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一本讲述中国银行业生态环境真相的书,这是一本银行业从业人员必需的职场圣经。毕业于普通学校,出身于普通家庭的作者王世,却用实际行动向我们证明了一个精彩的职场梦。这个职场梦不是由想象构成的,而是由理想、智慧和行动完成的。四十多年汇丰银行、民生银行摸爬滚打的经历,让他对职场有了独特而务实的认识。在这本书里,不只有升职加薪的道与术,不只有银行业的潜规则和显规则,更有一种态度,一种情怀,教你如何在竞争激烈的现代社会,不违初心,追随智慧,热爱生活,执著理想,成就精彩而成功的职场人生。 作者简介: 王世 他曾经因为英文不好不敢报考香港公务员。他曾经因为自己出身香港中文大学崇基学院对进入汇丰银行不抱希望。他是后来的汇丰银行中国区总裁,首位出任国内银行(中国民生银行)行长的香港银行家。 上海出生,香港成长。1973年进入汇丰银行,从见习生开始,历任部门主管、中国区总裁,并被派驻美国和加拿大参与国际化业务拓展。传统的苏格兰式银行训练,积极进取的企业家精神,游走内地、香港以及美国加拿大金融经历,成就了他开阔的国际视野以及入乡随俗的本土化理念。 退下后的他出任麦肯锡亚太地区资深顾问以及香港银行学会荣誉顾问,并在业余时间从事写作。著有《北上领导软实力》、《北上管理的艺术》等书,为大学生和职场新人实现自己的理想提供了知识、思想与经验。 目录: 自序 第一章先就业,再择业 第二章起跑线,很关键 第三章汇丰的道与术 第四章海外生活的学问 第五章走近领导 第六章职场沟通术 第七章认知管理 第八章预习明天的你 后记初入印尼银行 经济有周期,职场必然也有相对的周期。经济好,职场必然好,工作机会多,找工作容易。反之亦然。 我1972年毕业于香港中文大学,主修工商管理系,辅修经济。正巧碰上经济不景气,找工作不容易。或许应该这么说:要想找到有“合理”待遇的工作不容易。合理与否并无标准,只是大家心中一个数目字而已。 比如说,大家都认为政府有“好”的工作,好的意思是指工资比一般公司要高。政府一千多,其他公司就出一千,总要比政府低一点。市场什么价,似乎由政府带动。让我说点背景让大家能理解当年的就业情况:政府每年公开招聘EO(行政主任),说是公开招聘,其实是由当年两家大学包办。因为市场只有香港大学与香港中文大学的毕业生才有政府认可的学位,所谓Degree。其他的院校都没有学位,只能算是大专,虽然名称可以叫做学院。没有学位就根本无法考EO,只能等其他机会。 EO的聘用在两家大学里面也有不成文的比例,香港大学历史悠久,自然有优势,起码坊间公认英语水平较高。两者比例大致是80:20,中文大学的毕业生能有20的那一年就算很好。我在1972年毕业的时侯,就不觉得有同学考进政府做EO,有的话也是极少数。 进不了政府,就赶紧申请其他工作。有的人知道自己英语水平根本不够格,就不要作无谓的尝试,直接到外面找工作更直接,我就是其中一个。 让我解释一下,为什么我的英语水平不好,否则大家会以为中文大学出来的英文都是一般般。我的情况比较特殊,因为我是从台湾小学毕业后才移居香港,以前从未碰过英语,英语水平有限。来到香港,不通粤语,加上英语只有ABC字母程度,只能在英语补习学校混日子。直到中学四年级才进入正式的中学奋起直追,三年后勉强考进中文大学,不过根基不好,英语一直是我的软肋。(虽然名字是中文大学,授课还是以英语为主) 就是因为这条软肋,我心知肚明考政府EO不切实际,根本不想,直接到其他地方试试自己的运气。其他的雇主,大致上出手在一千港元左右,然后在一千这个数字上玩把戏,香港大学毕业一千一,中文大学九百,一般总会差一点。那时候也没想到什么歧视的问题,既然劳动力市场如此,就接受事实,而最让人心凉的事实在于根本没工作。 几个要好的同学,总会相互安慰,“时辰”未到而已。四月份考完学位试,已经开始发求职信,不过始终没消息,每天晚上都是以失望终结。好的是,第二天早上又是另一个希望的开始。 过了三个月,总算找到一家印尼华侨开的银行,进去做见习主管。那一年请了四个毕业生,工资按大学名气排列。第一级,香港大学一千二;其次,中文大学一千;再下一级,浸会书院八百;还有一个,珠海书院六百。四个人进去的时侯不知道彼此有差距,后来一发工资,马上少一个,珠海那个听到彼此的差别,立马走人。也很难怪,工资跟人差一大截,心里不服气。剩下三个,相差“无几”,暂时留下再说,正所谓“骑驴找马”,找到另外的机会再说。 我的看法逐步改观,原来小银行“麻雀虽小,五脏俱全”,学习机会多。我先在总行营业部挂单,一上班就负责总行与其他两家分行的往来户口。负责就是要我来批准提款的意思,有钱在账户没问题,我一签字,柜台就付。分行的客户提款也一样,不过经过电话来总行查询就是。看来简单,只要每天来一次没问题,因为所有账户的账卡要等到晚上,甚至明天才能过账(那时候,没有电脑)。如果客户发了第二张支票,别人拿来兑现,要过账就产生风险,因为前一张还未过账,这一张可能过不了,账户钱不够。 每天都受到这种威胁的折腾,根本不知道“炸弹”会在什么时侯爆炸?原先不知道风险不要紧,等一会总算了解风险,心中惊慌,日子不好过。工作时间长,是第二样不好过。由于没有电脑,样样事情靠人手计算。举个例子,储蓄存款的利息要天天计算。把每天存款结余乘以利息再除以365就得出客户应得的利息。今天算完,明天再算。有这么多的账户天天算,而且没有计算机,只有用手上的算盘来计算。我是“倒霉”,以前在台湾学过算盘,算得比人快,自然工作量大很多。而且,其他的员工都是来自印尼的中学毕业生,说起来难听,都是没头没脑的“大孩子”,手脚慢不算,根本是来银行混混而已。要骂他们,心中觉得不好意思,都是大孩子。不骂他们,算一个利息十几分钟,算不完都是我的。所以天天吃完银行提供的晚饭,即刻开工,起码忙上三四个小时才能下班。 半年过后,完成学习,准备升级。发现银行对中文大学的“歧视”依然存在,原来两类人工资各加二百,两者差距依然不改,还是二百元。心理不服气,以为熬过培训,表现良好,差距可以抹掉。没想到,还是有差距。“士可杀不可辱”的心情,使我决定离开我第一份工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