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品介绍

让步心理学


作者:李珍     整理日期:2014-08-18 16:18:39

为什么有些人明明做出了让步,最后反而会得到了更多?为什么有些人一直在争取,最后却没有得到他想要的结果?其实,这是因为有些人不懂得弯曲。
  物竞天择,适者生存,而非强者生存。所以不管多强大,都要知道“让步”,也会懂得如何让步。人在江湖漂,哪能不挨刀?《让步心理学》,对让步与心理学的密切关系进行解读,让你能够了解自己以及对方的心理,知道如何让步,以及如何让别人做出让步。让你能够适时地弯曲,做到以退为进。
  作者简介:
  李珍,女,畅销书作家。代表作品有《北大心理课》《心理与生活》《心理隽语》等。笔法缜密细腻,笔触畅达明朗,给读者全新的阅读体验。。
  目录:
  第一章
  让步产生的心理学依据
  ——让步有理
  懂得让步,你会一次比一次稳健;懂得让步,你会一次比一次优秀。懂得让步,是一种品格,一种姿态,一种风度,一种修养,一种胸襟,一种智慧,一种谋略。欲成事者必要懂得让步,进而为人们所容纳、所赞赏,让步立足于心理学的根基。根基既固,才会枝繁叶茂,硕果累累。而让步心理学就是加固心理学根基的绝好例证。懂得让步,不仅可以保护自己、融入人群,与人们和谐相处,也可以暗蓄力量、悄然潜行,成就伟大的事业和美好的人生。
  1.让步效应:源自于人的一种本能
  2.让步策略:谈判得以实现的保证
  3.竞合定律:人的天性倾向于竞争
  4.心理的秘密:心理支配着行为
  5.让步中的心理控制与情感征服
  6.智猪博弈:悄悄跟在“大猪”后面
  7.斗鸡博弈:死要面子,活受罪
  第二章
  为什么小要求易被满足第一章
  让步产生的心理学依据
  ——让步有理懂得让步,你会一次比一次稳健;懂得让步,你会一次比一次优秀。懂得让步,是一种品格,一种姿态,一种风度,一种修养,一种胸襟,一种智慧,一种谋略。欲成事者必要懂得让步,进而为人们所容纳、所赞赏,让步立足于心理学的根基。根基既固,才会枝繁叶茂,硕果累累。而让步心理学就是加固心理学根基的绝好例证。懂得让步,不仅可以保护自己、融入人群,与人们和谐相处,也可以暗蓄力量、悄然潜行,成就伟大的事业和美好的人生。1.让步效应:源自于人的一种本能
  2.让步策略:谈判得以实现的保证
  3.竞合定律:人的天性倾向于竞争
  4.心理的秘密:心理支配着行为
  5.让步中的心理控制与情感征服
  6.智猪博弈:悄悄跟在“大猪”后面
  7.斗鸡博弈:死要面子,活受罪
  第二章
  为什么小要求易被满足
  ——“登门槛效应”生活中,如果我们一下子向别人提出一个较大的要求,别人一般很难接受,如果我们逐步提出要求,不断缩小差距,人们就比较容易接受。这就是心理学中有名的“登门槛效应”。我们向人求助时,别忘了要循序渐进,逐步达到目的。1.由小到大,步步登高?
  2.留面子效应:以示歉意?
  3.引人同情的“哀兵策略”?
  4.不可带着求全责备心理
  5.渐进的发展不容易被察觉
  6.一点点积累你的人情账户
  7.一步步让他走进心理暗示第三章为什么人跳高之时先要后退
  ——以退为进人在跳高的时候,都会先向后退几步,然后再跳跃,这样才能跳得更高。做人做事也是这样,不可一味地前进而不知道让步。人世间的冷暖变化无常,人生的道路崎岖不平,当你直着走走不通的时候,退一步,或许就会海阔天空了。1.退一步讲,让人一步不为低?
  2.以退为进,说服他人更有效?
  3.克服狭隘心理,把路留宽一点?
  4.欲望无止境,克制很重要?
  5.得理让人,给情绪“降温”
  6.让一分利给别人的做生意哲学
  7.以退让开始,是成功的第一步
  8.运用“新瓶装旧酒”的策略
  9.满足别人被尊重的需要
   10.拳头缩回去,出击时更有力?第四章忍让和宽容不是懦怯胆小
  ——气度心理雨果说:“世界上最宽阔的东西是海洋,比海洋更宽阔的是天空,比天空更宽阔的是人的胸怀。”人生在世,不可能一帆风顺,有时不得不做出忍耐。为了长远,为了更大的成功,应学会忍耐和宽容。忍让和宽容不是懦怯胆小的表现,而是人生的一种智慧,是建立人与人之间良好关系的法宝。一个人经历一次忍让,会获得一次人生的亮丽,经历一次宽容会打开一道爱的大门。1.心底“无私”,才能“天地宽”
  2.忍耐是一剂治标治本的良药
  3.自嘲:助豁达者逃遁出困境?
  4.从心理牢笼中挣脱出来
  5.别做喜欢吹毛求疵的完美人
  6.放低姿态,进可攻,退可守
  7.把心放平,从最基本的做起?
  8.把心放宽,别跟自己过不去
  9.忍一时之气,争千秋之利?第五章心理临界点的止步与逾越
  ——“超限效应”我们都知道“物极必反”这个成语,说的就是任何事物都要适度才好,如果过了头,达到极限,就要起相反的作用了。从心理学上来说:刺激过多、过强或作用时间过久,会引起心理极不耐烦或逆反的心理现象。所以,凡事并不是越多越好、越强越好。世间万事万物都要有一个尺度,超出这个尺度,事物就要朝相反的方向发展了,这就是心理学上的“超限效应”。1.心理饱和:物极必反定律?
  2.动机适度:表现出最好的水平
  3.兴奋适度:会产生“情绪应激”
  4.松紧适度:磨刀不误砍柴工
  5.选择适度:做出最佳的选择
  6.批评限度:一次错误,批评一次
  7.因人而异:量身定做交往策略
  8.控制情绪:愤怒让人丧失理智
  9.平衡心理:心理代偿定律?第六章吃得眼前亏,享得身后福
  ——吃亏定律人与人之间的互动,其实就像坐跷跷板一样,要高低交替。一个永远不肯让步的人,不肯吃亏的人,即使真正得到好处,也是暂时的,他迟早要被别人讨厌和疏远。不能吃亏的人,喜欢在是非纷争中计较,处于狭隘的自我思维中,这种心理会蒙蔽他的双眼,最终失去的反而更多,而能够吃得眼前亏的人,会一生平安,幸福永远。1.人与人之间的“互惠关系定律”?
  2.与朋友交,要有点吃亏意识?
  3.不回报者产生的心理压力?
  4.好汉也要能吃点眼前亏
  5.吃亏是一本万利的买卖
  6.趁着年轻,多吃点亏
  7.从内心深处心甘情愿去吃亏?
  8.逃离“功名利禄”的金丝笼?
  9.于平衡系统中“吃亏得福”第七章视角一转换,景象大不同
  ——转换思维有些时候,人们之所以不肯让步,是过不了心中的那个坎儿,是不懂得转换思维的缘故。如果我们只会站在自己的角度看问题,那么永远不知道别人在想什么,而换个角度去思考,转换一种思维去解析,就会得到一个全新的答案。1.换一个角度,重新做个判断
  2.换位思考的“移情”的过程
  3.人际交往中的“黄金法则”
  4.摘下“有色眼镜”去看人
  5.钓鱼要知道鱼最喜欢吃什么
  6.用“U型思维”避直就曲?
  7.独特的“W型思维”方式
  8.逆向思维:摆脱常规思维的羁绊第八章以硬碰硬,难免两败俱伤
  ——以柔克刚遇到强硬的对手,不能一味地使用强硬的手段以硬碰硬。那样的话,即使能制服其人,也未必能收服其心。俗话说,“软绳子捆得住硬柴火”,以柔克刚是对付强硬对手的上上之策。做人办事不能简单粗暴,不需要处处占上风,出风头,也不需要处处与人相争,只要像水那样,具有柔软、谦虚和蕴藏力量的素质,就能在不知不觉中战胜对手,此乃为以柔克刚之理。1.如若羽翼未丰,就要回避锋芒?
  2.即便才高八斗,也要善于隐匿?
  3.用曲折隐晦的方式表示本意?
  4.放下心中的那个“仇恨袋”?
  5.说话办事兜圈子的迂回策略?
  6.及时刹住无休止的争吵战车?
  7.放弃“永争第一”,甘为“老二”?
  第九章嘴上让步:
  管好自己的嘴,把握好说话的分寸嘴上让步是一个人的素质和修养,嘴上让步更是一种自我保护。嘴上让步并非打磨一个人的锐气,而是在增强一个人涵养的同时,让其得到更好的发挥。俗话说:“舌为利害本,嘴是祸福门。”一句话可以成事,一句话也可以败事。要想在说话时,不至于产生副作用,必须管好自己的嘴,把握好说话的分寸。1.言多必失,口无遮拦惹灾祸
  2.少说多听,免去不必要的麻烦
  3.让别人倾诉的欲求得到满足
  4.突然插一嘴,小心被扇嘴?
  5.出口成“脏”,小心脏了自己?
  6.别揭别人身上的“逆鳞”
  7.用“不抵抗主义”避免争辩
  8.直言直语,逞一时口舌之快?
  9.不抬杠就能避免一场场嘴仗?
  第十章情感让步:?
  避免争执,家和才能万事兴家不是讲理的地方,只要大前提不受影响,在非原则问题方面无需过分坚持。无论在什么样的情况下,家都是人们最终的归宿。家和万事兴,但是它的实现依赖于家庭中每个成员可以做到忍受困难、忍受唠叨、忍受抱怨,只有这样,才会拥有一个和谐而温暖的家。1.男女有别:“威化饼”与“细面条”
  2.男人,理解女人唠叨背后的深意?
  3.女人,别让唠叨毁了你的家庭
  4.停止争论:家不是讲理的地方
  5.家庭成员之间要相互理解和忍让
  6.包容与原谅,装满你的左右口袋
  7.用“留白”来为婚姻保鲜心理饱和:物极必反定律
  做人做事,过度的话很容易让自己掉入心理饱和的漩涡。所以,一定要清楚心理临界点在哪里。
  美国著名作家马克?吐温曾经有过一次这样的经历:
  有一次,马克?吐温在教堂听一位牧师的演讲。一开始,他觉得牧师讲得非常好,他很感动,决定听完以后掏出自己所有的钱进行捐款。
  过了十分钟,牧师还没有讲完,马克?吐温听得有些不耐烦了,当即决定只捐一些零钱出来。
  又过了十分钟,那名牧师还没有讲完,马克?吐温已经有些气愤了,决定一分钱也不捐了。
  经过了很长时间,那名牧师终于结束了长篇累牍的演讲,进而开始进行募捐活动。马克?吐温由于气愤,不仅没捐一分钱,还搞了一个恶作剧,从盘子里拿走了两元钱。
  为什么马克?吐温一开始准备捐出所有的钱,后来决定捐点零钱,最后却一分钱都不捐了呢?因为那名牧师的演讲啰里啰唆、耽误时间的缘故,牧师的行为,已经让马克?吐温先生难以承受,所以才会出现最后的情况。
  做任何事情,都要掌握好度,如果过了头,达到极限,就要起相反的作用了。心理学研究发现:刺激得过多、过强或作用时间过久,就会引起人们心理极不耐烦或逆反的心理。美国成功学家安东尼?罗宾的经历就证明了物极必反定律的奇特效果。
  安东尼?罗宾原本是一个滴酒不沾的人,不管谁提到喝酒,他就觉得恶心。
  为什么他对酒有这么强烈的反应呢?这还要从他的一次极限的体验说起。
  很小的时候,安东尼?罗宾的父亲经常喝酒。小罗宾觉得父亲喝酒的样子很潇洒。于是他很想亲自体验一下喝酒的愉悦。
  有一天,他对他的母亲说,他想要一瓶啤酒。母亲问他为什么,他说他觉得父亲喝酒的样子很潇洒。
  母亲觉得喝酒是个不好的行为,只是一直管不住自己的丈夫,她可不希望儿子也染上爱喝酒的坏习惯。于是她想了想说:“那好,那你也得像你的父亲一样,一次喝足六瓶,否则我是不会给你的。”小罗宾没想到母亲会这么顺利就答应了,而且还答应让自己喝那么多瓶,他很高兴。
  很快母亲就在小罗宾面前摆了六瓶啤酒,并帮助他一一打开。小罗宾迫不及待地喝下第一口时,觉得难喝极了,但是他还是硬着头皮喝完了第一瓶。
  小罗宾觉得啤酒没有他想象中的那么好喝,于是在喝完第一瓶之后,他对母亲说:“妈妈,我不喝了,我喝够了!”但母亲不同意,让他把剩下的喝完。
  当小罗宾喝到第四瓶时,已经难受得不行了,把所有的东西都吐了出来。他醉得一塌糊涂,趴在了桌子上。从此以后,他一听到“喝酒”两字就觉得恶心难受。
  其实,小罗宾的母亲无形中应用了一些心理学上的常识。她看出儿子对喝酒产生了兴趣,但不希望儿子也像丈夫一样,一辈子离不开酒。但是年轻人都有逆反心理,如果你厉声不让他喝,他可能会偷着喝。那干脆反其道而用之,让他喝个够,喝到极限,喝到不能喝为止,从而给他留下一个刻骨铭心的印象——酒太难喝。有了这一刻骨铭心的心理印象,以后不用管他,想让他喝他都不会喝。
  其实,这跟我们平时吃某样东西吃伤了一样,吃伤了某样东西,会很长时间都不想再吃这种东西。
  在教育学生方面,一些比较智慧的教师,也懂得利用这个“物极必反定律”来纠正学生的一些坏毛病。
  魏老师是初中一年级一班的语文老师,她发现班上有一个学生,上课总爱和周围的学生闲聊。魏老师曾多次提醒他,但效果不理想。
  有一天,上语文课,魏老师发现这名同学和同桌聊得很欢。
  魏老师停下自己正在讲的课,对全班同学说:“同学们每天都刻苦而紧张的学习,真的很辛苦,同学们愿不愿意听一段精彩的演讲?”同学们高声叫好。
  魏老师接着说:“最近我发现咱们班有一位同学才思敏捷,口才极佳,演讲天赋很高,而且他还十分勤奋好学,善于抓住一切时间进行口才训练。下面请大家以热烈的掌声欢迎他站起来,给大家来一段精彩的演讲好不好?!”
  同学们掌声如雷。那名学生慢腾腾地站起来,脸羞得通红,低着头一言不发。他越是不说话,同学们的掌声就越激烈,他感到无地自容。
  见此情况,魏老师说:“一个男子汉,怎么像个小姑娘似的,这可是一次好机会,来吧!”那个学生不好意思地说道:“老师,我错了,我当着老师和同学们的面保证:从今以后,我再也不在上课的时候说话了,绝不再影响同学的学习,不扰乱课堂秩序了,请老师和同学们相信我。”他说完后,同学们给予了鼓励的掌声。
  从此以后,这个学生果然改掉了上课爱说话的坏毛病。
  俗话说:“好菜连吃三天惹人厌,好戏连演三天惹人烦。”人人都不例外。做任何事情都不能超过一定的限度。
  古希腊哲学家德谟克利特说过:“当人过度的时候,最合心意的东西也会变成最不合心意的东西了。”这就是因为刺激频率过多,强度过大和作用时间过长而引起心理不耐烦或反抗现象。
  这种现象,在生活中很常见。比如,一位妈妈三番五次地对孩子说“你的玩具又扔得到处都是”,可孩子将妈妈的话当做耳旁风,依然我行我素;妻子每天都提醒丈夫“你该戒烟了”,可丈夫照样吞云吐雾……
  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现象?原因就是刺激得过多、过强、过久了,超过了合理的限度,引起了人们心理极不耐烦或反抗的情绪,已经朝着人们希望的相反方向发展。
  心理学研究发现,个体心理接受任何刺激,无论是正性的、负性的,甚至是个体正在向往的刺激,都会有一定的限度。如果超出了心理承受的限度,就会产生一种倾向于逃避的心理反应。这是人类出于自然本能的一种自我保护的心理反应,产生了心理饱和现象。
  心理饱和是指心理的承受力到了不能再承受的程度。一般而言,反复强调虽是增强引导效果的手段,但同样的刺激物强度过大,刺激时间过长的话,就容易引起被强调者反应性质的变化。心理学研究发现,当抵达大脑皮层的信号刺激达到一定程度,超过大脑皮层的信息处理能力时,大脑皮层就会表现出对信号的抵制状态,产生逆反和抗拒心理。
  当逾越了极限的时候,不管多么美妙的事物都会令人厌烦。人的感官在接受外界的刺激时,也有一个适应过程。感官的适应可以使感觉性提高,也可以使感觉性降低。一般来说,在强烈的刺激持续作用下,感觉性会降低,只有在弱刺激的作用下,感觉性才会提高。所以说,刺激并不是越多越好,越强越好,要掌握好刺激的度。





上一本:逆转吧!青春:毕业三年我在上海买房买车 下一本:找工作就怕进错门:36招帮你认清好公司、烂公司

作家文集

下载说明
让步心理学的作者是李珍,全书语言优美,行文流畅,内容丰富生动引人入胜。为表示对作者的支持,建议在阅读电子书的同时,购买纸质书。

更多好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