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品介绍

北大清华学得到:学习强人与头脑强人


作者:凡禹 主编     整理日期:2022-12-30 09:58:49

  在这个倡导终身学习的时代,在北大、清华等一流学府之外研修来自一流学府的成长课程,已成为学校教育延伸,并将日趋融入主流教育。来自北大、清华、人大、北科大、北外这几所京西毗邻大学里的青年教师们,策划并执笔编撰了《北大清华学得到》这套青年素质教育读物。书中融会了他们在青年学生素质教育中的教学心得和工作经验,很好地体现了知识经济时代“人才”这一称谓的崭新内涵以及知识经济时代参考人才素质的特殊要求。
  第1章 终身学习是人生的需要
  适应新时期的生存方式,就是不断学习甚至终身学习。只有做到终身学习的人,才能不断获得新信息、新机遇,才能不断获得高能力、高素质,才能够不停顿地走向成功。
  树立终身学习理念
  有家电视台曾举行了这样一种民意测试,“你是愿意在过去生活100年呢,还是在未来生活100年·”令人十分惊讶的是,居然有2/3的观众选择了过去!而这个电视栏目是以20岁左右的青年观众为主的时尚节目!
  这说明了一个十分深刻的问题,即面对信息及竞争的日趋激烈和瞬息万变,每个人都有一种内心深处的危机感。所以“只有偏执狂才能生存”成为今天的时髦语。
  因而,要使我们的思想适应新情况,就要学习,一旦学习停滞了,适应就停滞了。适应新时期的生存方式,就是不断学习甚至终身学习。只有做到终身学习的人,才能不断获得新信息、新机遇,才能不断获得高能力、高素质,才能够不停顿地走向成功。
  在谈终身学习之前,先谈另一个话题——终身教育。终身教育突破了传统教育的定义,动摇了传统教育大厦赖以存在的物质和精神基础,给教育事业带来了革命性影响,是教育史上的一件大事。而终身学习就是每一个人的一生一世的持续不断的学习。它始于生命之初,终于生命之末,从摇篮到坟墓,持续不断。因此现代社会,学习正成为各国新世纪新挑战的高能武器,受到全世界的高度重视。
  1989年11月,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北京召开了“面向21世纪教育研讨会”。当时各国人士就已认识到,由于技术的进步,从未受过教育的人也可以成为一个有用的学习者,因此会议的主题是“发展一种面向21世纪的新学习观”。
  学习的重要性在20世纪90年代更是得到了升华,1994年6月,在日本成功召开了第三届经济技术合作与开发组织(OECD)大会,会议提出了一个更加发人深思的主题——终身学习,面向未来的战略。
  1994年11月,在意大利罗马举行了“首届世界终身学习会议”,提出“终身学习是21世纪的生存概念”,强调如果没有终身学习的意识和能力,就难以在21世纪生存。
  在21世纪的今天,人类知识的积累和增长与科技文明的进步,已经到了日新月异的地步。任何一个人如果仅靠学校阶段的学习或年轻时候所学得的智能,来面对瞬息万变的未来社会竞争及个人生涯发展的需求,是注定要失败的。而终身学习的重要性不仅在于它可以使自己多习得一些知识,更在于可以使自己不断地与时俱进以至开阔更大的人生视界与生命内涵,令自己的生涯发展与规划有更多的机会及实践的可能性。
  换言之,通过终身学习可以使每个人在面对自己的健康、人身安全、心理卫生、职业工作、人际相处、家庭生活、两性关系、休闲运动、生命意义的追求等个人生涯发展相关课题时,能有更好的规划、更正确的认知、更多元的探索、更充分的准备、更有效的实行、更良好的调适,以及更进一步地再发展。
  建设学习型社会
  现代社会是一个生理寿命延长,知识寿命缩短的社会。目前男性的平均寿命已达72岁,女性的平均寿命已达78岁,而且个人的平均寿命还会继续不断的延长。昔日古人求长寿仙丹,以延长性命的期望,现在已逐渐成为不必用仙丹也可见到的事实。相对地,现代社会的知识寿命却大为缩短。不但以一本书治天下的时代已经过去,而且个人用十几年接受教育所得的知识,竟然也还在短短的时间就已过时。姑不论一般知识的价值,就连高级的专业知识,约在五年内也会失去价值。高级科学技术、医学知识、心理知识……等,约在五年之间就已更新。一个在某一领域很有学问,或有充足专业知识的人,如果停滞不再学习,在五年之间,马上就进入所谓的“知识半衰期”。换句话说,他的基础知识仍然可用,其他约有一半的人类新知则已完全落伍。在这种知识寿命缩短的社会,如果个人不再学习,一定落伍。如果停止学习的时间太久,则活得愈老,可用的知识愈陈旧,愈与社会脱节,愈没有活力。如果不断学习,则脑力激荡愈频繁,理念愈新,个人的生命力愈强,社会的活力也愈丰沛。
  于是,学习型社会(the learning society)的形成越来越迫切。学习社会就是生理寿命大为延长、知识寿命大为缩短的社会所形成的。人生已经不能截然分为接受教育及从事工作两个阶段:个人自少至老都要不断的学习。在学习社会中,有三件事情变得特别重要。
  1.建立终身教育(life long education)的体系。
  如果大家都要终身学习,而社会仍然用传统的学校施教,当然不能满足社会的需要。从1965年开始,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就倡导终身教育。目前除了学校教育配合终生教育理念予以改革外,各类开放学习渠道、各类新型态教育机构、及各类非正式教育渠道,都与改革后的学校教育建立一个完整有机的终生教育体系。
  2.第二次教育机会(education for second chance)的理念大为盛行,措施也日趋普遍。
  个人因为下列十一项原因,都需要获得第二次教育机会:
  (1)寿命的延长;
  (2)新知识的获得;
  (3)职业的转换;
  (4)以前学习失败后的再学习;
  (5)工作后教育的延续;
  (6)停止工作后再工作的需要;
  (7)专业成长;
  (8)社会地位的提升;
  (9)职业、工作成长过程中的升迁;
  (10)教育机会均等的需求;
  (11)休闲及维护个人尊严的需要。
  基于以上的需要,除了少数没有学习意愿者外,大部分的社会成员都在要求接受第二次教育的机会。因此,大部分进步的国家都为社会成员提供第二次教育机会,发展新途径,提供新渠道。
  3.建立回流教育(recunent education)体系。
  众多离开学校,工作有成,再想回到学校就读的社会成员,常常求助无门。要求他们通过年轻朋友所需通过的入学考试,更是他们的心头重担。考试的目的应是肯定个人的成就,发展个人的潜能,而不是考出个人的缺陷,挫伤个人的学习动机。回流教育的目的就在使入学渠道多元化,使个人或家庭早日脱离升学主义的梦魇,让个人能在学习——工作——学习之间,走出快乐的康庄大道;而不要在狭窄的升学渠道中,制造无谓、孤寂、繁杂的个人、家庭及社会问题。
  如果我们要为未来的社会与教育有一幅新的图像:它是一个人人在处处一辈子终身学习的学习型社会中。在这种社会中,结合正规学校、非正规教育机构、及非正式教育环境的终身教育体系明显存在。每个人都可以有第二次、第三次甚至第四、第五次的学习机会。回流教育体系的建立,使个人在工作一段时间后,有便捷的渠道再回到学校接受教育。升学主义的不当枷锁及长年累月为升学准备的测验煎熬将离我们而去!重要的是:徒有合理、进步的教育体系,不足以进行终身教育。
  在学习型社会,所谓活到老,学到老的说法,显得特别有意义。更重要的是:学校只是学习的一种场所,其他还有很多非正规和非正式的学习渠道。在学习型社会中,考试、资格与文凭,虽然仍有价值,但是它们的价值渐失其绝对性,仅有相对的意义。在学习型社会中,一辈子的学习是一个积累经验的创意过程,而不是充满压力的受教育过程。在学习型社会中,个人应该活得更积极、更客观、更前瞻、更健康。
  以获知识的能力为中心的学习
  人必须学习,学习是一件值得庆幸的事,也是终身的活动。学习如同呼吸一样,是一种终身的活动,它意味着生命的存在。
  终身学习是以能力为中心的学习,它有很多优点。
  1.获取知识靠能力。
  由于知识爆炸、知识更新速度极快,大学生毕业没两年,其所学知识就过时了一大半。有了获取知识的能力,就能一劳永逸。“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
  2.运用知识靠能力。
  知识是死的,只有具备运用知识的能力,才能使知识活起来,才能解决实际问题,产生实际效益。知识的获取、运用、创新均靠能力,无论从哪些方面看,能力都比知识更重要。
  爱因斯坦说过一句名言“想象比知识更重要”。而懂得如何学习,似乎比想象和知识都更重要。因为重视知识是对的,但是如果只重知识,则是对知识经济十分浅薄、十分可笑的误解。在知识经济时代,不是看人们知识记忆量的多少,而主要在于是否具有运用知识的能力,是否具有寻找知识、重组知识、创新知识的能力。
  大多成功人士似乎都对传统的知识获取方式十分反感,实际上,他们却有一种与众不同的获取知识的能力。
  有人攻击汽车大王福特是个“无知的人”,于是律师提出了许多“常识性”的问题来考问福特,如“美国宪法的第五条内容是什么·”……福特对此一无所知,可他却说:“我的办公室桌上有一排电钮,只要我按下某个电钮,他能够回答我的企业中的任何问题。”
  时代正以一种前所未有的速度变化,而且是令人惊叹的加速变化。彼得·圣吉曾经说过这么一句话:“未来优势,是有能力比你的竞争对手学习得更快。”可是,学得再快,也没有知识更新快及时代变化快,如此而言,那么适合生存的根本应变之道是什么呢·
  应万变的本领是什么·本领千千万万,简易而言,就是以不变应万变,即根本的生存方式乃学习,学习的生存方式乃简易地获取知识的能力。
  下面举一个招聘的例子:一家全球五大会计师事务所之一的外企在北大招生。
  这家事务所的招聘条件并不要求会计专业出身或者有会计实务经验,而要求有较强的英语能力与计算机能力。公司解释道,这并不是因为他们需要英语与计算机人才,这两项能力出众只是意味着一个人已经具备学习的能力。在经理人员之眼中,英语、计算机熟练运用在很大程度上并非是老师教出来的,而是自己学出来的。要学习这两项基本技巧,必须自身具有很高的学习能力,所以他们把这作为选才的标准。这就说明,企业最看重的不是一个人现在拥有什么,而是他有没有学习能力。因为只有学习能力才是应对高速发展变化的21世纪的根本应变之道!
  然而学习能力可分为两种:一种是维持旧知识的学习能力;一种是创造新知识的学习能力。前者仅仅简单地继承过去自己已有的知识,而创造性学习最大的特点是面向未来,既能够根据自己的创造需要主动地进行学习,又能够同时进行知识的重组与创新。两种学习能力最本质、最根本的区别便是以继承性学习的积累知识为主要特征,为创新知识做准备,而学习知识,推动发展知识,还要依靠创新知识的能力!
  在创新能力方面,中国海尔集团的择业观是:善于总结。海尔所要的不是一个有多么丰富经验的人,而是一个善于总结经验的人。善于总结经验的能力,就是学习能力。如果没有学习能力,有再多的经验,也不能转变为智慧。相反海尔认为一个人一旦有了这种学习技巧及综合的能力,即使现在没有经验,只要做成一件事,就会去总结到底是什么原因造成的,这样的人就会有一套自己的东西,发展的速度会很快。
  某知名企业老总也曾说过:“学历文凭代表一个人的静态能力,而学习能力才是一个动态、实用的能力。”无论知识和技能及技术在当代是多么的新,但在这个飞速发展的年代里都可能在短短的时间里折旧得干干净净,然而,学习技巧是永远年轻的,它永远不会折旧。
  物理学家杨振宁曾说过:“中国教育方法是一步步地教,一步步地学,这种体制下走出来的小孩,可以深入地学许多东西,这对于他进大学考试有许多帮助。但这种教法的主要缺陷是学生只宜于考试,不宜于做研究工作,因为研究工作所要求的路与传统的学习方法完全不一样。传统的学习法是别人指路自己走,而新的学习方法是自己开路自己走。”
  终身学习的学习观念九大转变
  提倡终身学习以来,“学习”这一概念的内涵和外延正在不断地丰富、扩大。现在,“学习”这一概念与传统意义上学习的概念已发生了根本性的转变。
  这种转变,归纳起来,有九个方面:
  1.在学习态度(认识)上,从过去被动的要我学逐步转变为我要学。
  过去把学习当成一种负担,一种包袱,为父母而学,为老师而学,为考试晋升而学,学习是被动的:进入知识经济时代,人们对学习的态度,对学习的认识有了较大的提高,人们逐步认识到学习是为了生存,为了发展,是为了实现人生的价值,活出生命的意义。所以,学习已成为市场竞争取胜的法宝,成为人们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成为生活的一种需要,一种乐趣。学习是主动的,自觉的,积极的。
  2.在学习时间上,从过去阶段性的学校学习转变为贯穿人一生的终身学习。
  传统意义上的学习,认为在学校里的学习才是学习,学习的目的是为了升学、考试、晋升,在时间上具有阶段性;进入知识经济时代,人的一生,从生到死的整个过程都是学习的过程,学习是为了适应快速剧变的社会变化。未来不可知,成为学习的强大动力;在时间上具有终身性。
  3.在学习内容上,从过去学科学技术为主逐步转变为对人文科学的学习为主。
  过去由于物质匮乏、短缺,人们学习的内容主要是以制造物质的硬件(科学技术)为主;进入知识经济时代,物质从短缺到相对过剩,人们的学习内容也有了新的变化,逐步转向了关于人本身的学问,主要是了解人的体系、人的行为、人的思考,人与人之间的沟通、协作、相处以及复杂而微妙的互动关系,是一种软科学(即人文科学)。这种人文科学是指个人和群体对于自我认识和自我反思最贴切、最直接的学问。以人性生产的产品和以人性需要的服务将受到欢迎。以人为本将成为一切发展的主旋律。
  4.在学习重点上,从过去以学为重点转变为以习为重点。
  过去的学习,偏重学知识,学科学,学技术,学文化,偏重于理念的获得与理解,即偏重于脑力的活动,重点在学;进入知识经济时代,学习则偏重于知识的运用,偏重于人的全面素质的提高,偏重于演练,偏重于手的活动,偏重于能力的培养,因为任何能力的培养,都需要不断的练习,才能逐步提高,重点在习,习比学更重要。
  5.在学习方法上,从过去记背为主转变为运用为主。
  学习的方法大体上包括这样四种:书中学、做中学、玩中学、游中学。过去注重书中学,注重书本知识的学习,理念的学习,考试的内容是看学生认识了多少字,背出了多少书,多者分数就高,少者分数就低,学习者只得死记硬背,照本宣科,依样画葫芦;进入知识经济时代,强调的是知识的运用,因为实践的体验,实务的经验尤为重要,实践才能增长才干。
  6.在学习手段上,从过去静态、单元的为主转变为动态、多元的为主。
  过去的学习手段是:书本、纸和笔,是静态的单一的;进入知识经济时代,学习的手段除书本、纸和笔外,使用更多的是电视、电脑、多媒体等动态的多元的学习手段。
  7.在学习的对象上,从个体学习为主转变为团队学习为主。
  过去学习好像是个人的事,与别人关系不大,学习以个人为主;进入知识经济时代,强调的是团队学习,如果个人智商都很高,为120,但团队整体的智商却只有62,那么在快速变化的市场经济竞争中,这个团队肯定要失败的。因而在今天,高素质的团队就显得尤为重要。只有集思广益、配合默契的团队才能战胜对手,取得成功。
  8.在学习形式上,从单一的正规学习形式为主转变为多种学习形式。
  现在的学习形式,基本上有三种:正规学习,非正规学习,非正式学习。所谓“正规学习”主要是指在学校的学历教育;所谓“非正规学习”,主要是指岗位学习、文件学习、听报告讲座、项目学习等,这种以单项为主的学习,有的还可以取得相应的学习结业证书;所谓的“非正式学习”,主要是指做中学、玩中学、游中学,如股市沙龙、读书活动、聚会、跳舞、唱歌、打球、书法、绘画等等的学习。过去的学习,主要是在学校的学历学习;进入知识经济时代,人们的学习已从学校阶段性的学习转变成终身学习。学习除了正规学习以外,更多的是非正规学习、非正式学习。非正规学习和非正式学习,往往是一种爱好学习,兴趣学习。这种爱好学习,兴趣学习往往贴近于人的个性,有利于个人潜能的自由发挥,培养出各种专门人才。
  9.在学习的评估上,从以分数为主转变为“绩效”为主。
  过去评估学习的优劣,只注重分数,而忽视能力,忽视知识的应用;进入知识经济时代,评估学习既要看分数,更要看效果,所以用“绩效”二字。学习效果,主要是看对知识的综合运用能力、创新能力所产生的成果。小的如小改小革,小发明,小创造,写出有一定质量的总结、报告、论文等;大的如科学发现、新的创造、重大革新,高质量的学术报告、学术论文等。如果考试分数占绩效的40%的话,则创新成果应占绩效的60%。
  如何建立终身学习的习惯
  每个人要建立起终身学习的习惯,才能真正建立学习型社会,并发挥其功能。对于如何培养终身学习的习惯,有八项具体的建议:
  1.个人建立主动学习的意愿、态度及能力,是建立学习型社会的主要条件。
  教育常以外在的压力,要求学生学习升学所需要的测验内容,相对忽略主动学习的动机与能力。结果,社会最畅销的书是教学辅导,学生及成年人有意接受再教育者,接触最多的不是他们喜爱的书或信息,而是为学习用的参考书。因此我们的社会亟待在校内及校外,培养主动学习的动机、态度及能力。
  2.个人应该熟悉多元的学习渠道。
  目前知识膨胀的社会,各种出版物形形色色,不一而足。除了迅速出版的书刊以外,录像带、播音、电视、函授、参观、活动参与、计算机网络、光盘数据库等,都是大家学习的媒介与渠道。尤其是信息高速公路完成以后,校内、各校区、各区域及世界各地紧密连接而成的信息网络,将使信息的传输、流通与交换,成为唾手可得的简单事情。在这样的社会中,选择单一渠道学习的人,容易闭塞与孤寂;熟悉多元学习渠道的人,则容易性格开放与快乐。
  3.想要终身学习的人,就要掌握各种学习的机会。
  当第二次教育的需要形成,而机会也存在的时候。千万不要犹豫,一定要赶快踏出第一步。一次有名的演讲公告时,赶快空出时间准备听讲:需要学计算机的时候,千万不要嫌自己太老而不学;一次动人的音乐演奏,千万不要去省那可观的入场费;一次多年未完成的进修机会,千万不要丧失自己的斗志。掌握每一次学习的机会,个人心灵的富有,将是生命力的源头活水。
  4.从事学历与文凭以外的学习,也是人生的一大快事。
  在国人的观念中,学习与获得学历或文凭几乎被画了等号:获得学历与文凭以外的学习,也就被认为是较次要的事情。在终身学习的生涯中,学历与文凭已逐渐失去其绝对的价值,社会成员也会重新评量学历与文凭的真正功能。乐于从事学历与文凭以外的学习,是养成终身学习习惯的重要途径。
  5.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
  以前,一想到学习,就想到念书。一想到念书,就想到买书或借书,以致全家都是书,皓首穷经,而成为学者。家里的书如果不够,也要到图书馆查阅好久,才找到资料。终身学习时代的景象是:在很多大学中,教授与学生可以便捷地从宿舍或研究室查阅全部书目,可以利用电子邮件交换信息,可以和世界相同领域熟悉或不熟悉的学者笔谈。个人进入自动化的图书馆,等于进入了一个世界性的信息站;进入设备良好的视听中心,也可以在不干扰别人的情况下学习或相互讨论学习。
  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仍然是终身学习重要的一环,但是“书”仅是信息的一种,其他还有很多信息任人选择,取之不尽,用之不竭。在这种环境中,具备部分器材如计算机,并有充分运用的能力是必备的。事实上,在现代社会中,书香社会已有新的意义。书香不仅可以通过传统古籍传扬芬芳,更可以经由现代科技提升人的生活境界与精神文明。
  6.个人不仅要有迅速获得信息的习惯,更要有汇整与批判信息的习惯。
  现代社会的最大特点是信息多,传输快,个人获得各种信息非常便捷。问题是各种信息全都成为思考与判断的素材,而不是放之四海而皆准的至理名言。现代信息与知识的“相对”价值,达到空前的地步。汇整与批判各类信息的能力,是现代人应该具备的重要能力。现代社会的现象是:尽信信息不如没有信息。汇整与判断后,赋予信息新的意义,发现与发明新事物,并形成部分睿智,才是人生最有意义的事情。我们都应该掌控信息,而不应该被信息所迷惑,更不应该被信息所奴役!
  7.终身学习的内涵是整体的,而不仅是知识的学习。
  知识是可以终身学习最明显的一部分,但它不是整体。用最简易的话说,终生学习的内涵可以包罗万象。终身学习、终身运动、终身反省应该是人生三宝。将终身学习的习惯,用诸终身运动,可以延年益寿。将终生学习的习惯,用诸终身反省,可以减少个人烦恼,促进祥和。大家都应该运用这人生三宝,来发挥自己的潜能,增强人类生命的活力。
  8.养成终身学习的习惯,要让学习动机与学习成就,循环作用,相互回馈。
  终身学习的习惯,首先源自一种理念,以后在每一个阶段学习有成,更会加强这种理念,促成更多的学习成就。当它成为一种坚定不移的行为型态时,就是个人快乐的时候,也是社会进步的契机。
  终身学习学什么
  随着社区大学的发展,成人教育与终身学习的理念已经逐步在我们的社会中推展开来,除了社区大学的课程之外,各大学也纷纷推出各种级别的在职专业班课程,再配合社会上各种文化机构本来就在推动的各种讲座及进修课程,我们的社会中许多已经投入职场多年、甚至是已经从职场中退休下来的人士,纷纷加入全民再学习的行列。这一种社会现象包含了几种形态,其一是本属专长的再深造,其二是第二专长的进修,第三则是个人兴趣的追求。其中第一种及第二种学习都还是与工作及职业有关,而第三种成人教育终身学习的理念则是为提升生活品质、深化生命意境而做的。这就是一个社会迈向更成熟的阶段的指针,每一个社会中人都对知识有着向往与学习的动机,并且有着良好的学习机制与学习资源。这样的社会当然是一个仍然在向上提升的社会,至于它的愿景则是借着新知识的再创造与利用,而让人人都能拥有更美好的生活。
  当人们对于生活的需求已经满足,并不需要再为职场生活烦恼,纯粹是为了个人的兴趣,而转向提升心灵境界的学习方向之时,这样的学习,就是对人类传统智能的学习。此时,古今中外各种传统智能即成为学习的课题,这样的学习目标,主要就是对于生命的意义、人生的价值、以及理想人格的陶冶等目标的学习,也就是一种生命智能的学习,这种生命智能的学习当然就是终身学习的最终目标。
  对于专业智能的学习是为着职场的知识技能的锻炼,学习锻炼之后即将再度投入职场,投入职场则或为一己温饱、或为提升生活品质、或为服务大众、或为实现理想,这都是对于人类生活有益的作为,无论动机是服务自己抑或服务别人,这都是服务智能的提升的作为,其效果皆导向服务。藉由服务与人互动从中寻获心灵的安定,这其实就是人类一生的生命意义所在。每一个生命都必须在社会中扮演角色,藉由角色扮演能力的再锻炼而使角色扮演得更准确,这就是对于自己的生命负责任的表现。因此职场能力的学习也就是追求生命智能的手段,而生命智能的意义也就表现在服务的人生态度中。
  从知识学习的角度来说,所学习的对象有职场智能以及人生意义之分别,但是从学习这种活动的终极意义而言,它就是生命意义的开展的本身,无论是职场智能抑或是古今中外人生智能的学习,它们都是终身学习的最高境界,都是要在学习中提升能力、获得智能的活动。





上一本:北大清华学得到:追求财富的赢家 下一本:北大清华学得到:沟通技能的训练

作家文集

下载说明
北大清华学得到:学习强人与头脑强人的作者是凡禹 主编,全书语言优美,行文流畅,内容丰富生动引人入胜。为表示对作者的支持,建议在阅读电子书的同时,购买纸质书。

更多好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