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历程中,有阳光也有风雨,如果缺少宽心,就会消极、纠结、痛苦,甚至失败;相反,拥有宽心心态与智慧的人,无疑是快乐和幸福的。本书通俗易懂,蕴涵哲理,是读者修练一双慧眼、一颗宽心,拥有阳光心态,看破世间纷扰表象,从此走向自省自在的人生幸福必读的心灵启迪书。 作者简介: 申草泥,1970年出生,湖南人。现为中国教育学会研究员;中国教育学会家庭专业委员会会员;著名亲子教育专家;感恩励志讲师;青少年心灵健康成长导师,著有《给孩子更多的爱—留守儿童的成长教育手册》。迄今为止演讲、培训已逾千场,受益人群涉及工、农、兵、学、商等各个层面。 2012年和2013年先后获得了由中华讲师协会及中华讲师网共同颁发的“2012年度中国千强讲师”和“2013年度中国五百强讲师”荣誉证书;近年来在亲子教育专业领域已拥有了全国前十强的光荣称号。 目录: 第一章平和淡泊,持理灭欲心才宽 参透生死心自宽 享受无欲而得的怡然之乐 金钱重要,但幸福更重要 世上本无事,何必自扰之 时刻保持一份淡然的心境 平平淡淡才是真 活得从容就要看淡名利 生活随意才会自在洒脱 安贫乐道,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第二章净化心灵,宽心还须自度心 洒脱的人生需要学会宽心释怀 不要忘记“洗涤”自己,净化自己 懂得宽心的人凡事从好处想第一章平和淡泊,持理灭欲心才宽 参透生死心自宽 享受无欲而得的怡然之乐 金钱重要,但幸福更重要 世上本无事,何必自扰之 时刻保持一份淡然的心境 平平淡淡才是真 活得从容就要看淡名利 生活随意才会自在洒脱 安贫乐道,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第二章净化心灵,宽心还须自度心 洒脱的人生需要学会宽心释怀 不要忘记“洗涤”自己,净化自己 懂得宽心的人凡事从好处想 随时抛开坏心情 转念息怒,宽心平和 学会遗忘,拥有宽心和快乐 用“随缘”的心来洗涤苦难与烦恼 放下过去,活好当下 幸福之道在于宽心地“转念一想” 第三章不惧磨难,放下心中的悲苦 第四章拒绝诱惑,知足常乐心自宽 第五章人生无常,放下心中的烦恼 第六章善待逆境,阳光总在风雨后 第七章进退适宜,荣辱功名不上心 第八章参透得失,计较少了心自安 第九章吃亏是福,难得糊涂心自在 第十章宽心豁达,心胸宽厚容人过参透生死心自宽 世间的生命每时每刻都在不停地消逝,而同样时刻都会有人因为亲友的离去而伤心痛苦。生与死是人生所必须经历的过程,然而能洞察到这一点并能够超越的人却是微乎其微。大多时候,人们总是会沉浸在种种短暂幻化泡沫式的欢乐中而不愿意正视这些必然的存在。然而,不管你是否能够正视生死,生命都从来就没有停止流逝过。 生命的流逝乃至消失,是每个人都必须乃至必然面对的事实,没有人能够逃避躲开。依恋的亲人总会死去,熟悉的环境时有变迁,周围的人物也可能更换。享受只可能是暂时的,拥有无法变成永恒。 在佛陀时代,有一位妇人,丈夫早年染病身亡,她与唯一的儿子相依为命。因此,她对这孩子百般呵护,特别疼爱。但不幸的是,她唯一的儿子也忽然染上了恶疾,虽然妇人竭尽所能地邀请各地名医前来给她的儿子看病,但是,所有的医师在诊断后都相继摇头叹息,都束手无策。不久,妇人的独生子就离开了人世。 这突然而至的打击,就如同晴天霹雳,让妇人伤透了心。她天天守在儿子的坟前,夜以继日地哀伤哭泣,不吃不喝。她形若槁木,面如死灰,悲伤地喃喃自语:“在这个世间,儿子是我唯一的亲人,现在他竟然舍下了我先走了,留下我孤苦伶仃地活着,有什么意思啊?今后我要依靠谁啊?……唉!我活着还有什么意义呢?” 妇人决定不再离开坟前一步,她要和自己心爱的儿子死在一起!一天、二天……若干天过去了,妇人粒米未进,她依然哀伤地守在儿子坟前哭泣,爱子就此永别的事实如锥刺心,让妇人痛不欲生。 这时,远方的佛陀在定中观察到这一情形,就带领了五百位清净比丘前往墓冢。佛陀与比丘们是这么样的安详、庄严,当这一行清净的队伍宁静地从远处走过来时,妇人远远地就感受到佛陀的慈光摄受,她认出了佛陀!她忽然想到世尊的大威德力,正可以解除她的烦忧。于是她迎上前去,向佛陀五体投地行接足礼。佛陀慈祥地望着她,缓缓地问道:“你为什么一个人孤单地在这墓冢之间呢?”妇人忍住悲痛回答:“伟大的世尊啊!我唯一的儿子带着我一生的希望走了,他走了,我活下去的勇气也随着他走了!”佛陀听了妇人哀痛的叙述,便问道:“你想让你的儿子死而复生吗?”“世尊!那是我的希望!”妇人仿佛是水中的溺者抓到浮木一般看到希望。 “只要你点着上好的香来到这里,我便能咒愿,使你的儿子复活。”佛陀接着嘱咐:“但是你要记住:这上好的香要用家中从来没有死过人人家的火来点燃。” 妇人听了,二话不说,赶紧准备上好的香,拿着香立刻去寻找从来没有死过人的人家的火。她见人就问:“您家中是否从来没有人过世呢?”“家父前不久刚往生。”“妹妹一个月前走了。”“家中祖先乃至于与我同辈的兄弟姊妹都一个接着一个过世了。”……妇人始终不死心,然而,问遍了村里的所有人家,没有哪家是没死过人的,她找不到这种火来点香,失望地走回坟前,向佛陀说:“大德世尊,我走遍了整个村落,每一家都有家人去世过,没有家里不死人的啊……” 佛陀见因缘成熟,于是对妇人说:“这个婆娑世界的万事万物,都是遵循着生灭、无常的道理在运行;春天,百花盛开,树木抽芽,到了秋天,树叶飘落,乃至草木枯萎;这就是无常相。人也是一样的,有生必有死,谁也不能避免生、老、病、死、苦,并不是只有你心爱的儿子才经历这变化无常的过程!所以,你又何必看不开而要寻死呢?能活着,就要珍惜可贵的生命,运用这个人身来修行,体悟无常的真理,从苦中解脱。”老妇人听了佛陀的开导感化,顿悟自己的错误与糊涂,当即向佛陀表达谢意,从此放下了所经历的苦楚,慢慢地快乐起来,开心地生活,最后又嫁了一个如意郎君,生了一双儿女,最终活了九十多岁,儿孙满堂。 世事无常,一切都不会久住。世间的万物,无论是人、动物,还是花草树木和山川大地,都不是永恒不变的,都是有生有灭周而复始的。对于宽心的人来说,生死不怕,苦难何惧,不怨天、不尤人,顺其自然、随遇而安地活着就会有希望,才是最重要的。 有两个人从乡下来到城市,几经磨难,终于赚了很多钱。后来年纪大了,就决定回乡下安享晚年。在他们回乡的路上,佛祖装扮成一位白衣老者,手拿一面铜锣,在那里等他们。 他们说:“您在这做什么?” 佛祖说:“我是专门帮人敲最后一声铜锣的人。你们两个都只剩下七天的生命,到第七天黄昏的时候,我会拿着铜锣到你们家的门外敲,你们一听到锣声,生命就结束了。” 讲完后,佛祖便消失不见了。 这两人一听就愣住了:在城市里辛苦了那么多年,赚了这么多钱,要回来享福了,没想到却只剩下七天好活的日子了。 两人各自回家后,第一个人从此不吃不喝,每天在想:“怎么办?只剩七天可活!”他就这样垂头丧气,面如死灰,什么事也不做,只记得那个老人要来敲铜锣。 他一直等,等到第七天的黄昏,整个人已如泄了气的皮球。 终于,那个老人来了,拿着铜锣站在他的门外,“铛”地敲了一声。一听到锣声,他就立刻倒下去,死了。 为什么呢?因为他一直在等这一声,等到了,也就死了。 第二个人心想:“太可惜了,赚了那么多钱,只剩下七天可活。我自小就离家,从没为家乡做过什么,我应该把这些钱拿出来,分给家乡所有苦难和需要帮助的人。” 于是,他把所有的钱都分给了穷苦的人,又铺路又架桥,光是处理这些就让他忙得不得了,哪还记得七天以后的铜锣声。 到了第七天,他才把所有的财产都散光了。村民们都很感谢他,于是就请了铜鼓戏到他家门口来庆祝,场面非常热闹,舞龙舞狮,又放鞭炮,又放烟火。 到了第七天黄昏,佛祖依约出现,在他家门外敲铜锣。他敲了好几声铜锣,可是大伙全都没听到,佛祖知道再怎么敲也没用,只好走了。 这个有钱人过了好多天才想起老人要来敲锣的事,心里还纳闷:“怎么他失约了?” 对所有人而言,肉体的死亡是不可避免的。死亡对于消极的人来说是一种折磨,对于积极的人则是一种重生的机会。抗拒与不安并不能帮助人们避免死亡,既然如此,何妨怀着希望与安心去迎接死亡呢?当死亡来临的时候,不要惊恐和害怕,应当从容淡定,无怨无悔地接受你该接受的事实。 世事无常,人生不可预测,不知在什么时候人的生命就会中止,生死是一个人人生的起点和终点,对于每个人来说都只有一次。生命虽然可贵,但并不可怕。对于宽心的人来说,参透生死,就能懂得生存的意义,就能乐观地生活,就会活得更加从容、淡定、洒脱,就收获更多的成功、幸福与快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