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往今来,无数伟大的思想家都曾深入思考过,究竟什么才是美好的生活?究竟什么对自己真正有好处?什么对自己和他人都有益?什么值得一生去追求呢?为了实现目标,我们究竟需要采取怎样的态度呢?最后他们认识到:只从自己利益出发,或为了实现自我根本不顾及他人利益的人,根本无法找到真正的幸福。 《怎么过上美好生活》是美好生活的指南书,阐述了生活中各种各样的价值观,通过阅读本书,读者会明白,无需向外求索,其实幸福就在我们心中。 作者简介: 作者:安塞尔姆格林(AnselmGrün),1945年出生,德国著名作家、心灵导师、精神顾问,开设冥想、深层心理学释梦、斋戒等课程,已出版约300部书,在西方得到广泛阅读和传播,他本人也因此被誉为当代心灵导师。格林的许多书被翻译为30多种语言,在全球发行量超过1500万册。 译者:何珊,中国艺术研究院电影电视艺术研究所副研究员,北京大学德国研究中心特聘研究员。1983年毕业于武汉大学外语系,获德国语言文学专业学士学位,1986年毕业于北京大学西语系,获德国语言文学专业文学硕士学位。1992年应德国学术交流中心的邀请赴德国科隆大学研修。已出版多部翻译作品,主要有:《米切尔恩德作品集》、《在时间的长河里》、《宫廷文化》。 目录: 序言 专注(Achtsamsein) 独处(Alleinsein) 年龄(Alter) 礼节(Anstand) 劳动(Arbeit) 禁欲(Askese) 正直(Aufrichtigkeit) 仁慈(Barmherzigkeit) 谦逊(Bescheidenheit) 感恩(Dankbarkeit) 谦卑(Demut) 谨慎(Diskretion) 敬畏(Ehrfurcht)序言 专注(Achtsamsein) 独处(Alleinsein) 年龄(Alter) 礼节(Anstand) 劳动(Arbeit) 禁欲(Askese) 正直(Aufrichtigkeit) 仁慈(Barmherzigkeit) 谦逊(Bescheidenheit) 感恩(Dankbarkeit) 谦卑(Demut) 谨慎(Diskretion) 敬畏(Ehrfurcht) 教育(Erziehen) 友好(Freundlichkeit) 友谊(Freundschaft) 温和(Friedfertigkeit) 好客(Gastfreundschaft) 享受(Genie?en) 正义(Gerechtsein) 健康(Gesundheit) 追求幸福(Glücksstreben) 慷慨(Gro?zügigkeit) 故乡(Heimat) 乐于助人(Hilfsbereitschaft) 希望(Hoffnung) 礼貌(H?flichkeit) 战斗(K?mpfen) 放慢脚步(Langsamkeit) 阅读(Lesen) 爱(Liebe) 赞美(Loben) 别离(Loslassen) 适度(Ma?) 同情(Mitleiden) 悠闲(Mu?e) 勇气(Mut) 邻里关系(Nachbarschaft) 可持续性(Nachhaltigkeit) 宽容(Nachsicht) 秩序(Ordnung) 责任感(Pflichtbewusstsein) 建议(Rat) 财富(Reichtum) 敬意(Respekt) 安宁(Ruhe) 谦和(Sanftmut) 缄默(Schweigen) 自控(Selbstbeherrschung) 死亡(Sterben/Tod) 安慰(Tr?sten) 责任(Verantwortung) 原谅(Vergeben) 真诚(Wahrhaftigkeit) 有为(Wirkung) 时间(Zeit) 公民的勇气(Zivilcourage) 满足(Zufriedenheit)美好生活这样开始 美好的生活始于专注。不专注于自己,就会失去自我。不专注于生活的每个瞬间,就会忽视自己和生活的现实。为了能有意识地过好生活,我们需要专心致志。只有关注生活,才能发现生活的丰富。 新的一天教会我们:如果起床时能集中心思,就能感觉到起床与复活之间的关系:我们从自己恐惧的坟墓中复活,从内心黑暗的坟墓中复活。我起来,面对自己,经受这天生活的考验。关注能战胜恐惧和麻木。真实与本质的东西,会透过生活的微小简单之处闪烁出来。 专注从早晨就开始了:认真洗漱不仅仅意味着仔细清洗身体的各个部分,同时也令我真切感知到洗漱意味着什么,感知到我在洗掉别人投射到自己身上那些模糊不清的东西,洗掉强加给自己的自我形象。洗尽浑浊之物,露出上帝创造的我清晰的本来面目,这样就能将在我心中洋溢的美渗透到我身上。 如果我专心走路,就能体会到走路还能有什么意味:它可能意味着从一种依赖关系中走出来,在自己内心变化的道路上前行,还可能意味着走向自己的生活目标。 我专心从事的所有活动都将向我显示出其真正的意义。而且我将能更加深刻地感受到周围的人和事。我会关注他们,并最终以清醒的眼光看清所有事物的本质。 享受独处 “从未独处过的人,无法理解独处的快乐。”——苏菲主义(Sufi,指伊斯兰教泛神论神秘主义者。——译注)大师H?伊纳亚特汗(HazratInayatKhan,1882-1927)这样说过。而在谈话中,我却常常听到不同的观点。许多人抱怨:“我感到非常孤独,谁也不来看我,我没有能够交心的人。”独处成了痛苦的根源之一。 当然看待孤独也有不同的角度。如果能有意识地去感知孤独,就能享受独处。这完全取决于从什么角度看待孤独。我们可以为现在身边没有人感到遗憾,但也可以为自己不受外界干扰而高兴:现在没人想从我这里得到什么,没人牵扯我,没人向我提出什么要求。若能这样看待自己的处境,就能感受到自由,就能轻松舒口气,享受宁静以及由这种宁静而来的环绕在我身边的祥和。德语中的“allein”(独自)一词——正如心理学家P?舍伦鲍姆(PeterSchellenbaum)所指出的那样——也可以理解为“all-eins”(将一切合而为一),他认为,在“与一切合而为一”这个意义上去理解孤独,是无比美好的。在孤独中我们能隐约感悟到人的一种原始渴望,从多样走向统一的渴望,与自己、与上帝、与周围的人、与世界融为一体的渴望。与一切融为一体的人,便能感知真实的本来面目,捕捉到真实的奥秘,认识到究竟是什么在最深处将真实统一在一起。 不幸的根源 每个人都竭力追求幸福,而越是追求,所获得的幸福就越少。中国古代的智者庄子早就深谙此道,他说:“知足者常乐”。在与自己内心达成一致的瞬间,在达到忘我境界的瞬间,我是幸福的。那时我一无所求,不再有任何压力迫使我非要达到什么目标不可。当下有许多讨论幸福的书籍,大家似乎觉得我们比任何时代的人都更加不幸。美国社会学家、哲学家埃里克?霍弗(EricHoffer)在研究中发现,对幸福无止境的追求正是我们这个社会缺乏幸福感的根源所在,因此他完全认同中国先贤庄子的思想,认同“对幸福的追寻是不幸的主要原因。”许多人以为幸福是能创造出来的,能在一次美妙的旅行中、在一个健康的周末里、或者在运动带来的成就感中找到幸福。但是我们不应该在自身之外去寻找幸福,幸福就在我们心里。我们只需要观照自己的内心,就会发现心灵的丰富。假如我们肯定自己,对自己的生活和生活每天赐予我们的、数不清的平凡小事充满感激,幸福就在我们心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