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品介绍

面对:闭上眼睛才能看清自己


作者:贤宗法师     整理日期:2014-07-28 02:01:23

《面对:闭上眼睛才能看清自己》是华语世界心灵成长畅销书“慈悲系列”之面对篇。
  《面对:闭上眼睛才能看清自己》是贤宗法师十年之作,华语世界第一部完整的“禅修六部曲”,都市修行人的必读经典。
  《面对:闭上眼睛才能看清自己》通过贤宗法师的人生体验,让你看清生活的本质,本书帮你重塑真实的自己。只有自己的时候,轻轻地闭上眼睛,在一片清净中观想,与自己的内心对话。
  作者简介:
  贤宗法师,号宗雄,福建福安人,浙江省桐乡香海禅寺现任住持。师自幼事佛,童真入道,勤奋好学,事佛以诚。1991年于莆田梅峰光孝寺受具足戒,承接禅宗临济正脉第四十五世传人,曾就读于福建佛学院和闽南佛学院,现为南京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在读研究生。1996年冬受聘于普陀山佛学院,期间历任办公室主任、图书馆馆长等职。2004年8月住持香海禅寺。2008年9月荣任嘉兴市佛教协会会长。
  贤宗法师是中国佛商论坛发起人,是企业家的心灵导师和禅修引领者。他发心引领天下企业家走向宁静的心灵家园,让每一位企业家都有慈济众生、慧泽万物的慈悲心灵,光明正大地立足于天地之间。
  目录:
  第一章面对真实的自己
  面对真实的自己
  本心原来是富饶的
  为每一朵花写一首诗
  拒绝“摸着石头过河”
  水知道答案
  摇摆的奴隶
  腾挪的技术
  第二章第五张弓
  时刻省觉自己
  万物本来如此
  第五张弓
  修心
  内心富足的方法第一章面对真实的自己 
  面对真实的自己
  本心原来是富饶的 
  为每一朵花写一首诗 
  拒绝“摸着石头过河” 
  水知道答案 
  摇摆的奴隶 
  腾挪的技术 
  第二章第五张弓 
  时刻省觉自己 
  万物本来如此
  第五张弓
  修心
  内心富足的方法
  生命的规律 
  觉悟者 
  让心念胜过喧嚣 
  第三章无形的铺陈 
  无形的铺陈
  心在何处
  体证修行
  面对“债主” 
  捕捉 
  五文钱 
  第四章与心灵对话
  一棵树的成长
  鹰的蜕变
  在生活中加一些凉水
  碧水一潭自逍遥
  智者的生活
  与心灵对话 
  六和敬 
  第五章虚幻的尘世147 
  观照自我 
  转念
  宽容
  正则通,通则达 
  格局 
  虚幻的尘世 
  一片晴朗 
  第六章天堂的喜悦 
  从“六度”到彼岸 
  天堂的喜悦 
  生命的轨迹 
  一捂一悟 
  生命的尽头 
  内心的觉醒 
  面对真实的自己
  我经常用“静照忘求”的思想来修证自己,不管在什么样的场合,有多少人来奉承我,我都会时时提醒自己的心要平和。同样,不管有多少人在打击我,我的心也不会被外在的言论所左右。
  先哲早说过,要“认识你自己”。这个能够被自己的心所认识的本性,是“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不会因为他人的赞美或者毁谤而动摇,这门学问就是“反求诸己”。
  这个“自己”就是事物的本来面目,它高高地隐藏在某处,等待你去观想,从而显示出澄明。但是它自身却具有某种不变的位格,是稳恒的。
  我们建造香海禅寺,不是为了让别人来烧香磕头。寺院最大的坚持是教育,教育产生理念,这些理念经由不断的培养、改变、提升、进化,可以最终完成对四众的教化。
  鸟窠禅师说:“诸恶莫作,众善奉行,自净其意,是诸佛教。”这体现了一种化育万有的教育理念。如果我们要带领大家共同完成这种提升和教育,我们自己首先要有走在他人之先的学习能力和思维方式。如果教育者本身是混沌不清的,我们就不能带领别人去实现自我成长和自我超越。
  过去禅师参禅,最常问自己的问题就是“我是谁”,这个问题看上去是非常荒诞的。但实际上,绝大部分的人并不知道自己是谁。不要认为这个名字就是你自己,否则你就会像《西游记》里的金角大王一样,被孙悟空收伏到宝瓶中,化为一摊水。这个情节是有象征意义的,它告诉人们,执着于自己的名号之人,最终必连色身也失去。名字只是代号,用于指称,真正的你,其实是不可名的。
  有一个小和尚问自己的师父:“当您圆寂以后是否接受祭祀呢?”师父说:“祭祀也是可以的。”小和尚问:“那么我去哪里祭拜您呢?”禅师说:“长江无断处,聚沫任风飘。”小和尚又问:“如何祭拜您呢?”老禅师说:“渔歌举棹,谷里传声。”
  这里就体现了老禅师对于生命归属的究竟认识:人化育于自然,而最终归于自然。如果想要纪念逝者的话,那还不如去祭拜衽席群生的自然呢!
  很多讲师习惯在讲台上接受掌声和鲜花,却很难在日常生活当中面对真实的自己。生活中别人稍有不敬,就会有受挫感。人需要一份清醒的自我认识,内心当中才会有一份自足和丰满,才会有一份自在和超脱。别人所有的赞美、所有的诋毁,对你来说都是不起作用的。
  当别人赞美你还这么年轻,正说明你已经老得不行了;当别人说你现在还这么漂亮,说明你已经丑得不可想象了。因为别人赞美你,是因为你有这方面的需要,而需要恰恰证明了你缺乏的东西。
  哲学的本意是“爱智慧”,这正说明了哲学家意识到了自己在智慧上的缺憾。苏格拉底的名言是:“我自知我一无所知。”这就是大智者的态度。
  本心原来是富饶的
  取决于你今天种下什么样的因。人们常说:靠山山倒,靠墙墙塌。这个世界并没有救世主,只有靠自己的力量才能屹立于天地之间。人要向自己的内在去挖掘,才能寻找到那股成功的力量,那股立足于天地之间的力量。
  如何让自己随时随地找到那份从容和自在呢?
  选择让自己最舒适的姿势静坐,可以懒洋洋地靠在椅子上,可以盘腿,可以跷着二郎腿,也可以很恭敬挺直地坐着。不管用什么方法,只要找到能让自己身心安住的那份灿烂、找到自己本有的愉悦就可以。把眼睛闭上,绑紧的腰带放松,然后双手放到脸部、耳朵、颈部推拿,捏捏耳朵,搓搓脸,揉揉颈部??
  此时,这种状态便是自在与从容。
  当你全力以赴去做某件事情的时候,就能从这个努力中有所收获。所以当我们碰到问题时,千万不要去抱怨别人。今天有什么样的结果,取决于你以前种下什么样的因。同样,未来你想得到什么样的果,取决于你今天种下什么样的因。
  “上士闻道,勤而行之;中士闻道,若存若亡;下士闻道,大笑之,不笑不足以为道。”这句话的意思是:有智慧的人,当他听到一句有道理的话时,就会在自己的生活和工作当中把它运用起来;中等人听到这个道理之后,想到了就实行,想不到就丢在一边,这叫若存若亡;根基最低的人听到这个道理只是哈哈傻笑而已。
  “成也萧何,败也萧何。”旧有的思想让你走到今天,如果明天你失败了,原因恰恰就是这个不思悔改的固执。一个智者,总是会不断学习,不断成长,不断面对新的挑战。
  孔子见到老子的时候,他说这个世界上如果要用一样东西来比喻老子的话,那就是天上的龙。见到它的头却见不到它的尾,见到它的爪却见不到它的身,见到它呼出的气你却不知道它身在何处,这就是“神龙见首不见尾”。那个时候孔子已经功成名就,却能用这样谦卑的心来向老子学习。今天,我们的心量又能打开多少呢?
  有很多家长问我,孩子该怎样成长?我对他们说,让孩子去了解伟大的人物,了解他们的一生是如何走过来的,他们碰到困难是如何去面对的。每个人每天都会碰到各种各样的困难,关键是你的心如何安住在当下,在各种各样的选择当中如何抉择。
  一个乞丐每天在街边坐在一个破旧的箱子上乞讨。有个人问他:“你坐的那个是什么?”乞丐说:“一个破箱子,没什么稀奇的,我几十年一直坐在这上面。”这位先生又问:“可不可以打开看一下?”当他把这个箱子打开的时候,发现里面竟然装满着一箱金银。其实每个人都跟那个乞丐一样,自身内在拥有无尽的宝藏,但是不相信自己,永远拿着碗到外面乞讨:给我一点时间吧,给我一点健康吧,给我一点知识吧,给我一点能量吧??
  佛陀在世的时候,也有类似的故事。有一个很贫穷的人,他来祈求佛陀:“我贫困潦倒,没有福德。”佛陀跟他说:“如果你想富有,就去布施。”他说:“可是我什么都没有,如何去布施呢?”佛陀说:“你身上有很多东西可以布施,当你用柔和、善良、真诚的眼神注视着别人时,别人就会感觉到温暖和诚意。”
  只要你有一颗布施的心,布施就无处不在。
  当你不断通过自己的身体、心灵、眼神和言语去布施的时候,你身边的磁场会变成什么样?种西瓜肯定长出西瓜,种南瓜肯定长出南瓜,这是世界上最基本的原理。我们都希望身体健康,但大部分人都在种什么因呢?黑白颠倒、彻夜不眠、暴饮暴食等,这样我们怎么会收获到健康之果呢?
  可以说,所有的问题都是我们自己的磁场吸引过来的,要改变自己的人生境界,就要从改变自己的心念开始。
  请做一个深呼吸,告诉自己:我要得什么果,就要种什么因。深深记住这一点。
  ……
  前言
  你是否已经觉察到,你就是自己生命的本身;你是否已经放下,那些让你不安的念头。
  要想真的领悟它们,不能只停留在脑海里,尽管这种理解也能给我们带来一些帮助,但却不能真正地帮助我们。就像你看懂了一幅画蕴含的意义,读懂了一篇文章表达的主题,但你却不能成为这幅画或这篇文章的主角。比如,首先,“你要觉察”,其次,“你要放下”,这些话就像是对一个在河中即将被淹死的人说:“游到岸边来!”
  人生没有方程式,不是随着岁月做加法,也不是随着觉察与放下做减法。人生的旅程就像坐在一架无人驾驶的飞机上从一个地方抵达另一个地方一样,当下平安,但你永远无法预知未来。
  当大多数人觉察到自己如履薄冰,感受到自己内心涌现出一些尚未治愈的痛苦,伴随着隐约而现的焦虑时,都会选择视而不见或将问题推开。然而,假如我们脚下的薄冰开裂了,这时我们该怎么办?
  当你发现自己多年建立的城墙在命运面前如此不堪一击,当那些你曾经坚定地认定为真理的宝塔轰然而塌时,你该如何安住自己的心?
  每当我们陷入这种现实中最恶劣的情境时,就不得不面对内心的痛苦了,因为你再也无法逃避。事实上,这正是给你带来觉醒的机会。当你面对真实的自我时,你会发现:人生之路上的困境并不是已经设置好的路障,它们就是道路本身。
  本书作为“慈悲系列丛书”的第三部,我希望它能带给你轻松阅读之外的体验——轻轻地闭上眼睛,在一片清净中观想,与自己的内心对话。
  贤宗法师
  2014年6月于香海禅寺
  
  





上一本:最新全景式当众讲话 下一本:精短开场白与结束语

作家文集

下载说明
面对:闭上眼睛才能看清自己的作者是贤宗法师,全书语言优美,行文流畅,内容丰富生动引人入胜。为表示对作者的支持,建议在阅读电子书的同时,购买纸质书。

更多好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