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品介绍

寻找心灵的富足


作者:张浩     整理日期:2014-05-31 16:19:32

生命最大的满足就是心灵的富足,人的任何追求都应该以追求心灵的富足为最终目标。我们不仅仅要追求物质的富足,还要追求心灵的富足。只有心灵富足了,我们才能够感到充实。本书讲述了人生种种人情世故、处世哲学和生存策略,是一本能够开启人生智慧、陶冶情操、提高修养的书。
  作者简介:
  中国作家协会辽宁省会员,主要著作有,诗集《让我软软地束缚你》,文书写作类有《公文写作必备全书》、《领导讲话稿写作技巧与范例》、《新闻写作必备全书》等20多部
  目录:
  第一章自省自察,完善自我
  自行省察就是要通过自我反省随时了解、认识自己的思想、情绪与态度,从而弥补短处,纠正过失,不断完善自我。这是积极追求进步的一种表现。一个人如果不懂自省,他就看不见自己的问题,更不会有自救的愿望。做人,与其低着头埋怨错误,不如昂起头纠正错误。自省是一种智慧,是一种力量,自省可以改变一个人的命运和机缘,使人达到更高的境界。
  放下固执与偏见,充实自己的心灵
  自省自察,完善自我
  适时放松,但不能放纵
  别让虚荣挟持你的心
  珍惜所拥有的,不作无谓的攀比
  一味嫉妒别人,痛苦的只会是自己
  淡泊明净,保持心灵的一片净土
  人生的宽阔在于胸怀
  过度自私是灵魂的牢狱
  人到无求品自高
  第一章自省自察,完善自我
  自行省察就是要通过自我反省随时了解、认识自己的思想、情绪与态度,从而弥补短处,纠正过失,不断完善自我。这是积极追求进步的一种表现。一个人如果不懂自省,他就看不见自己的问题,更不会有自救的愿望。做人,与其低着头埋怨错误,不如昂起头纠正错误。自省是一种智慧,是一种力量,自省可以改变一个人的命运和机缘,使人达到更高的境界。
  放下固执与偏见,充实自己的心灵
  自省自察,完善自我
  适时放松,但不能放纵
  别让虚荣挟持你的心
  珍惜所拥有的,不作无谓的攀比
  一味嫉妒别人,痛苦的只会是自己
  淡泊明净,保持心灵的一片净土
  人生的宽阔在于胸怀
  过度自私是灵魂的牢狱
  人到无求品自高
  第二章看淡得失,求得患失实则得不偿失
  人生在世,如果计较的东西太多,样样都不肯放手,就会活得很累。聪明而智慧的人有所为有所不为,只计较对自己最重要的东西,有取有舍,收放自如。凡事不可太计较,顺乎自然才是智者所为;对自己不苛求、对他人能宽容、放下仇恨、懂得感恩,感受到自己内心的强大,才能从容生活,幸福圆满。
  幸福不是得到的多而是失去的少
  患得患失,得不偿失
  懂得放手也是一种幸福
  舍弃不必要的包袱
  目录:
  寻找心灵的富足
  别让拥有的成为人生的负累
  淡看人生得失
  无愧于心才能把握得失平衡
  第三章一切随缘,拥有一颗平常心
  世界太反复无常,要想静静地度过每一天,拥有一颗平常心很重要。如果我们无法适应生活,并因此怨天尤人,不敢面对现实,没有足够的勇气去接受现实的挑战,整天被忧郁的情绪所控制,那么我们就等于被生活击垮了。既然这样,我们不如去思考如何更好地适应生活。唯有接受事实,适应社会的不公,才能放平心态,让自己的生活少一些怨气,多一些快乐,我们才会有机会去改变自己的不公平处境。
  生活有时是不公平的,要去适应它
  平常心是一种从容淡定的良好心态
  宁静是一种自我定力的积淀
  心定才能找到欲望和自我价值的平衡点
  不求尽如人意,但求无愧于心
  顺其自然,调节好自己的心态
  平常心是难得的人生境界
  第四章何必较真,人生很长计较很忙
  我们都知道镜子很平,但在高倍放大镜下,镜子就成了凹凸不平的“山峦”;用肉眼看起来很干净的东西,拿到显微镜下看,满目都是细菌。试想,如果我们“戴”着放大镜、显微镜生活,恐怕连饭都不敢吃了。如果我们用放大镜去看别人的毛病,恐怕那家伙就无可救药、罪不容诛了。做人不要太较真,省去较真的时间和精力做自己喜欢的事,做值得做的事,这样我们会更成功,会交到更多的朋友,更快乐,生活也会更精彩。
  做人不要太较真
  不要总是用放大镜看人
  较真是在和自己过不去
  不要钻牛角尖
  太在意只会让你更失意
  不要把曾经的错误永远刻在心上
  第五章淡定从容,别让烦恼成为生活的主旋律
  在这个世界上没有绝对的完美,生活对我们来说,有数不清的烦恼,当你对一件事物吹毛求疵、斤斤计较的时候,烦恼就像蚂蟥一样吸上了你。而烦恼的后果就是把事情搞砸,并且还只有你自己为它承担后果,所以,在意那些毫无意义的小事,并且为之烦恼实在是愚蠢之举。记住,不要烦恼,只有愚蠢的人才会在意没有意义的小事。
  烦恼,只能自己埋单
  世上本无事,庸人自扰之
  告别狭隘的人生更加轻松洒脱
  活在当下才幸福
  别让小事绊住脚
  把心灵的旋钮调到积极的位置
  随缘,让烦恼随风而逝
  第六章修剪欲望,守候心中那份满足
  欲望越大,带给人们的失望和挫折也就越大,甚至即使得到了自己想要的东西,欲望的满足也只存在于短暂的一瞬间,幸福感立刻就会被新的欲望所取代。欲念太多,心灵就会被束缚。生命之舟载不动太多的欲望,要想使船在抵达彼岸前不至于在中途搁浅或沉没,就要把那些不需要的东西统统都舍弃掉,知福惜福,知足常乐,才是智慧而幸福的人生。
  知足方能常乐
  适可而止,过犹不及
  过多的贪欲使人迷失
  贪婪的人是欲望的奴隶
  人生中不仅要做加法也要做减法
  守候心中那份满足
  第七章内心淡然,名利在于无求而自得
  在人的一生中,一切名利其实都是过眼烟云,终会逝去。虽然世人都知道名利只是身外之物,但在当今物欲横流的社会,很少有人能够躲过名利的陷阱,一生都在为名利所劳累、甚至为名利而生存。一个人如果不能淡泊名利,就无法保持心灵的纯真。其实静心观察这个物质世界,即使不去刻意追赶,阳光仍旧会照耀在我们身上。
  名利并不是人生的全部价值
  生命之舟承载不了太多的欲望
  独善其身,一片冰心在玉壶
  在宁静中净化心灵
  去留无意,宠辱不惊
  抛开虚名保持心灵的自然和超脱
  不图虚名,力求真实而高尚的人生
  学会放手才能得到心灵的放松
  第八章看开一点,人生没有过不去的坎
  也许面对苦难的时候我们真的很痛,真的很想就此放弃我们的人生。可是,我们还是会挨下去的,不论开始的时候,我们是怎样的泪流满脸、无助茫然,时间是治疗一切哀伤的良药。当面对压力的时候,不要焦躁,也许这只是生活对你的一点小考验,相信自己,一切都能处理好,人生没有过不去的坎,亦没有永远的伤痛。没有过不去的事情,只有过不去的心情,而心情完全取决于我们自己。
  苦难是幸福的前奏
  清理人生的暗角
  天无绝人之路
  笑对苦难是直面人生的旷达情怀
  恒心是成功的基石
  打开心灵的窗户体会阳光的温暖
  第九章提升自信,将自卑变为发愤的动力
  自卑就像一种细菌一样吞噬着我们的心灵,给我们带来莫大的痛苦,给我们的心灵留下深深的创伤。其实,大自然的一切事物都有自己的优点,也都有自己的缺点,因为自己的缺点而自卑是愚蠢的。如果一个人总是跟自己过不去而产生自卑心理,无异于自己折磨自己。我们应该把自卑丢弃,对自己、对未来、对所要做的事情充满信心,充分调动自己身上的积极情绪,以一种向上的心态去面对一切,相信我们可以活出精彩的人生。
  自卑是心灵的结
  内心强大的人才能建立起足够的自信
  永远对自己说“我能行”
  自信是推动成功的巨大力量
  不要拿别人做自己的镜子
  看得起自己是成功的最佳心态
  战胜自卑的过程就是挑战自我心志的过程
  把自卑转化为追求成功的动力
  第十章不必执进,退一步人生之路更广阔
  人在社会上,不是所有事情都得争个输赢。许多时候,适当的退让既是一种境界,也是一种智慧。俗话说得好,退一步,海阔天空;忍一时,风平浪静。生活中,如果能做到凡事都拿得起,放得下,看开一些,那自己的生活也会变得海阔天空、云淡风轻。
  懂得屈伸之道,识时务者为俊杰
  退一步,天空更开阔
  退却不是软弱
  学会示弱,淡然处事
  示弱不是妥协,而是一种理智的忍让
  以退为进,不争一时之气
  知止而静,量力而行
  第十一章动心忍性,忍耐是积极的人生态度
  忍是一种热情的生活态度。善忍的人总是拥有坚不可摧的信念,他们能在困难面前屹然不动,把痛苦的感觉或情绪控制住;他们不论是身处顺境还是逆境,也不管面对尘世的浮华还是人间的痛苦,都能保持平静的心态。人生不可能一帆风顺,机会也不会总是顺风而来。对于逆境的磨难我们应该抱一种忍耐的态度,因为它有可能会化为我们人生的财富。
  学会克制,就会有更多的快乐
  耐得住寂寞是人生的一种境界
  善于忍耐是出人头地的前提
  生活中需要忍耐来调剂
  忍耐是一种热情的生活态度
  暂时地低头是为了长久地抬头
  第十二章大智若愚,事事清明反而烦恼更多
  糊涂是一种大智慧。这个智慧就是给你一颗自由的心,用这颗自由的心去重新审视世界和人生,宁静以致远。做任何事情,拿得起放得下,堪称悟透了人生。有人聪明但往往拿得起放不下,身枯力竭仍在拼命,却不知难得糊涂,方是人生佳境。糊涂是一种境界,也需要大智慧,看得远,忍得气,收放自如。给自己一个放松的空间,但又不会太委屈自己,人要是学会了糊涂,人生路才能走得更稳、更长。
  难得糊涂是聪明的最高境界
  难得糊涂,眼里要揉得进沙子
  留有余地才能达到内心的坦然
  作糊涂观,悠然地享受人生经历
  糊涂,修身养性的大境界
  第十三章摒弃浮夸,低调务实修炼自己
  低调是一种品格、一种修养、一种胸襟、一种姿态、一种风度,更是一种谋略。它代表着豁达,代表着成熟和理性,它是一种博大的胸怀、超然洒脱的态度,也是人类个性的最高境界。只有学会低调,才能保持一颗平凡的心,才不致被外界所左右,才能够冷静,才能够务实,这是一个人成就大事最起码的前提。
  低调做人是一种大智慧
  适时低头不会让生活更沉重
  做人处世低姿态
  成熟的麦穗总是低着头
  看轻自己,看重别人
  放下“身架”才能提高“身价”
  在低调中修炼自己
  第十四章谦虚为人,人生的处世智慧
  古语云:“满招损,谦受益。”谦虚永远不会伤害别人,只能使自己受益。如果不谦虚就学不到东西,受损害的永远是自己。人外有人,天外有天,懂得谦虚,认识到学无止境的含义,才能放开眼界,不断地吸收新的知识,让自己不断得到进步。历史的长河没有尽头,知识的海洋没有彼岸,唯有拥有谦虚的心态,才能使我们不断学习,不断更新,不断提升。
  得意忘形是做人大忌
  自负是一种“坐井观天”的盲目自信
  唯我独尊会让人唯恐避之而不及
  谦恭有度是君子的情操
  谦虚谨慎是一切美德的皇冠
  谦虚让生命更加辉煌
  第十五章心宽路宽,宽恕别人最终获益的是自己
  宽以待人是做人的最高境界,也是我们为人处世应该学会的人生智慧。宋朝林通的《省心录》里说:以恕己之心恕人则全交;以责人之心责己则寡过。”这句话的意思是:以宽容自己的标准来宽容别人,那么交往的人就很全面了;以要求别人的标准来要求自己,那么就会少犯错。用今天的话来说,宽恕别人,就是善待自己。安德鲁.马修斯更有一番形象的诠释:“一只脚踩扁了紫罗兰,它却把香味留在那脚跟上。”
  宽容是开启幸福之门的钥匙
  帮助别人就是帮助自己
  走出心灵狭隘的圈子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学会忘记,让身心轻松
  宽恕别人最终获益的是自己
  第十六章豁达乐观,让幸福快乐常伴身边
  人类最难到达的地方,就是自己的心灵。生活得快不快乐,全在自己对生活的态度和理解。把快乐的种子撒在每个人的心底,能生出更多的快乐。生活里有着许许多多美好的事物、许许多多的快乐,关键在于我们能不能发现。而要发现它,关键在自己。养成豁达乐观的好心态、会给我们的人生增加不竭的动力。
  乐观是获得美好生活的源泉
  乐观让幸福离我们更近
  快乐与幸福是因为心灵的豁达
  时刻将自己心灵的视窗调到快乐频道
  心灵健康,一切都会为幸福和快乐让路
  拥有简单的快乐就拥有持续的幸福感
  拥有积极心态的人总能乐观地面对生活
  修心养性,让快乐常伴
  用“心”为自己制造幸福的天堂
  第十七章品味人生,以善为先知恩图报
  感恩不是一种形式,不是别人对我们的要求,而是灵魂的诉求,一种发自内心的自觉自愿的情感。感恩可以消解内心所有积怨,感恩可以涤荡世间一切尘埃,感恩是一种歌唱方式,感恩是一种处世哲学,感恩更是一种生活的大智慧。懂得了感恩,学会了感恩,每个人都会拥有无边的快乐和幸福。
  仁爱,让世界充满人性的阳光
  以善为先,知恩图报
  珍惜生活中的美好
  永远对生活心存感激
  让感恩擦去心灵上的污垢
  在感恩中享受快乐人生
  参考文献患得患失,得不偿失
  人的一生中,得与失总是难以界定的,有时得失就在瞬间。曾有人说:“如果你不懂得悲伤,你就不曾真正懂得快乐。”得失就是这样的关系。一个人不能骑两匹马,骑上这匹,就要丢掉那匹,有得必有失。人的生命旅途中总会面对种种得失,鱼和熊掌不可兼得时就要权衡轻重,得其所重,失其所轻,只有认清了这一点,才不至于因为失去而后悔,才能生活得更快乐。
  在人的一生中,最能牵动情绪的莫过于“得失”二字。许多人往往为一得而喜形于色、为一失而悲痛于心,这种对得失的敏感,甚于任何一件事对人情绪的影响。生活中总有这样一些人,他们把个人得失看得很重,做什么事情都要再三思量、反复考虑,把方方面面都考虑得十分周全,做完之后又放心不下,生怕把事情办砸了,心里得不到片刻的安宁。这种人的心态其实就是典型的患得患失。其实,得与失是每个人都要面对的问题,但如果一个人不能以淡然的心态去面对得与失,那么就会得不偿失。
  患得患失是人的精神枷锁,是附在人身上的挥之不去的阴影。现代社会竞争的急速加剧,让患得患失的人越来越多,能够从容不迫的人越来越少。患得患失的人总是怕会失去什么,但其实他什么都得不到,因为什么都不想丢下,就什么都得不到。正如哲学家叔本华说的一句话:患得患失是在痛苦与无聊、欲望与失望之间摇晃的钟摆,永远没有真正满足、真正幸福的一天。
  中国古代哲学认为,得与失,是互为联系、互相转换的。他们把有得必有失、有失便有得统一于一个辩证的观点之上,让人始终记住,得失是辩证统一的,得到一些总会失去一些,反之,失去某些时总会得到另一些。而佛家则说,得失互为因果,得中有失、失中有得,得便是失、失便是得,其意似乎与古代哲学说的有相似之处。道家的观点最好理解,他们认为,得也好,失也好,全是自然使之,得亦自然,失亦自然,面对得失,应顺其自然。这些不同的经典都有一个共同之处,就是认为得失不是永恒不变的,是相互依靠、互相转换的,这是一种自然规律,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同时,他们也都劝导人们要不以得喜、不以失悲,以平常之心看待得失之事。
  对于今天的人们来说,用长远的战略的眼光去看待得与失才会更有价值和意义。只有那些目光短浅的人,才会只顾眼前利益,而看不见利益背后的隐患,更看不见紧跟在“失去”后面的“得到”,因为他们唯恐避之不及,早就逃之夭夭了。所以,当我们在得与失之间犹豫不决的时候,一定要保持清醒的头脑,不要做锱铢必较、追名逐利之徒。
  《孔子百家》里记载着一个故事:有一天,楚王外出游玩,不小心丢了他的弓,于是他手下的人要去找。楚王说:“不必了,弓掉了,但总会有人捡到,不管是谁,反正都是楚国人得到,又何必再去找?”孔子听说了这件事,感慨道:“可惜呀,楚王的心还是不够大呀!为什么不讲人掉了弓,自然会有人捡到,又何必计较是否是楚国人呢?”
  “人遗弓,人得之”,这是孔子的理论,是对人生得失的一种豁达心态,世界上没有多少人能够达到圣人的这种境界。一般情况下,大多数人得到利益时都会喜不自胜,得意之色溢于言表;而失去利益时则会心情沮丧,愤愤不平之色流露于外。这种患得患失的心态终是不可取的,得到固然令人感到欣喜,但当你得到的时候,渴望就不再是渴望了,于是在得到中失去了期盼;而失去虽然令人感到伤感,但当你失去的时候,拥有就不再是拥有了,于是在失去中得到了怀念。所以,得与失本身就是无法分离的。
  有这样一个老太太,不管是晴天还是雨天她都要发愁,别人十分不理解,就问她原因。她说:“我的儿子是开洗衣店的,一到雨天我就担心儿子洗的衣服干不了;而我的女儿是卖伞的,一到晴天我就担心她的伞卖不出去。”人们听了都哭笑不得,对她说:“你怎么不这样想:晴天的时候你儿子洗的衣服不愁干不了,而雨天的时候人们都去买你女儿的伞了。”
  患得患失的人往往做不成大事,因为一个人考虑得越多,就越容易陷入患得患失的圈套里。正如一个人创业一样,刚开始的时候虽然艰难,但下决心的时候却很痛快,因为他不会考虑那么多问题。但是一旦他取得了一些成就,就容易变得犹豫不决、患得患失了,因为他以前白手起家,也就无所谓得与失,现在有了一些基础,当然会害怕失去这个失去那个,在害怕的同时,又期望什么都能得到,到最后落个得不偿失的结局。
  正确对待得失,关键是要在得失之间把握好自己的心态。得失当前,心若淡定,就不会为一得而喜极致狂,也不会为一失而悲极致亡。心态不好,往往会事事计较,有时会造成自己因争小得而失大利,或者变小失为大失。从这个角度讲,正确对待得失是一个人能否有所作为,成就大业的重要因素。
  懂得放手也是一种幸福
  古人说,失之东隅,收之桑榆。该放手时就放手,趁早放手,不仅放开了别人,也放开了自己。以一颗平常心随缘地接纳生活的一切,才是快乐和为人洒脱的妙法。能够做到万事随缘而去,便能拥有一种睿智而美丽的人生,这种人生是充实且自由的,如果对于早该放手的事情执着,留下的就只有伤痛了。
  其实,人从呱呱坠地到撒手人寰,正应了“赤条条来去无牵挂”。名利生不带来死不带去,何苦为其殚精竭虑,精神和名利相比起来,先掩埋于尘土、腐化为尘土的是名利。
  有一位智者酷爱陶壶,只要听说哪里有好壶,不管路途多远他都一定会亲自前往鉴赏,如果中意,花再多钱买他也舍得。在他所收集的茶壶中,他最喜欢的是一只龙头壶。
  有一天,一个久未见面的朋友前来拜访他,智者拿出这只龙头壶泡茶招待朋友。朋友对这只茶壶赞不绝口,观赏把玩时一不小心将它掉落到地上,茶壶应声破裂。
  智者蹲下身子,默默收拾这些碎片,然后拿出另一只茶壶继续泡茶。他和朋友说笑着,好像什么事也没发生过一样。
  第二天,有人问智者:“这可是你最钟爱的一只壶,难道你就不觉得难过、惋惜吗?”
  智者说:“事实已经造成,我对碎壶留恋又有何益?昨天的事就让它留在昨天好了,不必为此烦恼,不如趁着今天天气好重新去寻找,也许能找到更好的呢!”
  人生在世,不要只抓着昨日的回忆不肯放手,终日沉湎其中,在回忆里销蚀着有限的生命,在回忆中寻找着曾经的亮点和辉煌,以获一丝慰藉。放下回忆,即放下了沉甸甸的包袱,才能走出从前。生活总要继续,最鲜活有生机的是那些正在期待着的灿烂。只要生命尚存一息,明天永远是最诱人的。
  俗话说“覆水难收”,漫漫人生是不可逆转的,当然也不可能有重新选择的机会。不管有过怎样的失败和伤痛,都只是过去的事情,若沉湎其中,只会自伤。人不可能停止在昨天或过去,在有生之年,我们每个人都应该让自己学会适当地忘记。
  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总会有些事,虽然我们经过百般努力,但成功却还是遥遥无期时,这时我们就要学会放弃,因为它是我们该放弃的,继续做下去只会给我们带来惨痛的失败,不妨换一个活法,换一种方式,或许这样我们才会惬意无比。如果我们在一次不经意中得到一个意外的便宜,在我们沾沾自喜之后,一定要赶快放弃,便宜的背后往往潜藏着阴毒的杀气,会使我们跌进低谷,以致遍体鳞伤。每一个人都是有感情的,如果我们很努力地去打动别人,却不能使他动情时,不妨学会放弃,把自己绵绵的情思深深地藏在心底。因为那不是我们要争取的,那是我们应该放弃的,带着它只会让我们伤感,让我们伤痕累累。
  有一天,男人去拜访一个著名的心理学教授。那位教授听他讲完他和他老婆的事以后,只是微微地点了一下头,接着,从自己的卧室里拿出一个空的玻璃瓶,把一个玩具球放到里面去,随后让男人伸手去拿球,男人的手伸进去了,可就是拿不出球来。因为瓶子的口比男人抓球后的手要小得多。
  “怎么样,拿不出来吧。你想抓住玩具球,玩具球也借瓶口套牢了你的手。若你松开它,你的手怎样伸进去的,还能怎样出来。现在,你和你的老婆已经无法和睦相处了,你还想抓住她,结果,你把自己也囚禁了,如果你能再理智一些,趁早放手,不仅放开了她,你也可以放开自己了。”教授意味深长地说。
  人生在世,有许多东西是需要不断放弃的,有些东西无法抓住的时候,放了手,就得到了解脱,也从此远离了痛苦。在我们的生活中,时刻都会在取舍中选择,只有放弃才有快乐,背着包袱走路总是很辛苦,只有懂得放弃该放弃的,才能有更多精力去获得自己该得到的。其实,人要有所得必要有所失,只有学会放弃,才有可能登上人生的最高峰。
  每个人都渴望索取,渴望占有,却常常忽略了舍。懂得了放弃的真意,也就理解了“失之东隅,收之桑榆”的真谛。
  舍弃不必要的包袱
  美国《幸福》杂志有一篇评论当代企业领袖必备的标准的文章,文中这样写道:“那些畏惧矛盾,不敢有长远规划的企业家最终将退出舞台,因为人们渴望追随的是那些具有远见卓识的企业领袖。”有许多人都会因为急功近利而因小失大,这些人只顾眼前,思虑不到未来,没有远大的目光,自然也不会取得成功。
  人世间的东西,并没有固定的主人,也没有永远的主人。事物在取舍之间,自有它的定数。是你的,终归是你的,怎么也跑不了;不是你的,巧取豪夺也没用。放弃是一种博大,它能包容人世间的喜怒哀乐;放弃是一种境界,它能使人生迈上新的台阶。生活中,如果只顾眼前利益,而不从长远利益去谋划的话,那么到最后眼前的利益也会失掉。一个精明的人,一定要把目光放得长远,即使就在眼前失利、陷入内忧外困的境地,也要去研究、规划自己的长远发展。
  人生的道路是不平坦的,紧要处只有几步,要懂得选择,千万不能一条道走到黑,换句话说,人生是一个选择的过程。在情况发生变化的时候,要懂得及时调整和选择新的路线。做任何事,都有多种方案,而不能只在一棵树上吊死,一条路走到黑。任何一件事都有多种方案,拥有很多被选择的空间,遇事能随机应变,就是一种智慧。
  很久以前,一个大家族一行八十多人被暴风雪阻隔在路上无法脱身,就这样他们一直在那里坚持了40天,有一半人因疾病和饥饿而陆续死亡。最后,其中的两个人决定步行出去救援,没想到,他们很快就找到了一个小村庄,剩下的人得以获救。
  在那样恶劣的环境下,在面对饥饿和死亡的威胁时,为什么他们没有马上出去求援,而是在此空等了40天以后,才决定放弃那个地方呢?为什么没有人愿意冒险出去求援?其实就是因为他们不愿意放弃身边的财产。
  在这40天中,他们并不是在空等,而是试图将马车和财物一起弄出关口,结果却因为风雪太大而失败,最后他们在筋疲力尽之下只得放弃了。就这样任由大雪围困在关口,直到耗尽所有的食物。
  生活中,同样的悲剧在不断地上演,经常会有人陷入这种“关卡”里不能自拔。由于害怕失去既有的社会地位、丰厚的收入、漂亮的办公室以及握在手中的权力,宁可守着一份并不喜欢的工作,虚度数十年的光阴。
  人的一生被许多难以取舍,困惑不已的琐事所纠缠着,这时所需的就是断然的舍弃与明智的抉择。然而,一个人拥有的越多,就越不舍得放下,于是只能依旧走着既定的道路,而不敢冒险突破,这样一成不变的生活,最终注定了一个人一生的平庸。
  在这个世界上,任何人都不可能是一个无所不能的天才。
  一个人的能力无论多么大,都是有限的,只能做一部分工作,体现一部分价值。如果我们真的无法胜任某种工作,不适合做某件事,那还不如及早回头,把时间安排在自己擅长的领域。大可不必觉得自己懦弱,放弃何尝不是一种勇气。我们一定要弄清楚的是,自己是不是真的能够胜任某项任务,能否真正取得胜利。
  不愿舍弃眼前所拥有的利益的人目光短浅,虽然他们会暂时表现得相当出色,但是却缺少一种对未来的把握和规划能力,做事只停留在现在的水平上。
  一个人如果只顾眼前的利益,也许会得到短暂的欢愉,但是最终却都逃不开失败的结果。一个人目标高远,但也要面对现实的生活。只有把理想和现实有机结合起来,才有可能创造丰富的人生。
  别让拥有的成为人生的负累
  古希腊哲学家伊壁鸠鲁说过:不要奢求你没有的东西而不知享受已有的东西,须知你现有的东西一度也曾是你向往的东西。
  道教认为,为人处世应当节制欲望,个人修炼应当少私寡欲,因为贪欲有害身心健康。《道德经》第十三章说:“吾之所以有大患者,为吾有身,及吾无身,吾有何患?”就是说,人之所以有大的忧患,是因为过于关注自身,如能淡化自我,则会减少许多个人的忧伤。换言之,人之所以有忧患,是因为有私欲,如果没有私欲,就不会有忧患。
  人生就像爬山,本来我们可以轻松登上山顶去欣赏那美丽的风景,但由于身上背负了太重的欲望包袱,带着没有止境的索求上路,我们不但越爬越累,登不上山顶不说,甚至连沿途的美丽风景也会被忽略掉,空留一身的疲惫。
  人的一生有耕耘才会有收获,有奋斗才会有成功,有付出才会有收获。生命在于奋斗,人生在于积累。所以,我们永远不应该奢望生活平白无故地给予我们很多。不要奢求太多,太多了,生命会显得过于沉重,奢求太多的人生就会显得太过臃肿,让自己所拥有的一切都成为负累,一生不能轻松。
  从前有一位巴格达商人,一天晚上,他一个人行走在静寂无人的山路上。忽然,一个神秘的声音对他说:“请你弯下腰来,捡起路边的几个石子,明天早晨,你将因此得到欢乐。”虽然商人并不相信石子会给他带来欢乐,但他还是弯下腰去,在路边捡了几个石子,然后装入衣袋,继续赶路。
  第二天,太阳照到商人身上,商人忽然想起了衣袋里还有石子,于是就掏出来看。当商人掏出第一粒石子时,他一下愣住了,原来那不是石子,而是钻石!商人去掏第二颗、第三颗、第四颗……发现是红宝石、绿宝石、蓝宝石……
  商人开心极了,这么多宝石可以卖多少钱啊!不过转念间,商人又沮丧起来,他后悔昨晚没有多捡几颗石子,多捡几颗,就会得到更多的宝石!于是商人就这样懊恼了一路,之前的快乐也消失不见了。
  一个容易满足的人,所获得的快乐会很多。当商人发现石子是宝石时,他获得了快乐,但当他开始痛悔昨天晚上没有多捡几颗石子时,快乐已消失得无影无踪。快乐其实很简单,它永远属于知足的人,而不属于贪得无厌的人。
  人之所以感到痛苦,原因之一就是永不知足,因为自己的内心填不满、放不下,我们才时常感觉活得太累。当你真正放下了后,你才发觉所有的苦恼也都被你放下了,你又如原来一样轻松快乐。
  有记者问台湾著名作家刘墉:“您曾经是台湾某电视台的节目主持人,可是为什么在事业到达顶峰时,您却毅然选择了离职,到美国去做美术教员呢?这在一般人看来,是很难理解也很难做到的,请问您当时是基于何种考虑?”
  刘墉笑眯眯地回答道:“其实道理很简单,就好比一个人爬山,他历尽千辛万苦到达顶峰时,就不能再往上爬了,此时他唯一的选择只有下山。一方面来说,他要开始走下坡路,而另一方面,他可以下这座山,去爬另一座更高的山,不管是哪个方面,首先要做的都是从现在的山上下来。我的选择就是想多登几座山,从不同的高度看看风景。”
  我们一心只希望拥有得越多越好,爬得越高越好,到头来,我们的心灵却无法得到休息。贪婪是一种诱惑,让我们不知疲倦地爬向那没有止境的深渊。
  活得太累的人,只知道一个劲地朝前走,而不知道停下脚步歇息,观赏沿途的风景。生活是个过程,当我们回首一路走来的路途时,有的人的回忆里不但有一生的收获,更有那些鲜活的画面、美好的风景,而有的人却只有花费他毕生时间换来的唯一的果实。索求有度,丢掉那些不值得你带上的包袱,轻松上路,你的人生旅途会更加愉快。
  欲望不会让人快乐,只会让人失落,甚至陷入大喜大悲的不稳定状态中。希望越大,欲望越大,失望和挫折也就越大,就算你得到了想要的东西,欲望的满足也只存在于完成时的那一瞬间,当那个时刻过去之后,你就对它再也没有先前的兴趣了。当一个人的贪欲强烈到不可克制的病态时,甚至可能不择手段来伤害别人,以致众叛亲离,最终会使自己失去生活的乐趣。
  我们应该对自己的需求进行分类,把自己想要的东西分为“必需品”和“身外物”。学会享受克制欲望的自控感,如果贪欲来自对别人的羡慕,就要告诉自己,虽然他拥有的东西我没有,但是我拥有的东西他也没有。





上一本:做人就做最棒的人 下一本:做人的品格

作家文集

下载说明
寻找心灵的富足的作者是张浩,全书语言优美,行文流畅,内容丰富生动引人入胜。为表示对作者的支持,建议在阅读电子书的同时,购买纸质书。

更多好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