于经济窘迫、事业惨淡、生活艰辛的境况时,通常也是我们成长最快的时候。这就如同在风平浪静的湖面上行船,舵手并不需要太多的技巧与航行经验就能顺利航行,但是在波涛汹涌的大海或是暴风雨中这样就不行了。唯有在暴风雨中,当坐在船上的人们相顾失色且不知所措的时候,一名优秀舵手过人的才能真正展现出的胆识与技能,才能真正地显露本领。最近一项研究表明,不断升高的海洋气温的负面影响超过预料的情况,更多的动物陷入生存绝境。由于全球气候变化,非洲部分地区陷于长期干旱,野生动物的生存环境不断恶化。自2009年以来,肯尼亚已经有一百多头大象因缺乏饮水死亡……这就是说,因环境改变,不能适应环境变化的动物生存越来越艰难。人也一样,生活越是安逸,人的欲求越多。一般人们认为,处于顺境中是很幸运的,陷于逆境中则是不幸的,因为逆境确实容易使人感到沮丧,使人觉得人生无望,而顺境则有利于人在良好的环境以及心态下发挥出自己正常的水平。然而,许多奇迹都是不幸的人在厄运中创造出来的,因为顺境很容易消磨人的斗志,也容易让人甘于平庸,终生碌碌无为;而逆境则能磨炼人的坚强意志,激励人们奋力拼搏,用自己的毅力以及实力顽强奋进。逆境甚至能够激发出人的最大潜能,进而使人取得更令人陶醉、令人艳羡的成就。狼的生存故事可以佐证,在大自然中,那些受过伤甚至是已经残废的狼,往往比正常的狼显得更加顽强、机警,充满斗志。美国的电影巨星史泰龙在成名之前的那十几年可以说异常落魄,经常找遍全身也凑不足100美元,穷困潦倒的他连房子也租不起,只能睡在自己的金龟车里。但他很早就立志要当演员,并且非常自信地到纽约的多家电影公司应聘。当时纽约总共有五百多家电影公司,但很多都因为他外貌平平以及咬字不清而将他拒之门外。在经历了数百次的拒绝之后,史泰龙依然毫不气馁,始终坚持着自己的演员梦,他总结了失败的经验,后来他决定改变自己,并改变应聘的策略。随后,他自行完成了《洛基》的剧本,拿着剧本四处推销,坦然地接受别人对他的嘲笑,甚至是责骂。终于有一天,他遇到一个愿意拍《洛基》剧本的电影公司老板,此时史泰龙已经被拒绝了上千次。虽然对方答应筹拍他的电影剧本,但是却不准他在电影中参加演出。然而史泰龙依然不愿妥协,他坚持参与自己剧本的演出。最后,史泰龙终于成功地在影片中担任了主演。也正是由于在《洛基》中的出色表演,他一炮而红,从此一跃进入了好莱坞巨星的行列。一个人要清醒地认识到相对于无法改变的自然规律而言,自己还不够强大,只有以顽强与坚忍武装自己,向恶劣的环境挑战,并最终战胜它,才能最终改变自己的生存环境。某岛国在发明鞋子之前,人们都赤着脚走路,不得不忍受着脚被扎被磨的痛苦。有位大臣为了取悦国王,把国王所有的房间都铺上了牛皮,国王踩在牛皮地毯上,感觉双脚舒服极了。为了让自己无论走到哪里都感到舒服,国王下令,将全国各地的路都铺上牛皮。众大臣听了国王的话都一筹莫展,这实在比登天还难,因为即便杀尽国内所有的牛,也凑不到足够的牛皮来铺路,而且由此花费的金钱、动用的人力更不知有多少。正在大臣们绞尽脑汁地想如何劝说国王改变主意时,一个聪明的大臣建议说:大王可以试着用牛皮将脚包起来,再绑上一条绳子,这样大王的脚无论走到哪里都不会痛苦了。国王听了很惊喜,便采纳了建议,收回命令。于是,皮鞋就这样被发明了出来。把全国的所有道路都铺上牛皮,这办法虽然可以使国王的脚舒服,但毕竟是一个劳民伤财的笨办法。那个大臣是聪明的,改变自己的脚,比用牛皮把全国的道路都铺上要容易得多,按照他的办法,一个人只要一小块牛皮,就和将整个世界都用牛皮铺起来的效果一样了。现实生活中,我们常常感到周围环境不尽如人意:自然条件的恶劣,人与人之间的相互倾轧,工作压力太大,报酬太低……面对这种种烦恼,不少人整天抱怨生活待自己太薄,牢骚满腹,怨天尤人。其实,他们只要静下心来想一想就会明白,即使是皇帝,也没有能力让周围的一切如他所愿。对周围的环境不满,我们的确可以想办法来改变它,将现实中令人不满的成分减少到最低限度。但改变环境是很困难的,这时候,我们应该通过改变自己来适应环境。路还是原来的路,境遇还是原来的境遇,而我们的选择灵活了,路和境遇所给予我们的感受也就截然不同了。当然,对每一个个体来说,适应环境(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的过程并不是轻松的,只有改变自己,并建立起新的平衡,才能真正适应。因此,适应之难在于改变。所谓改变,就是抛弃自己原来熟悉的东西,接受新的不熟悉的东西。所以,改变的过程就是一个重塑的过程。尽管重塑的过程很痛苦,需要付出很多代价,不过人终归还是能够完成的。人体的自我调节机能很强,在客观环境的强制压力下和自我的主观积极主动的努力下,经过痛苦的适应期后,就会建立新的平衡。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生活方式,我们不能期望别人改变什么,但是我们可以改变自己。拥有一颗健康、积极向上而且善良的心,我们就可以轻松地融入到社会的大环境中。2认识环境,居安思危狼的世界中,“适者生存”的大自然法则可以说是不变的真理,就如同最虚弱的美洲驯鹿一定会被狼捕获一样,最虚弱的狼也一定会遭到无情的淘汰。因为狼的生存主要依赖于战胜对手、吃掉对手,否则就会被饿死。在人类还未开始繁盛的时候,狼族已经是世界上分布范围最广的野生动物了。在人类诞生时,狼族已经生存了一百多万年。后来人类的领地扩张,使狼族开始了千辛万苦的生活。它们祖祖辈辈生存的栖息地被人类破坏殆尽;同时,它们赖以维生的那些生物族群——野牛、麋鹿、驯鹿、羚羊等,几乎都遭到了人类无情的猎杀,狼族也因此濒于灭绝的境地。在西班牙的山区,生活着一群特殊的狼。说它们特殊主要是因为它们捕食的猎物很特殊,它们主要以捕捉当地的岩羊为生。在这个植被以及其它食草动物十分稀少的地带,狼的食物选择范围极小,因此,为了生存,这里的狼也只能把这种极难捕捉的岩羊当做主要的猎物。之所以说岩羊难以捕捉,是因为岩羊生活在岩石嶙峋的山上,且身体极为灵活。刚开始,狼因为跟不上岩羊的速度,根本无法捕捉到它们,只能经常被饿得饥肠辘辘的,整天一副无精打采的样子。没过多久,狼们就意识到生存的危机正在逼近自己,为了能生存下去,它们开始苦练攀登的本领,并以此来捕捉它们赖以生存的猎物——岩羊。狼对自己所处的环境往往会有一个认识过程,并会通过对环境的分析,做出适当的反应。狼是一种时刻保持危机感的动物。能生存八九年的老狼,都经历了太多的搏斗,很多次它们都是凭着勇猛把自己从死亡边缘拉回来的。敌人在它们身上留下了太多的伤痕,而这些伤痕也见证了它们顽强的生命力。人类生存不只是要面对自然环境,还要面对复杂的社会环境。天意难测,人对命运的支配很难预料,而人与人之间的斗争更是吉凶难卜。因此,“安而不忘危,存而不忘亡,治而不忘乱”,成为人们的生存法则。圣哲孟子有个学生曾问他如何才能使国家免于灾患,孟子的回答很耐人寻味。孟子说,首先自然在于行仁政,但还不仅于此,还要尽力防患于未然。他讲的便是居安思危的道理。中国历代的文人志士都具备忧患意识,他们心系苍生,胸怀天下。从孟子的“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到魏徴的“居安思危”;从范仲淹的“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到林则徐的“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无不折射着有识之士的家国情怀与忧患意识。唐朝李世民执政后,屡屡与房玄龄、魏徴等大臣以史为镜,探讨兴国治乱之道。在他们的言谈中,居安思危是个长久的话题。魏徴原是李世民的政敌——其兄李建成的亲信,玄武门之变后,李世民体现了不计前嫌求贤若渴的雅量,渐次将其提拔至宰相高位。而魏徴报答知遇之恩的具体做法是“犯颜切谏”,直言无隐。贞观十三年,魏徴针对“百姓之心,不能如前日之宁帖”的危险信号,直言不讳地上疏道,这是由于李世民十个方面的“渐不克终”所致。疏中言辞之激烈,今天读来犹令人心惊。但李世民览疏后,心悦诚服地对魏徴说:“自得公疏,反复研寻,深觉词强理直,遂列为屏障,朝夕瞻仰。”他表示,“朕今闻过能改,若违此言,更何颜与公相见?复欲何方以理天下?”他令史官将魏徴的上疏记录存档,以让千百年后的人们亦能了解他们之间堪称典范的“君臣之义”。可以说,李世民的开明与魏徴的忠贞,以及他们因此而具备的“知民”程度,达到了封建社会所能允许的至高境界,他们由此赢得了后人的称道。有学者总结,中华民族的忧患意识具有四个鲜明的特点:一是从安身立命的高度重视忧患意识,将“忧道不忧贫”当做做人和为官的准则;二是把忧患联系于对历史规律性的认识,根据“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的辩证法,未雨绸缪,防患于未然;三是倡导忧国忧民,以天下为己任,任劳任怨;四是将忧患与勤俭和勤政相联系,“居安思危,戒奢以俭”,总结出“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的宝贵经验。以战国时的范雎为例。他以“远交近攻”的策略说动秦昭王后,被秦昭王拜为客卿。后来他又为秦昭王出谋划策,废黜了专权的宣太后,驱逐了把持朝政的穰侯、高陵君、华阳君、泾阳君等人,维护了昭王的绝对权威。于是昭王拜范雎为相国,封为应侯。这时,燕国人蔡泽来到了秦国。在咸阳城住下后,他放风说:“燕国来了一位士人蔡泽,非常能言善辩。他说一旦他见到昭王,昭王一定会因此把范雎扔到一边,撤掉范雎的丞相职务。”范雎决定见一见这个狂妄的不速之客。蔡泽见到范雎后,直言不讳地说:“人们常说,太阳运行到中天便要偏西,月亮圆满便要亏缺。物盛则衰,这是天地间的自然规律。你现在功劳很大,官位到了顶点,秦王对你的信任也无以复加,正是退隐的好时机。这时退下来,还能保住一生的荣耀,不然的话,必有灾祸。这方面的教训是很多的。想当年,商鞅为秦孝公变法,使秦国无敌于天下,结果却落得车裂而死的下场;白起率军先攻楚国,后打赵国,长平之战杀敌40万,最后还是被迫自杀;又如吴起,名震天下,威服诸侯,后来却被肢解丧命;文种为越王勾践深谋远虑,使越国强盛起来,报了夫差之仇,可是最终还是被越王所杀。”范雎听了,不禁动容。蔡泽稍稍停了一会儿又说:“这四个人都是在功成名就的情况下因不知退隐而遭受祸患。这就是能伸而不能屈,能进而不能退啊!倒是范蠡明白这个道理,能够超脱避世,做了被人称道的陶朱公。我听说,以水为镜,可以看清自己的面容;以他人为镜,可以知道自己的祸福。《尚书》说,‘成功之下,不可久处。’你何不在此时归还相印,让位给贤能的人,自己隐居山林,永保廉洁的名声、应侯的地位,世世代代享受荣耀呢?”过了几天,范雎向秦昭王推荐蔡泽接替自己的位置,托病归还了相印。这个故事说明,树立忧患意识与危机感,深谋远虑,居安思危,是功成名就之本。如今,我们面临着好似狼族的生存环境,在竞争愈演愈烈的今天,如何生存、如何从激烈的竞争中脱颖而出并发展壮大,是我们每个人都必须直面和深思的问题。狼能够在享受美味猎物的同时保持戒惧,并不断提高生存的技能,使得它们能够在广阔的天地间勇猛驰骋,一代代繁衍不息,这正是我们人类应向它们学习之处。“优胜劣汰,弱肉强食”也是职场、商场的生存法则,你必须坦然接受并适应这个不平等的时代。学会在不公平的环境里生存、竞争,体现的是现代人的一种能力。在市场上健康地生存,是一个团队和企业最重要的目标。所谓生存,并不是“垂死挣扎”,而是要在维持正常的运转的同时,还要逐步发展壮大。每个团队都有一个发展壮大的过程。在经历了初期创业的残酷竞争后,那些能够存活下来的团队就要面临更为艰难的“守业”时期,这一时期的生存比初期创业还要艰难,这个时期的发展则更能显示一家公司的实力。因为在初期创业时,这个团队还处在一个新人和弱者的位置,并没有引起同行们的注意,而一旦发展起来,就会成为大家关注的焦点,大家就处在相同的起点上了,这时就要依靠真正的实力去较量、去竞争,一旦败下阵来,就很难再有翻身的机会了。所以,真正体现一个企业或团队生存能力的还是它在“守业”时期的表现。真正的生存能力,说到底就是各方面能力的综合。各方面的能力要均衡,畸形的发展绝对行不通。如果一个团队在某一方面特别薄弱,那么一旦被对手发现,就会被轻易击败。强大是建立在综合实力均衡之上的。德国奔驰公司董事长埃沙德?路透的办公室里挂着一幅巨大的恐龙照片,照片下面写着这样一句警语:“从地球上消失了的、不会适应变化的庞然大物比比皆是。”英特尔公司原总裁兼首席执行官安德鲁?葛洛夫有句名言叫“惧者生存”。这位世界信息产业巨子将其在位时取得的辉煌业绩归结于“惧者生存”四个字,足见安德鲁的忧患意识。通用电气公司前任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韦尔奇说:“我们的公司是个了不起的组织,但是如果在未来不能适应时代的变化,就将走向死亡。如果你想知道什么时候能达到最佳模式,回答是永远不会。”也正是因为洞察到变革的必要,韦尔奇提出了企业也要居安思危的观点。20世纪,世界上最成功的商人比尔?盖茨曾经告诉他的员工:“公司离破产永远只有18个月。”此外,还有很多企业把自己定义为身处“冬天”之境……这就是最强烈的危机意识,而只有拥有了危机意识,才会使你在危机来临之时不心慌意乱,最终拿出应对方案,镇定而有效地遏制它。1984年,海尔集团总裁张瑞敏,当着全体员工的面,将76台有轻微质量问题的电冰箱砸毁,使员工产生了一种危机感与责任感,由此创造出了一套独具特色的海尔式产品质量服务体系,“真诚到永远”的声音才能响彻大江南北。后来,海尔又提出“永远战战兢兢,永远如履薄冰”的生存理念,更体现出一种强烈的忧患意识和危机意识。这是海尔打开成功之门的钥匙。作为商品经济时代的职场人,时刻都要具有危机意识,因为这是一个“适者生存,优胜劣汰”的社会。我们只有适应环境,跟上时代的潮流,才不会被时代淘汰。也正是在不断的适应中,我们咀嚼了酸甜苦辣,遍尝了人生百味,饱览了人生风景,从而体验了成功的喜悦,充实了人生的内涵,丰富了生命的色彩。3保持“饥饿感”度德德是一只生活在森林里的狼,它带着它的孩子和妻子在北欧的一片森林里生存。森林是一个无比神奇的地方,错综复杂,像一个无底洞,充满了危机。度德德觉得,与森林里的其他动物相比,它是那么微不足道,仅仅有尖利的牙齿,没有豹子的奔跑速度,也没有狮子的强健体魄。它要不断地捕获食物,才能让妻子和孩子生存下去。“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即使别的动物不攻击它们,度德德也要时刻保持忧患意识,保持一种饥饿感,只有这样,见到食物才会主动发起进攻。狼是不冬眠的动物,度德德家族也很少像其他动物那样储藏食物,在漫长而寒冷的冬季,它们也必须四处寻找食物。这对度德德来说是最大的考验。它们的捕食对象有很多都躲在温暖的洞穴中沉睡,即使是不冬眠的动物,也在洞穴里储存了足够的食物,很少冒着严寒到野外猎食。因此,度德德学到一些对付冬天的经验,它的家族在猎取到食物时往往不会一次吃完,即便是它们处于饥饿中。它甚至把整只黄羊咬死埋在雪堆里,直等到深冬食物匮乏的时候再来美餐。很多时候,森林里的狼群一到酷寒的冬季,就会由于饥饿而被淘汰一部分。这种自然淘汰在无形中优化了狼群,经过冬季的考验生存下来的狼群有着比原来更顽强和坚韧的生命力。联想到人类,“保持饥饿感”应该成为我们的人生警句。生理上保持些许的饥饿感有益于身体健康,心理上保持饥饿感更会在精神上给我们刺激,让我们永不满足,从而在艰难困苦中成就一番伟业。许多艺术家在他们成功之前都曾经历过最能考验他们勇气以及耐力的贫困生活,这似乎是大多数艺术家成名之前必然要经历的过程。法国印象派画家亨利?马丁在其艺术生涯中所遇到的那种困难也许可以击败了不少意志不坚强的人。在开始创作自己的第一幅伟大作品的过程中,马丁就曾经不止一次处于饥饿和死亡的边缘。他自己曾经说起过,有一次,他突然发现自己的身上仅仅剩下了1先令,一枚亮闪闪的1先令——他没有用掉它就是因为它的亮闪闪,但是这次实在不行了,因为他很饿,为了生存他必须用它来买面包。于是,他到了一家面包店,用身上仅剩的这1先令买了一块面包。正当他要带走面包时,卖面包的人却从他的手里抢走了刚刚卖给他的面包,并把那1先令扔还给了这位饥饿的画家。那枚亮闪闪的1先令在关键时刻并没有派上用场,没有履行它的职责——因为那是一枚坏了的硬币。马丁只能拖着疲惫的步伐重新回到了自己租住的小旅店,为了活下去,他只能翻箱倒柜找了一些剩下的面包皮聊以充饥。他能够活到现在,完全是他对艺术的强烈热爱支撑着他,也正因为如此,他才能热情不减地从事自己所喜爱的艺术创作。他一直保持着勇气继续工作,并耐心地等待时机。两天以后,他终于找到了一个机会适时展出了他的画作,这次展览空前成功,他的画作得到了大多数人的欣赏。经过这次画展之后,马丁慢慢走上了成名之路。就像许多其他伟大的艺术家一样,马丁的人生经历证明,不管外部环境多么恶劣,勤奋加努力总是一个人取得成功的有力保障,名声、地位、权势等尽管姗姗来迟,但只要你不放弃自己,终归会等到苦尽甘来的一天。著名励志演说家雷斯?布朗说:“为了成功,你一定要‘饿,饿,饿’,饥饿使你有了行动的欲望、创作的动力,能加快你成功的步伐。你是如此之饿,迫不及待地要品尝它;你是如此之饿,宁愿付出代价,也要得到它。”20世纪70年代中期,美国的斯图尔特?布兰德亲手创办的振聋发聩的杂志《整个地球的
  目录:
  》绝版时,他选择了这么一幅照片做封底:清晨,白云和绿树,乡村公路静谧安详。照片下方是句箴言:如饥似渴,虚怀若谷。这是一句多么耐人寻味的警句啊!试想,一个人保持些许饥饿,不仅于健康有益,而且会在艰难困苦中成就一番事业,正所谓“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相反,酒足饭饱,饫甘餍肥,就易令人纵欲安逸,尽失忧患意识,畏缩不前。历史上有多少帝王由于沉迷于奢靡的生活而国破家亡,有多少英雄豪杰在人生事业的巅峰由于自满不思进取而跌入低谷。保持饥饿感就是告诫我们,人生应该永远保持向上的劲头与心态。鲁迅先生说过:不满是向上的车轮。就如希腊神话中的西西弗斯永不停歇地向山顶推着石头,人生本就是一个奋斗和追求的过程,永远没有停歇!月盈则亏,物极必反,当一个人的事业达到顶峰时往往预示着落幕的开始,但是又有多少人反思这其中的原因呢?其实一切都是因为满足感使人放松了警惕,放弃了追求,放弃了努力,满足于既得利益。殊不知,世事变幻无常,人生竞争激烈,一旦饱食终日就容易碌碌无为,甚至一个企业也会因此倒闭,一个国家也会因此灭亡。我们需要饥饿的感觉来让我们保持奋进的心性!一位基层组工干部利用工作之余刻苦学习,如愿以偿地完成了本科、硕士、博士“三级跳”。前年,这位“组工博士”通过考试被一所在京高校聘为讲师。有一天,校领导问他在新的工作环境里有何感受,这位“组工博士”稍加思索,只答了三句话:“我能从一名基层组工干部转变为在京工作的博士,已感到很知足;与其他科班出身的同事相比,我深感自己所学不足;在对新的知识的占有上,我又觉得不知足,还有很多东西有待自己去研究、发掘。”“知足、知不足与不知足”三句话,句句朴实无华,但又充满哲理,发人深省。这也是对“保持饥饿感”的一种诠释。保持饥饿感是一种恬然积极的人生态度和涵养,是一种向上的心境,是保持求知欲,学而不厌,学无止境。保持饥饿感是对我们安于现状的一种警示!4享受孤独的滋味一个狼妈妈,生下几只小狼。当小狼能够自己行走的时候,狼妈妈就把儿女赶出安乐窝,让它们自己去觅食。布日额是一只已经三个月的小狼,原本稀疏的毫毛在前一段时间尽数褪去,新长出毛发的它看起来是一只半大的雄狼了,它继承了父亲健壮的身躯和刚毅的长相。此刻,布日额正和几个兄弟姐妹在洞穴里安然地享受着温暖的气息。它们感觉有些累了,这段时间它们的父亲总是叫上它们跟随狼群出去捕猎。这是布日额最激动的时刻,它渴望战斗的感觉,渴望能够早一日像父亲一样勇猛地捕杀猎物。可是它的兄弟姐妹就不这么想了,它们喜欢洞穴中温暖的感觉,喜欢聚集在母亲的身边嬉戏玩闹,它们现在还不能适应自己已经长大的现实,所以每当父亲要带领它们出去捕猎的时候,这些小狼总是需要在母亲和父亲的驱赶下才会出去。外面的世界冰天雪地、寒风刺骨,小狼的毛发没有成年狼的厚实,它们每次出去都会被冻得瑟瑟发抖。年幼的小狼现在还不能理解,为什么父亲一定要在这样的天气带它们出来。这一天,布日额的母亲走到小狼们的身边,用鼻子拱着几只小狼让它们赶紧起来。布日额知道,捕猎的时间又到了。它赶紧爬起来冲到洞外,果然,看见了父亲伟岸的背影。这对狼夫妇对自己的孩子一直以来都悉心照料、关爱有加,但这并不代表它们会溺爱孩子。一阵寒风吹来,布日额不由得打了个寒战,这时它听见了洞里母亲愤怒的吼叫声,布日额知道,这又是因为其他小狼不愿意在这样恶劣的天气出来。母亲一边用嘴叼一边用头使劲拱着小狼,迫使它们出洞,最后狠狠地对着它们吼了一声。刚一出温暖的洞穴,一只小狼就打了个喷嚏,几只小狼无可奈何地跟着父亲往前跑着。父亲是一只非常凶猛的狼,这段日子,父亲有时带小狼观察狼群的捕猎过程,有时独自带着它们捕食一些体型较小的猎物。这一次,父亲则让布日额和其他小狼静静地趴在雪堆上,自己走到了狼群中坚守在自己的位置上,等待着捕食时机。时间慢慢地流逝着,布日额感觉度日如年,肚皮下的雪已经被融化,毛发湿答答的贴在肚子上很不舒服,但布日额和其他小狼仍是趴在原地一动不动。在冰天雪地里,寒风刺骨,又可能遭到凶猛动物的袭击,那种艰难与危险是可以想见的。有的小狼咬紧牙关,抗住严寒与饥饿,勇敢地挺了下来;而有的挺不住,便逃回安乐窝。狼妈妈并没有因为小狼可怜巴巴的样子而宽容,还是狠着心把它们赶了出去。狼妈妈知道,如果今天不让它们出去受冻挨饿,不让它们适应艰险的环境,那么明天,它们就不能自立,就会被冻死、饿死,或是被其他凶猛的动物吃掉。时机到了,只见数只狼从隐蔽的地方一跃而出,犹如闪电般扑向猎物,前后围堵,让猎物没有逃脱的余地。很快,猎物的惨叫声便响彻雪原,空气中弥漫着血腥的味道。布日额和小狼们闻到了鲜血的味道,兴奋地冲向猎物的尸体,吃着地上的碎肉,这也是它们和父亲出来学习捕猎的唯一享受,至少可以饱餐一顿……生命的延续从狼能够独立行走的第一天开始便接受挑战——学会自己觅食。此后,布日额天天都会被“赶出去”。有一次,布日额被赶出家门一天两夜,自己的兄弟姐妹要么忍受不了寒冷跑回了家,要么就是体力不支不再前进,只有布日额还在不停地走着。它知道自己不能回去,因为那些回去的小狼仍会被赶出家门,与其浪费时间,不如抓紧每一刻为自己捕捉食物。布日额眼中闪着饥饿的绿光,它现在又冷又饿,直到这时它才真正体会到在草原上生存的艰难,如果它屈服了,那么等待它的只有死亡。布日额每时每刻都紧绷着全身的神经,既要防止其他强大的肉食动物袭击自己,还要搜寻着自己能够捕捉的猎物。突然,一群小小的灰色影子进入布日额的视线中,它立即匍匐在地隐藏自己的身影。布日额仔细一看,竟是几只野兔在觅食——功夫不负有心人,它终于遇到了绝好的捕食对象。在这一路上,布日额并非没有遇到猎物,只是它都放弃了,因为它想起了父亲传授它的捕食经验:对没有把握猎杀的动物盲目地追捕,只会虚耗自己的力气,还有可能受伤,更严重的甚至会因此死亡。布日额知道自己作为一只孤独的幼狼的能力,所以它选择了放弃。这群野兔却是布日额足以对付的猎物。布日额学习着父亲的模样放轻呼吸,仔细观察着这群野兔,寻找最易于攻击的对象。很快,布日额便锁定了一个目标,接着它弯着身子慢慢向野兔靠近。由于布日额的身躯还很小,它顺利地接近了那群野兔。等到野兔发现它的那一瞬间,布日额像紧绷的弹簧一样跃出地面,迅猛地追赶着那只野兔。平日里跟着父亲奔跑的工夫没有白费,看着离自己越来越近的野兔,布日额仿佛能听见自己强烈的心跳声。终于,一个抓扑,布日额压住了野兔,它立即把自己的尖牙插进了野兔的喉咙。温热的鲜血流淌在布日额的喉咙里……此时布日额的内心是激动的,这是它第一次成功地捕捉到猎物,它也终于明白了父母的苦心。一年后,满身伤疤的布日额靠着回忆回到了日思夜想的洞口前,这些伤痕是布日额特有的“勋章”,它现在已经是一只非常健壮勇猛的狼了。狼夫妇惊讶地看着眼前健壮威猛的雄狼,随后温柔地舔着布日额的伤疤。一年前狼夫妇在赶出小狼不久后,就寻找到了几具孩子的尸体,它们原以为小狼都死在了外面,但是布日额却勇敢地挺了下来,战胜了严寒、饥饿和孤独。布日额没有再像小时候那样留恋自己的家,很快,它告别了父母,又一次开始了孤独的冒险之旅……享受孤独的滋味,就是要一切靠自己。人生本来就注定要四处漂泊。大多数人对其下一代总是爱护有加,唯恐关之不切、爱之不深,甚至出现因溺爱而造就“废品”的悲剧,尤其是受儒家“仁爱”文化影响的东方人更是如此。被过度溺爱的孩子即使将来长大成人,也难以摆脱对他人的依赖心理,从而缺乏独立性。胡凯就是这样一个例子。胡凯曾是下岗职工,但相对于其他有着同样遭遇的人来讲还是幸运的。原单位倒闭之后,他因为技术过硬、性格稳重、为人诚实而被朋友邀请加盟到其私营公司里任技术总监,报酬十分优厚。在许多人看来,他无疑是因祸得福了。然而,胡凯的烦恼也因此接踵而来,他以前像一颗螺丝钉被拧在工作岗位上,只要做好本职工作便可。而今,他是“众人之上,一人之下”,很多问题需要他在朋友不在的时候自己拿主意。他为此深感苦恼,因为多年来他已习惯了服从上级下达的命令,如今让他对某一问题负责,独立作出决定、提出方案,他紧张不安。“我发觉自己在独立处理问题时缺乏想象力、判断力。多年来我习惯于附和领导的意思,全力落实领导的命令,现在,我觉得自己特无能。干不好吧,对不起朋友;想干好吧,又实在头疼。”胡凯把自己的问题归因于习惯了执行上级的命令因而缺乏“创造性思考”的能力。事实上这只是原因之一,另外的原因就是他过分地依赖别人。而要摆脱过分依赖的心理,就必须培养性格的独立性。性格的独立性,是依据人们在智力活动和实际活动中独立自主地发现问题与解决问题的水平而言的。具有独立性格的人,遇事总喜欢自己动手、自己思考,能够另辟蹊径,对传统的习惯、陈腐的观念采取怀疑和批判的态度;而具有依赖性的人,则总是循规蹈矩,人云亦云,缺乏主见。在性格体系中,对创新影响最大的,便是独立性。因此,我们应鼓起勇气去追求一种独立的生活,孤独并不可怕,可怕的是对什么都不感兴趣。能够对一件事热衷地钻研,而不愿把时间浪费在无意义事情上的人,他不但不害怕孤独,有时候还会喜欢孤独。古时,伯牙在钟子期死后就享受着孤独,不然他会很快另寻知音的,这样后人就领略不到伯牙古曲的美妙了。陆游晚年在山阴闲居长达二十年之久,存诗九千余首,虽然他怀着“但悲不见九州同”的遗憾结束了作为诗人的一生,但正因为他二十年的独处,才为中国留下了一笔丰富的文化遗产。贝多芬一生孤独,正是因为如此才成就了他伟大的事业,《命运交响曲》中的每个音符无不奏出了他的心声,他以另一种方式叩开了人们的心门,告诉人们他在孤独中找到的生命的价值。心理学家指出,由于人自身的惰性和不自信作怪,每个人都有某种程度的依赖心理以及附和倾向,而这是发挥创造力的最大障碍。所以,如果不甘平庸、不愿碌碌无为,那么,你就要努力去改变自己的依赖心理,从而培养独立的性格。生存竞争是残酷的、无情的,自然界如此,人类社会也是如此。当一个青年人独立了、放弃了依赖心理的时候,当一个青年人真正为自己负责的时候,他就会变得无比强大。你就是你自己的主人,毋庸置疑。任何人都不愿意与一个软弱无力、随时会倒在别人身上的人待在一起。只有你能为自己负责了,你才能得到别人更多的帮助。在这个世界上,没有人会陪你一生一世,我们每个人都需要学会独立地生活。美国总统约翰?肯尼迪的父亲从小就注意对儿子独立性格的培养。有一次他赶着马车带儿子出去游玩,在一个拐弯处,因为马车速度很快,小肯尼迪猛地被甩了出去。当马车停住时,儿子以为父亲会下来把他扶起来,但父亲却坐在车上悠闲地掏出烟吸起来。儿子叫道:“爸爸,快来扶我。”“你摔疼了吗”“是的,我感觉自己已经站不起来了。”儿子带着哭腔说。“那也要坚持站起来,自己爬上马车。”儿子挣扎着自己站了起来,摇摇晃晃地走近马车,艰难地爬了上来。父亲摇动着鞭子问:“你知道为什么让你这么做吗”儿子摇了摇头。父亲说:“人都会这样,跌倒、爬起来、奔跑,再跌倒、再爬起来、再奔跑。在任何时候都要靠自己,没人会去扶你的。”从那时起,父亲就更加注重对小肯尼迪的培养,如经常带着他参加一些大的社交活动,教他如何向客人打招呼、道别,如何与不同身份的客人交谈,如何展示自己的精神风貌、气质和风度,如何坚定自己的信仰等。有人问约翰?肯尼迪的父亲:“你每天要做的事情那么多,怎么有耐心教孩子做这些鸡毛蒜皮的小事?”他一语惊人:“我是在训练他做总统。”在人生旅途上,我们有时确实需要别人的帮助,但如果将别人的帮助当成一种依靠,就势必会形成一种懒惰的习惯。一个杰出的人,他的选择应该是:舍弃依靠,自己去奋斗。一个人要想取得事业上的成功,首先必须要完全自立。因为自立是我们立身处世的基础,不能自立我们将寸步难行。有人说,人世间真正的幸福莫过于用自己的力量取得所有成功。所以,我们做任何事都要先依靠自己的力量来做,要把希望寄托在自己身上。因为凡事只有先通过自己的主观努力拼搏一番,人才能在实践中得到不断锻炼和提高。不断积累经验、总结教训,一个人才能逐步培养出坚强的自信心和坚韧不拔的意志品格。每一个正常的人都是可以自立的,然而真正能充分发挥独立精神的人却是少数,因为依赖他人、跟随他人、让他人去思考自然要比我们自己去努力便利得多、舒适得多。以为事事都有别人替我们做,自己无努力之必要,这种意识极有害于我们的事业成功与自我价值的实现。现实生活告诉我们,要想在这个竞争日益激烈的世界上好好地生活下去,就必须具有很强的生存能力,也就是说必须具有自立自强的精神。这种精神不是人凭空就有的,首先得从忍受孤独开始,然后经过长期培养和锻炼才能获得。在寒冷的西伯利亚和蒙古草原,恶劣的自然环境使得很多动物都难以生存,包括那些看似威猛的老虎、猎豹、狗熊等。它们都曾经进入过这些草原,并试图在草原上长久地生存,但都没有成功。它们一方面是适应不了严寒的自然环境,另一方面是适应不了动物之间更为残酷的生存竞争。在食物资源稀少的草原中,它们最终因饥饿或被食而灭绝。狼在自然界中并没有太多天敌,即使有一些大型的食肉动物能够捕杀它们,大多情况下也会因为狼群的团结而失败。如果说狼有天敌,那么最大的天敌就是人类——十分可怕的人类。马尔科夫曾向人们讲述过这样一个故事。他在一个寒冷的冬天打猎时,遇到了一只狼。这只狼有将近2米长,非常健壮。可惜马尔科夫的猎枪没有瞄准,只打到了狼的右后腿,狼瘸着腿逃跑了。于是,马尔科夫骑上马去追赶这只受伤的狼。跑了一段时间,受伤的腿成了狼前进的阻碍,狼拼命地向前跃了几下,和马尔科夫的距离拉大了些。狼利用这个机会回过头去撕咬自己受伤的右后腿,几下就把那条腿咬断了。马尔科夫清楚地看见了所发生的一切。他当时完全被吓傻了,他的马也一动不动,怔怔地看着狼拖着血迹逃走。一年后,他骑马走过一片高地,抬头一望,不到百米的坡上一只狼傲然而立,似乎在那里等他。马尔科夫立即握枪在手,慢慢向那只狼靠近。他发现这虽是一只残腿的狼,却一点也没有退缩的意思。马尔科夫猛然想起去年冬天被他打伤的那只狼——正是它!马尔科夫正要举枪瞄准,突然发现他的四周有近十只狼围了上来,这下,轮到他落荒而逃了。大部分狼正是在这种险恶环境中经过了无数次锤炼,才得以战胜对手,延续自己种族的生存。不仅如此,它们还要让种族越来越强大。人生旅途中,也不总是那么一帆风顺、如愿以偿,总有或多或少的困难与挫折。既然上天给了我们锻炼的机会,那我们又何必那么吝啬,何必畏首畏尾、退避三舍呢?与其在那儿畏首畏尾、闷闷不乐,倒不如在逆境中顽强拼搏,激流勇进。或许我们能改变现状呢?毕竟是天无绝人之路。当老天为你关闭这扇门时,必定也为你打开了另一扇窗,只是你缺少睿智的发现的眼睛。姑且把逆境看成是上天对我们特别的关怀,对我们的怜悯与施舍,因此我们也应做出成绩,做出榜样,在逆境中学会成长,提升人格的力量,磨砺性格的力量,增强信念的力量,最后交汇融合,升华自己生命的力量。春秋时期,吴王夫差凭着自己国力强大,领兵攻打越国。吴越夫椒之战中,越国战败,越王勾践被抓到吴国。吴王为了羞辱越王,让勾践夫妇在老吴王阖闾墓旁的石室里喂养马匹。他们小心地侍候着吴王,百依百顺,忍饥挨冻,毫无怨言。整整三年过去,吴王终于相信勾践已臣服了,决定放他回国。越王回国后,为了牢记亡国之痛、石室之辱,不让舒适的生活消磨了意志,他撤下卧床上的锦绣被,铺上柴草,用餐时先尝一口悬在床头的苦胆。除此之外,他还经常到民间体察民情,替百姓解决问题,让人民安居乐业,同时加强军队的训练。经过十年的艰苦奋斗,越国变得国富兵强,于是越王勾践亲自率领军队进攻吴国,这一次品尝胜利滋味的自然是越王勾践了。他没有接受吴国的投降,夫差自杀,越国吞并了吴国。勾践成为春秋末年政坛上显赫一时的风云人物。从此之后,勾践“卧薪尝胆”的故事代代相传、佳话千秋,他也成为从失败中崛起的典范。世界上没有一帆风顺的事,任何事业的成功,离开了艰难险阻和挫折失败的孕育都是不可能的。因为失败可以磨炼一个人的意志,促使人走向成功。项羽开始带兵打仗都是攻无不克、战无不胜的,然而垓下一战而败,他再也爬不起来了,这就说明,缺乏失败的孕育,一朝惨败便彻底失败。只有那些不畏惧失败,愈挫愈勇、屡败屡战的人才能获得最后的成功。对于一个有志之人来说,逆境正是磨炼的好机会,所谓“艰难困苦,玉汝于成”。孟子说:“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增益其所不能。”历史上一切身处逆境而终有所成的人,无不经过这样的艰苦磨炼。同样面对逆境,有的人跨了过去,功成名就;有的人乃至有些高智商的人才却陷了进去,被淘汰出局。究其失败的原因,就在于他们缺少应对逆境、解决现实难题的能力。逆境常常是由社会客观条件和人的主观条件共同决定的。出身贫寒,生存条件恶劣,是父辈造成的,无法改变;天灾人祸,突如其来,令人猝不及防,谁也无能为力;重大疾病、意外伤残、先天不足、生理缺陷,是人生的不幸,自己无法左右;因为初来乍到,环境不利,人际生疏,工作局面打不开,起步艰难……种种险、灾、穷、困、厄造成的逆境,绝非人的意志可以转移的。有时人们无法选择自己的地位处境,这正是人在客观世界中的被动性的体现。但是,逆境有逆境的价值,关键看我们在成长的过程中采取怎样的人生态度。1805年,丹麦欧登塞城的一个贫苦鞋匠家里诞生了一个看上去平凡得不能再平凡的男孩子。他,就是19世纪著名童话作家、世界童话之父——安徒生。安徒生小时候由于家境贫寒请不起老师,父亲就亲自给他上课,教他哲理,让他懂得了世间冷暖,懂得了怜悯,也懂得了写作。安徒生11岁时,他的父亲病逝了,酷爱文学的他独自一人来到丹麦首都哥本哈根,开始了在艺术领域的拼搏生涯。终于,在一次偶然的机会中,他的才华释放了出来,获得了免费就读的机会,对于一个家境贫寒的青年来说这是一次多么难得的机会!5年后,就是1828年,他升入了哥本哈根大学。他毕业后主要靠稿费维持生活。1838年,他获得作家奖金,国家每年拨给他200元非公职津贴。从此,他开始专注于童话创作,一篇又一篇优秀作品接连不断地问世,事业一次次达到高峰,但他的生活却一直处于低谷。他的一生都是在逆境中度过的,自幼家贫,早年丧父,终身未娶,贫穷、孤独、悲痛的窘境无时无刻不在伴随着他。也可以说,他的一生都在靠顽强的拼搏创造奇迹,他不断地与命运周旋、抗争着,他的作品依然为世间带来了温暖,为孩子们带来了幸福与欢乐。当我们开始干一件事时,难免会担心失败,但如果因害怕失败而缩手缩脚,那你将一事无成。因为只有在失败中,我们才能真正学到本领。狼族是“失败是成功的阶梯”信条的忠实实践者。据统计,狼十次猎狩中只有一次是成功的。它们对不成功的反应不是垂头丧气、放弃努力,而是从中吸取教训,并让每一次未能成功的猎狩成为磨炼技巧的课堂。接下来,狼会以更顽强的意志、更娴熟的技巧投入战斗。我们每个人都应该像狼那样学会在逆境中成长。英国小说家、剧作家柯鲁德?史密斯曾经这样说:“对于我们来说,最大的荣幸就是每个人都失败过,而每当我们跌倒时都能爬起来。”正是因为不断地经受磨难,人才能学到更多的本领,变得更加坚强。那么怎样做才能让自己真正成长起来呢?第一,要坦然面对,把逆境当做人生的正常现象。有顺境就会有逆境,战胜逆境人生会更精彩。第二,专心做自己的事情,不放弃任何改变命运的努力。第三,即使形单影只、厄运连连也不抱怨,不因此失去信念和对未来的信心。第四,忍耐。如果坚信自己走的路是对的,就要坚持到底。在逆境中奋起除了需要个人的努力,常常还需要时间,时间是最好的裁判。第五,要把逆境当做宝贵的人生体验。逆境使人对社会和环境有更清醒的了解,会使人别无选择,会给人很大压力,而压力能激发出强劲的动力。6做主宰环境的强者在狼群中,有最上层的阿尔法狼与最底层的奥美佳狼,后者通常是雄狼,而且经常是族群中个子最小的一群。经常被高级别的同族所虐待的这些年轻的成员,在任何方面都被安排在最后一个,特别是吃东西的时候。一个奇怪的现象出现了,当底层的狼存活时,它们会变成非常严苛的动物,在一段时间之后,底层的狼总是在结束冒险并证明自己的生存能力之后,成为众所周知的“孤独之狼”。这些“孤独之狼”最终都会参与其他族群,并开始经营它们自己的族群。狼改变不了环境,就想尽一切办法主宰环境。在狼族中,这些最为弱小、地位最低的狼虽然总是被置于最后的位置,但如果它能够存活下来,往往能成为一只优秀的狼,最终成为头狼的概率也比较大。因为这种严酷的生存环境使它经历了更大的磨砺,使它积累了更多的生存技能。对于地球上的任何一种生物来说,困境都是造就强者的土壤。人也是一样,不能甘做境遇的奴隶,而要顽强地生存下去,成为主宰环境的强者。但是在生活中,有很多人就只会抱怨环境的恶劣,经常发泄自己的不满,他们把逆境当成魔鬼,只知道感叹自己时运不济,却完全不知道也从未想过如何才能从逆境中奋起,他们根本不懂得只有逆境才能磨炼出属于强者的特质这一道理。人适应环境一般有两种情况:一种是主动适应,就是他能通过改变一些环境因素使得这个环境符合他生存的条件;另一种是被动适应,就是他能无条件地在环境面前妥协,从而融入这个环境当中。前者往往是主宰环境的强者。在一次记者招待会上,一名记者问美国副总统威尔逊贫穷是什么滋味时,这位副总统讲述了一段他自己的故事:“我在10岁时就离开了家,当了11年的学徒工,每年只能接受1个月的学校教育。最后,在11年的艰辛工作之后,我得到了1头牛和6只绵羊作为报酬。我把它们换成了84美元。从出生一直到21岁那年,我从来没有在娱乐上花过1美元,每个美分的开销都是经过精心算计的。我完全知道拖着疲惫的脚步在漫无尽头的盘山路上行走是多么的痛苦,我不得不请求同伴们丢下我先走。在我21岁生日之后的第一个月,我带着一队人马进入了人迹罕至的大森林里,去采伐那里的大圆木。每天,我都是在天际的第一抹曙光出现之前起床,然后一直辛勤地工作到天黑后星星探出头来为止。在一个月夜以继日的辛劳之后,我获得了6美元作为报酬,当时在我看来这可真是一个大数目啊!每1美元在我眼里都跟晚上那又大又圆、银光四溢的月亮一样。”在这样的穷途困境中,威尔逊先生下决心,不让任何一个发展自我、提升自我的机会溜走。很少有人能像他那样深刻地理解闲暇时光的价值。在21岁之前,威尔逊已经设法读了一千多本好书——想想看,对一个农场里长大的孩子来说,这是多么艰巨的任务啊!贫穷困苦的环境并不能磨灭一个人奋发求知的意志。充分利用自己手中所有的资源,不忽视任何一次积累,终有一天,你会通过自身的不懈努力挣脱环境的枷锁,成为主宰环境乃至主宰人生的强者。顺利的环境固然好,它可以助你毫不费力地到达自己理想的彼岸,但如果处于不利于发展的环境中怎么办一个人只有秉着信念之灯运用智慧去努力改变环境,才能最终到达阳光地带。有时,环境的发展与我们的事业目标、欲望、兴趣爱好等发展是不合拍的,环境有时阻碍、限制我们的欲望和能力的发展。这个时候,如果我们有办法来改变环境,使之适合我们的欲望和能力的发展需要,则是最难能可贵的。一般来说,一个人只能适应环境、顺应环境,但是,在一定情况下环境也是可以改变的,其中最重要的是你的信念与智慧。这二者其实也是相辅相成的,有了改变环境的决心,肯定能够想出改变的好办法;而有了改变环境的途径,信念也就会更加坚定。既然环境可以改变,机会也就可以创造。每个人都可以如威尔逊一样,根据自己所处的环境特点,来寻求发展自己的机会。现代社会是竞争的社会,人人都盯着机遇,要获得机遇的光顾也是很困难的。所以,在很多情况下,我们必须去努力创造机遇,改变不利于自己发展的环境。但现实生活中,很多人却不是这样做的,他们不是去努力寻找可以改变环境的机遇,而是消极地认为一切都是不可改变的。这样他们就把自己逼到了死角,想有所作为也是绝对不可能的了。很多时候,恶劣的环境会像恶魔一样围绕在你身边,引起你的恐慌。但是只有恐慌心理是没有用的,对于那些成功者而言,这种环境更能激发出他们的潜能。人类有许多潜能,但有些潜能除非人遭到巨大的打击和刺激,否则是永远不会显露出来、永远不会爆发的。这种神秘的力量深藏在人体的最深层,非一般的刺激所能激发,但是当人们身处恶劣的环境中时,在极其苛刻的生存条件下,那些追求成功的人就会努力奋起,改变自己的处境,成为主宰环境的强者。处在绝望境地的奋斗,最能激发人潜伏着的内在力量,人若没有这种与环境抗争的奋斗,便永不会发现自己真正的力量和强项。因此,适应只是手段而非目的。邓亚萍这个名字在我国可谓家喻户晓,不仅如此,有的人在谈及她时还会绘声绘色地将其描绘一番:矮矮的个儿,胖胖的脸,打起球来简直像只下山的小猛虎,出手快捷,攻势凌厉,勇不可当,往往只几板就把对方制伏了。的确,邓亚萍在我国乒坛乃至世界乒坛上堪称“大姐大”。自她1986年拿到第一个全国乒乓球锦标赛的冠军开始,到1997年5月的第四十四届世界乒乓球锦标赛,在短短的11年间,她一共在各种全国性和世界性乒乓球大赛中拿到153个冠军。尤其从1989年入选国家队到1997年的这9年当中成绩最为辉煌,仅在世界最高级别的奥运会、世界杯和世界锦标赛这三大比赛中,就一人独自获得18块金牌,并且还是国际体坛上唯一一名三次接受前国际奥委会主席萨马兰奇亲自授奖的运动员。她不但在中国乒坛,而且在世界乒坛史上写下了光辉的一页。邓亚萍的成长之路坎坎坷坷,历尽磨难。她4岁多时便表现出了一个“铁娃”本色,平时拼拼打打从不哭闹,并且玩什么都格外专注。这些都让在河南郑州市体委任乒乓球教练的父亲看在眼里,喜在心头,父亲认定她是一块搞体育的好料。于是,父亲便“就地取材”,精心地培养自己的爱女。一晃5年过去了,邓亚萍在父亲的调教下,乒乓球技术已达到上乘水平。为使她能得到更多的提高,父亲将她送到河南省乒乓球队去深造。然而,去后不久,邓亚萍便被退了回来,理由是其个儿矮,手臂短,没有发展前途。这在邓亚萍年幼的心灵上留下了一道深深的伤痕。令人欣慰的是,在父亲的鼓励下,倔强的邓亚萍并未因此一蹶不振,相反练得更加刻苦,并发誓有朝一日一定要拼出个样儿来。机会终于来了,1986年是邓亚萍人生重大转折的一年。那一年,年仅13岁的她,临时顶替河南省代表队一名生病的运动员参加全国乒乓球锦标赛。赛前教练们对她并未抱有什么期望,要她顶替上场纯粹是为了不使该队“弃权”。出人意料的是,这个名不见经传的矮个姑娘竟然接连击败了耿丽娟、陈静等当时很有名气的国手,一举登上了冠军宝座,爆出了此届乒乓球赛的最大冷门,成为一匹引人注目的“黑马”。赛后,这位小姑娘成了当时国家乒乓球队副教练、女队主教练张燮林手下的一名女弟子。从此,邓亚萍在中国乒乓球的圣殿里将那股在逆境中练就的“铁娃”本性表现得淋漓尽致,技术水平大大提高,经过多次大赛的历练,最终登上了国际乒坛女霸主的宝座。邓亚萍有一段描述自己心理感受的话感人肺腑,她说:“每个人的命运都掌握在自己手里。有人说我命好,为世界乒坛创造出了一个‘常胜将军’的奇迹。我觉得,我可能天生就是打乒乓球的命,但上帝不会将冠军的桂冠戴在一个未真诚付出汗水、泪水、心血和智慧的运动员身上,我自己满身的伤病就是证明。体育运动之所以魅力无穷,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它充分展示了人类不屈服于命运、永不停息向命运挑战的精神。”邓亚萍热爱乒乓球事业,认定自己就是“打乒乓球的命”,自己的兴趣、自己的未来就在这小小的乒乓球上,所以她坚韧不拔地去追寻、去拼搏,终于成就了辉煌的人生。人和环境、人和社会是会互相改变的。人们在不断地用自己的智慧和力量努力地改造自然,改变自身的生存环境,同时,人们又不断地认识环境,认识自然,认识世界,了解自然规律,适应社会现实以更好地生存下去,并在艰苦的环境中逐步成长、发展壮大。美国思想家爱默生说:“人在松软的垫子上容易睡着!花繁柳密虽然让人陶醉,但也容易让人迷乱。相反,风狂雨急虽然让人感到寒苦,但是它能让人神清骨坚,努力向前。”人生苦旅,好花不常开,好运不常在,唯有靠自己去努力、去争取、去创造,才可以主宰自己未来的命运!第二章在战斗中成熟——勇于竞争是脱颖而出的血酬定律物竞天择,适者生存是自然界的铁律。狼知道,只有战胜对手,才能延续种族的生存。所以,它始终保持着强烈的危机意识,时刻保持着高度的警惕性和旺盛的斗志,并以此来维系整个狼族的生存与发展。……





上一本:幸福一念间 下一本:别找借口老板要的是结果

作家文集

下载说明
狼道:强者制胜的8大法则的作者是林文力,全书语言优美,行文流畅,内容丰富生动引人入胜。为表示对作者的支持,建议在阅读电子书的同时,购买纸质书。

更多好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