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将一步步教你怎样克服对于困难和问题的恐惧,在遇到它们时应该采取什么样的方法,不仅从心理上藐视问题,以方法克敌制胜,而且还能在一定程度上将问题和困难转变为机遇。 作者简介: 周乐,中国人民大学中文系毕业,资深畅销书作家,长年以来从事文史,养生,经管,励志,男性女性心理,家教,传记,少量小说等多种题材的策划撰稿工作。曾经参与编辑的图书主要有《靠人不如靠制度》《非你莫属》等一系列图书。 目录: 第一章想成功,不找借口找方法 遇到困难和问题的时候,聪明的人总是能够主动用方法去解决问题,因而容易获得成功。所以,成功的人善于用脑筋思考问题,用智慧解决问题,而不会像懒惰者那样用借口去逃 避困难,用回避来掩盖失败。 只为成功找方法,不为失败找借口,这是所有成功者都具备的做事态度。只有抱着不找借口的态度,一切问题才能够得以解决。 少一点借口,多一点方法 对于责任:没有任何借口 难者不会,会者不难 做事要及时,不要拖拉 只要结果,不要借口 善于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 第二章找方法要守好自己的原则 做事先做人。先做人,是说做人要有自己的原则和底线。遵守了做人的原则,我们才能跟别人和谐相处,才能让自己左右逢源。 坚持自己的原则不能放弃 平等互惠是最基本的原则第一章想成功,不找借口找方法 遇到困难和问题的时候,聪明的人总是能够主动用方法去解决问题,因而容易获得成功。所以,成功的人善于用脑筋思考问题,用智慧解决问题,而不会像懒惰者那样用借口去逃 避困难,用回避来掩盖失败。 只为成功找方法,不为失败找借口,这是所有成功者都具备的做事态度。只有抱着不找借口的态度,一切问题才能够得以解决。 少一点借口,多一点方法 对于责任:没有任何借口 难者不会,会者不难 做事要及时,不要拖拉 只要结果,不要借口 善于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第二章找方法要守好自己的原则 做事先做人。先做人,是说做人要有自己的原则和底线。遵守了做人的原则,我们才能跟别人和谐相处,才能让自己左右逢源。 坚持自己的原则不能放弃 平等互惠是最基本的原则 人格底线不可动摇 一味迁就别人会给自己带来困难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保持清醒,该放弃时就放弃第三章“换地打井”——改变思路 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一个智慧的、变通的选择胜过千万次辛苦的打拼。一件事情失败了,大抵有三种可能:一是此路不通,你需要另外开辟一条路,重新选择一个方向;二 是方向没有错误,但是前方有障碍,应该想办法解决,有时候绕开障碍比撬开障碍更加省时省力;三是前方的屏障或者迷雾遮住了我们的眼睛。成功就在前方,我们需要看清真正的目 标,有时,“换地打井”比“锲而不舍”更明智。 换地打井:让困难成为新的契机 思路变了,成功近了 角度变了,答案也变了 法无定法,守正出奇 调整目标,变换方式 转换思路,成功等着你第四章“合理统筹”——把事情分出轻重缓急 统筹规划,先主后次,则忙而有序;不分轻重,杂乱无章,则舍本逐末。 比尔盖茨曾说:一个不懂得如何去经营时间的商人,那他就会面临被淘汰出局的危险。而如果你管住了时间,那就意味着你管住了一切,管住了自己的未来。 重要的事情要先做 问题的主要矛盾要抓住 事前谋划一步,事后少走弯路 做什么事都需要计划 将目标庖丁解牛,步步细化 做好时间管理 做好规划,事情水到渠成 未雨绸缪,防患于未然第五章“对比联想”——开启智慧之门 创造性地解决问题,理想的方案也能变成现实。 哲学家康德说:“每当理性缺乏可靠的论证思路时,类比这个方法往往指引我们前进。” 类比联想是进行创造活动的常用方法。它用最直接、最形象、最简便的方式给我们带来某种启发,让我们从对比和联想中发现灵感,激发潜能,拥有创意。 联想是灵感的火花 处理事情应多比较 超出常规才是上等策略 不妨找个参照物 站在“巨人的肩膀上” “类比联想法”帮你创造奇迹第六章“从反面着手”——让你出奇制胜 逆向思维法可以让习惯性思维解决不了的问题迎刃而解。 我们在遇到困难时,如果正面的路子行不通,不妨试着反向前进,从相反的方面抵达正面的目标。我们还可以突破惯性思维,打破常规,悖于正常的逻辑思维和行为习惯,从反面 入手,出奇制胜。 逆向思维,让销售变成大师 反过来想问题/094 有时候正话反说比直面陈述更有力 逆向思维,变废为宝 与其强攻,不如智取 反面求证,互为因果第七章“迂回思考”——将问题化难为易 迂回思考,从联系的角度解决不便直接入手的问题。 思考问题不从正面入手,而是通过出人意料的侧面来思考和解决,也是我们常用的策略。 辩证法告诉我们,任何事情都不是孤立存在的,而是彼此联系、相互制约的。从侧向找联系、从侧向找价值、从侧向找突破点要比长驱直入、直面进攻更容易取胜。 声东击西,攻其不备 旁敲侧击,借用暗示的力量 避开“大流”,另辟“蹊径” 大道广阔,曲径通幽 让思路拐几个弯 学会给成功开一扇“后门” 扩大销售,带出顾客更多需求第八章保持适度,“加减法则”让矛盾处理有方 少一分则加,但不要画蛇添足;多一分则减,去粗取精,保持适度。 南怀瑾的《易经杂说》中提到,宇宙间的一切道理,都是一加一减,非常简单。这里的加减法则不但包括数量上的增减,还具有一定的抽象意义。比如,增进感情是一种“加”,保持距离是一种“减”;爱心要“加”,烦恼要“减”;好德行要“加”,坏习惯要“减”等等。加减法则具有普遍性,所以运用这种方法解决问题更简便,也更容易为人所接受。 加和减的学问 生意场上的“加法”策略 管理之道,恩威并施 一手掌权,一手放权 学会减法,“累赘”就没了 得寸进尺效应 “爬楼梯”理论 循序渐进是成功的捷径第九章“以退为进”——让你反败为胜 以弱胜强,退一步海阔天空;以柔克刚,温柔的力量胜于一切严苛的手段。 在我们遇到的困难中,有的难题可以凭借我们的力量征服,而有的难题却比我们的力量强大数倍。俗话说:“好汉不吃眼前亏,软手不碰硬钉子。”面对比我们强大得多的困难,与其硬碰硬,不如先退一步再前进。正如一个优秀的拳击手,只有缩回来的拳头再出击时才会更有力。 遇强则示弱 以柔克刚,四两拨千斤 退后一小步,前进一大步 后发制人,反败为胜 凡事退一步 吃亏是一种气度 敢于认错,错误就成了财富 主动揽过,好处多多第十章“化繁为简”——为你解开难题 删繁就简,化难为易。用最简单的方法解决不简单的难题。 在我们尝尽了各种方法之后,最后却用一种意想不到的简单思维攻破了难题。看似最富有戏剧性的结果却蕴含着一个深刻的道理:简单的方法往往是最有效的。所以,在我们嘲笑 自己的想法很幼稚的时候,为什么不严肃地用它来试一下呢? 那些绞尽脑汁而苦无良策的高智商者也可能会败给一个“头脑简单”的单纯之人。 “绳结”难题,用最简单的方式解开 分解问题,逐个解决 复杂的问题可以简单化 有时“问题想得太简单”也是好事 思维定势要打破,才能让事情变得简单 高深策略有时候不如日常窍门 最便利的才是“王道” 简便高效,轻松自如 解决问题用“最简单的方法”第十一章“举一反三”——让你拥有更多的答案 我们每个人的知识水平、经验和理解力不同,对问题的看法和理解也有所不同,这就需要我们善于将问题巧妙转换。将一个看似难理解的问题换一个表述方式,转换问题的焦 点、性质等,转换为另一个容易理解和解决的问题,效果就会截然不同。 举一反三、深入浅出,不同的处境用不同的处理方法,根据不同的对象给出不同的答案。方法不止一种,答案也不是唯一。 举一反三,跳出机械思维 转换问题的方向 转移矛盾的焦点 转换问题的主体 转换问题的性质 对象不同,答案也不同 情境不同,处理方法也不同 养成发散思维的好习惯 第十二章解决问题的“典型”,这些发明你都知道吗 本章主要为读者介绍一些比较典型的运用思维解决问题的实例,运用一些比较典型的实例,来体现思维的重要性。 自粘性便条纸是这样“想”出来的 剃须刀是这样发明的 吸油泵的“原理”其实很简单 “瓜果书”的起源 麦当劳公司的“老题目” 通用汽车公司的新战略 首席推销员的“自白” 小小的妙计,成就了一个人 “免扣带”的发明故事 李维公司的细节捕捉 索尼公司的敢为人先 在工作中,每个人都应该发挥自己最大的潜能,努力地工作而不是浪费时间寻找借口。要知道,公司安排你这个职位,是为了解决问题,而不是听你关于困难的长篇累牍的分析。 坚持自己的原则不能放弃 坚持自己的原则不能放弃 有意识地牺牲自己而帮助别人的人是一个高尚的人,但许多人却在无意识、不自觉地牺牲自己而迎合别人,这些人是失去自我底线的人。 你是否因为别人表露出一种不以为然的态度就改变自己的立场?你是否因为别人不同意你的意见而感到消沉、忧虑?你是否在饭馆吃饭时,饭菜的口味并不令你满意,而你却不敢提出意见或者退回去,因为这样你怕服务员会不高兴?你是否处心积虑地寻求别人的赞许,渴望得到别人的赏识,未能如愿时就情绪低落?曾有位年轻朋友这样向我诉说他的苦恼: 每当听到同事吆喝下班后一块去吃饭、喝酒、唱歌时,他便陷入进退两难的境地中。按个人意愿,他一点也不想去,只想回家好好休息,看看书,听听音乐,静静地享受独处省思的乐趣。但是他知道若是把这些想法讲出来作为婉拒的理由,会被同事取笑。于是,他压下了自己的意愿,顺从同事的模式,在喧闹、放荡、嬉笑中,度过了一个又一个吃喝玩乐的夜晚。他越来越不快乐,越来越痛恨自己,想改变这种令他厌恶的“上班式无味之友谊”,想大声向同事们说“不”,可又总提不起勇气。 还有一位书生气很浓的朋友下海经商。朋友们都说他不是一块经商的料:不抽烟、不喝酒、不会拉关系、不会与人讨价还价等等,好像商人应具备的资质他都没有。但让大家跌破眼镜的是:他的公司在经历了一段艰难的沉寂之后,竟然生意兴隆,财源广进。他说:“我只做好了最基本的几点,以诚待人,守诺守信,保证质量。客户们刚开始有些不习惯,现在都挺喜欢同我打交道的,省心省力还踏实。” 有些约定俗成的东西或者大家都习惯的做法未必是完全正确的,也未必适合于你。只要你认为自己是对的,坚持一下底线又何妨? 一旦寻求别人的认同、赏识和赞赏成为你的一种需要,并久而久之形成一种潜意识的习惯,要想做到保持自我并逐渐进步就很困难了。如果你非要得到别人的夸奖不可,并常常向他人做出这种表示,那就没有人愿意坦诚相见了。有些人虽然会奉献出他们的赞美之辞,但其内心未必对你有什么好感。同样,你更容易无法明确地阐述自己在生活中的想法,你会为了迎合他人的观点与喜好而放弃你的底线,甚至牺牲自己的价值。 平等互惠是最基本的原则 平等互惠是最基本的原则 人与人之间是一种平等互惠的关系,你对别人怎样,别人就会对你怎样。你帮助我,我就会帮助你。正所谓“投之以桃,报之以李”。一个人只有热情大方地帮助和关怀他人,他人才会给你以帮助。所以,你要想得到别人的帮助,你自己首先必须帮助别人。 主动帮助他人,伸出援助之手,是会交际者常用的一种姿态。俗话讲,患难见真情,当你伸出援助之手的时候,尤其是对方急需要一只手的时候,就更能让人感受到交往的力量。你向别人伸出一只手,别人也会向你伸出一只手。 有一个人在离开人世的时候,请求上帝允许他提前参观一下天堂和地狱,以便比较,从而聪明地选择他的归宿。首先来到魔鬼掌管的地狱。乍一看,他十分吃惊,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因为地狱并非他想象中的那么可怕。他看到的是,所有的人都坐在酒桌旁,桌上摆满了各色美味佳肴,包括肉类、水果、蔬菜。 然而,当他走近仔细观察那些人时,竟然发现没有一张笑脸,也没有伴随盛宴的音乐或狂欢的迹象。坐在桌子旁边的人看起来都闷闷不乐,无精打采,而且瘦的只剩皮包骨了。原来在每人的左臂都捆着一把叉,右臂捆着一把刀,刀叉都有四尺长的把手,不能用它们来吃食物,所以即使每一样食物都有,并且就在他们手边,他们却还是吃不到,一直在挨饿。 然后,他又去了天堂,没想到景象跟地狱完全一样——同样的食物、刀、叉和那些四尺长的把手。然而,天堂里的居民却都在唱歌,欢笑,个个像天使般满面春风,神采飞扬。这位参观者不知道为什么会这样。他奇怪为什么情况相同,结果却如此不同呢?地狱里的人都在挨饿而且可怜兮兮,可天堂的人却酒足饭饱而且很快乐。带着一脸疑惑,他走近观察,最后终于找到了答案。原来,地狱里的每个人都是试图喂自己,可是一刀一叉以及四尺长的把手是根本不可能把食物送到自己嘴里的。而天堂里的每一个人却都在喂对面的人,同时也津津有味地吃着对面的人喂来的食物。因为他们彼此互相帮忙,结果也帮助了自己。 你帮我,我帮你,互相帮助,人与人的来往,环环相扣,帮助别人其实就是帮助自己,这就是助人助己的道理。 崔建的太太要生小孩了,他扔下电话,跳进公司的那辆破车就往外冲。“你上不了山的,车太老了!”同事在后面喊。“没办法,只好冲冲看了!”果然,一开始爬坡,车就吃不消了,但居然侥幸开过了几个坡。眼看就要冲上最后一个坡了,一个提着木箱的人过来拦车:“能不能带我一程?箱子太沉了!”崔建不予理会,一直往前冲,心想:“我自己都不一定过得去呢。”就在冲上山头的那一刻,车停住了。无论怎么踩油门都无济于事,车开始往下溜。 崔建索性退回去,准备再次冲刺。刚才半路碰到的那个人,还回头对他笑呢。崔建觉得对方在嘲笑他,心里狠狠地骂了一句,再次往上冲。这次,奇怪了,就在差一点的时候,车居然缓慢地上了山头。崔建正兴奋着,却猛然发现车后站着那个人,满脸通红,气喘吁吁。“刚才是你帮我?”“嗯,你……能不能带我一程,我赶着去帮人接生!” 上面的小故事给我们的启示很清晰,如果你帮助其他人获得了他们需要的事物,你也会因此而得到想要的事物,而且你帮助的人越多,得到的回报也越多。 在中国历史上,辅佐周朝建立不朽功业的奇人姜太公就曾经对周文王说:“天下不是一个人的天下,而是天下人的天下。同享天下利益的人得天下,私夺天下利益的人失天下。”又说:“与人同病相救,同情相成,同恶相助,同好相趋。所以没有用兵而能取胜,没有冲锋而能进攻,没有战壕而能防守。不想获得民心的人,却能获得民心。不想取得利益的人,却能得到利益。” 助人为乐乃快乐之本。不论生活还是工作,对别人友好,才能换来别人的善待,尊重他人才能换得他人的尊重。所以,爱人就是爱己,利人就是利己,助人 就是助己。反之,刻薄他人就是刻薄自己,毁谤他人就是毁谤自己,损害他人就是损害自己。 人格底线不可动摇 人格底线不可动摇 人品即商品,人格即财富。一个道德败坏的人,不管是做人还是做事,从商还是从政,都很难有所发展,更谈不上功成业就。在《三国演义》中,关羽和吕布都是以武功而闻达于天下的人物,但他们却有着完全不同的下场,就是因为两人之间的人品差异所致。 论武功,吕布可谓胜出关羽许多,“三英战吕布”——关羽和刘备、张飞三兄弟齐上阵,也没能够将吕布拿下。可见吕布的武功超群,高出关羽并不是一点的事情。论外表,吕布是一个英俊的小生,更不在关羽之下。可是吕布为后人所不齿,关羽却被人敬若神明,一直被后人奉为忠义的象征。造成这样截然不同的结果就是因为吕布不具备恪守诚信的品质,而关羽却素有忠义、诚信的美誉。 三国里,吕布是一个唯利是图的世俗形象。他厚颜无耻、见利忘义,先是杀掉了与自己一同起事、情同手足的兄弟朋友,后来又为了一个女人貂蝉而行不义之举,亲手杀了对自己有知遇之恩的义父——董卓。吕布背信弃义,为人所鄙弃,他不恪守诚信的行径,为世人所痛恨,最终虽然空有一身的本领,却四面树敌,众叛亲离,不得善终。吕布背信弃义的坏名声,使他难以施展自己的才华,最后落了个无家可归的结局,谁都不肯收留他,就连广揽天下人才为己用的曹操都不用他。 关羽虽然武功在吕布之下,却受到了世人的敬重,即使素以奸诈著称的曹操对他也是热情款待、再三挽留。曹操看重的就是关羽的忠义诚信。尽管曹操多次诱之以金钱、美女和宝马,并给予高官厚禄,都没有动摇关羽信守承诺、信守诚信的意志。任凭曹操使尽了各种方式,关羽都没有背叛兄长刘备,没有背叛兄弟三人的桃园盟誓,时刻想回到兄长刘备的身边。尽管关羽在弃曹投奔刘备时,曾经杀死了曹操手下数员大将,但曹操还是十分敬重他的忠诚守信。尽管曹操知道关羽是与自己争夺天下的对手刘备的猛将,但曹操只是让手下人阻拦挽留,并没有下令杀掉关羽。关羽的忠义还表现在他愿意为信守诚信付出生命的代价,在华容道与曹操狭路相逢时,尽管他知道自己已经立下生死状,放人就是违背军令,罪当杀头,但仍自作主张放走了曹操。正是关羽的这种忠义精神感动了诸葛亮,军师并没有真的要杀他,而是让他戴罪立功。关羽如此讲诚信,并愿意为之付出一切代价,正是这一点而感动了所有的人,包括他的敌人——曹操。关羽死后,曹操给予厚葬,并追封了他很高的爵位。 在我国商业史上,“五金大王”叶澄衷就是“人品即商品”的典型。叶澄衷早年在黄浦江上靠摇舢板卖食品和日用杂货为生。有一天,一位英国洋行经理雇他的小舢板从小东门摆渡到浦东杨家渡。船靠岸后,洋人因事急心慌,匆忙离去,将一只公文包遗失在舢板上。叶澄衷发现后打开一看,包内装有数千美金还有钻石戒指、手表、支票本等。他没有据为己有,而是急客人之急,在原处等候洋人以便归还。直到傍晚,那位洋人到处寻包不见后才懊恼地返回寻找。不过他没想到包会在舢板上,更没想船工在等着还他包。洋人打开皮包,原物丝毫未动,不禁大为感动。一个中国苦力竟有如此品德,对外来之财毫不动心,洋人真不敢相信这样的事实,他立即抽出一叠美钞塞到叶的手中,以示谢意。叶澄衷坚持不收,交包后就要开船离去。这位洋人见状,又跳上小船,让叶送他到外滩。船一靠岸,洋人拉他到自己的公司,诚恳地邀请他一起做五金生意,叶澄衷答应了。 从此,叶澄衷走上了商途。在日后的经营中,品德高尚的他赢得了人们的欢迎,叶澄衷也一步步地走上“五金大王”的地位。 李嘉诚在接受记者采访时,对自己的创业与成功做了一番真诚的讲解。记者曾经问李嘉诚:“李先生,如果勤与俭是初期创业者必备的素质基础的话,那么作为创业之初的企业的关键又是什么呢?”李嘉诚的回答是:“一个企业的开发意味着良好信誉的开始。有了信誉,自然就有财路,这是必须具备的商业道德。就像做人一样,要忠诚、有义气。” 因此,无论是做人还是经商,我们必须坚守人格底线不动摇,这样我们就会获得长足的发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