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岁的你,早已替自己预约了三十岁的人生,想要满足欲望又不想债务缠身,那么你就得想办法充实自己的脑袋和口袋。 ★如果你不想三十岁后,仍然领着死薪水、靠吃泡面省钱,那么,你*好三十岁前就开始打造“印钞机”,否则,你一辈子都只能活在“钱不够用”的牢笼里; ★三十六则老板不说、老师不教的残酷忠告,助你站上人生的制高点,决定你在三十岁后的位置。 本书简介: 本书的写作背景是:财经杂志常报导,许多三十几岁的年轻人,靠着玩股票和投资理财,就能提早享受财务自由。它们还告诉年轻人:只要你努力工作,手边存点资金,再一股脑地把钱投入各种理财渠道,就能开启另一个钱滚钱的账户。然而,如果你真的以为,照着这些“励志故事”就能致富,你只是把自己推入贫性循环的陷阱中,永世不得超生罢了。当你还在被薪水制奴役时,有钱人早已抢先一步,根据自身的专业和发展优势,替自己量身打造一台全天候运转、不需要休息的“印钞机”。本书将破解各种理财迷思,点醒你对金钱的错误认知,又如迎头痛击般,要你好好认清现实,规划属于自己的“印钞机”蓝图,才能真正扭转你的贫穷命运。 作者简介: 狄骧,畅销书作家,目前客居台北,为《Reach上班族达阵Mook》总主笔。著有《富不是命定,而是习性使然》《没本钱,照样创业赚大钱》《其实,钞票不是钱,不景气也不是坏事》《十年后,你想成为流浪汉还是富翁?》等。 目录: PART1 “贫性循环”像高血压,无声无息却要人命 穷人永远不知什么是“贫性循环”/003 你再继续“踩油门”,早晚会翻车/008 你口袋里的100元,只是一张纸/013 每天买地摊货和吃泡面,是赔本生意/018 需求和欲望,便当和名牌包/022 穷人没有资格享受“欲望”/025 害怕没钱的人,才是穷人/029 生老病也是“贫性循环”的推力/032 写手和作家、合音和歌手的不同/036 小心!贫穷是会遗传的病毒/040 父母的支持,是看不见的负债/044 “贫性循环”像高血压,悄悄地吃掉你的人生/048PART 1“贫性循环”像高血压,无声无息却要人命 穷人永远不知什么是“贫性循环”/003你再继续“踩油门”,早晚会翻车/008你口袋里的100元,只是一张纸/013每天买地摊货和吃泡面,是赔本生意/018需求和欲望,便当和名牌包/022穷人没有资格享受“欲望”/025害怕没钱的人,才是穷人/029生老病也是“贫性循环”的推力/032写手和作家、合音和歌手的不同/036小心!贫穷是会遗传的病毒/040父母的支持,是看不见的负债/044“贫性循环”像高血压,悄悄地吃掉你的人生/048PART 2高CPI和负利率时代,是个不断蔓延的沙漠 穷人都是埋头苦干的傻子/055富人的财富,都来自非劳务收入/059太在意薪水的人,都是不爱钱的人/063你付出的是价格,得到的却不是价值/067薪水制是穷人的母亲/071加薪只是一种安慰剂/076月薪超过2万,不是穷人,但也只算是“贫民”/080拥有房子,不见得就是“有产阶级”/084这个时代,每个人都口渴却又渴不死/089别想用薪水赶上CPI这辆高速列车/093把钱放银行,不如拿去吃牛排唱歌/097全世界都逃不过“经济沙漠化”的天灾/102PART 3趁还没穷死前,打造自己的“印钞机”吧! 什么样的收入,才算是“印钞机”收入?/109再苦也要打造自己的印钞机/114最小的印钞机,也要几百个零件/118亲友眼中那个亏损三年的“天生富人”/123十年内破产三次的“印钞机达人”/127印钞机型号有很多种,每个人要的都不同/131自己打理店等于手动印钞机,做了才有钱/135世上没有不会出故障的印钞机/140你必须是印钞机的最佳维护专家/144每台印钞机也都有使用期限/148没有印钞机前,不要投资/152“不断电印钞机”才是致富超级武器/156前言自 序 吃了一百天泡面省下的钱,一天内就贬值? 节俭真的是美德。自 序吃了一百天泡面省下的钱,一天内就贬值? 节俭真的是美德。然而,它却不能让你脱贫致富。可是,很多被高CPI和低薪夹杀的上班族仍看不清:想要脱离没钱的恐惧焦虑,光靠节流、存款这类美德,不但没有效,反而会让你不自觉地陷入“贫性流沙”,再也无法翻身。 油、电涨价的那一天,有位年轻的男性白领哭着跟我说,他狠下心来吃了一百天泡面省下的钱,不到二十四小时,就被绿巨人变身般上涨的物价吃得连骨渣都不剩。因为接下来,不仅房东告知他,水电分摊费要提高,他的摩托车去加油也更贵了,小吃店和路边摊的价格也跟着涨,就连泡面厂商也要落井下石。他算了算,再这样下去,他那微薄的薪水,只能让他把一包泡面分成两次吃,才活得下去。他问我,这种日子要怎么过?他要如何才能脱离这种穷到快被阿飘抓去的困境?我告诉他,除非他家有祖产,有富爸爸或妈妈,否则,他唯一的解决方案,就是三十岁后能打造出一台自己的“印钞机”。只有运用印钞机,有持续且大量的收入,才能抗衡CPI这种怪兽,甚至把它远远抛在身后,让它连你的车尾灯都看不到,你才能拥有财务自由。 然而,如果他要在三十几岁就拥有自己的印钞机,那么在二十几岁时,他就要开始部署和勾勒印钞机的蓝图,并且不停地组装测试和改良。顺利的话,三十几岁就可以跷着二郎腿看着印钞机日夜不停地帮他增加收入。否则等到三十几岁才开始醒悟,由于体力渐差加上有家累,要在四十几岁成功打造印钞机,就会比较辛苦一点儿。 老实说,上班族的财务和经济困境,不只是这些年轻的低薪族才会遭遇的,即使你在职场已有十年资历,月薪超过10000元也可能碰上。然而,如果你能从本书中的论述和案例中,真正看清高CPI、低薪及实质负利率是未来一百年都不会改变的“不可逆趋势”,你就会知道,你的薪水如果不跟上CPI,即使你未来领到12000元以上的月薪,也只能三餐吃一包泡面度日,更不用说要买房或安稳退休了。 因此,你不仅要关心自己三十岁后会站在哪里,你更要担心的是,三十岁后,你是否还在为了“钱不够用=贫”或“没有钱用=穷”而失眠焦虑和感到绝望。 虽然不是所有的上班族都是经济学的专家,但身处“饥饿游戏”平台中,你至少应该意识到,CPI、通货膨胀和实质负利率,还有汇率及利率,都将冷不防地从四面八方把你逼入“贫性循环”的轮回中,让你永不得超生。 物价的上涨,除了和利率有关,跟汇率也有“脐带效应”。 例如,政府如果为了挽救出口而让货币贬值,也会因而伤到进口利润,让进口成本大增。可想而知,进口物价上升,接着就是国内物价全涨。 总之,整个资本市场中,会让物价上涨、让你的薪水和存款贬值的因素和变量,实在太多也太复杂。只要这么多的变量中有一个出了问题,物价就像娘要嫁人一样,拉也拉不回地上扬,这些都不是你我可以预测和控制的。 因此,三十岁后,你除了要搞清楚自己该往哪个产业、哪个领域去力争上游外,你还必须要先为自己未来的财务风险做好应对的准备和管理。 总之,如果你真的想脱离“贫性循环”,就开始为自己打造印钞机吧!不论你从事什么行业,只要你的产出符合市场需求,就能打造出印钞机。毕竟,在这个钞票快速贬值的时代,你要脱贫或致富的关键,绝不是省钱或储蓄,而是拥有持续性收入的印钞机。 我策划和写这本书的用意,就是要告诉大家这些真相,还有为何你必须拥有那种你不工作或去度假时,钞票仍会自动进你口袋的收入。同时,在书中我也会把如何打造印钞机的方法和辛苦之处同大家分享。 相信我,贫穷不是天注定的,任何人都可以从“贫性循环”里翻身,拥有财务自由。只要你的脑袋开窍,开始用富人的“印钞机收入”思维来善用自己的资源,就算你只会擦皮鞋或在路边举牌,只要你有勇气去组装和测试,你就有资格拥有“系统化收入”的印钞机,日夜不停地为你印钞票。PART 1“贫性循环”像高血压,无声无息却要人命穷人永远不知什么是“贫性循环” 我常对几个背负信用卡债的朋友说,他们之所以成为穷人或卡奴,不是因为没工作或工作偷懒,而是不懂“贫性循环”的强大威力。到底什么是“贫性循环”?所谓的贫性循环就是:当你没钱或钱不够用时,仍用超支或透支的策略去满足现在的不当需求。结果,这些自欺的策略,将导致你未来更贫穷。例如,月薪5000元的穷白领,赚来的钱不是拿来充实自己或去考证照,而是吃喝玩乐或买包包、买衣服花掉,甚至花光下个月的预算,导致负债越来越多,结果,每月的薪水到手,有一半以上都要拿来还债。可想而知,他未来的收入和生活质量将更糟糕,注定一辈子都是穷人,再也无法翻身。 我有位朋友在公司担任高管,据我所知,他一入社会就开始为存第一桶金做准备。然而,很多年后,他的存款却迟迟没有破10万元大关。有一次,我忍不住开口问他,当主管一定收入比较多,为什么账户上的数字仍然这么低。他叹口气说,本来也以为薪水变多就能存到钱,没想到赚得多,花得也多。例如,以前骑摩托车上班觉得稀松平常,当了主管后觉得自己的身份已经不同,应该要跟基层员工有所区别,于是贷款买了一辆名车代步。除此之外,为了拓展人脉,各种来往应酬根本无法避免,去的地方又都是高档餐厅,每周一次就快吃不消了,何况有时候还要跟自己的家人和朋友聚会出游,再加上平均三个月就出国一次,实在让他存不到什么钱,甚至还会动用到信用卡的循环利息,每月只交最低还款金额。我听了大为震惊,像他这样的高级知识分子,也会不自觉地踏入“贫性循环”的陷阱,更何况是一般的蓝领白领朋友。老实说,这是很多上班族都会犯的错误,上一秒立志要成为有钱人,下一秒却开始失心疯般地消费,结果让卡债利息和债务,像滚雪球一样,每分每秒、日夜不停地愈滚愈大,直到雪球把自己压死,还不知自己做了什么傻事。 所有靠劳务收入的朋友们,你们一定要知道,自从2008年金融海啸过后,全球经济就像云霄飞车一样急速下坠,最可怕的是至今仍然持续低迷。唯一表现亮眼的,大概只有节节高升的通货膨胀率和CPI,而且这个上升趋势就像刹车坏掉的高铁,永远没有回头与减速的可能。比如说,本来一碗10元的面,悄悄涨到了12元,或是有些商品虽然价格上没有变动,但内容物明显减少或有偷工减料的嫌疑,这就表示从前你花100元能买到的商品,现在必须花更多的钞票才能拥有。因此,你千万别以为现在存起来的100元,到了明年还会有100元的价值。此外,你必须勇敢面对的残酷事实是:或许你的薪水现在够用,但如果你的加薪幅度无法超越CPI和通货膨胀率,那么,不管你怎么努力工作,你的收入将永远只够让你吃泡面。这时候,如果你不仅花掉劳务收入,还动用借款去消费,那么,你的资产将永远是负的,一辈子只能为了还债而活。 说白了,“贫性循环”就是穷人老是用“借来的钱”去消费,每花一块钱,就连带产生“循环负债”两块或更多的钱。所以,富人和穷人的最大差异就在于:穷人是用“收到或领到的钱”去消费,而富人则是用“赚来的钱”去享受生活,可想而知,“穷者愈穷,富者愈富”是很自然的事。总之,所有靠劳务收入生活的朋友,如果你想脱贫致富,在学会打造印钞机前,你要做的功课是,先搞懂“贫性循环”这个事实,让你的负债止血,让你的“贫性循环”踩刹车再说。从这一刻开始,再也不要愚蠢地把“收到或领到”的薪水或预借现金,拿来启动“贫性循环”的漩涡。否则,我相信,你三十岁后,甚至四十、五十岁后的生活,绝对是一场噩梦。toptips富性循环“富性循环”是相对于“贫性循环”的一种财务观念,一般人靠劳务赚取收入去支出、消费,永远活在一上一下的波段循环。而富人的“富性循环”,是懂得建立一套用收入累积更多收入的系统,这样的系统是一种乘数法则,有别于“贫性循环”的加减法则。沃伦·巴菲特因为建立了自己的一套资本管理系统,以其睿智的投资策略眼光,持有多家赚钱企业的股权,累积了庞大财富,形成一种“富性循环”。很多人称他为股神,其实他并非十分热衷于股票操作。若没有“富性循环”的观念,就算因为投资赚了钱,再把钱拿去消费花掉,一样会落入“贫性循环”的陷阱。又比如,你买了一套房子作为投资,每个月拿出劳务收入来交房贷,在还没有卖掉兑现之前,并不能真正为你累积收入。但如果把房子出租,收取租金来付房贷,或是再累积额度去购置别的房产,便能发挥乘数效果。“富性循环”并不是狭隘的买股票或是置产投资,懂得脱离贫性的万恶循环、洞察并实践“富性循环”的人,将能达到财务自由的人生目标。你再继续“踩油门”,早晚会翻车 我发现越来越多的人都陷入“踩油门消费主义”的困境里而不自知。这些人的共同行为就是心甘情愿地被广告促销、营销所吸引,然后口袋就像破了洞,不管放入多少钱,最后总是一块钱都不剩。举例来说,我有一位相识多年的朋友,他并不是电子商品的狂热爱好者,但只要某个知名品牌推出新手机,他都会加入预购的行列,无论价格多高都毫不手软。我觉得很好奇,手机弃旧换新的速度非常快,似乎已经从消费品转变为消耗品,但在还能使用的情况下,为何要花这笔额外的费用?他很老实地告诉我,因为看到广告后感觉功能似乎很不错,而且这个品牌在很多人的眼中代表着“时尚”,拿在手上就觉得自己变得更有品位,再加上身边朋友也会讨论新手机的话题,要是没跟上潮流就会显得自己很落伍。这种不懂刹车的消费心态其实非常危险,因为你很容易盲目地相信外界给予的信息,导致无法分辨现在手边正要购买的商品,究竟是自己真正的需求,还是企业创造出来的假性需求。此外,让很多人无法从踩油门消费主义脱身的帮凶之一,就是功能齐全又方便的塑料货币,也就是人手一张的信用卡。从信用卡问世之后,吃饭、看电影、逛街购物……无论你想做什么,只要一卡在手,什么都能立刻拥有,不需要再携带大把钞票出门,还可以省去来往找钱的麻烦。只是,原先是为了交易更便利的好意,却因为信用卡拥有延迟支付的实时融资功能,反倒造成卡债族的出现,让很多人沉浸在欲望满足的当下,等账单寄到家里,才发现自己竟然不知不觉花了这么多钱,顿时面临债务缠身的危机。当你无法如期还款,只能等下个月领薪水才能结清时,你的账单金额早已悄悄攀升。因为上个月没还清的费用,会加计利息后并入这个月的应交金额,等于被剥两次皮,而目前银行的透支循环利息并不少,要是继续利滚利,每个月的薪水光是拿来还信用卡就所剩无几。要是真的付不出全额也没关系,这时候银行会很“好心”地告诉你,只要每个月支付“最低应交金额”,依然可以继续维持你的信用额度来大刷特刷。举例来说,假设你上个月欠款为2000元,银行设定你要交的比例为1%,而本月消费为4000元,按规定,新增的消费最低必须交10%,所以你本期的最低缴费金额为20元加上400元,等于420元。如果你真的以为这是解套的好办法,那么未来的日子里,最常来问候的一定是银行紧迫的催款电话,因为最低缴费金额,其实是让你财务越来越大洞的诡计。你交的那一点点钱,主要是用来支付利息,真正的本金实际上并没有还多少。 我想起之前看过的一则信用卡广告,画面中所有的物品都标出价格,最后再注明人的情感无价。在这个充满钱味的社会,无论被包装过后显得多么人性化,但骨子里终究不改想吸干消费大众荷包的本性。就像另一则广告想要传达的是,一旦拥有信用卡,全世界都能走透透,当你的目光被制造出来的欢乐氛围抓住,可能就会忽略旅行回来之后,下个月马上要支付费用这件事。说穿了,这就是企业为了帮消费者洗脑的营销手法。快乐是一时的虚幻感觉,账单却是一辈子的真实负担。
|