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萤窗小语”系列是著名作家、励志大师刘墉先生最早出版、最受欢迎、最被铭记励志散文作品,也是刘墉先生的成名作,畅销数百万册。 “萤窗小语”原共七辑,前三辑是台湾电视节目“分秒必争”开场白的结集,曾以改名为《心灵的四季》;后四辑为“萤窗小语”系列的主打作品,曾分别以《人就这么一辈子》、《该你出头了》、《点燃快乐的炉火》、《平凡一点多好》为书名,出版中文简体字版。 本版“萤窗小语”系列以亲切时尚的面貌呈现,包括《人生不惧时间的弯镰》、《最初的梦想紧握在手上》、《快乐是最美的化妆品》、《爆米花好美从头到尾》等四辑,各有性格,相得益彰。刘墉先生在“萤窗小语”系列中倾注饱满的创作情怀,文本风格巧思闪烁,正合当代阅读的审美需求。而对人生人情的睿智点解,常令人莞尔开明。刘墉先生以其贯通中西的学养与修为,教给青年人如何处世,如何进取,轻松分享人生经验和人生智慧。 本书为系列之三,精编自原《点燃快乐的炉火》集中百余篇精美文章。 作者简介: 刘墉,知名画家、作家。一个很认真生活,总希望超越自己的人。曾任美国丹维尔美术馆驻馆艺术家、纽约圣若望大学驻校艺术家、圣文森学院副教授。出版中英文著作六十余种,在世界各地举行个展近三十次。创作的原则是“为自己说话,也为时代说话”;处世的原则是“不负我心,不负我生”。现主持水云斋。有一颗很热的心、一对很冷的眼、一双很勤的手、两条很忙的腿和一种很自由的心情。 目录: 前言人生的跳跃与腾升 点燃快乐的炉火 我们靠自己 不仁与不义 快感与美感 退路 真滋味与真朋友 诗人 稳健 天真无忧 公德与公义 化敌为友 演员 悲观的权利 困顿的牡丹前言 人生的跳跃与腾升 点燃快乐的炉火 我们靠自己 不仁与不义 快感与美感 退路 真滋味与真朋友 诗人 稳健 天真无忧 公德与公义 化敌为友 演员 悲观的权利 困顿的牡丹 天赋的才能 留胡子 独臂强盗 计划退休 删在写之前 秘密 旁观者清 亨与享 现代人 不提当年勇 由浅入深 高丽参 谈新 用墨 图书室 储蓄 画乃吾自画 防火 不顺眼 男女平等 弃书 芳兰当户 …… 手卷与人生 泪删在写之前 高中时,我曾经拿自己写的短篇小说,请一位名家指正。 “写的内容嫌复杂了一点。”作家看完说:“你应该在写之前,就决定哪些情节可以不写。” “如果要删,总得在写完之后,怎么能在没写之前,就先去想不写的部分呢?”我不解地问。 “写作就好比烹饪,当你有了写作的素材,编织了故事的大纲,就仿佛从市场买回材料,并决定要做的菜肴。你说下一步应该怎么办呢?” “开始烹调啊!” “错了!如果你买了蔬菜,当然应该洗清、去皮、摘净;如果你买了鱼,则要刮鳞和去除内脏;如果你买的是猪肉、牛肉,也有拔毛、剔骨、去油和切块、剁丁的工作。哪有不经处理和去芜存菁,就下锅烹调的呢?”作家说:“所以你有了写作的材料和构想之后,先要加以整理,并把不必要的枝节删除,然后才能动笔。烹调前下的工夫愈大、刀法愈好,做出的菜就愈细;写作前经营的时间愈多、删裁得愈精,作出的文章就愈有力量。” 秘密 每个人都有好奇心,但对有些事可以好奇,有些事却不该好奇;对学术是知道得愈多愈好,对别人的秘密是晓得的愈少愈佳;对学问,应该用各种方法去假设、探讨、求证;对私事,不但不能去挖,甚至别人主动向你诉说时,也应该避免知道。 因为今天对方很可能一时冲动地希望你分享他的秘密,明天冷静下来,又后悔告诉你;今天他能够信任你,明天会不会怀疑你呢? 于是你知道了一分秘密,也就负了一分保密的责任;他告诉你一分秘密,也就对你多了一分顾虑。一朝秘密走漏,你总脱不了泄密之嫌;如果那秘密涉及违法的事,你更变成知情不报。从任何角度看,知道别人秘密都没好处。 ? 从前有个人半夜醒来,正听见隔壁人商量造翻的事,这人赶紧倒头打鼾、流涎满面,装成熟睡的样子,才算免掉被灭口的杀身之祸。 又据史记记载,燕太子丹找田光先生谈图谋秦国的事,田光告辞时,太子丹送到门口,并叮嘱地说:“我们所谈的事,请千万别讲出去。”田光回去之后居然自刎而死,以免除太子丹的疑虑。 由这两件事,更可知心藏秘密,足以招致杀身之祸。所以聪明人不把自己的秘密说给别人听,也不听他人的秘密,更不传布秘密、探寻秘密。而秘密的另外一个意思,是“避觅”——避免去寻觅。 不顺眼 人们常用“顺眼”和“不顺眼”来表示自己的喜欢与否。我觉得“顺眼”这个词用得真是太恰当了,因为我们不欣赏一个人或一样东西,常不是为了他们本身不好,而是由于不顺我们自己的眼。问题是人的眼光常会改变,所以顺眼与否,也就没有一定的标准。今天看着顺眼,明天未必看着顺眼;昨天不顺眼的东西,今天则可能完全相反;大约任何东西看习惯了,也就能变得顺眼。 所以宽领带刚上市的时候,有人觉得活像系条餐巾,很不顺眼,但是看久了,倒觉得挺大方。相反的,习惯宽领带之后,突然见到窄领带,又觉得像是绑条睡裤的腰带,而变得不顺眼了。 看人也一样,许多我们看来极不配的夫妇,当事人却觉得是天作之合。许多外人看来极丑恶的面貌,他们的亲属却觉得非常不错。这大概就是“情人眼里出西施”和“儿不嫌母丑”的道理吧! 由此可知,我们看不顺眼的东西,未必就坏;看不顺眼的人,也未必就丑;绝不能以自己一时的好恶下断言。一个人物的美丑与善恶,也不可能让我们一眼窥透。 不顺眼的东西,多看几眼;不顺眼的人,多处些时,说不定意外的美好就会出现了! 男女平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