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品介绍

透视谎言:跟牛津专家学超实用破谎术


作者:雅克·纳斯海,者:王荣辉     整理日期:2014-02-16 10:49:47

还在为经常上当受骗而苦恼不已吗?雅克·纳斯海教授用亲身经验告诉你,其实揭穿谎言并非难事,你不用备有精密的仪器,无须接受复杂的训练,只要准确掌握本书所授的方法,就能在最短的时间内,透视谎言,洞悉真相!
  纳斯海教授是一位研究说谎与欺诈行为的专家,在本书中,他结合最新的心理学研究成果,为我们讲解了揭穿谎言所需的五大基本技巧,教我们通过分析说谎者行为模式、辨识说谎者情绪等方式科学有效地识破谎言。全书包含大量的心理学研究及侦查实例,深入浅出,通俗易懂。书中还为读者提供了大量极具实用性的破谎技巧,即学即用,效果立竿见影。读过本书,你自己都会为你明辨真假的能力感到大吃一惊。
  
  作者简介:
  雅克·纳斯海(JackNasher),1979年生,于英国牛津大学修习经济心理学及法律,毕业后继续任教牛津大学,目前则在德国慕尼黑商学院(MunichBusinessSchool)担任领导统御暨组织学的教授。
  纳斯海是知名学术社群“人格与社会心理学学会”(SocietyofPersonalityandSocialPsychology)的成员。他不仅获聘为许多国际企业的顾问,也经常在全球各地举办沟通艺术方面的演讲与课程,同时因其学术背景,屡屡受邀担任德国谈话性节目的嘉宾,所撰写的相关文章不定期发表于各大期刊。他在心理学方面的杰出成就,获得了全球百万读者的肯定。
  译者简介
  王荣辉,曾就读东吴大学政治系、政治大学历史系与法律系;其后前往德国哥廷根大学(UniversitatGottingen)攻读硕士,主修哲学、西洋中古史与西洋近现代史。通晓英、德、法、日与拉丁文等外文。2009年起,担任台北歌德学院特约翻译。
  
  目录:
  自序
导论

第一章注意行为模式的改变
1.1找出行为基准线
1.2基准线的改变
1.3结论
本章要点整理
卖掉巴黎铁塔的男人——以说谎为乐的案例

第二章辨识三种说谎的情绪
2.1担心东窗事发的惶恐不安
2.2罪恶感
2.3行骗的欢愉
2.4结论自序导论 第一章注意行为模式的改变1.1找出行为基准线1.2基准线的改变1.3结论本章要点整理卖掉巴黎铁塔的男人——以说谎为乐的案例 第二章辨识三种说谎的情绪2.1担心东窗事发的惶恐不安2.2罪恶感2.3行骗的欢愉2.4结论本章要点整理贼王与一面镜子—完美诈骗的案例 第三章观察不协调的信号3.1不协调的征兆3.2真实的情绪:微表情3.3结论本章要点整理“小白脸”历险记——婚姻诈骗的案例 第四章增强说谎者的紧张感4.1紧张的典型征兆4.2增强紧张情绪的技巧4.3提供救赎的出路4.4结论本章要点整理爱丽舍宫里的村姑——豪华的大骗局 第五章检视行为控制所引起的反应
  5.1身体方面的征兆5.2陈述内容的细节5.3结论本章要点整理结语:真实与谎言的丛林谢词注释心理操纵大师。
  ——《法兰克福论坛报》
  纳斯海“看穿了”如何辨识谎言。
  ——德国通讯社
  这本书是完美的测谎专家。基于心理学研究和实例的最新知识,作者告诉我们如何训练我们的认知,以辨识任何最微小的说谎迹象。
  ——中德广播电台
  看完这本书后,对于所谓的真相,我们应该能做出更正确的评估。——《世界报》
  第一章注意行为模式的改变
  如今我们明白,在揭穿谎言时,人们多半会去注意一些方向完全错误的线索。无论是言谈的内容,还是所谓“典型的”征兆,例如避免目光接触或是肢体上的焦躁不安,都无法真正反映出一个人是否诚实。换言之,事情其实并非我们所想的那么简单!
  人类毕竟不是童话里的小木偶。十九世纪末,意大利作家卡洛·科洛迪(CarloCollodi)创造出了小木偶匹诺曹(Pinocchio)这个角色。他是一个用木头做成的小男孩,只要他一说谎,鼻子马上就会变长,然后他的木匠爸爸便可轻松地识破他骗人的把戏。可惜的是,人们的鼻子并不会因为说谎而变长。不仅如此,由于每个人各有自己使用语言与肢体动作的独特方式,因此也没有任何共同的信号是每次说谎时必然出现的。而且,同一个人在不同的情况下,也会表现出不同的言谈举止。例如,跟长辈一起喝下午茶时,我们的言行就与跟女朋友一起时大不相同。
  固定的征兆并非重点,“改变”才是关键!
  我们往往习惯于等待某个身体或口语信号,并盲目地相信这么做是正确的,其实这样的方式对于揭穿谎言只是徒劳。更甚者,被视为说谎信号的某些典型征兆,有可能会反将我们一军。例如,脱口秀节目里的某位嘉宾,在讲出每个了无新意的答案之前,都会先沉思片刻,这并不一定就代表这个人竟然厚颜无耻地当着所有观众的面撒谎。他之所以迟疑,也许是当天聊到的主题太过私密,又或许这位嘉宾面对镜头就是会感到害羞。教皇约翰·保罗二世在过世前的几年里,每年依然拖着风烛残年的身子,勉力地为信徒们主持复活节弥撒,当时他那颤抖的身躯不会代表着他正在说谎吧!
  然而,若是交谈对象总会在特定的问题上停顿一下,或是在谈到某个主题时总是吞吞吐吐的,我们就该留意了。我们应该观察的是偏离正常言谈举止的现象。让我们来看看以下两种常见的说法:“他当然是在说谎。每当我问他些什么,他总是顾左右而言他。”“我知道他在说谎!因为他反常地从头到尾一直目不转睛地看着我。”虽然这两种陈述提出了不同的行为方式作为线索,可是它们确实都指出了说谎的行为。从表面上看来,两个说法的判断根据似乎有所差异,实际上却有一个共同点,那就是——改变。或者更确切地说,被观察的对象偏离了他惯常的行为模式。
  为何当人们说谎时,在言谈举止方面会有所改变呢?原因在于当人们感受到不安、罪恶、欢愉或紧张时(这些都是伴随说谎行为的典型情绪,在之后的章节会有更多相关讨论),身体也会跟着做出相应的反应。
  想要有效地辨识出改变的征兆,我们就必须先知道所观察的对象平常的行为究竟是怎样的。换言之,必须先观察他正常的行为模式,好确认在他身上是否发生了偏离正常行为的现象。这正是测谎机的原理。如下文所述,我们不用靠一堆感测器和电子设备,光凭“注意行为模式的改变”这项原则,就可以发挥很大的测谎功用。
  测谎机的原理
  让我们想象一下,有人发明出了完美的测谎机,而且这样的装置遍布各地。在求职面试的场合,通过这样的仪器,你可以在短短几分钟之内就晓得应征者是否诚实可靠。每当丈夫或妻子显露出外遇的蛛丝马迹时,马上就得接受完美测谎机的一番检测。法庭上,不消几分钟便可以完成证据调查的程序,事实上只要定期询问每位国民是否犯了法就一切太平。记者们可以随身携带一台迷你测谎机,短短几秒钟之内就可以确认受访者是否有所欺瞒。在往后的每一场大选里,电视台(甚至视频网站)还可以在现场转播时同步显示,候选人在辩论会或政见发表会上所说的言论是否属实。
  虽然这样的“真相时代”尚未到来,可是通往那个时代的道路似乎已经逐渐展开。测谎机并非某种以直觉方式识破谎言的奇迹,它其实只是在测量人体的一些基本反应。进行测谎时,通常会在受测者身上安置一些感应器,借此侦测出自主神经系统的变化。其中一个感应器套在手臂上,测量脉搏与血压;胸部与腹部也会各置一个感应器,测量呼吸的频率;此外,手指还会套上电极套环,借此掌握因出汗所造成的表面电阻的变化。①
  事实上,这种装置根本不算什么新发明。早在1902年时,詹姆斯·麦肯齐(JamesMackenzie)便已经发明了测谎机。过了19年之后,才由一位名为约翰·拉森(JohnLarson)的医学院学生,首次将这种机器拿来做实际应用。然而,从1921年至今,除了机器的造型变得更精简、显示器从类比式改成数字式之外,测谎机几乎没有任何本质上的改变。
  1917年,当时就读于哈佛大学的威廉·穆顿·马斯顿(WilliamMoultonMarston,此君后来以CharlesMoulton为笔名创造了漫画英雄人物“女超人”,她手握一条神奇套索,凡是被套索捆绑的人必然会吐露实情)发展出了“相关—无关测试”(relevant-irrelevanttest),这项测试方法不仅构成了传统的测谎问答,更不断地获得改良。在进行“相关—无关测试”时,首先要问受测者一些无关紧要的问题,诸如现在几点、受测者的名字等。对于这些问题,受测者可以大方地据实回答。问答这些问题的同时,我们可以测量出受测者对于这些问题的生理反应。专业术语称这些测试出的正常反应为“基准线”(baseline)。确定了基准线之后,便可以开始提出一些受测者可能会用谎言来回应的关键性问题。比如说:“你是否偷了钱?”倘若这时受测者的生理反应起了变化,偏离了基准线,那么这些改变便可以被当作说谎行为的线索。
  这项测试方法还有另外一种变形,是由另一个方向展开测试。在这个测试方法里,对受测者提出关键性问题前要先知道,受测者在说谎时会表现出什么样的生理征兆。②例如,先问一些无关的问题:“在你十八岁之前,是否曾经将不属于自己的东西据为己有?”如我们所知,每个人小时候或多或少都偷过一些小东西。然而,这时受测者可能以为,这应该是一种与人格有关的问题,于是他或许会说谎,回答“否”。此时便能测量到他在说谎时的生理反应。在接下来所提出的关键性问题中,若是出现了与这类“小”谎言同样的生理反应,那么受测者就是在这些问题上不诚实。切记,无论采取哪一种方法,都必须先找出最重要的行为基准线。
  ……





上一本:超级90后学习访谈录:我的青春我的中国梦 下一本:女人别输在不懂说话上

作家文集

下载说明
透视谎言:跟牛津专家学超实用破谎术的作者是雅克·纳斯海,者:王荣辉,全书语言优美,行文流畅,内容丰富生动引人入胜。为表示对作者的支持,建议在阅读电子书的同时,购买纸质书。

更多好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