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品介绍

情商:全6册


作者:丹尼尔·戈尔曼◎     整理日期:2016-09-28 09:44:34

《情商》(套装•全6册)豪华套装,全新升级。千万级畅销书,“情商之父”丹尼尔•戈尔曼*巨献。全球销量超过10000000册的《情商》作者、“情商之父”丹尼尔•戈尔曼经典套装、享誉全球,情商学习、情商培训、家庭教育*必读书! 
本书简介:
  情商套装书共分为6册,是全球范围内研究、学习情商的权威、巅峰之作。《情商:为什么情商比智商更重要》是丹尼尔•戈尔曼成名之作,该书结合众多日常生活与实践案例,全面阐述了丹尼尔•戈尔曼的情商概念和情商理论。在《情商2:影响你一生的社交商》一书中,戈尔曼阐述了他的最新发现,一项同样具有划时代意义的发现——我们与他人的关系也影响着我们的智力,并对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施加着影响。戈尔曼认为社交商已经成为衡量我们生存能力的一项基本指标,将决定我们的心智表现,并决定我们未来的走向与可能取得的成就。《情商3:影响你一生的工作情商》延续前两本书的写作风格,把阐述的重点放在了与我们每个人息息相关的工作情商上,举例贴切、生动有趣,实用性、可读性更强。在这本书中,丹尼尔•戈尔曼认为,工作职位的升高,技术能力和认知能力的重要性就会递减,而情商的重要性则会递增。优秀员工的工作业绩中,情商要素所占的比重高达三分之二。在《情商4:决定你人生高度的领导情商》一书中,戈尔曼引用了新的情商模型——即把情商归结为自我意识、自我管理、社会意识和人际关系管理,这种简化的情商模型更有利于提高领导情商。作者还探讨了可以产生共鸣感的四种领导风格,即愿景式领导、辅导式领导、亲和式领导、民主式领导。对于提醒领导者谨慎使用的领导风格,包括标杆式领导、命令式领导,也结合案例进行了详细的阐述。《情商5:影响你一生的生态商》是一本足以彻底颠覆你的消费习惯、环保意识与生态理念的书。丹尼尔•戈尔曼在这本书中对人们的“生态无知”进行了深入探讨。戈尔曼认为,“生态商”将成为连接环保和商业这两个至今背道而驰的领域的“必要粘合剂”。《情商》(实践版)则是“情商之父”丹尼尔•戈尔曼的最新研究成果,更加完善了情商研究的理论体系。
  作者简介:
  丹尼尔•戈尔曼,哈佛大学心理学博士,现为美国科学促进会研究员,曾四度获颁美国心理协会最高荣誉奖项,并荣获美国心理学会终生成就奖。其经典著作《情商》,畅销逾1000万册,高居《纽约时报》畅销书排行榜18个月。畅销著作除了《情商5:影响你一生的生态商》之外,还著有《情商:为什么情商比智商更重要》、《情商2:影响你一生的社交商》、《情商3:影响你一生的工作情商》、《情商4:决定你人生高度的领导情商》、《情商》(实践版)、《专注:让你不再分心,成就卓越的力量》等书。
  目录:
  专家导读1—XV
  专家导读2—XIX
  专家导读3—XXI
  《情商》10周年纪念版序—XXV
  初版序亚里士多德的挑战—XXXV
  第一部分情绪大脑—001
  第一章情绪的功能—003
  第二章情绪失控—015
  第二部分情商的本质—035
  第三章愚蠢的聪明人—037
  第四章认识自己—053
  第五章激情的奴隶—065
  第六章主导性向—091
  第七章同理心的根源—111《情商:为什么情商比智商更重要》
  目录:
  中文版序言 找到“幸福感的源泉”—XIII序言 揭开人际关系的新科学—XIX第一部分人际关系为什么如此重要—1第一章情绪的力量—3第二章如何培育良好的人际关系—17第三章人际关系秘诀:用情绪感染别人—27第四章为什么我们如此有同情心—41第五章为什么会有一见钟情—55第六章如何做一个超凡魅力的人—73第二部分如何做到心与心的交流—93第七章如何进行恰当的交流—95第八章自恋型领导者—105第九章男女有什么不同—119第三部分培养良好的社交商—131第十章基因≠命运—133第十一章安全的港湾—149第十二章快乐的起点—161第四部分恋爱中的社交商—175第十三章爱情之谜—177第十四章欲望是如何产生的—187第十五章为什么会有夫妻相—195第五部分社交商与人际关系—207第十六章当我们的身心疲惫时—209第十七章家庭与婚姻中的社交商—225第六部分如何提高社交商—237第十八章当我们面临压力时—239第十九章他们彼此为什么如此仇恨—259后记 最重要的事情—273附录 反思社交商—283致谢—289 《情商3:影响你一生的工作情商》
  目录:
  推荐序一—IX推荐序二—XI前言—XV第一部分为什么领导情商如此重要第一章“情感鸡汤”:用情感领导和管理团队—3第二章激发团队活力和员工积极性:情感共鸣的重要性—21第三章高效领导者的情感能力—37第四章你适合哪种领导风格—61第五章需谨慎应用的领导风格—81第二部分如何提高你的领导情商第六章提高领导情商的5个步骤—105第七章不做沸水中的青蛙:改变的动力—129第八章持续提升领导情商—159第三部分高情商领导与高情商团队第九章重视团队情感:打造高情商团队的第一步—195第十章从现实到理想愿景:打造团队的活力与生命力—215第十一章领导情商:可持续性变革的力量—249附录一情商vs智商—275附录二情商领导能力—279致谢—285 《情商5:影响你一生的生态商》
  目录:
  推荐序XIII前言XVII第一部分情商的力量第1章惊人的发展3第2章用心管理11第3章领导是怎样炼成的23第4章你适合什么样的领导风格41第5章群商69第二部分大脑与情商第6章情商为什么如此独特79第7章自我意识:我们是如何做出决策的85第8章最佳心理状态89第9章伽马射线洞穿创意之门91第10章对抗“杏仁核劫持”的自我控制与调节97第11章减压良方—“正念”和加强“迷走神经张力”103第12章要想成功,你需要良好的动机111第13章调整到最佳工作状态117第14章建立良好的社交关系129第15章网络时代的社交商135第16章同理心:有效地理解他人139第17章情商男女有别143第18章阴暗情绪:他们缺少情绪同理心147第19章训练情商:你希望大脑默认什么选项149第20章社交与情感学习153前言《情商》
  10周年纪念版序
  1990年我在《纽约时报》担任科学记者的时候,偶然在一本不太知名的学术刊物上看到新罕布什尔大学约翰•梅耶和耶鲁大学彼得•萨洛维两位心理学家撰写的文章,他们在文章中第一次提出了“情绪智力”的概念。
  当时人们一致认为,智商超群是卓越人生的衡量标准。不过对于智商是天生的还是后天习得的仍然存在争议。情绪智力的出现,促使人们重新思考什么是人生成功的要素。受此启发,我在1995年写作了《情商》。与梅耶和萨洛维一样,在“情绪智力”的概念之下,我综合了大量科学成果,把各个原本独立的科学分支统一起来,不仅探讨了相关科学理论,还介绍了其他一些激动人心的科学进展,比如研究人脑情绪调节问题的新学科情感神经科学(affectiveneuroscience)的初步成果。
  记得10年前《情商》出版之前,我曾有过这样的想象,如果有一天我无意中听到两个陌生人闲聊时说起“情商”,而且都明白它的含义,那么我就算是把“情商《情商》10周年纪念版序1990年我在《纽约时报》担任科学记者的时候,偶然在一本不太知名的学术刊物上看到新罕布什尔大学约翰•梅耶和耶鲁大学彼得•萨洛维两位心理学家撰写的文章,他们在文章中第一次提出了“情绪智力”的概念。当时人们一致认为,智商超群是卓越人生的衡量标准。不过对于智商是天生的还是后天习得的仍然存在争议。情绪智力的出现,促使人们重新思考什么是人生成功的要素。受此启发,我在1995年写作了《情商》。与梅耶和萨洛维一样,在“情绪智力”的概念之下,我综合了大量科学成果,把各个原本独立的科学分支统一起来,不仅探讨了相关科学理论,还介绍了其他一些激动人心的科学进展,比如研究人脑情绪调节问题的新学科情感神经科学(affectiveneuroscience)的初步成果。记得10年前《情商》出版之前,我曾有过这样的想象,如果有一天我无意中听到两个陌生人闲聊时说起“情商”,而且都明白它的含义,那么我就算是把“情商”成功普及到我们的文化中去了。当时我的想象力真是有限啊。“情绪智力”又通称为情商(EQ),现在几乎无处不在,甚至出现在最令人意想不到的地方,比如卡通漫画《呆伯特》(Dilbert)和《比比这个针头》(ZippythePinhead),以及《纽约客》杂志罗兹•查斯特(RozChast)的专栏漫画。我还见过号称能够提高儿童情商的玩具,征婚广告有时也以情商为卖点吸引求偶者。我甚至在一家酒店的房间里看到过一瓶洗发水,瓶身印着关于情商的妙语金句。情商的概念已经传播到世界上每一个角落。有人告诉我,“情商”已经成为德语、葡萄牙语、汉语、韩语和马来语等不同语言中的一个词语[即便如此,我认为用“情智”(EI)作为“情绪智力”的简称比用情商(EQ)更为准确]。我常常收到世界各地不同职业人士的咨询邮件,比如保加利亚的博士研究生、波兰的老师、印度尼西亚的大学生、南非的咨询顾问、阿曼的管理学专家、中国上海的企业高管等。印度商学院的学生阅读情商与领导力方面的资料,阿根廷一位首席执行官向别人推荐我后来写的情商与领导力方面的著作。来自基督教、犹太教、伊斯兰教、印度教以及佛教的宗教学者也写信告诉我,情商的概念与他们的信仰观有很多共鸣之处。最让我高兴的是,情商受到教育者的欢迎,他们发起了“社交与情绪学习”(SEL)项目。1995年我写作《情商》的时候,面向儿童的情商项目屈指可数。10年后的今天,社交与情绪学习项目已经覆盖了全世界几万所学校。目前美国很多地区把社交与情绪学习列为学校的必修课程,规定学生必须掌握这种不可或缺的生活技能,学生的情商竞争力必须像数学和语文那样达到一定的水平。比如,伊利诺伊州制定了详细而全面的社交与情绪学习能力标准,覆盖从幼儿园到高中的各个年级。小学低年级学生要学会识别和准确表述自身情绪,并了解情绪如何引发行为。小学高年级开设同理心课程,要求儿童根据非言语线索识别他人的感受。初中阶段,学生应当学会分析哪些东西会造成压力,哪些东西能激发出最佳表现。高中的社交与情绪学习技能包括通过有效的倾听和交谈解决冲突,防止冲突升级,并协商出双赢的解决办法。从世界范围来看,新加坡很早就开展了社交与情绪学习项目,马来西亚、中国香港、日本和韩国的一些学校也是如此。在欧洲,英国走在前列,另外十几个国家的学校也引进了情商教育。澳大利亚、新西兰以及拉美、非洲的一些国家紧随其后。2002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向全球140个国家的教育部发布了实施社交与情绪学习的十大基本原则,开始在全球范围推广社交与情绪学习。在一些国家和地区,社交与情绪学习已经成为一把无所不包的“保护伞”,囊括了性格教育、预防暴力、预防毒品、反校园暴力及加强学校纪律等项目内容。社交与情绪学习的目的不仅是在学生中消除这些问题,还要净化校园环境,最终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1995年,我提出初步证据,证明社交与情绪学习对于提高儿童学习能力、预防暴力等问题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现在我的观点得到了更加科学的证明,通过帮助儿童增强自我意识和自信心,调节困扰情绪和冲动,培养同理心,不仅能改善儿童的行为,还可以明显提高学习成绩。这一结论是近期研究人员对一项大型社交与情绪学习项目进行全面评估、综合分析之后得出的,该项目涉及668人,从学前儿童到高中生都有。罗杰•魏斯伯格(RogerWeissberg)是这项大型研究的发起人,同时也是芝加哥伊利诺伊大学“学术、社交与情绪学习协同作用”机构的负责人。这家机构是向世界各地的学校推广社交与情绪学习项目的先驱。该研究发现,学生成就测验分数和平均学分绩点表明,社交与情绪学习项目对他们的学习成绩起到了很大的促进作用。在参与社交与情绪学习项目的学校,50%的学生成绩得到提高,38%的学生平均学分绩点有所提高。社交与情绪学习项目还使校园环境变得更安全,学生不良行为平均减少28%,终止学业的学生平均减少44%,其他违纪行为平均减少27%。与此同时,学生出勤率有所提高,63%的学生明显表现出更积极的行为。在社会科学研究领域,对于旨在改变行为的项目来说,取得这些效果非常了不起。社交与情绪学习项目兑现了先前的承诺。1995年,我指出社交与情绪学习的成效还在于它可以塑造儿童发育中的神经回路,尤其是大脑前额叶皮层的执行功能。前额叶皮层负责管理工作记忆(workingmemory)—我们在学习时用到的记忆,以及抑制破坏性的情绪冲动。目前我的观点已经得到初步的科学证实。华盛顿大学是社交与情绪学习项目PATHS课程的发起机构之一,该校学者马克•格林伯格(MarkGreenberg)研究指出,针对小学生的社交与情绪学习项目能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这主要归功于注意力和工作记忆(前额叶皮层的主要功能)的改善。研究结果充分说明了神经可塑性,即通过反复经验塑造大脑,是社交与情绪学习的一大优势。最令我惊讶的是情商对商界的冲击,尤其是在领导力和员工发展领域(成人教育的一种形式)。《哈佛商业评论》把“情商”形容为“打破范式的创新观点”,是近10年来最有影响力的商业思想之一。来自商界的溢美之词往往是一窝蜂的跟风行为,并没有真实可靠的根基。不过,众多科学研究的发现,为情商应用提供了坚实的数据基础。依托于罗格斯大学的“组织中的情商研究学会”(CREIO)有力地促进了情商的科学研究,其合作机构包括美国联邦人事管理处和美国运通公司等。全球性商业机构现在已经习惯把情商作为招聘、擢升和培训员工的标准。比如,“组织中的情商研究学会”的成员单位强生公司发现,在世界各地的分支机构中,被认为有高度领导潜力、处于职业生涯中期的员工,与不被看好的同级员工相比,前者的情商竞争力要远高于后者。“组织中的情商研究学会”一直致力于这方面的研究,为希望提升能力以实现商业目标或完成使命的企业提供了切实的指导。1990年梅耶和萨洛维的论文第一次提出“情绪智力”的概念,当时没人能预见到这个学术领域在15年之后居然得到了蓬勃发展。1995年,我基本上找不到情商方面的文献资料,而现在从事情商研究的人员越来越多,研究发现硕果累累。据统计,目前美国论文数据库收录了700多篇研究情绪智力的博士论文,还有更多的文章处于写作过程,更别提专家教授们未被收录的研究成果了。情商的学术发展很大程度上要归功于梅耶和萨洛维,以及他们的研究伙伴、企业咨询顾问戴维•卡鲁索(DavidCaruso)。他们为情商的科学化孜孜不倦,创立了科学的情商理论,提出了精确的测量标准,为情商研究确立了无懈可击的学术标准。推动情商研究走向繁荣的另一股力量来自鲁文•巴昂(ReuvenBar-On),目前任职于得克萨斯州立大学休斯敦医学院。他工作热情且充满活力,提出了独创的情商理论,很多研究人员在其启发之下采用了他开发出的测量标准。巴昂还推动了情商学术著作的发展,他参与编辑了包括《情商手册》在内的一些图书,这些学术著作对情商研究的发展起到了关键作用。情商研究在不断地发展,但同时也遭到了某些故步自封的人类智力研究学者的反对,“智商是衡量人类潜能的唯一标准”这一观点的支持者反对尤为激烈。尽管如此,情商研究始终充满了活力。哲学家托马斯•库恩(ThomasKuhn)认为,任何重要的理论模式都应当通过更严格的实验加以验证,使其不断修正和完善。情商研究正是处于这种阶段。情商研究目前主要有三种模式,另外还有几十种理论。每种模式分别代表了不同的研究取向。萨洛维和梅耶模式受到一个世纪以前智商研究范式的影响,属于传统的智力研究。鲁文•巴昂提出的模式以其幸福研究为基础。我的模式侧重于工作和组织领导力的表现,融合了情商理论和近几十年个体竞争力的模型研究。遗憾的是,对《情商》的误读造成了一些迷思,我希望在这里及时澄清。首先是流传甚广的谬误,比如“情商对成功的贡献率为80%”,这纯属无稽之谈。这种误解起源于“智商对事业成功的贡献率约为20%”的说法—它本身就是一种推测。这种推测说明成功的主导因素还没有得到明确,需要寻找智商之外的其他因素填补空白。但这并不代表情商就是余下的这80%的因素,成功的影响因素非常广泛,除了情商之外,还包括财富、家庭教育、性格以及莫名其妙的运气等。约翰•梅耶及其研究同事指出:“对于不成熟的读者,所谓成功还有80%的未知因素,意味着也许存在一个迄今为止被人忽略的变量,而它才是人生成功的真正主导因素。这种愿望是良好的,但一个世纪以来的心理学研究表明,没有哪一种变量具有如此之大的作用。”第二个普遍误解是对《情商》副标题“为什么情商比智商更重要”的过度渲染,比如在学习领域。如果没有严格的条件限制,这种说法不能随便乱用。尤其极端的是,有人认为在所有领域“情商比智商更重要”。情商比智商重要的领域主要是智力与成功关联度相对较低的“软领域”,比如在情绪自我调节和同理心能力比纯粹认知能力更为突出的领域。一些智力受到局限的“软领域”恰好对我们的生活非常重要。首先是健康(详见第十一章),紊乱的情绪和不良的人际关系是疾病的诱因。现在有很多研究证实,能够更加平和、自觉地控制情绪的人,往往拥有独特、显著的健康优势。另一个领域是爱情和人际关系(详见第九章)。众所周知,聪明绝顶的人可能会干出非常愚蠢的事。第三个领域是顶尖水平的竞技(本书没有提到),比如世界级的体育赛事。一位执教美国奥林匹克运动队的体育心理学家告诉我,在顶尖水平的竞争环境中,每个运动员的练习时间都长达上万个小时,成功与否取决于运动员的心理素质。关于企业领导力和职业的研究要相对复杂一些(详见第十章)。智商的高低能够非常准确地预测企业员工是否符合某一特定岗位对认知能力的要求。成百上千项的研究表明,智商能够预测个体可以胜任哪个级别的岗位。这一点没有疑问。但对于一群智力符合职业要求的储备人才,智商无法预测谁会成为最优秀的领导者。部分原因在于“地板效应”,处于特定职业或大型组织顶级梯队的人才,均已通过了智力和专业技能的筛选,在这种高水平的团队,高智商成为“入门”能力,员工需要达到一定的智力水平才能参与竞争。我在1998年出版的《情商实务》(WorkingwithEmotionalIntelligence)里提到,相对于智商或技术能力,情商往往是一种“鉴别性”的竞争力,它能很好地预测在一群非常聪明的人当中,谁最有领导能力。看看全球各家机构列出的明星领导人竞争力的单项决定因素,你会发现职位越高,智商和技术能力指标的重要性就越低。(对于低端工作,智商和专业技术的指标性会更加明显。)在2002年我与理查德•博亚兹和安妮•麦基合著的《高情商领导》(PrimalLeadership:LearningtoLeadwithEmotionalIntelligence)一书中,更全面地发展了这一观点。在最高层次,领导力的竞争力模式通常包含以情商为基础的各项能力,贡献率为80%~100%不等。一家全球执行力研究公司的研究主管指出,“首席执行官受聘是因为智力和商业才能,解聘是因为缺乏情商”。我在写作《情商》时把自己定位为科学记者,旨在向读者介绍心理学的一个重要发展趋势,尤其是新兴的以情绪为研究对象的神经科学。随着研究的深入,我回到自己的老本行心理学,对情商模式进行研究。写作《情商》以来,我对情商的研究一直在不断地发展。我在《情商实务》中提出了一个扩展框架,描述了自我意识、自我管理、社会意识及人际关系管理能力等情商的基础要素如何转化为职业的成功。为此,我借鉴了哈佛大学心理学教授、我的研究生导师戴维•麦克莱伦(DavidMclellan)关于“竞争力”(competency)的概念。情绪智力决定了我们学习自控等基础能力的潜能,而情绪竞争力(emotionalcompetence)代表我们掌握的这种潜能在多大程度上转化为职业能力。比如要熟练掌握客户服务或团队合作的情绪竞争力,必须具备情商的基础能力,尤其是社会意识和关系管理能力。情绪竞争力是一种习得的能力,具有社会意识或关系管理的技能并不代表个体掌握了熟练处理客户关系或解决危机所需要的额外知识,只说明个体具备了掌握情绪竞争力的潜能。基础的情绪智力对于特定竞争力或工作技能是必要但不充分的要素。认知模拟使学生具有出色的空间想象能力,但他可能从来没有学过几何,更别提做建筑师了。同样的道理,一个人可能具有很强的同理心,但处理客户关系却很糟糕—原因在于他没有掌握客户服务的竞争力。1995年,我介绍过佛蒙特大学心理学家托马斯•阿肯巴克(ThomasAchenbach)发起的一项研究。他从全美挑选了3000多名具有人口统计学代表性、年龄从7岁到16岁的儿童,由他们的家长或老师对其情绪状况进行评估。研究数据显示,从20世纪70年代中期到80年代中期的10多年间,美国儿童的情绪幸福指数呈现明显的下降趋势。这些儿童的困扰和问题更多、更严重,比如孤单、焦虑、不服管教和爱发牢骚等。(不管总体趋势如何,总会存在个体之间的差异,有些儿童会成长为出色的人才。)1999年,研究人员对另外一组儿童进行评估,数据显示他们的情绪指数比20世纪80年代后期有了明显的改善,尽管如此,还是没有回升到70年代中期的最高水平。没错,总体上父母仍然喜欢抱怨孩子,担心他们受到外界的“不良影响”,家长们的牢骚似乎比以前更多了。但儿童情绪指数的总体趋势是明显向上的。坦白地说,我对此感到不解。我曾经推测,当代儿童无形中成为经济和技术进步的受害者,他们情商低下,原因在于他们的父母比起前几代人工作的时间更长,人口流动性的增加切断了他们与大家庭的联系,而且他们的“空闲”时间过于刻板和有组织性。要知道,情绪智力传统上是通过日常生活得到传承的,比如和父母、亲戚相处,自由随意地玩耍,但现在的年青一代已经失去了这些机会。此外还存在一些技术因素。现在儿童独处时间之长在人类历史上前所未有,他们要么上网,要么看电视。这等于为前所未有的大规模自然实验创造了机会。这些精通技术的儿童,长大后与他人相处时会不会像与电脑相处那样自在?我对此很怀疑,儿童沉迷于虚拟世界,会削弱他们与人相处的能力。这就是我的论据。最近10年经济和技术的发展趋势并没有发生变化,但是谢天谢地,孩子们反而有所进步。一直从事该项研究的托马斯•阿肯巴克推测,美国20世纪90年代的经济繁荣同时提升了儿童与成人的情商,在这期间美国就业率上升,犯罪率下降,意味着儿童受到了更好的教育。他认为,如果社会遭遇严重的经济衰退,儿童的情商将会退化。至于这样的情况是否会出现,只有时间才能证明。情商在广泛的领域中迅速成为重要的议题,对其进行任何预测都是很困难的事情,不过我愿意对情商领域的未来提出几点希望。当前主要是特权阶层,比如企业高管及私立学校的学生,能够享受到提高情绪智力的收益。如果贫困社区的学校引进社交与情绪学习,当地的很多儿童也能从中受益。但我希望情商教育更加民主化,惠及边缘群体,比如贫困家庭(这种家庭的儿童更易受到情绪的伤害)以及监狱犯人(尤其是少年犯,如果他们控制愤怒、自我意识和同理心的能力得到增强,将会大有裨益)。在情商方面向他们提供恰当的帮助,他们的生活会得到改善,所处的社会环境也会更加安全。我还希望情商研究的广度能够得到进一步拓展,从关注个体的能力转移到关注人际互动的效果,不管是一对一的交流还是较大规模的互动。以新罕布什尔大学心理学家凡尼沙•杜鲁斯凯特(VanessaDruskat)为代表的团队情商建设研究,正是情商研究广度拓展的表现之一。我们在这方面还可以大有作为。最后,我希望有一天情商得到普遍的理解,我们不需要特别提起它,因为它已经和我们的生活融为一体了。在这种情况下,社交与情绪学习成为所有学校的课程。同样,自我意识、控制破坏性情绪和同理心等情商特质成为职业约定俗成的要求,成为员工聘任和提升的标准之一,尤其是领导力的必备素质。如果情商成为衡量人类素质的基本要素,影响力和智商一样广泛,那么我相信,我们的家庭、学校、行业和社区会变得更有人情味、更生机勃勃。提升情商,使得我们能够用有限的知识去运作无限的世界,更适合当前压力过大的生存环境。有助于我们获得阳光心态,缔造和谐快乐,享受幸福人生。
  ——吴维库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教授
  《情商》是一本影响力很大的书。它真的能让人相信,要想成功,情商占80%的影响,智商只占20%。
  ——黑幼龙卡内基训练大中华地区负责人
  丹尼尔.戈德曼教授有专业的学术功底,有记者的生花妙笔,精彩的将学术界的研究成果介绍给世人,带领大家一起迎接情商新世纪。
  ——张怡筠著名心理学家、情商研究专家
  著名成功学家卡耐基曾经说过,成功是由15%的专业技能与85%的为人处世构成的。我更愿意解读为:在现代社会,情商对成功起着决定性的作用。情商对于每一个人来说都至关重要,一个拥有良好情商的人不仅仅能承受各种心理压力,更能够坦然面对竞争,创造成功的机会。
  ——胡邓博士中央电视台《心理访谈》心理专家提升情商,使得我们能够用有限的知识去运作无限的世界,更适合当前压力过大的生存环境。有助于我们获得阳光心态,缔造和谐快乐,享受幸福人生。——吴维库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教授《情商》是一本影响力很大的书。它真的能让人相信,要想成功,情商占80%的影响,智商只占20%。——黑幼龙卡内基训练大中华地区负责人丹尼尔.戈德曼教授有专业的学术功底,有记者的生花妙笔,精彩的将学术界的研究成果介绍给世人,带领大家一起迎接情商新世纪。——张怡筠著名心理学家、情商研究专家 著名成功学家卡耐基曾经说过,成功是由15%的专业技能与85%的为人处世构成的。我更愿意解读为:在现代社会,情商对成功起着决定性的作用。情商对于每一个人来说都至关重要,一个拥有良好情商的人不仅仅能承受各种心理压力,更能够坦然面对竞争,创造成功的机会。 ——胡邓博士中央电视台《心理访谈》心理专家在这本书中,戈尔曼聚焦了情商和领导力之间的关系,从神经解剖学视角溯源领导力的生理依据,到各种领导风格的分门别类,再到如何以高情商领导力培养高情商团队。希望此书能够成为各位有志者打开成功之门的钥匙!——朱晓明中欧国际工商学院院长情绪,是人与自我,与他人,与世界相遇时的产物。它是一种信号,也是一种能量。能够解读这些信号的人才能与自我,与他人,与世界顺畅的沟通,能够善用这些能量的人才能激励自我,同时感召他人。本书向人们揭示了一个真相:卓越领导力正是一种基于情商的软实力,拥有它的秘诀在于如何与他人发生情感共鸣,从而激发他们的热情和动力,最终获得由衷的追随。其实这样的能力人人都需要,无论你身为管理者,父母还是爱人,因为人类始终都是情感驱动的社会动物。——汪冰北京大学精神卫生博士初版序亚里士多德的挑战任何人都会生气—这很简单。但选择正确的对象,把握正确的程度,在正确的时间,出于正确的目的,通过正确的方式生气—这却不简单。—亚里士多德,《伦理学》纽约8月一个闷热得难以忍受的下午,蒸笼般的天气让人闷闷不乐、浑身难受。我从麦迪逊大道坐公共汽车回酒店。上车时,中年黑人司机对我露出热情的笑容,友好地打招呼:“嗨!你好吗?”我吃了一惊。公共汽车在闹市区拥堵的车流中慢慢蠕动,黑人司机像对我一样向每一位上车的乘客热情地打招呼。他们都和我一样吃惊,但由于天气让人情绪低落,几乎没人搭理他。汽车爬出拥堵的闹市区进入郊外住宅区之后,车上发生了缓慢但奇妙的变化。黑人司机自说自话般地给乘客介绍起沿途的景致,比如那家商店在大甩卖,这家艺术馆有一个很棒的展览,街头那家电影院刚上演的电影。他一路讲个不停,有趣极了,他快活地和我们分享大都会的多姿多彩,感染了所有乘客。乘客下车时卸下了上车时沉默的外壳,黑人司机大声说:“再见,祝你愉快!”每位乘客都报以微笑。这一幕留在我脑海中快20年了。我在麦迪逊大道坐车那天,刚刚拿到心理学博士学位,但是对于公共汽车上奇妙的变化,当时的心理学研究还是一个空白点。心理学对情绪机制几乎没有任何研究。不过我想象得到,那种欢乐情绪的传播如同病毒一样,从车上的乘客蔓延扩散到整个城市,那位黑人司机就像城市的和平缔造者,拥有巫师一般的魔力,让原本闷闷不乐的乘客愉快开朗起来。不过,本周报纸上的内容却与此形成鲜明对照。在当地一所学校,一位9岁的男童把油漆倒在学校的课桌、电脑和打印机上,并蓄意破坏学校停车场里的一辆汽车。他这样做的原因是一些三年级的同班同学称他为“小宝贝”,他希望以此改变同学对他的印象。一群年轻人在曼哈顿一家说唱俱乐部外消磨时间时无意中发生冲撞,最后演变为打群架,其中一名肇事者手持点38自动手枪向人群开枪射击,导致8人受伤。报道称,本来是小小的疏忽,却被误认为侮辱行为,最后演变成枪击事件,这种现象近年在美国有愈演愈烈的趋势。据报道,在12岁以下的被杀害儿童当中,有57%是被他们的父母或者继父母杀死的。在将近一半案件中,父母声称他们“只是想教训一下孩子”。家长殴打儿童致死的原因是他们挡住了电视机、哭闹或者弄脏纸尿裤。一名德国少年因谋杀5名土耳其女子受审。他趁受害人熟睡时放火烧死了她们。该少年是新纳粹组织成员,他把自己失业、酗酒和倒霉等问题归咎于外国人。他用低不可闻的声音恳求道:“我一直后悔不已,我非常羞愧。”我们每天都会看到关于这种恶性事件的新闻报道,恶性的情绪冲动在我们周围肆意蔓延。新闻报道反映了在更大的范围内,我们及周围人群的生活中潜藏着情绪失控的危险。面对这股飘忽不定的潜流,没有人能够独善其身,它以这样或那样的方式影响着所有人的生活。近10年来,这样的新闻频频见诸报端,我们的家庭、社区以及公共生活当中情绪失调、绝望和肆无忌惮的现象越来越多。近些年社会逐渐被越来越严重的愤怒与绝望笼罩,父母双双在外工作、放学后独自回家的“钥匙儿童”,被迫留在家中与电视为伴,境况凄凉。还有儿童被遗弃、被忽视和受虐待,遭受“恨铁不成钢”的家庭暴力。情绪危机四处蔓延,全球范围内情绪抑郁的人数不断攀升,攻击行为大大增加:青少年带枪上学、高速公路上的交通事故演变为枪杀案、心怀不满的被辞退员工对前同事大开杀戒等。情绪虐待、驾车枪击事件以及创伤后应激障碍,在过去10年全都变成了司空见惯的词语,时下的问候语也从欢快的“祝你愉快”变成了暴躁的“让我开心”。《情商》的目的在于把情绪这种说不清的东西说清楚。作为一位心理学家,同时也是《纽约时报》从业十多年的记者,我一直在关注非理性领域的科学发展。从这个角度出发,我重点关注两种截然相反的趋势,一是描述危机重重的公共情绪生活,二是提供有用的补救方法。探索的时机在过去10年,坏消息层出不穷,但与此同时,关于情绪的科学研究也经历了空前的繁荣。其中最令人振奋的是人脑运行机制的研究,新的脑成像技术等突破性方法为科学家对人脑一探究竟提供了可能。人类历史上第一次解开了长久以来的人脑之谜:个体在思考与感觉、想象与做梦的时候,人脑这团精密的细胞集合体是如何工作的。随着神经生物学的迅猛发展,我们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清楚地了解大脑较为原始的部位情绪中枢的运作机制,它使我们发怒或流泪,既能挑起战争也能激发爱情,可以产生积极影响也可以起到破坏作用。情绪运行与失控机制研究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发展,为化解人类公共情绪危机提供了新的良方。我不得不等到有关科学研究成熟之后,才动手写作《情商》。科学见解姗姗来迟的原因主要是过去这些年的研究一直忽略了情感在人类心理生活中所占的一席之地,心理科学的情绪研究是一块未被开发的广袤大陆,实在令人吃惊。心理自助书籍趁机填补了这种空白,这些书籍的出发点是好的,但它们顶多是以临床的观点为基础,基本上没有什么科学依据。现在科学的发展终于能对这些复杂的、离理性最远的精神问题提供权威的解释,为人类心灵拼出比较清晰的图像。科学家描绘的情绪地图对智力认识比较狭窄的人提出了挑战,他们认为智商由基因决定,后天经验难以改变,我们的命运基本上由智商潜能所决定。这种观点忽略了更有挑战性的问题:我们能改变什么,让我们的孩子生活更美好?比如在某些情况下,高智商的人表现不佳、智商一般的人却表现出色,到底是什么因素在起作用?我认为很大原因是被称为“情绪智力”的系列能力,包括自控力、热情和坚韧的品格,以及自我激励的能力等在起作用。我们把情绪技能传授给儿童,使他们更好地发挥由先天基因决定的智力潜能。除了这种可能性,我们还面临道德上的迫切性。当代社会结构正在以前所未有的速度瓦解,自私、暴力和卑鄙无耻似乎正在腐蚀我们公共生活的美德。情绪智力的重要性体现在感情、性格和道德本能的联系上。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生活中最本质的道德立场来源于基础的情绪能力。对个体来说,冲动是情绪的媒介,所有冲动都起源于最终表现为外在行动的情感爆发。容易冲动的人缺乏自制力,在道德上是不完整的。控制冲动的能力是意志和性格的基础。同样的道理,利他主义的根源是同理心—具有理解他人情绪的能力;如果对他人的需要或绝望缺乏感应,就谈不上关怀。如果问我们时代最需要的两种道德立场是什么,那就是自我克制和同情心。我们的旅行为了更好地理解我们自身生活以及周围世界中复杂的情绪现象,在本书中,我的作用就像一位导游,带领读者纵览有关情绪的科学发现。旅行的终点是理解情绪的含义,明智地处理情绪问题。这种理解本身在某种程度上是有用的,就像物理学量子水平的观测器会改变被观测物体一样,观察情感的世界同样会产生这种效果。旅行的第一站是参观人脑情绪构造的新发现,以此解释我们生活中最难以理解的感性压倒理性的时刻。人脑结构的相互作用控制了人的愤怒与恐惧、激情与喜悦。理解了这些,我们就会知道情绪的习惯可以破坏我们最良好的意愿,同样也可以克制更有破坏性或者自我打击的情绪冲动。更重要的是,神经科学的研究发现使我们认识到塑造下一代情绪习惯的关键时机。旅行的第二站,即本书的第二部分关注的是天生的神经系统是如何对所谓的“情绪智力”产生作用的。比如,能够控制情绪冲动,理解他人内心最深处的感受,熟练地处理人际关系。这些罕见的本领用亚里士多德的话来说,就是“选择正确的对象,把握正确的程度,在正确的时间,出于正确的目的,通过正确的方式生气”。(对神经科学细节不感兴趣的读者可以直接跳到本部分。)广义的智力模式把情绪置于众多生存潜能的中心。本书第三部分分析了情绪智力的关键作用:情绪智力如何维持我们最重视的人际关系,如果没有情绪智力,人际关系就会受到破坏;对事业成功起到关键作用的情绪智力,正在受到市场力量前所未有的重视;有害的情绪对身体健康的危害与二手烟无异,情绪平衡是我们健康和幸福的保证。人类基因遗传赋予每个个体一系列的情绪设定值,从而决定了个体的性格气质。不过人脑的神经回路具有很强的可塑性,性格不是先天决定的。本书第四部分介绍我们童年时期在家庭和学校中获得的情绪经验塑造了情绪的神经回路,从正面或负面影响了我们情绪智力的基本技能。这说明影响我们生活的最基本的情绪习惯是在童年和青少年的关键时期确立的。本书第五部分探讨了成年以后无法控制情绪的人将会面临什么样的危险,情绪智力的缺失会增加一系列的风险,比如沮丧、焦虑、暴力、饮食紊乱和滥用毒品等。同时,具有先见之明的学校会向儿童传授情绪与社交技能,确保他们的生活走向正轨。本书中最令人困扰的研究数据也许是一项由父母和教师参与的大型调查,该调查表明在全球范围内,当代儿童比上一代更容易遇到情绪困扰问题,他们更孤单和沮丧,更愤怒和任性,更紧张和容易焦虑,更冲动和具有攻击性。至于解决之道,我认为这取决于我们如何让年青一代防患于未然。现在我们对儿童的情绪教育放任自流,这会导致更加灾难性的后果。其中一个解决办法是重新审视学校教育学生的方法,在教学中把头脑和心灵结合起来。我们旅程的终点是参观旨在教授儿童情绪智力基本技能的创新课程。人类的情绪竞争力包括自我意识、自我控制、同理心,以及聆听、解决危机和合作的艺术等,可以预见,总有一天,这些重要的内容将会成为学校教育的必修课。亚里士多德在《伦理学》中对品德、性格和幸福人生进行了哲学思考,他提出的挑战是明智地处理我们的情感生活。我们的激情如果运用得当将会充满智慧,激情可以指引我们的思想、价值观以及生存,但激情又很容易受到扭曲。亚里士多德认为,问题不在于情绪,而在于情绪的恰如其分以及情绪的表达。问题是,我们应该怎样将智慧赋予我们的情绪,使我们的生活环境更文明,公共生活更和谐。 第一部分情绪大脑第一章情绪的功能用心去看才看得清楚,本质的东西用肉眼是看不见的。—圣埃克苏佩里,《小王子》美国全国铁路客运公司的一辆列车在路易斯安那州贝奥县失控撞击铁路桥后冲进河里,昌西一家三口正好在列车上。昌西夫妇的女儿安德烈亚由于脑瘫常年坐在轮椅上,夫妇俩把全部精力都用来照顾11岁的女儿。我们想象一下昌西夫妇生命的最后一刻。当河水不断涌进正在下沉的车厢,他们首先想到的是他们的女儿。为了让安德烈亚获救,他们竭尽全力把她推出了车窗。安德烈亚被救援人员救了上来,昌西夫妇却随着车厢沉入了水底。昌西夫妇在最后一刻竭力挽救女儿的生命,这种伟大的举动体现了人类不可思议的勇气。毫无疑问,亲代为子代牺牲的现象在史前时期以及人类有历史记载以来一再出现,如果放眼更加漫长的人类进化过程,这种现象更是数不胜数。从进化生物学的角度来看,亲代的自我牺牲是为了“成功繁殖”,即把自身的基因传递给未来的世代。不过对于危急关头奋不顾身的父母来说,这一切都是出于爱。从情绪的功能和潜能角度分析,舍己为女的故事表明了无私奉献的爱以及各种情绪在人类生活中的作用。这说明我们最深层的感受、我们的激情和渴望是最根本的向导,人类得以生存和延续很大程度上要归功于情绪对人类行为的影响力。情绪的力量非常强大,只有强烈的爱—挽救爱女的迫切感,才能让父母克服自身的求生欲望。从理性角度看,他们的自我牺牲是非理性的,但从感性角度看,牺牲是他们的唯一选择。情绪的力量是巨大的,人的行为由情绪驱动,汽车由马达驱动。强烈的感性会战胜理性,为朋友两肋插刀,为亲情忍受痛苦。当人被情绪控制的时候,可能会失去理智。因此管理情绪至关重要。在人类进化过程中,情绪为什么在人类心理中发挥了核心作用呢?社会生物学家对此提出了感性压倒理性的观点。他们认为,情绪指导我们迎接困境或重任的挑战—这些挑战和任务往往过于重大,无法交由理智单独处理,比如危险、痛苦的损失、百折不挠坚持目标、建立人际关系、组建家庭等。每一种情绪相当于一种独特的行动准备,指导我们按照过去被证明行之有效的方法,去处理人类生活中反复出现的挑战。情绪对行动的指导作用在人类进化历史上不断重复出现,情绪就像一个根植于人类神经系统的指令体系,成为人类心灵固有、自动的反应倾向,对人类生存具有重大的意义。分析人类本性时无视情绪的力量是一种可悲的短视。当代科学研究发现并肯定了情绪对人类生活的重要意义,人类自称“智人”(Homosapiens)和会思考的物种,却没有正确认识到这一点。我们根据经验知道,在进行决策和行动时,感觉的作用等于甚至常常超过思维的作用。我们过于强调以智商为衡量标准的纯粹理性在人类生活中的价值和意义。不管怎样,当情绪占据支配地位时,智力可能毫无意义。当激情压倒理智这是一个由误会酿成的悲剧。14岁的玛蒂尔达•克雷布特里本来想和她父亲玩一个恶作剧。她的父母外出拜访朋友,凌晨一点才回家。玛蒂尔达计划在那时突然从壁橱中跳出来,大叫一声。可是鲍比•克雷布特里和他太太以为玛蒂尔达当晚不在家里,而是和朋友们待在一起。鲍比进屋时听到一些声响,于是他抄起一把小口径手枪,走进玛蒂尔达的卧室一探究竟。这时玛蒂尔达突然从壁橱中跳出来,鲍比朝女儿的脖子开了枪,她在12个小时之后死亡。恐惧是人类进化的情绪遗产,恐惧促使我们保护家人免遭危险,也正是这种冲动促使鲍比•克雷布特里拿起手枪,在屋里搜索潜伏的入侵者。恐惧使鲍比在没有看清对象之前,甚至在听出他女儿的声音之前就开了枪。进化生物学家认为,恐惧的本能反应已经在人类神经系统中打下了深深的烙印,这是因为在漫长而关键的史前时期,这种本能反应对人类具有生死攸关的意义。更为重要的是,本能反应还关系到人类进化的主要任务,即繁衍后代,让后代继承这些基因倾向—可悲的是,正是恐惧的本能反应酿成了克雷布特里一家的悲剧。人与动物的区别在于理性,人如果失去理性就是动物。人的欲望无限,而资源有限,因此必须学会管理欲望。情绪无限,而自由的空间有限,因此必须学会控制情绪,不能让情绪泛滥。因为激情会压倒理性,所以开玩笑必须受控,不能开过度的玩笑。激情压倒理性是在人类进化过程中缓慢形成的,如同固化在人脑中的程序一样。但是今天社会发展速度太快,过去缓慢演进的程序不再适应今天的环境,因此要进行人为的干预,实现新环境下的演进,让理性战胜感性。尽管在漫长的进化过程中,人类的情绪起到了重要的指引作用,但随着文明社会的迅速发展,缓慢的进化过程已经跟不上现实的步伐。实际上,最早的法律和道德宣言,比如《汉谟拉比法典》、希伯来人的《十诫》和阿育王的诏书等,可以被视为对人类情绪进行约束、控制和教化的尝试。正如弗洛伊德在《文明及其不满》中指出的那样,社会必须从外部强加一定的规矩,以克制人类随意泛滥的内在情绪。尽管受到社会的约束,激情压倒理智的现象还是时有发生。人类这种固有的本性来源于心理的基础构造。从情绪基础神经回路的生物设计机制来看,人类与生俱来的生物构造是在过去5万个世代被证明行之有效的机制,而不是过去500个世代、更不是过去5个世代才确定的。缓慢而精妙的生物进化力量塑造了人类情绪,这一过程已经经历了100万年;而在最近的1万年中,尽管人类文明迅速发展,人口从500万膨胀到50亿,但这期间在人类情绪生物机制上却几乎没有留下任何痕迹。不管怎样,我们对他人的评价以及自身的反应不仅受到理性判断或个体经验的影响,还取决于远古祖先的遗传。正如克雷布特里一家的遭遇那样,有时候生物遗传会导致悲剧。总而言之,我们常常会遇到后现代的困境,而我们用于应对困境的情绪机制却是更新世①的产物。这种困境正是本书的中心议题。驱动力早春的一天,我开车经过科罗拉多一个山口的高速公路,一场突降的暴风雪挡住了我的视线,我根本看不清前面的汽车,飞舞的雪花白得耀眼。我把脚踩在刹车上,焦躁不安,甚至能听到心跳的声音。后来焦虑发展成完全的恐惧:我把车停在路边,等待暴风雪过去。半个小时之后,暴风雪停了,能见度有所恢复,我重新开车上路,但只行驶了几百米就被迫停车了。有辆汽车追尾撞上了前面缓慢行驶的汽车,救护人员正在抢救后面这辆车上的乘客。高速公路由于交通事故而造成堵车。假如我不顾暴风雪继续开车,很可能会撞上它们。那天我出于警觉的恐惧很可能救了我一命。就像野兔一看到狐狸的脚印就吓得半死,或者原始哺乳动物躲避食肉恐龙一样,内心的感觉驱使我把车停下,集中注意力应对即将来临的危险。所有的情绪在本质上都是某种行动的驱动力,即进化过程赋予人类处理各种状况的即时计划。情绪(emotion)的词源来自拉丁语“motere”,意为“行动、移动”,加上前缀“e”含有“移动起来”的意思,这说明每一种情绪都隐含着某种行动的倾向。情绪导致行动,这在动物或儿童身上表现得最为明显。情绪是深层的驱动力,在广义的动物世界中,只有在“受教化”的成年人身上,才会经常出现情绪与反应存在很大偏差的现象。情绪引发的独特生物学特征显示,情绪体系中的每一种情绪均扮演独特的角色(参阅附录1,详细了解“基本”情绪)。得益于新的人体和大脑检测方法,研究者在每种情绪导致不同类型反应的驱动机制方面发现了更多的生理学证据。人在生气的时候,血液会流到手部,以方便抓起武器或攻击敌人,同时心率加快,肾上腺素激增,为强有力的行动提供充沛的能量驱动。人在恐惧的时候,血液会流到大块的骨骼肌,比如双腿,以方便逃跑,而且面部会由于血液的流失而发白(因此会有血“变凉”的感觉)。与此同时,也许是因为需要考虑是否应该躲藏,身体有那么一瞬间会呆住不动。大脑情绪中枢的回路释放出大量使身体保持警觉的激素,人的感觉变得敏锐,为行动作好充分的准备,同时集中精力分析当前的威胁,更有效地评估即将采取的行动。人在快乐的时候,主要的生理变化是负责抑制负面感觉及提升可用能量的大脑中枢活跃度增强,而产生忧虑情绪的大脑中枢趋于平静。不过此时生理状态保持静止,不会产生特殊的变化,身体复原的速度要快于悲伤情绪引起的生理变化。这种特征使身体能够得到正常的休息,同时为即将面临的任务以及朝着目标努力储备充足的热情和力量。人在坠入爱河的时候,会唤起温柔的感觉和性满足,同时还会唤起副交感神经—这和人在恐惧或生气时“战斗或者逃跑”的行动生理模式截然相反。副交感神经模式俗称“放松反应”,此时身体处于平静和满足的状态,易于合作。人在吃惊的时候,眉毛会往上挑,使视野更加开阔,同时允许更多的光线射向视网膜。从而捕捉更多关于意外事件的信息,以便准确分析当下的情况,确定最佳行动方案。人在厌恶的时候,面部表情在全世界几乎都是一样的,而且传递的是同样的信息:吃到或者闻到让人很难受的东西,或者类似这样的经历。厌恶的面部表情—上唇撇向一边,鼻头微微皱起,达尔文认为这是人类的一种本能反应,为了不吸入有害气体而屏住呼吸或者吐出有毒的食物。悲伤的主要作用是帮助个体适应重大的损失,比如亲人的死亡或者极大的失望。悲伤会降低生命活动的能量和热情,尤其是娱乐活动或者享乐。随着悲伤情绪的加深,并慢慢滑向沮丧,人体的新陈代谢就会减缓。这种内在的收缩为个体创造机会哀悼损失或者幻灭的希望,领悟损失对人生的影响,并且在能量回升之后开始新的生活。能量的降低还可以把哀伤而脆弱的原始人类留在家的附近,也就是留在更安全的地方。人的情绪直接引起生理反应,情绪可以调动体能。我们的生活经历和文化进一步塑造了这些行为的生理倾向。比如,失去爱人令人悲伤和痛苦,这在全世界都是一样的。但我们如何表达痛苦—在私底下如何展现或者克制情绪,却受到文化的影响,在我们的生命中哪些人是值得哀悼的“爱人”也由文化来定义。在漫长的进化过程中,人类情绪反应被塑造成形,相对于人类有历史记载之后的大多数时期,当时的状况要严峻得多。在这一时期,很少有婴儿能活到童年期,能活到30岁的人更是少之又少,凶猛的肉食动物随时出没,反复无常的干旱和洪涝灾害导致饿殍遍野。但随着农业的出现以及原始人类社会的形成,人类的存活率开始发生急剧的变化。在过去1万年间,这种现象在全球范围内出现,人类生存危机的压力慢慢减轻了。生存的压力曾经使人类的情绪反应对于生存至关重要,当这种压力消退时,人类部分情绪的吻合度也出现了问题。在远古时期,“一触即发”的愤怒对人类有着生死攸关的意义,但对于当代13岁的儿童来说,获得“一触即发”的自动化武器经常会引发灾难性后果。人的两种心理一位朋友曾向我讲述离婚的痛苦经历。她的丈夫爱上了一位比她年轻的女同事,突然说要离开她,与女同事同居。在接下来的几个月里,这对怨偶就房子、钱和孩子的监护权展开了痛苦的角力。几个月后的现在,这位朋友说单身生活对她更有吸引力,她很高兴能自由自在地活着。她说:“我不再想着他了。我真的不在乎。”但她说话的时候,眼睛里却泛着泪花。闪过泪光的瞬间很容易被人忽略。泪水汪汪的眼睛表示她很悲伤,这和她口头上说的刚好相反,我们这种同理心的领会是一种解读行为,这和从字里行间解读文字的意义一样明确。一种是情绪心理的行为,另一种是理性心理的行为。实际上我们有两种心理,一种用来思考,一种用来感觉。这两种完全不同的认知方式相互作用,共同构建了我们的心理生活。理性心理是我们通常能够意识到的理解模式,具有清醒的意识,会思索,能够进行思考和反思。除此之外还有另外一种认知系统:冲动、有力,有时没有逻辑可言,即情绪心理(请参阅附录2,了解情绪心理的特征)。这种感性与理性两分系统类似于我们常说的“心”和“脑”的区别。内心认为某件事情是对的,与通过理性思考得出正确的结论,我们对于二者的信服程度是不同的,前者要更加笃定一些。理性和感性对心理的主导比例是一个平稳的梯度,感觉越强烈,情绪对心理的主导作用就越强,理性的作用就越弱。这种影响机制很可能源于千万年的进化优势,情绪和直觉能够指导我们在危急关头作出即时的反应—在这种形势下,停下来思考应该如何行动很可能会让我们丧命。情绪和理性这两种心理在大部分情况下能够和谐共处,它们不同的认知方式相辅相成,为人类在世界上生存提供指引。情绪和理性心理通常处于某种平衡状况,情绪袭来,要求理性心理采取行动,理性心理则斟酌、有时甚至否定情绪的指令。当然情绪和理性心理是半独立的体系,我们接下来会谈到,它们各自如何反映独特而又相互关联的大脑神经回路运行机制。在大多数情况下,这两种心理的相互协调简直是巧夺天工,感觉对思维必不可少,思维对感觉也是如此。不过一旦激情超过平衡的临界点,情绪心理就会占上风,压倒理性心理。16世纪的鹿特丹人文主义学者伊拉斯谟曾经描述过理智与情感永无休止的纷争:众神之王朱庇特赋予人们的激情多于理智—两者的比例大概是24:1。为了制衡理智的单极力量,他扶植了两个暴君:愤怒和贪婪。理智与这两股联合力量对抗的胜算如何,看看人类在日常生活中的表现就一清二楚了。理智只好使出了最后一个招数,不断强调道德规范,直至声音沙哑。而愤怒和贪婪则让理智见鬼,而且越来越吵闹和嚣张,直到最后理智筋疲力尽,放弃,投降。人有两种心理行为:一种是情绪心理的行为,另一种是理性心理的行为。我们有两种心理,一种用来思考,一种用来感觉。感性如心,理性如脑。脑认为不应该这样想,可是心却不能和脑一致。例如脑认为我要忘记她,心却还是想念她。感觉越强烈,情绪对心理的控制力就越强,理性的作用就越弱。理性和感性就如同一个跷跷板,有临界平衡点,也会有失衡的时候。大脑的发育考察人脑的进化过程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情绪对理性心理潜在的控制作用,以及情感和理智容易打架的原因。人脑由细胞和神经液组成,重约3磅,是进化过程中人类的近亲—其他灵长类动物大脑的3倍。经过几百万年的进化,人脑自下而上生长发育,由较低级和较原始的部分发育进化出较高级的神经中枢。(人类胚胎的大脑发育大致重演了这一进化过程。)大脑最原始的部分是包围在脊髓顶端的脑干,所有具备不止一个最微型神经系统的生物都有脑干。位于大脑最下端的脑干主导呼吸、人体其他器官的新陈代谢等生命基本功能,同时控制刻板反应和动作。脑干没有思考或学习的功能,它只是一个预先设定程序的自动调节器,旨在维持身体的正常运转,并作出确保生存的反应。这种大脑统治了爬行动物时代,不妨想象这个画面:一条吐着信子的蛇面对攻击的威胁发出“咝咝”的声音。脑干是大脑最原始的部分,也是情绪中枢的起源。经过几百万年的进化,情绪中枢进化成会思考的大脑,即“新皮层”,这层充满皱褶的灯泡状器官位于大脑的最外层。思考脑从情绪脑进化而来,这一现象很能说明思维和情感的关系;情绪脑的出现要早于思考脑。人脑控制着人的行为,主导情绪的是情绪脑。人脑和动物脑都是经过缓慢进化形成的。脑的物理结构如同电脑的硬件,通过学习获得的信息就如同电脑的软件。人类情绪最早起源于嗅觉,更准确地说是起源于嗅叶,即接收并分析气味的细胞。每一种活的个体,无论是好吃的还是有毒的,无论是性感的伴侣,还是天敌或者猎物,都携带着一种独特的分子标签,可以在风中传播。在原始时期,嗅觉对生存无疑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原始的情绪中枢从嗅叶开始进化,最终发育成足以环绕脑干顶部的构造。在最初的阶段,嗅觉中枢由分析气味的神经元薄层组成,其中一层细胞接收闻到的气味,并进行分类:好吃的或者有毒的,交配对象、天敌或者猎物。第二层细胞通过神经系统向身体发出反射信号采取行动:吞咽或者呕吐,接近、逃跑或者捕捉。最早的哺乳动物出现之后,情绪脑新的关键神经元层也形成了。情绪脑的新神经元层包围着脑干,看起来就像是被人咬了一口的面包圈,脑干正好安放在中空的底部。由于这部分大脑环绕并包裹着脑干,因此又被称为“边缘”(limbic)系统,“边缘”一词来源于拉丁语“limbus”,意为“衣领”。这一新的神经区域为大脑的指令系统添加了恰当的情绪。当我们渴望或愤怒的时候,坠入爱河或因恐惧而退缩的时候,正是受到了边缘系统的控制。边缘系统进化出了两个强有力的工具:学习和记忆。这种革命性的进化使得动物的生存抉择更加明智,而且能更好地适应变化的要求,而不是一味地作出相同的自动反应。如果某种食物吃了会生病,下次就不会再吃。什么能吃、什么不能吃依然主要由嗅觉决定;嗅球和边缘系统之间的联结组织现在负责辨别各种气味,比较当前的气味与以前的气味,区别好的气味与不好的气味。这个功能是由“嗅脑”(rhinencephalon)完成的,“嗅脑”的字面意思是“鼻子脑”,属于边缘系统神经网络的一部分,也是思考脑新皮层最基础的系统。大约在1亿年前,哺乳动物的大脑发生了生长突增。在原先薄薄两层皮层—这部分的功能是计划、理解感受、协调行动—的顶部,出现了几层新的大脑细胞,从而形成了大脑的新皮层。和最初的两层大脑皮层相比,新皮层具有异乎寻常的智能优势。“智人”的新皮层比其他任何物种的都要大得多,这正是人类所独有的。新皮层是思想的所在,它包含综合和理解感觉的神经中枢。新皮层还使我们的思考伴随着某种感觉,而且使我们对观点、艺术、符号和图像等产生感觉。在进化过程中,新皮层具备的精妙调节功能使生命机体在趋利避害方面具有巨大的优势,而且更有可能向后代遗传包含同样神经回路的基因。新皮层具有制定策略、作出长远计划和其他谋略的功能,这是生死攸关的优势。除此之外,艺术、文明和文化的繁盛也都是新皮层结出的硕果。大脑新皮层还为情绪生活增添了色彩。比如爱情,边缘结构能够产生愉悦和性欲的感觉,即激发性欲的情绪。而新皮层的出现及其与边缘系统的联系,使得母亲与孩子的联系更加紧密,这种联系是家庭单元的基础,母亲负有长期抚养孩子的义务,从而使人类的发展成为可能。(没有新皮层的生物缺乏亲子感情,比如爬行类动物,幼崽孵化出来之后必须躲藏起来,防止被亲代吞噬。)人类父母对孩子的保护会一直持续到孩子成年,横跨漫长的童年期—儿童的大脑在这期间继续发育。从爬行类动物到恒河猴,再到人类,其大脑新皮层的质量依次增加,大脑神经回路的相互联系也呈几何式增长。联系的次数越多,可能反应的范围就越大。新皮层使情绪生活更加微妙和复杂,比如对自身感觉产生感觉的能力。灵长类动物的新皮层与边缘系统比其他物种要发达得多,其中要数人类的最为发达。这表明人类能够对情绪产生更为广泛的反应,而且更加微妙。野兔和恒河猴对恐惧有一套有限的典型反应,但人类拥有更发达的新皮层,它的指令系统要细致得多—包括打电话报警。社会系统越复杂,这种弹性处理就越重要。因此,没有哪一种生物比人类社会更加复杂。新皮层虽然是大脑的高级中枢,但并不能控制全部的情绪生活。对于心灵至关重要的问题—尤其是情绪的紧急状况,新皮层需要服从边缘系统。由于大脑的高级中枢发源于边缘系统,或者说扩展了边缘系统的功能范围,情绪脑在神经结构中扮演着关键的角色。情绪脑是新大脑发育的基础,情绪区域通过神经回路与新皮层的所有部分产生了千丝万缕的复杂关系。因此,情绪中枢对包括思考中枢在内的大脑其他部分的运作具有强有力的影响。





上一本:张德芬心灵经典 下一本:在如水的时光里好好爱自己

作家文集

下载说明
情商:全6册的作者是丹尼尔·戈尔曼◎,全书语言优美,行文流畅,内容丰富生动引人入胜。为表示对作者的支持,建议在阅读电子书的同时,购买纸质书。

更多好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