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整理了李开复在不同公共场合的观点言论,包括他对自信与谦虚、兴趣与天赋、思考、挫折、创新、事业与机会、选择的智慧、价值等的理解与感悟,总结为李开复给年轻人的100条人生建议,具有深刻的感染力和启发性,从而使年轻人更明确自己前进的方向,对于年轻人的学习、生活和工作具有很强的指导意义! 作者简介: 陈赓拓:毕业于华中科技大学,对文学、历史、哲学、经济学有广泛兴趣,善于同时用严谨的逻辑思维和感性的人文关怀双重视角来分析事物。从事过企业文化、企业内刊编辑、大众图书编辑等工作,著有《气场人脉掌控术》、《经济学改变生活》等畅销图书。 目录: 第一章高度自信,成功的第一秘诀 1?自信——潜能的放大镜 2?不自信,等于埋葬竞争力 3?自信是资本,自大是累赘 4?自我激励,学会赞美自己 5?自信支撑谦虚,谦虚升华自信 6?战略上自信,战术上自知 7?在成功中得自信,从失败里获自觉 第二章追随内心,做最钟爱的事情 8?不要忙着努力,先找准方向 9?最想要什么,你就去做什么 10?有多大兴趣,就有多大天赋 11?特长,不过是兴趣+努力 12?有“趣”的地方才有人生 13?兴趣是爱好,更是责任第一章高度自信,成功的第一秘诀1?自信——潜能的放大镜 2?不自信,等于埋葬竞争力 3?自信是资本,自大是累赘4?自我激励,学会赞美自己5?自信支撑谦虚,谦虚升华自信 6?战略上自信,战术上自知 7?在成功中得自信,从失败里获自觉第二章追随内心,做最钟爱的事情8?不要忙着努力,先找准方向 9?最想要什么,你就去做什么 10?有多大兴趣,就有多大天赋 11?特长,不过是兴趣+努力 12?有“趣”的地方才有人生 13?兴趣是爱好,更是责任 14?唯有兴趣,能提供持续动力第三章主动出击,生命随处是机遇15?保持警觉,生命随处是机遇 16?不要等待,抛弃消极思维 17?积极寻找,总有机会适合你 18?全力拼搏,不放过一切机会 19?迎接挑战,不迷恋安稳的工作 20?努力创造,有些机会是“自找”的 21?主动出击,进攻者永远都有机会 22?积极进取,是成功的催化剂第四章挑战自我,世界将因你不同23?看清自我,改变并突破 24?别让弱点羁绊了人生 25?挑战自我的决心和勇气 26?变不可能为可能 27?做自己命运的主人 28?最难战胜的敌人是自己 29?挑战困难,越挫越勇 30?激发潜能,创造奇迹第五章热爱学习,提升自我价值31?把学习当作终生事业 32?大学,人生的黄金学习期 33?认清目的,让自己更热爱学习 34?学会发现并“嫁接”别人的优点 35?活到老学到老,养成自学的习惯 36?不要死守一种思维模式 37?不如自己的人也有优点 38?要成功,先学会如何学习第六章懂得取舍,选择无悔的路39?有舍有得,理智选择人生之路 40?拒绝极端和片面的思想与行为 41?谨慎选择适合自己的道路 42?控制情绪,平静面对选择 43?积累经验,正确的选择来自智慧 44?要做符合自己心声的选择 45?在新机会面前要敢于放弃 46?取舍的真谛是专做自己擅长的事第七章预见未来,与思考同在47?人最大的乐趣是思考 48?思考重于传道,观点重于解惑 49?学会思辨,自然得到智慧 50?先想再问,思考比答案重要 51?多疑不是错,而是一种正确的态度 52?换个角度想,成功的概率会更大 53?错误的思考优于正确的不思考 54?走出思维定式的樊笼第八章积极创新,带来更好的未来55?创新重要,有价值的创新更重要 56?创新的“常规”是打破常规 57?创造性想象的广度决定思维宽度 58?小的创新,也能打造全新产品 59?有时候,新事物只是旧的组合 60?做好细节,做好质变的准备 61?做别人没有做过的事情 62?不盲从就是一种创新第九章沟通合作,打造共赢的空间63?别人眼中的你,才是真正的你 64?站在别人的角度考虑 65?改变自己,接受他人 66?适当的社会交往有益成长 67?成功,需要建立高素质的人脉网 68?分享优势,让每个人变得更强 69?懂得合作是成功者的共性 70?合作意识决定格局大小第十章乐于助人,施比受更幸福71?帮助他人成功才是最大的成功 72?人生的价值在“施”不在“得” 73?帮助他人就是帮助自己 74?人生价值在分享中完美展现 75?分享,让快乐加倍痛苦减半 76?帮助别人也是一种投资 77?施人玫瑰,手留余香第十一章培养气度,进入海纳百川的境界78?不要停留于表面的胜利 79?学会尊重和欣赏他人 80?需要他就要先信任他 81?为他人喝彩,为自己添彩 82?有胸怀才会有成功 83?接受自己无法改变的事 84?气度是另一种智慧 85?境界高低决定事业大小第十二章正视挫折,迎接新的成长86?成功是果实,挫折是种子 87?挫折不是惩罚,而是成长的机会 88?身处挫折时,更要有乐观态度 89?事后认真反省,努力改变自己 90?挫折,是另一种形式的成功 91?在挫折中找到成功的力量 92?挫折,是强者的学校 93?没有经历过挫折的成功是不坚实的第十三章学会自省,在反思中走向成功94?自省方能自觉 95?不反省,挫折自然就多 96?自我反省,自我提高 97?勇于承认错误,主动接受批评 98?听取他人意见,接受良师指点 99?要改变世界,先改变自己 100?时时反思,在别人改变之前改变自己我第一次返回美国苹果公司的时候,有人说李开复是我错过的最优秀的技术天才。于是,我打电话告诉开复,无论什么时候,只要他愿意,苹果公司都欢迎他回来。 ——美国苹果公司总裁史蒂夫?乔布斯 我们一直在寻找一位拥有卓越的技术才能、领导能力、热爱中国、深刻理解Google价值观(尤其要正直和诚信)的特殊人才。非常幸运,我们在李开复身上发现了这些优秀品质。 ——美国Google公司的共同创始人赛吉·布林、拉里·佩吉 若干年后,人们尊敬的不仅是他的科学贡献、事业成就,更有他对青年一代的热忱、爱心和奉献。1?自信——潜能的放大镜 特别乐观、特别自信的人总能不断地从自己身上找到前进的动力,总能设法让自己身体里的潜能超水平地发挥和释放出来。 ——李开复 在通往成功的道路上,每个人都有遭遇挫折的时候,不过,面对这些挫折,有的人会越挫越勇,而有的人则会灰心丧气,认为自己潜能不足,从而丧失斗志。关于这种差异,李开复曾经做过明确的解读,他认为后者就是一种不自信的表现。李开复曾说:“一个人的潜能和他表现出来的能力往往并不是1∶1的关系。”大多数时候,都是潜能大于能力,但我们不自知罢了。而又由于这种不自知,让我们陷入自卑,从而丧失了更多展现潜能的机会。 李开复是一个自信的人,他也希望人们能够跟他一样,变得自信,让自己的潜能全部展现出来,甚至是放大自己的潜能。他认为,一个人只有拥有“放大”自己潜能的能力,才能够做成更多的事情,而这种能力的得来,则主要靠自信。这不仅是他的观点,更是他的亲身经历。 在李开复所写的《做最好的自己》一书中,曾提及这样一件事情。他11岁那年,跟随家人来到了美国,就读于美国田纳西州的一所天主教会学校,在那里上初一。由于刚来美国,李开复一句英语也听不懂。一次数学课上,老师问同学们“1/7”换算成小数是多少。李开复听不太懂老师问的是什么,但他认识黑板上写的“1/7”,而且记得以前背过这个问题,就主动站起来答道“0?14285714……”当时,老师和全班的学生都震惊了,尤其是从来不让学生背诵这些东西的老师,竟然将李开复认作是学习数学的天才。 下课之后,老师找到李开复,鼓励他去参加数学夏令营,并且想让他帮助班上的其他同学学习数学,还说要送他去参加数学竞赛。 老师和同学们的这种认可,是李开复从没经历过的,也给了他从未有过的自信。当时,李开复迫切地想把英语学好,因为只有学好英语,听得懂老师的讲课内容,才能够接触到更多的数学知识。李开复心里也知道,自己在课上的回答并不是由于什么天分,不过是因为之前背诵过相关内容罢了。但这种自信还是给了他很大的力量,让他觉得自己在学习上有很多的潜能可供挖掘。最后,他终于在自信心的驱动下取得了成功,在英语和数学的学习上有了很大的进步,尤其是数学方面,还在全州的数学竞赛中得了冠军。 这件事不大,却让李开复明白了一个道理,自信就像一个放大镜,可以“放大”一个人的潜能。想通这个道理之后,他也变得更加自信了。在他后来的生活中,自信一直伴随着他,为他带来了很多的成就。 1993年,李开复在苹果任职,当时的苹果公司因为效益不好,正在大幅度裁员,搞得人心惶惶,大家都无心工作。可是,细心的李开复发现,公司当时有很好的多媒体技术,不过PC却无法将这些技术充分利用到产品中。他还预测到,这些技术应用好了很可能会通过互联网的传播而成为主流。而且,这些技术再加上用户界面的突破,也很可能成为以后公司业务的主流。 李开复认识到这些后,没有多想马上动笔写了一份题为《如何通过互动式多媒体再现苹果昔日辉煌》的报告,交了上去。他的自信让他觉得,自己的这份报告肯定能够得到高层的认可。 果然,李开复的报告引起了公司高层的注意。多位副总裁经过商议后决定,采纳李开复的意见,发展简便、易用的多媒体软件,同时任命李开复为互动多媒体部门的总监。 这是一次带有自荐性质的升迁,而李开复能够在苹果大幅裁员的背景下得到这次升迁,靠的就是他的自信。如果没有自信,而是跟其他同事一样,消沉、懈怠,那么李开复是不可能获得这个机会的。在整个过程中,自信就像一个放大镜一样,帮助李开复“放大”了潜能,拓展了他的舞台。 李开复在职场中遇到的问题,其他人也会遇到,有些还曾遇到过多次,但因为没有自信,很多人都在困难面前倒下了。他们缺乏自信,没有那个能够将自己的潜能进行“放大”的放大镜,自然也就无法让潜能更好地发挥出来。 想要成功并不难,从某种角度上讲,拥有足够的“自信”就可以了。对自己有一个清晰的认识,对困难有足够的了解,再经过一番思考,自然就有战胜困难的信心了。很多时候,真正阻挡我们的不是困难,而是自己那颗不自信的心。 2?不自信,等于埋葬竞争力 如果你有自信,它会在无形之中释放出能量,推动你走向成功;如果你自卑或恐惧,它也会在无形之中释放出能量,导致你走向失败。 ——李开复 当今这个多元化的社会发展极其迅速,在这样的环境中,想要生存就要有很强的竞争力,一个没有竞争力的人,是很难成功的。现实中,很多人都懂得这个道理,明白要有竞争力才能更好地生存,可对于如何获得竞争力,什么叫作竞争力,却往往不甚了了。关于这个问题,李开复有很多独到的见解,他认为,想有竞争力,首先要有自信。 严格来说,自信并不能算是一种具体的竞争力,但是自信可以帮助一个人获得更多的机会,能让年轻人更好地成长,帮助年轻人迅速提高竞争力。而一个人如果没有这份自信,往往就会消极懈怠,变得越来越颓废,慢慢地,原有的竞争力也会打折扣。所以,从某种意义上讲,没有自信,就等于埋葬自己的竞争力。李开复就曾在他的书中讲过这样一个故事。 1993年的时候,苹果遭遇了经营危机,曾一度想出售公司,而苹果找的买家当中,IBM也是其中之一。就在这个时候,苹果公司的高管斯卡利个人跟IBM进行了接触,想要跳槽到那边,担任CEO一职,遗憾的是,他最后没有拿到这个职位。而同时,苹果公司知道这件事情之后,认为斯卡利选择在这个时段去IBM公司面试是跟公司的利益有冲突的,而将其解雇了。 斯卡利走了之后,苹果公司任命斯平德勒接任斯卡利的职位,任CEO,领导公司的运营。斯平德勒是一个大块头的德国人,身材魁梧,长相粗犷,一看就是个很有魄力的人。事实上,他在之前的职位上也确实做得很好,这也是公司挑选他来担任CEO的原因。当时,李开复他们也对这个大个子领导充满信心,觉得他的到来会让公司的颓势有所转变。 让很多人都没想到的是,原本能力很强的斯平德勒自从当上CEO之后,竟然变得不自信了。在公司里,斯平德勒一直是以口才好著称的,但成为CEO之后,每次上台超过十分钟,他就会浑身是汗,给人的感觉是他很紧张。更糟糕的是,上台前如果没有预演,斯平德勒的思路就会很乱,说话前言不搭后语,让听的人一头雾水。他不仅上台做报告如此,平时工作中也一样。每当遇到麻烦事的时候,斯平德勒都会趴在桌子下面,两手抱着头,脸上则是一副非常痛苦的表情。而且,由于工作压力太大,斯平德勒还得了心脏病和恐惧症,每天上班的时候都要带着测心率的仪器,把自己弄得非常狼狈。 由于经受不了长时间的折磨,斯平德勒最后主动离职了。走的时候,他留下了一句非常悲伤的话:“离开这个让我又爱又怕的地方之后,我相信我将重新变得完整。” 能够被选任为CEO,斯平德勒的能力是毋庸置疑的,但他在实际担任苹果CEO的那段时间里的确表现得极为不堪,让他的手下们很是失望,自身也受尽了折磨。造成这种情况的根本原因,正是他丢失了自信心。 我们都相信,斯平德勒是有能力的,但他在新岗位上的确没能把这份能力表现出来。他的不自信,致使他的能力发挥不出来,原本拥有的竞争力也就没有了。可以说,正是斯平德勒的不自信埋葬了他的竞争力,他才成为人们哀婉叹息的对象。 信心是重要的,更是必须的,一个人如果有了自信,那么原本办不成的事情也可能顺利办成。而没有了自信,原本很轻松就能做到的,也可能会给你造成麻烦。我们要做的就是增强自己的自信,让自己的竞争力变得更加强大,不要因为丧失了自信心,而埋葬自己的竞争力。 3?自信是资本,自大是累赘 自信的态度与自我偏执、不允许自己犯错、以自我为中心、失去客观立场等做法是不能画等号的。 ——李开复 自信是一种优良的品质,它不仅能够助人获得成功,还能帮人提升品格。现实中,很多人都知道自信的重要性,他们也追求自信,却往往不得要领,最后成了自大,这就得不偿失了。自信和自大是有本质的区别的。自信是一种成熟的状态,一般来讲,自信的人都比较勇敢、有冲劲,他们敢于尝试新鲜事物,并有毅力将其做好,在做事的过程中,对细节有足够的重视,也往往能够取得成功。而自大则不然,自大的人通常眼中只有自己,看不见别人,他们也相信自己能够做好一件事,但在做事的过程中常常粗心大意,错过最佳时机,最后导致失败。 每个人都希望自己拥有的是自信,而不是自大,但很多时候,自信和自大只有一线之隔,很容易就被人们混同,从而给人带来不必要的麻烦。在这一点上,不仅普通人有类似的经历,李开复也有。 在李开复5岁的时候,有一天他突然跟妈妈说不想再读幼儿园了,想去上小学。妈妈对年幼的小开复说,再等一年你就可以上小学了。可小开复对妈妈的回答并不满意,自信满满地说:“让我自己考怎么样?考上了就让我上小学!” 几个月后,妈妈托人让年纪不够的李开复参加了考试,结果李开复很争气,考了个第一名,也顺利地上了小学。这件事给小小年纪的李开复很大的鼓励,使他信心倍增,但自信的同时,他也开始骄傲了。 正式上小学几个星期后,一位阿姨来李开复家做客,问他成绩如何,小小年纪的李开复仰着头,大剌剌地说:“我都没见过99分长什么样子!”骄傲的劲头十足。就在这件事发生后的第二个星期,李开复学校举行了一次考试,结果他拿了90分。妈妈看到李开复的成绩单后,二话没说,拿起竹板就将他打了一顿。被打后,李开复哭着问什么打他,妈妈告诉他:“打你不是因为你的成绩不够高,而是你骄傲、自大,你说‘没见过99分长什么样’,那就每次都考100分啊……” 儿时的事情对李开复影响很大,通过这件事,他明白了自信和自大的区别。他认识到,了解自己的实力足以跟大一岁的孩子一起考小学,那是自信;而盲目吹牛说“没见过99分长什么样”就是自大了。自信与自大只差一个字,但区别明显,一个可以让你做成更多事情,另一个则会让你出丑,甚至阻碍你的进步。 道理很简单,明白道理的人也很多,但真正能够做到的,恐怕就寥寥无几了。而李开复就是一个懂得并能够做到的人。这不仅得益于小时候妈妈的教诲,更是因为他懂得从别人的身上看到自己的缺点。在自大方面也一样,他总是能够从自大的同事身上总结教训,然后严格要求自己。 他有一个同事E先生,人很聪明,能力也很强,不过这个人有一个致命的缺点,就是太过自大。E先生非常相信自己的能力,在他眼里,自己不管做什么都是正确的,这个习惯给他带来了很多的麻烦。 E先生在工作中态度狂妄,总觉得自己是对的,要求每个人都根据他说的做,一旦别人有不同意见,他就非常不开心。而且,如果事后证明他对了,他就会跟每个人都说一遍,自己早就意识到这个问题了。更要命的是,有时候他明明没有预料到,也会跟别人说自己当时就说应该这样。而且他从不认错,一旦证明他之前的某句话是错误的,他就开始耍赖皮,不是不承认就是顾左右而言他。 开始的时候,大家也能够体谅他,但时间久了,就没人再相信他了。虽然他的正确率可能有95%,但其狂妄的态度和他永不承认的5%的错误,让他失去了公信力,他最后只能灰暗地离开。 同事E先生的离开带给李开复的不仅是失去一个工作伙伴,还有更多的启示。他看到了同事身上的缺点,并引以为戒,告诉自己要有自信,但不能自大。也正是因为他拥有这种品质,他后来才会有那样出色的成就。 我们要学习李开复的这种品质,更要学习他的思维方式,要从李开复身上看到,如何让自己拥有真正的自信,并远离自大——这才是问题的关键。我们也要像李开复一样,看透事情的本质,再去决定自己的行为。想要成功,就从现在开始,培养自己的自信,增加资本;摒弃自大情绪,丢掉累赘。当我们拥有了资本而又扔掉了累赘之后,就可以在通往成功的道路上一路飞奔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