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人生发展的过程中,我们总是不知不觉地做着叠加,殊不知,人生需要做减法,这是一种人生哲学,更是一种生活智慧。 人生就像学算术,加法过后是减法。人生需要减法来减去心灵上的沉重负担,减去一些奢侈的欲望,减去没有价值的身外之物——热闹的生命里有许多不堪承受的东西。所以做好人生的减法,是一种大彻大悟的人生智慧。 《人生中的减法(珍藏版)》记载了100多个不一样的故事(或友情或爱情或亲情或励志故事),从多个视角阐述了人生减法的意义,在给读者感动和激励的同时,更引起读者对人生的思考。 作者简介: 木木,本名柴宝辉,东北男人,1989年开第一家书店至今。对书情有独钟。热爱时尚、音乐和冒险。曾策划和主编《人生要耐得住寂寞》、《人生别留遗憾》、《人生何必太计较》、《人生需要忍耐和等待》》等畅销书。 目录: 第一章聪明人要敢于做减法 2.空杯心态 5.敢于把辉煌“归零” 8.聪明人勇于做减法 11.禅学的核心智慧是“空” 13.松开你紧握的手 15.吉姆?特纳的“人生减法” 17.提得起,放得下 19.30岁前用加法,30岁后用减法 22.少即是多 24.把烦恼写在沙滩上 26.别背着包袱赶路 28.放弃也是一种美丽 31.平常心即是道 33.什么是你生命中的鹅卵石第一章聪明人要敢于做减法 2.空杯心态 5.敢于把辉煌“归零” 8.聪明人勇于做减法 11.禅学的核心智慧是“空” 13.松开你紧握的手 15.吉姆?特纳的“人生减法” 17.提得起,放得下 19.30岁前用加法,30岁后用减法 22.少即是多 24.把烦恼写在沙滩上 26.别背着包袱赶路 28.放弃也是一种美丽 31.平常心即是道 33.什么是你生命中的鹅卵石 36.二八定律:减法的另一种模式 第二章无欲则刚 40.色即是空 42.贪念就是陷阱 45.不是拥有太少,而是欲望太多 47.人生减法,找回遗失的幸福 49.每个人心中的“魔鬼” 51.贪慕虚荣的小仙人 54.吃小亏,占大便宜 56.人比人,气死人 58.祸莫大于不知足,咎莫大于欲得 61.简单生活之美 63.来自佛陀的指示:“放下” 66.该放弃时且放弃 68.来自哈佛大学商学院的心理课 第三章有一种爱叫放手 72.最美的爱情,我们看不到 75.因为爱,所以放手 80.我不会为你去摘悬崖上的花 82.丈夫留下的备忘录 84.那么丑的人,那么美的爱 88.离婚前,再感动一次 93.放弃你,不是不爱你 96.放手是为了你能飞得更高 99.你的肩上有彩蝶吗 101.爱情加法与婚姻减法 103.谈情说爱也可以做减法 106.过多的爱是慢性毒药 第四章学会遗忘 110.过去的就应该让它过去 112.为爱选择遗忘 115.得不到的未必是好的 117.幸福其实就在那忘却里 129.不值得为花心男人而憔悴 131.往事并不如烟 134.一个人的初恋 137.紫水晶的爱情秘密 140.遗憾?遗忘?宽容 147.妻子的初恋情人 150.一生中应该被遗忘的几种人 152.把烦恼关在家门外 154.别总记得那些伤心的事 第五章化繁为简 158.生活做减法,幸福做加法 160.不要急,放慢生活的脚步 163.生活其实可以很简单 165.还自己一个简约的生活 168.你有手机综合症吗 170.减去生活的“赘肉” 173.卢尔沙西的减法:“Ⅹ-5≥Ⅹ” 175.人生如酿酒,“减”去无味的水 177.人生减法是另一种形态的加法 180.简单工作,随性生活 183.人生的减法哲学 185.好的休息才是前进的动力 187.退一步海阔天空 190.让心灵去旅行 第六章佛门中的舍与得 194.佛门中的舍与得 196.给心灵来一次大扫除 199.拂去心灵的尘埃 202.生命是道减法题 204.如何面对上帝出的“减法题” 206.用减法迈过人生的三道坎 208.减去多余的部分 211.为失去而感恩 214.不舍一株菊花,哪得一村菊香 216.适度释放潜在的怒气 220.巧于取舍,才能有最大收获 223.减法生活,让快乐加倍 225.简单就是快乐空杯心态 心理学中有种心态叫“空杯心态”。何为“空杯心态”?我们不妨先来看一个故事: 古时候一个佛学造诣很深的人,听说某个寺庙里有位德高望重的老禅师,便去拜访。老禅师的徒弟接待他时,他态度傲慢,心想:我是佛学造诣很深的人,你算老几?后来老禅师十分恭敬地接待了他,并为他沏茶。可在倒水时,明明杯子已经满了,老禅师还不停地倒。他不解地问:“大师,为什么杯子已经满了,还要往里倒?”大师说:“是啊,既然已满了,干吗还倒呢?”禅师的意思是,既然你已经很有学问了,干吗还要到我这里求教? 这就是“空杯心态”的起源。我们每个人的心,就像这个茶杯,如果装满了自以为重要的东西,如利益、权力、知识亦或是成就、经验、功绩等,便再难装入更多的东西,自然也就谈不上超越和进步。如果我们想学到更多的学问,想要拥有的更多,请先把自己“倒空”,使自己成为“一个空着的杯子”,这样我们才有足够大的空间来容纳更多的学问,才能拥有的更多。 “空杯心态”并不是一味地否定过去,而是要怀着一种否定或者说放空过去的态度,去融入新的环境,对待新的工作,新的事物。这是一种对工作、学习、生活的放空,做到吐故纳新。放得越空,拥有越多。只有倒掉心中盛满的,才能让心灵甚至整个生命重生。“此空为彼满”,“放弃是为了更深一层的拥有”。 功夫巨星李小龙也非常推崇这句话,他说:“清空你的杯子,方能再行注满,空无以求全。”林语堂先生有过这样精辟的高论:“人生在世——年幼时认为什么都不懂,大学时以为什么都懂,毕业后才知道什么都不懂,中年又以为什么都懂,到晚年才觉悟一切都不懂。”此乃“空杯心态”的最完美体现。 身在职场的员工们需要空杯。将心里的“杯子”倒空,将自己所重视、在乎的很多东西以及曾经辉煌的过去从心态上彻底清空。只有将心倒空了,才会有外在的松手,才能拥有更大的成功。这是每一个想在职场发展的人所必须拥有的最重要的心态。 优秀者与成功者更需要空杯。因为高学历、成功、优秀、名声、地位,就像给他们镀了一层“金”。但也正是这层“金”,让他们不免沾沾自喜,得意忘形,甚至停滞不前或是倒退。如我曾看到的,一个经济学博士的经历。 这位经济学博士生很有学识。但是,让人难以理解的是,在他毕业后的三年里换了好几个单位,每次都因为这样或那样的原因待不下去,最后辞职。 刚开始时,应聘单位一听说他是博士头衔,都争相聘请他。于是,他选择了其中不错的一家单位。但刚到单位第一天,他就颇不满意。因为没有人专门接待他,领导只让一位同事帮他安排了住宿。他有种受冷落的感觉,心中有些忿忿不平,觉得自己一个博士生,单位居然一点都不重视。带着这种情绪开始工作,自然就免不了处处挑剔。这样一来,手中的工作迟迟也没有进展。就这样过了三个月,单位对他的态度急转直下。因为没有创造出价值,领导对他的能力开始产生了怀疑。不仅如此,因为过于骄傲不合群,同事也疏远他,不愿和他一起做事。 后来单位将他安排到新成立的分公司当经理。这家公司是和别人合作的,对方出技术,他们公司出钱。可在双方合作中,他的态度始终非常高傲。他认为那样的技术很平常,哪里都找得到,于是常常流露出瞧不起对方的样子。最后,双方的合作没有成功,大家不欢而散。分公司也因为他不善管理,没有创造效益而被撤销。这样一来,他自然也被公司辞退了。 后来他又到了另外一家公司当部门经理。吸取了上次的教训,这次他表现得对谁都很客气,但从骨子里,他还是谁也瞧不起。抱着这样的心态,工作自然还是做不好。没多久,他又一次被辞退。之后,他又去过几家单位,但每次都是大同小异,过不了几个月就被辞退。 他很苦恼,他不明白自己工作非常努力,可为什么单位总是对他先热后冷,最后一点也不认可他呢? 这时他遇到了他的一位老师,并向老师诉说了他的遭遇。他的老师听完后告诉他:“你的心太满了,整天活在‘经济学博士’的光环中,被‘经济学博士’的光环给葬送了。你从来没有空下心来,仔细想想职场发展的基本规则是什么。” 经过老师的指导,这位经济学博士终于明白:职场发展的基本规则就是重视使用价值,凡是能体现自己使用价值的地方,就该努力去做;凡是影响自己发挥使用价值的地方,不管是观念、个性,还是其他方面,都要尽力排除掉。一句话,要‘倒空’自己,轻装上阵,最大体现自己的使用价值!” 从那以后,他对自己来了一个彻底的“空杯”,一改过去高高在上、咄咄逼人的个性,也没有了怀才不遇、怨天尤人的情绪,而是一心变得脚踏实地,处处为单位着想,发挥自己的才能去为单位创造价值,并处理好与方方面面的关系。 现在,他已经是一家上市公司的常务副总裁,成了一个不仅在本单位,而且在方方面面,都很受欢迎的高级管理者。优秀者与成功者应明白:优秀和成功只代表过去,要永创一流,就必须时刻“空杯”,这是能够确保永久一流的唯一选择! “空杯心态”的获得,往往有一个过程。首先,不要固步自封,更不要固执己见,为了得到正确的结论,更为了获得最好的发展,我们必须保持心灵和思维的开放性!向新的可能性开放,就会有新的思路和机会产生。 有了心灵的开放,“空杯”就有了基础。但是,光有开放还不够,还需要往前走,也就是放下。和那些束缚自己、阻碍自己发展、让自己沉重的包袱告别,包括金钱、地位、面子、贪爱以及仇恨等。放弃往往是艰难而痛苦的,它意味着我们要宽容、不再计较,要向曾经习惯、熟悉甚至依赖的东西告别。但对于一个强健的心灵而言,没有什么是放不下的。 我们强调要有“空杯心态”,但并不是为空杯而空杯,恰恰相反,倒空自己,为的是创造更大辉煌。重生的过程虽然是艰难的,类似于凤凰涅槃、化蛹为蝶,但对于一个不断超越的心灵而言,却是最值得我们去努力的! 人生感悟 仔细想之,空杯心态其实是一种境界,一种人生观。拥有空杯心态的人,才能认识到,曾经的鲜花和掌声不能决定你的现在,更不能决定你的未来。越是优秀的人,越要“倒空”自己,学会弯腰。将自己放小,世界就会变大。 敢于把辉煌“归零” 前些日子,我家的电脑不怎么好用了,速度慢,显示的画面也出现了叠加,还出现死机现象。找了个懂电脑的朋友帮忙,朋友说:“对系统进行清空,恢复原始状态,就完好如初了。”试试果然如此!由此使我联想到:除去垃圾文件,使之处于“归零”状态,腾出硬盘空间以容纳新的文件,这是科学技术的要求,同时也是人生、生活之必然。 茶杯旧茶清空了,才能重新再装新茶水。 杨元庆的成长经历,正是“彻底空杯迎来超速发展”的生动写照!进入联想后,由于工作出色,杨元庆很受柳传志器重,不少人已经隐隐看出来,他已经被柳传志作为接班人在培养。 面对工作上的成就和领导的支持,杨元庆虽谈不上很骄傲,但难免有些自以为是,当自己的看法和别人不一致时,不太懂得让步,结果与其他一些领导之间矛盾加剧,而他还并没有觉察到。于是有一次,柳传志在大庭广众之下狠狠批评了他一通。这可是从来没有过的,杨元庆很受不了,甚至当场就哭了。晚上回家后,他准备写辞职信。 但最初的冲动过后,他冷静下来,认真反思了自己。最后他终于想通了,觉得柳传志对自己的批评是对的,这不仅是为单位负责,也是为自己负责。于是,他撕掉了辞职信,而是改为写了一封检讨书。 从辞职信到检讨书,这是一次十分彻底的“归零”。通过这次“归零”,杨元庆开始对自己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最终成为了联想的董事长。 一个已经成功的人,一个已经辉煌的企业如果不能“空杯归零”,极有可能陷入失败的境地。如果将自己放小,那么世界就会变大。当心中装满了自己,就不会有别人的地方,世界当然就会很小。而将自己放小,所有的人和事都能容下,世界自然就会变大。要做到这一点,就需要“倒空”自我,只有这样,才能实现更好的自我。 而事实上,很少有人能够拿出足够的勇气让自己从高处走下来,从辉煌中走出来,将辉煌视为过去,将自己归零,重新开始。但是,现实生活中并不乏急流勇退,敢于将辉煌归零的人,而能够做到这点的,大多是有着大智慧的人。 当“百度”极其辉煌之时,已是“百度”CTO(首席技术官)的刘建国又一次选择了归零,从百度出来,自己创业,创办生活搜索引擎爱帮网。“虽然艰辛忙碌,但其中有价值和成就感。”刘建国微笑着说。这是为了心里的冲动,渴望去做一些有影响力,对人们,甚至对社会有价值的事情。 谈到创办爱帮网的初衷,刘建国表示是“出于对人们生活的关怀”。互联网在短短十几年间已经极大地改变了世界的面貌和人们的行为。然而,这种改变主要集中在商业和娱乐上,比如信息获取、人际交流的方式、各种娱乐资源。但是,对于每日都在持续的繁琐生活,互联网能提供的帮助其实还很小。 “当你需要在衣食住行、吃喝玩乐、教育升学、家政、保姆、装修房屋等这些生活琐事上寻求帮助时,你会发现互联网对此帮助甚微。”刘建国敏锐地觉察到,互联网上关于日常生活的信息本来就不充足,而且散落在各个网站角落之中,缺乏有效的信息检索手段,不能迅速地将生活需求和有效的生活信息匹配起来。 正是因为看到了这一点,刘建国毅然选择走出“百度”,走出辉煌,创办爱帮网,开始自己人生中的另一个新的事业。 “归零”是事物发展的必然状态。不会归零就不会创新和循环壮大,人生没有“归零点”就不会有新的“生长点”。“归零”也是空杯的另一种表述,严格意义上说,它是空杯的“极致”体现,是让自己最完全、最彻底地空杯。 学会心态“归零”,学会放弃。过去的辉煌是暂时的光环,也是永久的束缚;过去的罪恶是暂时的丑陋,也是永久的内疚和自卑。无论过去有多少辉煌,也无论有多少失败或罪恶,放弃而达到了“归零”的状态,就会铸造新的辉煌。 2000年末被《中国青年》杂志评选为“可能影响21世纪中国的100位青年人物”的《南风窗》杂志总编秦朔,就把“归零心态”作为自己成功的原因之一。 平安保险公司董事长兼总经理马明哲先生也特别喜欢向每个员工倡导“学会归零”。他说,每一天都是一个原点,每一次工作都应从零开始,每天都应以一种崭新的心态去学习新东西。 “倒空”过去的优势,才会创造新的优势;越能走出“光环”,越能创造事业的辉煌;越不崇拜自己的优秀,越能求得职场的发展。一个人只有摆脱了历史的束缚,才能不断地进取,才能创造更加精彩绚丽的辉煌。 人生感悟 “把自己归零”是一种破釜沉舟的勇气。将自己置于一种背水一战的境地,只有自己拼命鼓劲,摇摇晃晃地向前奔跑,才能减少自己落后而被淘汰的命运,所以要不停地跑,以确定自己的优势地位。 “把自己归零”是一种智慧,是一种勇气的搏击。“把自己归零”不是一次或几次的行为,而应该成为一种常态,是延续不断、时刻要做的事情。 聪明人勇于做减法 有一个人在一家公司工作了很多年,随着公司的日渐发展和壮大,他也从一名普通的销售人员逐渐成为公司的顶梁柱,并做到公司销售部门经理的职位,他所带领的销售团队,几乎每年都是公司的销售冠军。 由于他多年来对公司的忠诚及对公司做出的巨大贡献,在一次绩效考核之后,总经理和人力资源部门商议要将他提升为公司的副总,负责管理公司的所有营销工作。当总经理就此事找到他进行谈话时,没想到他竟然婉言拒绝了这次提升。 朋友们都认为这是一次很难得的晋升机会,不理解他为什么要拒绝,纷纷开导他要抓住这次机会。但是他却回答说:“我并不是不想升到人人羡慕的副总职位,也并不是不愿意得到更高的薪酬,更不是就想在部门经理的位置上了此一生、不思进取。虽然在销售领域内我表现得如鱼得水,而且对销售团队的管理也算称职,可是一旦让我统一管理公司的所有营销工作,那我就会感到捉襟见肘了……” 朋友以为他不自信,劝他要对自己有信心,他说:“哥儿们,不是不自信!是因为咱们已经不是愣头儿小伙儿了,要知道‘有所为,有所不为’。” 后来,这个人不仅自己没有走上副总的岗位,而且向公司推荐了他认为更合适的人选。果然他推荐的人在当上公司的副总后,工作做得有声有色。而他仍然从事销售管理工作,只不过他已经不再是一名销售经理,而是一名负责总公司销售团队培养和建立的副总了,在这一职位上他做得仍然是那么得心应手。 这个故事启发我们:在职场生涯中,应该做好加法与减法。 初入职场,很多人期望把自己锤炼成万能的多面手,天真地以为自己有能力可以把每一件事情都做好,于是带着某种新奇,意气风发地对各种领域发起冲击。直到一次又一次地碰壁,才不得不去接受这样一个事实:人生中的比较优势可能只有一项或两项。但是并不需要为此而沮丧,在失败和挫折中认识自己的比较优势就是人生的一个去粗取精的过程。这个时候,我们会发现,想让自己脱颖而出,需要把自己的精力在事业领地上投射的大大的光圈凝聚成一个切实的焦点。 世界上最著名男高音歌唱家帕瓦罗蒂在歌唱领域取得了很大成就,当回顾自己的成功之时,他曾经提到这样一件事情:他小的时候非常喜欢唱歌,并在歌唱方面表现出了一定的天赋。可是,因为种种原因,他没能在一开始就进入专门的学校去学习声乐,而是成为一所师范院校的学生。当读完师范院校的课程从那里毕业之时,他十分苦恼。他想要认真学习唱歌,并希望在歌唱领域做出一番成就,可是又不忍心放弃教师这样一份收入稳定而且待遇优厚的工作。他想边做教师边用业余时间唱歌,并把自己的这一想法与父亲说了。 父亲听到他的想法后,对帕瓦罗蒂说:“孩子,如果你想同时坐两把椅子,你只会掉到椅子中间的地上。在生活中,你必须学会放弃一把椅子。”听到父亲的话之后,帕瓦罗蒂决定为自己选择歌唱这把“椅子”。最终,他在歌唱领域获得了世人的认可,取得了巨大成就。 所有的这些,让我不禁想起在《于丹〈论语〉心得》中读到过的一段话:“一个人在三十岁以前是用加法生活的,就是不断地在这个世界上搜寻他所需要的东西,比如经验、财富、情感、名誉。但是,物质的东西越多,人就容易迷惑。三十岁以后,就要开始学会用减法生活了,要学会舍弃那些不是你心灵真正需要的东西。” “加”是一种探知,“减”是一种成长。只有真正把握了这“加”与“减”、“舍”与“得”的机理和尺度,才能做更好的自己,做更快乐更幸福的自己。 人生感悟 在我们的人生中,强为己有的东西并不会让我们感到满足和快乐,反而会成为一种压力和负担,搅扰我们平静的生活。所以,我们在做什么事情之前,不妨先问自己这样两个问题:我能不能做好、我能不能从中获取快乐,然后再去想能从中得到什么好处。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